新理想高复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有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在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虽然人们对“90后”不乏批评之声,但他们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2)“表叔”才倒下,“房叔”又出来,这不禁让人们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3)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做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 B.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C.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 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许,一场8.1级强震重创尼泊尔,也严重波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10余个边境县。

D.在近期的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第二季》中,在马苏、谢霆锋、羽泉、陈伟霆等明星的共同努力下,寻找了中国传统美食。

3.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国决定9月3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目的比较简单。

中国这样做有助于世界全面认识二战,对中国人当年付出的巨大牺牲给予尊重。

这是一份迟到的、在道义上有充分正当性的弥补。

中国向谁发邀请,各国领导人是否接受邀请前来,有很多先例可循。

_______________。

有些国家领导人在来与不来的问题上“想得比较多”。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既有模型的基础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数据训练和引导不断更新模型,初步展现出人类的创造性。

这种强大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不仅代表着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冲击。

关于技术对人类的取代过程,法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认为,技术对人的取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技艺知识的剥夺,对人生活知识的剥夺,对人理性知识的剥夺。

整个剥夺过程被斯蒂格勒称为人的“无产阶级化”。

在斯蒂格勒看来,“无产阶级化”并非指人的经济状况的贫穷,而是指技术的“智能化”导致的人的“愚钝化”,抑或“废人”化。

也就是说,技术发展不仅能够取代人类身体,代替人类的生产劳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提供生活选择设计选项,让人们在其中作出价值选择,甚至代替人们选择如何生活。

那些失去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的人会被视为“废人”,因为他们不再拥有可以自给自足的知识,甚至也失去了“生活的知识”。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理性思考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会不断下降,越来越趋于平庸化、扁平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对人的取代已逐渐接近斯蒂格勒描述的第二、三阶段——越发剥夺人的理性知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人的理性判断能力。

但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机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催生了人们的危机意识,使人的自主性、人与他者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等问题变得越发重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协助人类进行知识生产,甚至能够生成新的“思想”。

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赋闲(fù xián)篇福(piān fú)洒脱(sǎ tuō)B. 瞠目(chēng mù)谨慎(jǐn shèn)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C. 谚语(yàn yǔ)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碌碌无为(lù lù wú wéi)D.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疲于奔命(pí yú bēn mì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社交、购物、娱乐等活动。

B. 他的文笔优美,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C.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的身体疲惫不堪,不得不请假休息。

D. 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有才学,是班上公认的最优秀的学生。

3.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为了()的学术研究,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

B. 他()地走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最终取得了成功。

C. 这本书()地介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人受益匪浅。

D. 在()的环境中,他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少女,躲进了云层。

B.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场雨下得非常大,仿佛要把整个城市淹没。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足球、乒乓球。

B.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需要时间思考。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

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3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3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奉新县第一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格说:“所谓真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说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

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

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如今者便是社会。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之那么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假设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方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公等就颜具艺术想象的意味。

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HY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详细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

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一共同体比方,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互相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高三第二次月考及答案

高三第二次月考及答案

⾼三第⼆次⽉考及答案⾼三语⽂第⼆次⽉考试题说明:所有的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加点字注⾳全对的⼀项是()A.寒暄.(xuān)蹙.眉(cù) 青稞.(kē) 放浪形骸.(hài)B瞥.见(piě) 精髓.(suǐ) 窈.窕(yǎo) 少.不更事(shào)C噩.梦(è) 憎.恶(zēng) 怂.恿(sǒng) 恰如其分.(fèn)D应和.(hè) 胡诌.(zhòu) 莞.尔(wǎn) 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组是()A必恭必敬饮鸩⽌渴合盘托出稗官野史B.名副其实优柔寡断⾯黄饥瘦惹事⽣⾮C.化险为宜丰功伟迹⾃渐形秽浩⾸穷经D.英雄倍出振聋发潰⽢败下风仗义执⾔3.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是形声字的⼀组是()A. ⼈天上⽉B. 曲⾈⾬京C. 体北双兄D. 河松架园4.依次填⼊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1)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极⼤地____了党的⼯作和作风。

(2)⾏动描写就是让⼈物⾃⼰来表现⾃⼰,____⾏动本⾝最能表现⼈物的性格特征。

(3)⾼尔基曾经说过:“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说服的⼒量,___尽可能地使主⼈公多⾏动,少说话。

”⾏动描写不仅要写⼈物⼀系列的活动,⽽且要注意⼀些细节描写。

A.妨碍因为必须 B妨害因为仍然C.妨碍所以必须 D妨害所以仍然5.下列句⼦标点没有错误的⼀项是()A.“我是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

”⽩求恩⼤夫说:“我要⽴刻做⼿术!”B.党中央早已发出了:“团结起来,为完成统⼀⼤业,振兴中华⽽努⼒奋⽃!”的伟⼤号召。

C.数⽇以来,每逢有⼈问我准备些什么?我就⽴即想起今年夏天⼀次下乡的见闻。

D.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在他们后头指⼿画脚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反对他们呢?6.下列句⼦没有语病的⼀项是()A.为了防⽌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三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①正统儒家注重提升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基于法律制定与施行可能与道德产生重大冲突,设定了对法律原那么的一些限制。

②首先,在价值导向上,法律受道德的指导、约束。

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法律的施行,都须与道德方向相一致,法律必须符合道德的根本原那么。

北宋王安石提出:“立善法于天下,那么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那么一国治。

〞王安石所称“善法〞,就是要符合“天理〞、“人情〞,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符合道德伦理。

清朝乾隆初年制定大清律例,肆例馆总官徐本在奏疏中说:钦恤之仁,好生之德,始终是制定法律的根本宗旨。

而在法律施行方面,董仲舒提出,听讼断案,必须重点考虑行为人的道德动机。

这一原那么,对汉以后历朝HY影响重大。

③其次,在施行原那么上,道德优先。

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标准,在运作过程中,需要遵循自身的一些规那么。

但是,假设其运行规那么与道德准那么发生冲突,法律必须作出适当的让步。

对于人身伤害、财产损害等案件,历朝法律都明确規定了相应的处分。

但亲属关系、家庭伦理属于传统道德重点维护的对象。

西汉以后,这一道德原那么逐渐渗入法律条例之中。

唐宋明清各朝法律均规定,对于亲属间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进犯等案件,当事人承担与非亲属关系当事人不同的法律责任。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施行尊长优先原那么。

尊长对卑幼伤害,减等处分;反之那么加重处分。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卑幼对尊长必须给予更多关切和尊重。

又如,在财产纠纷案件中,施行亲属对冲原那么。

亲属间如发生财产HY,那么比照普通案件处理HY,减等处分,而且亲属关系越近,处分越轻。

其背后的家庭哲理在于:亲属关系越亲近,越应在财产方面互相扶持。

这种法律责任的差异性规定,表达了法律对于伦理道德的让步。

另外,对于已经判决的罪犯,因其亲属的特定状况,可以调整处分方式,以满足其履行伦理责任的特殊要求。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21世纪,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这些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正是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的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

经济发展,技术化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

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

在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生成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

这里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第一,世界语境中的“自我”在“他者”的对比下应更加彰显突出;第二,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消泯“自我”,相反它是不同文化身份的参与交流。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始终是中国文化念兹于心的恐惧。

新时期著名诗人于坚深有同感:“对汉语诗人来说,英语乃是一种网络语言,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它引导的是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但诗歌需要汉语来引领。

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使它成为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

”于坚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真”。

网络时代语言的书写形式是键盘操作。

这种键盘书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同时也是销蚀和改变我们语言的重要因素。

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天生是为拉丁字母准备的。

虽然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

这是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文特性的写作方式。

时下,这种书写形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育。

此外,网络时代的汉语文本还在不断地卡通化、图像化。

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所取代。

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

但必须指出,图像只是一种普及的诠释文本的幼稚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理想高复2009学年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热衷.(zhōng) 茶卤.(lú) 葫芦籽.(zǐ) 溘.然长世(kè)B.汲.取(jī) 薪.水(xīn) 寒栗.(1ì) 战战兢兢..(jīng)C.摩擦.(cā) 隐瞒.(mán) 纵.使(zòng) 风声鹤唳.(lì)D.啁啾.(jiū) 颤.抖(zhàn) 模.糊(mó) 妍媸.毕露(chī)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有人将明明是怄心沥血所得来的作品,却要告诉人们是信手拈来的,如“依马万言”那样容易。

B.经过隋唐五代民间作者和文人作者的共同努力,词业已由发源时仅可滥觞的一泓清泉,嬗变为初具波澜、力能浮舟的溶溶流川。

C.父亲的一番话,使我有了再接再励的勇气,一个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灰心气馁和自怨自艾。

D.老家过春节都有贴春联的习俗,一副副春联使得节日充满了祥和喜庆的气氛,让人备感温馨。

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问题形成的危机已经殃及全球,受其影响,近日国际黄金价格也开始大幅度。

②随着集成度的大幅度提高,微电缆的线宽越来越小,电阻也会提高。

③未来学家的警语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

A.震荡相应了了B.振荡相对寥寥C.震荡相应寥寥D.振荡相对了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四川强震造成的巨大损失,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工夫,就捐了三千多元钱。

B.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不可能的,可没想到导演竟对我们如此冷漠。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登上山顶。

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5.下列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B.能否从制度设计上保证2009年高考更公平、更公正、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将直接给首次实施新高考的我省带来积极的影响。

C.由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容易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所以用它很容易查验领导干部的品格。

D.据悉,这次西湖整治的主要工作将围绕西湖十景、湖心亭、“六个辅景”,历史文化遗存,遗产环境的整治和植物调整四个方面展开。

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良友香茗,幽窗默对,不禁使人心中生出“好雨知时节”的感慨。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结束一个漫长的暑假,再次与同学们相逢,别提有多开心了。

C.每逢周末,公园里总是人流如潮,摩肩接踵,“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人们都渴望从中获得与大自然的片刻亲近。

D.当记者问及即将赴国外参加比赛是否有些担心时,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将信心十足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没什么事情能使我退缩!”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孔子是爱惜生命的。

殷商是奴隶社会,但那时以活奴隶殉葬的风气孔子未必知道。

自从生产力有所发展,奴隶对奴隶主多少还有些用处、有些利益以后,奴隶主便舍不得把他们活埋,而用木偶人、土俑代替殉葬的活人了。

在春秋,也有用活人殉葬的事。

秦穆公便用活人殉葬,殉葬的不仅是奴隶,还有闻名的贤良的三兄弟,秦国叫他们做“三良”。

秦国人谴责这一举动,《诗经·秦风》里《黄鸟》一诗就是哀悼三良、讥刺秦穆公的。

足见春秋时代一般人不以用活人殉葬为然。

孟子曾经引孔子的话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在别处,孔子从来不曾这样狠毒地咒骂人。

骂人“绝子灭孙”、“断绝后代”,在过去社会里是谁都忍受不了的。

用孟子的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

孔子对最初发明用木俑土俑殉葬的人都这样狠毒地骂,对于用活人殉葬的态度又该怎样呢?由此足以明白。

在孔子的仁德中,包括着重视人的生命。

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后代,尤其现代,有些人说“人”不包括“民”。

“民”是奴隶,“人”是士以上的人物。

“人”和“民”二字,有时有区别,有时没有区别。

以《论语》而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人”和“民”对言,就有区别。

“逸民”(18·8)的“民”,便不是奴隶,因为扎子所举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都是上层人物,甚至是大奴隶主,“人”和“民”便没有区别。

纵然在孔子心目中,“士”以下的庶民是不足道的,“民斯为下矣”(16·9),但他对于“修己以安百姓”(14·42)“博施于民而能济众”(6·30)的人,简直捧得比尧和舜还高。

从这里又可以看到,孔子的重视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阶级、阶层的人在内。

要做到“修己以安人”,至少做到“不以兵车”、“一匡天下”,没有相当地位、力量和时问是不行的。

但是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为比较容易。

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便拈出一个“恕”字。

实际上在阶级社会中,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但极难,甚至不可能,只能是一种幻想,孔子却认为可以“终身行之”,而且这是“仁”的一个方面。

于是乎说能“为仁由己”(12·1)了。

有论者武断地说孔子所要“复”的“礼”是周礼.是奴隶制的礼,而撇开孔子其他论“仁”的话不加讨论,甚至不予参考,这是有意歪曲。

《论语》“礼”字出现七十四次,其中不见孔子对礼下任何较有概括性的定义。

孔子只是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7·11)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

其本质就是仁。

没有仁,也就没有真的礼乐。

春秋以及春秋以上的时代,没有仁的礼乐,不过徒然有其仪节和器物罢了。

孔子也并不是完全固执不变的人。

他主张臣对君要行“拜下”之礼,但对“麻冕”却赞同实行变通(9·3),以求省俭。

他不主张用周代历法。

由此看来,有什么凭据能肯定孔子在复周礼呢?孔子曾经说过自己,“我则异于是。

无可无不可”(18·8),孟子说孔子为“圣之时”(《万章下》),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孔子!7.下面各项陈述中,不能作为“孔子是爱惜生命的”这一论断理由的一项是A.孔子作《黄鸟》诗讥刺秦穆公用活人殉葬的做法,哀悼贤良的三兄弟。

B.孔子用断子绝孙这样狠毒的咒语痛骂最初发明用木俑土俑殉葬的人。

C.孔子特别推崇那些能“修己”以安民济众的人,把他们捧得比尧和舜还高。

D.孔子倡导仁德,“仁”的核心就是爱人,包括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做到这一点,孔子认为需要相当的地位、力量和时间。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本质就一个字“恕”,所以孔子以为比较容易。

C.作者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能是一种幻想”,因为没有相当的地位、力量和时间是不行的。

D.作者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存在阶级剥削和压迫。

9.下列对“仁”与“礼”关系的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A.“为仁由己”,仁取决于自己,礼取决于社会。

B.礼的本质是仁,周代没有仁,徒然有其仪节和器物。

C.仁决定礼,礼体现仁,没有仁,就不会有礼乐。

D.仁是礼的本质内核,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目的。

10.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提倡“爱人”,在他的心目中,社会上各阶级、各阶层的人都是平等的。

B.《论语》中不见孔子对“礼”下过定义,这是因为他终身都在摸索中。

C.孔子不主张沿用周代历法,可见他不是完全固执不变的人。

D.孔子在政治制度方面恪守礼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随意,不怎么讲礼节。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回答11一14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周文帝宇文泰)饯于都门外。

临别,谓日:“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

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未见知。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台中咸称其能。

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

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

周文日:“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日:“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

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

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账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

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

或出游,常预置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及还,启知而已。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

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帮助成就B.在官岁余,未见知..见知:被赏识C.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属:适逢D.绰又为之条式..条式:条款格式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固以.怪之矣B.因.称其有王佐才因.拔刀斫前奏案C.而无间言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文帝对苏绰倚重信任的一组是①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③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④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⑤博求贤俊,共弘政道。

⑥或出游,常预置空纸以授绰。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1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绰先后受到他的堂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起先并不很重视他,在去仓池之后开始重用他,使他的才能终于得以展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