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案1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它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的含义,学会用负数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负数的产生,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并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的产生,从而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负数的产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用负数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3.让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并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产生和意义。

2.负数的读写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的产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负数的读写和比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负数的读写和比较的练习题。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气温,让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为什么会有负数?负数表示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负数实例,如存款利息、海拔高度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产生和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负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负数的读写和比较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负数知识解决问题。

如: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走了5公里,然后又向西走了3公里,他现在离家多少公里?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负数还有哪些应用场景?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认识负数教案优秀5篇

认识负数教案优秀5篇

认识负数教案优秀5篇认识负数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比较、探讨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难点:对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和对“0”的认识。

教学设计:一.游戏激趣,感受相反1.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截然相反”。

老师发出一个口令,你们执行出与口令相反的动作。

2.其实,我们周围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存在相反的情况,请看大屏幕。

3.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尝试记录,探究新知1.有时候,这些相反的情况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组成了“相反意义的量”。

2.你们能帮老师把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快速、准确、清楚的记录下来吗?3.学生拿出白纸,选择自己喜欢的。

方式记录数据。

妈妈9月赚了1500元,10月亏了200元。

仓库昨天运出800千克货物,今天运进1690千克货物。

天气预报显示今天的最高气温为15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1摄氏度。

明明的体重增加了3.6千克,莉莉的体重减少了0.7千克。

4.交流讨论各种方法,并挑出哪种方法既快速又明了,而且数学味最浓。

板书这种方法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清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另一种与它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

5.认识正号、负号,学习正数负数,了解其读法和写法。

并判断正负号是否可以省略。

6.抓住一个数字-2,来研究到底为什么要用负数。

学生把你心中的—2用图画表达出来。

7.讨论0所在位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8.正数、负数及0在温度计上的分布如果加上箭头,这样的直线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数轴了。

三.借助实例,解释应用1.生活中学生见过的负数2电梯中的正负数(出示“电梯按钮”幻灯片)看电梯的按钮,说—1和+1表示的含义、区别。

《认识负数》数学教案

《认识负数》数学教案

《认识负数》数学教案《认识负数》数学教案(精选10篇)《认识负数》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负数的定义、负数的表示方法、负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负数这一新的概念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加减法运算等内容的演示文稿。

2.教学素材:包括正负数的小卡片、计算器等。

3.教学视频:关于负数的实际应用的短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明确负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正负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填写统计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负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优秀4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优秀4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方案优秀4篇认识负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会正确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关系;知道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零。

2、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会用正负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多媒体出示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师:这是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

猜猜看,这时的气温可能是多少度?(指名口答)(评:以温度引入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猜温度”既能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1、认识温度计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借助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图)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温度计上有两种计量单位:一种是摄氏度,一种是华氏度。

我国统一使用摄氏度。

师:[多媒体出示标有沈阳温度读数(零下20℃)的温度计]谁能读出图中沈阳的温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口答)师:(多媒体依次出示读数为零下22℃、零下18℃的温度计图)这时的温度又是多少呢?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评:认识温度计是本环节的教学要点,而正确地读出温度计所示的零下温度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零下20℃、零下22℃、零下18℃的对比练习,既突出教学要点,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例1。

(1)教学正、负数读写法谈话:同学们,咱们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在气温上有很大差异。

当沈阳还是千里冰封的世界时,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又是多少呢?咱们一一下。

(多媒体出示三幅温度计图:沈阳零下20℃;南京0℃;海口零上20℃)师:从这几幅图中,你能看出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吗?你能说说怎样看出来的吗?你还能得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交流。

)师:沈阳和海口的气温一样吗?为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学生记录后,展示、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并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负数概念的初步接触,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负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正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负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负数,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学生能比较负数的大小。

3.学生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负数的存在,理解负数的意义。

2.数形结合法:通过数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大小。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负数的概念、负数的意义、负数的大小比较等。

2.数轴:用于直观地展示负数的大小。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温度计显示-5℃,让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负数?负数表示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同时,展示负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轴,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比较给定的负数大小,并说出理由。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写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比较负数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等。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秀4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优秀4篇)《认识负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

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

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

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一、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

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

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

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二、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新课标》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重要。

本节课我先结合地震引出负数,再联系南方大雪灾,让学生在雪灾的场景中对比正、负数;还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认识负数教案(精选11篇)

认识负数教案(精选11篇)

认识负数教案认识负数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负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负数教案篇1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认识正、负数,所以正、负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学情分析之前的数概念学习,学生较多的是在具象意义上认数,分数虽然是在抽象意义上认数,但借助整体和部分关系,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用分数表示相对还比较容易把握,而正、负数的认识则属于更高的抽象意义上的认知,所以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1、经历正、负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范围不断形成和扩张的生成发展过程。

2、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

3、结合实际情境经历数轴的产生过程,在数轴上理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0表示参照标准,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参照标准及其相反意义的量。

这些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以第①个为例,相对“始发站一个乘客也没有”为标准进行比较,相反意义的量是“上来8名”和“下去6名”。

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它情境中都是相对什么标准来说的,两个数量有什么联系吗?二、联系生活并用正、负数表示。

开始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0”来表示参照标准,用正、负数来表示参照标准两端相反意义的量吗?以前计数时0表示没有,测量时0表示起点,今天我们学习正负数中0又用来表示参照标准,0的作用真大啊。

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约155米,这里以海平面为基准,是不是也产生了相反意义的量?怎样用正、负数来表示?暑假里绵阳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8℃,和这么热的高温恰恰相反,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关系却只有-38℃,-38℃在-20℃的上面还是下面,比-20℃高还是低?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例子吗?举例时想一想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0,什么为正,什么为负?小结:生活中凡是相对某一参照标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理解负数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理解负数,能准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有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2.理解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
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

我们能够在6的前面加上“+”,也能够省略不写(板书:6)。

其实,过去我们理解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4.进一步理解“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 ℃~-3 ℃
北京:-5 ℃~5 ℃深圳: 12 ℃~2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