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观察物体 搭一搭

合集下载

《观察物体——搭一搭》共18页

《观察物体——搭一搭》共18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观察物体——搭一搭》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搭一搭-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搭一搭-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搭一搭-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一根棍子是由一些小木块组成的。

2.理解“棍子”可以由“小木块”组成、并通过搭积木来体现。

3.能使用搭积木活动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

二、教学准备教师:搭积木、小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搭积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假设孩子们已经学过“棍子”的知识,老师可以在小黑板上画出一根棍子,问学生这根棍子的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说出由许多小木块组成。

2.学习活动(30分钟)活动1:搭一搭先告诉学生有一个正确表达棍子的方法——把小木块按大小顺序排成一条直线即可。

然后,学生用搭积木来搭筑一些不同长度的棍子。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搭一些高的、短的等不同特点的棍子,搭完后让同学们来判断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棍子。

老师可以多给学生提示,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怎样组合棍子。

活动2:数学练习:加减法口算练习老师可以在搭建好的棍子旁边写上几个加减式,要求学生用脑算或者口算快速解题。

例如:2+3=?, 5-2=?, 3+2-1=?等等。

3.组织小结(10分钟)请学生向其他组或者全班演示他们搭建棍子的结果,让它们讲解自己的棍子长度如何组合搭建的以及做数学口算题目时使用了哪些方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总结各组棍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使用积木拼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例如:小熊、小书架等等,同时通过这些物品来练习加减法口算。

四、教学反思搭积木是一项很好的课堂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会搭建棍子及棍子的数学应用,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比较搭建的棍子,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后面的加、减法口算练习则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总之,这堂课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和知识,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和愉悦。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搭一搭》设计理念课标把“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的一个表现。

高年级学生经历着由“直观形象——具体表象——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丰富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提炼积累表象经验。

本节课通过画一画,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利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手段形成对空间图形、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

同时在利用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引导推理描述:①观察立体图形的顺序与方法;②思维过程的描述与刻画;③还原立体图形时推理分析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与方法来思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学生在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

在四年级上册,又继续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能按要求摆出从某一个面看到的立体图形;会用三视图表示一组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组成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基于课标“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在北师大版的六(上)教材里,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组合,能画出三视图,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认识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根据学习苏教版教材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我把本节课教学对象确定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确定为: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并能根据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1.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观察物体——搭一搭》课共20页文档

《观察物体——搭一搭》课共20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观察物体——搭一搭》课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搭一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合理的搭建和组合。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搭建物体: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合理的搭建和组合。

3. 讨论与交流:学生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搭建成果,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物体模型,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 搭建: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搭建。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分享与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搭建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搭建思路和经验。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搭建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搭建过程,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品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搭建成果,了解学生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物体模型: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物体模型,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2. 搭建材料:教师准备一些搭建材料,如积木、乐高等,供学生进行搭建。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搭建活动。

2.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搭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在学生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小学《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及反思-六年级数学上学期

小学《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及反思-六年级数学上学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及反思-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开展比赛,激发学生(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录纸项目一。

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搭一搭27页PPT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搭一搭27页PPT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搭 一搭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观察物体 搭一搭

观察物体  搭一搭

观察物体搭一搭2.教学内容分析《搭一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中的一个内容。

它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材设置了“搭一搭”的情境包括两项比赛,第一项比赛是由观察到的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画出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项比赛是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在以前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和由3、4个立方体块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由5个小立方块的组合,能画出西欧那个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

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的,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判断)到这节课内容的动手画出面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

3.教学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4)、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5)、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5.教学难点分析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利用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数学操作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探索、交流、体验。

6.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

今天老师邀请正方体和我们一起来学习。

用正方体搭一搭立体图形。

(板书:搭一搭)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1、活动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观察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联小学三年级上册_数学_(学科)导学案
课题搭一搭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学习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重点1、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难点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法指导
时间预设揭示导入5分钟操作活动一15分钟操作活动二15分钟总结全课5分钟
学习过程个案补充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并说说游戏的方法,老师在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

3、学生同桌间游戏。

可以让一位学生发出指令,另一位搭立体图形,
然后交换。

4、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提问:你搭的立体图形用了几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从侧面看是几个?
提问:上面的方块在左边还是右边?
回答:
是这个图形吗?
三、实践作业。

回家请家长搭一个立体图形,然后让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