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

合集下载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那么蒸发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同样湿的衣服放在阳光下和 在树阴下,哪种情况干得快?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同样湿的衣服,揉成一团和 把衣服展开,哪种情况干得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 地方与挂在没有风的地方下比, 哪种情况干得快?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 越快,蒸发得快。
3 探究“火洲”坎儿井
⑴坎儿井:
是一个地下灌溉工程, 输水过程中可以减少水 的蒸发和渗漏 。
⑵你认为坎儿井的哪些结构特 点能达到上述目的。 ①②————地与地——表空表——下气下——基的的——本接温——上触度——不面低——通积——风小 ③——管—道—输—水—结—构——— ④——————————
6、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 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
后,两杯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这个 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更液体的( )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种类有关;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 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 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
T
T
T
T
A t B t Ct Dt
2、说出蒸发和沸腾的不同点
汽 不同点 1
2
3
化方式
蒸发 在任何 在液体 缓慢的
温度下 表面
汽化
沸腾 在一定 在液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剧烈的 的温度下表面和内部 汽化
思考题
3、当甲中的水沸腾时,乙中的水是 否沸腾?为什么?


你对这些晶莹剔透的小水珠了解多少?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汽化的方式之二:
沸腾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1)可能实验地点的气压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2)可能水中含有杂质。 液体的沸点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就越低。
解疑:纸锅烧水
“纸锅”为什么遇到火不燃烧呢?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时 100℃。纸的着火点是183℃。水烧开 后它的温度保持沸点不变,纸锅的温度 大约与水的温度相等不会达到纸的着火 点,所以可以用“纸火锅”不会燃烧。
时间/ 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96 4 98 5 98 6 97 7 98
6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min 记录的 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 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8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 小于 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__1 标准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观察水的沸腾
观察阶段
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观察要求
气泡 温度
由大变小
由小到大
逐渐升高 保持不变 大
声音

温度变化情况:
105 温度/℃ B
C
100
95
A 90 0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分析与论证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时的特点:
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 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继续吸热,但只能不 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 不断吸热(或继续加热)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物质的温度达到其沸点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克服,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逃离液体表面并进入气体相,形成蒸气。

汽化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产生气泡并迅速升到液体表面,并且整个液体都处于沸腾状态。

蒸发是指在液体表面,部分液体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独立于液体形成气体。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的温度降低到其沸点以下,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克服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而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液化是由于降低温度的同时增加压力,使得分子更加接近、相互作用力加强而导致的。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引起的物态转变。

汽化和液化完整版

汽化和液化完整版
精品课件
喷灌
精品课件
滴灌
精品课件
喷灌是指把经过水泵加压的水用管 道送到田间,由喷头射到空中,变 成雨点洒落到地面进行灌溉。滴灌 是指用滴灌带或滴头把水一滴一滴 地渗入土壤,形象地说是给作物 “挂盐水”。传统农业灌溉模式又 称大漫水灌溉,水分蒸发面积大, 渠道渗漏损失大。滴灌和喷灌与传 统的灌水方式相比省水60-70%。
精品课件
干手器
精品课件
3. 某些宾馆的洗手间装有热风 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很快把手 烘干,请说说利用哪几种方法 来加快水分的蒸发?
热风干手器利用了提高液体的温
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这
两点来加快蒸发的。如果将手展开,
还利用了增大液体表面积的方法来加
快蒸发。
精品课件
减缓液体蒸发的措施: 1. 降低液体的温度; 2. 减小。液体的表面积; 3. 减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min
温度/℃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99
98
97
96
95
94
93
精品课件
0123456789
•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总结出液体沸腾 必须具备那两个条件:
• (1)_温_度_达_到_沸_点_(2)_继_续_加_热
• 5、你还能总结出液体沸腾有哪些现象: • (1)_沸_腾_前_后_的_响_度_不_同____ • (2)_沸_腾_前_后_气_泡_的_大_小_变_化_不_同 • (3)_沸_腾_过_程_中_温_度_保_持_不_变__ • (4)_沸_点_随_液_面_气_压_的_改_变_而_改_变_
精品课件
夏天,用电风扇对 人吹风为什么会有凉 爽的感觉?
精品课件

汽化与液化(OU)

汽化与液化(OU)

3、沸点: (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3)几种液体的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4)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 酒精的沸点是78 ℃ (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5)低沸点物质的特殊用途: 医学冷冻治疗 (如:液氨.氯乙烷)
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酒 精的沸点是780C,谁先汽化。 2.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的沸点-183℃, 液态氮的沸点-196℃,将液态空气进行蒸 发,氮气和氧气,谁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 出来。
蒸发快慢
蒸发快
②蒸发快慢 与液体的温 度高低有关
液体表面空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气流动情况 温度高 相同 相同
蒸发快慢
蒸发快
③蒸发快慢 与液体表面 空气流动快 慢有关
液体表面空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蒸发快慢 气流动情况 相同 相同 空气流动快 蒸发快
第2节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二、蒸发:
第2节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二、蒸发: 三、沸腾:
1、沸腾现象: 2、沸腾的特点: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沸点)才能进行 (2)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3)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但液 体温度保持不变)
三、沸腾:
第2节
汽化和液化
1、沸腾现象: 2、沸腾的特点:
②将要沸腾时,水中的气泡有特点? ③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温度是否变化? ④水沸腾时,水中出现的现象? ⑤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在温度计示数还没下降时,
水是否沸腾?
不会沸腾,因为没有吸热!
二、描点画图、分析归纳
a.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才能沸腾 b.沸腾时要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2.以一般家庭用液化气罐为例,罐内的液化 气重15kg,容积35.5L,汽化后体积增加16倍。 3.类似这个例子的还有热天从冰箱拿出可 乐罐。可乐罐外面沾满了水,擦干了又出现水, 好像擦不干似的。这是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物 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 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在金属的表面上。擦去 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 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
2.蒸发
日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 的沸点也会变干。
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 的 缓慢的 汽化现象。
怎样使衣服干得更快?
挂在朝阳处
挂在通风处
把衣服撑开
1、提出问题: 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
关?
2、建立假设:
1)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2)可能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3)可能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有关
液化的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气体体积
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蒸发致冷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 手背上有凉的感觉。
酒精蒸发吸收手背以及周围的热量。
实验表明: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
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小 结
1.利用冰的致冷作用,可以防止饭菜变馊。 这里再介绍一种利用蒸发致冷保存食物的方法。 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 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盆 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 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 盆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 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馊了。
5.把一根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发出 “吱吱”响声,并会冒出“白气”这是因为先 汽化 后________ ________ 液化 。 6.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在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78℃。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 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 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C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三种液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小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如何加快液体的蒸发? 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蒸发越快
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蒸发的例子?
怎样保证蔬菜、水果不蔫呢?
怎样保证蔬菜、水果不蔫呢?
讲授新课
思考: 1.水在零摄氏度时会不会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酒精擦在手上,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酒精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呢?
通过这些现象,你能说出液化的条件吗?
讲授新课
使气体液化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温度。
自然界中露水的形成、雾的形成都是因为气温下
降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讲授新课
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压缩体积。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
存和使用。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讲授新课
小结
时气泡变大。
2.沸腾前声音较大,沸腾 时声音变小。
3.沸腾前温度升高,继续
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沸
时间
腾,பைடு நூலகம்温度保持不变。
4.停止加热,不再沸腾。
实验现象: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前,水温上升;水中气泡上升变小。
沸腾时,水温不变;水中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 出水蒸气 。
液化的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气体体积
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放热
课堂小结
1. 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2.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3.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制冷作用。 4.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汽化和液化(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沸腾前
沸腾时
实验结论
1.沸腾前声音 大,沸腾时声音 小 。 2.沸腾前气泡 由大到小,沸腾时 气泡 由小到大 。 3.在沸腾过程中水 继续吸热 ,温 度 保持不变 。 4.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 (沸点) 且 在内部和 表面 同时产生的 剧烈汽 化现象。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 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2.蒸发制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吸热 ,致使 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降落 。
分析以下现象,思考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
探究 过程
在相同条件下,将湿 衣服放在阳光下和阴 凉处,比较衣服晾干 的快慢
在相同条件下,将 湿衣服展开与叠起 来,比较衣服晾干 的快慢
在相同条件下,将 湿衣服放在通风处 和无风处,比较衣 服晾干的快慢
6、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
(2)紧缩体积
电冰箱
1.制冷系统的构成:蒸发器、紧缩机和冷凝器。 2.原理:利用了容易液化和汽化并且在汽化时能 大量吸热的物质。
电冰箱工作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制冷剂:氟利昂 液态氟利昂 毛细管 冷冻室 汽化吸热 蒸气
(冰箱内)
气态氟利昂 紧缩机 冷凝器 液化放热 液态
现象 阳光下衣服干得快
展开的衣服干得 快
通风的衣服干得快
你能看出有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吗?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 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在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一定时, 液体的温度越 高,蒸发越 快 ; (2)在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一定时, 液体表面积越 大 ,蒸发越 快 ; (3)在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一定时,液体表面附 近的空气流动越 快 ,蒸发越 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一、情景引入按照教材中的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

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沸腾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根据学生情况提出: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

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说明: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特别说明:注意实验中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和温度的变化;要记录当水温升高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 min;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实验记录表格如图(1)绘制“温度—时间”图象。

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书本“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中标出相应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2)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象。

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 ℃,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交流、讨论:①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②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③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④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图象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2)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液体的沸点”表,练习查表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②你实验所用的温度计里的工作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温度计?③液态氢的沸点是-253 ℃,表示什么含义?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学生活动:“纸锅烧水”,它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可以很好地说明由于水的蒸发吸热,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纸锅也能够烧开水。

探究点二蒸发情景创设:(1)盛夏酷暑,奇热难熬,防暑降温,全靠风扇。

思考问题: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2)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答案:(1)人吹风扇时,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降低了人体的温度,人会感到凉快。

(2)这样做可以提高粮食中水分的温度,加快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了表面积,从而加快了粮食中的水分蒸发,使粮食干得更快。

(3)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

归纳小结: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小实验:(1)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现象:擦酒精的皮肤有凉的感觉,吹一口气,感觉更凉。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吸收热量,使皮肤感到凉;吹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收热量更多,皮肤感觉更凉。

(2)取两支温度计,先观察它们的示数。

然后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浸了酒精的棉花抹湿,再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现象:用浸了酒精的棉花抹湿过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温度降低。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示数下降。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

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

拓展探究:怎样使湿衣服干得更快一些?学生讨论交流:对比以下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归纳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第一幅图: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第二幅图: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第三幅图: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学生讨论交流教材图3.35事例:(1)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是因为水蒸发带走了许多热量。

(2)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学生交流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两种现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刚才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情景创设:(1)人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 ℃的开水烫伤厉害,为什么?(2)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缓慢吹气),手会感到暖和。

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

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3)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底架,需在发射塔底部修一个大大的水池,为什么?白色气团是什么?(4)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屋里来,眼镜上立刻会有一层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是怎样产生的?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包含了什么物理知识?如何去解释呢?演示实验:电热器烧开水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杯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导管口附近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在导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到,在离导管口一小段距离的位置才看到“白汽”,同学们看到的“白汽”到底是什么呢?冬天嘴里会呼出“白汽”,而夏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用汤勺做两个小实验。

学生探索实验: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

2.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是否有变化。

学生讨论原因:第一次是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勺子凝结成的小水珠;第二次勺子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

结论:(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

提出问题:我们把热的水蒸气放入冷的环境中使它液化的方法称为冷却法。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

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

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

(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

)三、板书设计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1.沸腾:(1)是剧烈的汽化现象(2)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蒸发: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特点:(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只在液体表面发生(3)缓慢的汽化现象(4)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制冷性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如:在“怎样防止阳台的花草因蒸发过度而枯萎。

”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许多创新的想法。

在整堂课中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

这堂课的学生实验器材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废物利用(如:酒瓶盖制作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属汤勺、打火机等)。

实验设计有理有节,使整堂课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实验探究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