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池详细介绍
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高密沉淀池是集混凝、絮凝、沉淀澄清、污泥浓缩于一体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污水首先通过混凝、絮凝区与投加药剂充分混合,药剂通过加药泵投加到混凝区,在絮凝区充分反应形成大颗粒絮体,在高密区由于污泥与水密度差进行自然分离,污泥下沉,清水从出水堰流至下一处理单元。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运行管理一、高密度沉淀池工艺原理高密度沉淀池是通过投加混凝剂、絮凝剂、液碱、碳酸钠等药剂,在混凝、絮凝区利用搅拌器与投加药剂充分混合,投加药剂同时在反应稳流器内部设置提升设施,在提升设施推动下形成内循环流态,利用严格的水力条件保持一定的流速,以利于絮体的逐渐长大,同时又不打破形成的絮体,絮体进入到沉淀区后实现快速分离,从而去除水中的硬度、悬浮物等杂质。
处理水量:100m3/H澄清区表面负荷:11.2 m3/m2·h混合搅拌停留时间:2min絮凝反应停留时间:10min运行方式:2组,并联运行高密度沉淀池结构图二、高密度沉淀池进、出水水质指标三、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1、悬浮物沉降性能差高密度沉淀池投运初期,在反应区、絮凝区、沉淀区均有絮体上浮,导致产水悬浮物指标不合格,后续水处理设施污堵。
反应区气泡絮凝区污泥上浮解决措施:①降低进水压力。
高密进水压力达0.6mpa以上,导致水中溶解气体在反应区瞬间释放,气体上浮。
通过增加进水分布管,增加过流面积,反应区气泡减少,浮渣明显降低。
②降低搅拌器频率。
絮凝区搅拌器频率由40Hz降低为32Hz,使絮体不被打碎,增加沉降性能。
③加强回泥、排泥管理。
沉淀区泥位太高时容易导致出水带泥,要求操作工加强巡检,不允许沉淀区泥位高出“高位检测口”,要求在“中位检测口”时及时排泥20-30min,并保证“低位检测口”始终有泥。
④调整絮凝区回泥量。
絮凝区回泥量大小影响絮凝反应效果。
调试初期因为高密沉淀区泥量少,再加回泥泵出口阀开度控制,导致回泥量不足絮凝效果差。
水处理系统高密池、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反渗透、加药装置、板框脱水机、高压泵、计量泵、阀门操作规程

水处理系统高密池、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反渗透、加药装置、板框脱水机、高压泵、计量泵、阀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前,必须了解其主要技术性能,具备对设备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的知识。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实际操作、维护、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生产设备,应定人、定机、定责任,要有明显标志。
★在生产过程中,要随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系统的单体试车、管线冲洗、联动试车结束后方可进入开车操作程序。
1、调节池1.1调节池具有下列作用:(1)减少或防止冲击负荷对设备的不理影响;(2)使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得到中和,使处理过程中pH值保持稳定;(3)调节水温;(4)当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起到临时的事故贮水池的作用;(5)集水作用,调节来水量和抽水量之间的不平衡,避免水泵启动过分频繁。
1.2运行管理:(1)均质调节池提升泵的启停均由DCS控制室连锁控制。
根据水池液位高低由超声波液位计控制水泵自动运行,高液位开泵,低液位停泵,提升泵故障时发出报警并自动进行切换。
(2)现场控制可由操作人员根据液位情况,在现场进行手动操作,开启或停止提升泵的运行。
1.3操作运行维护:(1)操作前应熟悉各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和本操作规程,值班人员要按规定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
(2)操作人员要注意观察各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3)注意观察调节池的搅拌混合状态,调节搅拌机角度,使调节池达到最佳运行效果。
(4)池内水面上的漂浮物要及时由人工捞出。
2、高密沉淀池2.1高密沉淀池系统开车操作2.1.1高密沉淀池准备:检查池内无杂物,管线畅通;机械设备无故障;电气设备完好无损;自控系统运行正常;加药系统无故障;打开高密度沉淀池的进水闸板阀;启运凝聚池搅拌器,再手动打开循环污泥泵进出口阀,启动循环污泥泵。
2.1.2开机操作:(1)全自动操作:在电机控制柜上上,将下列设备打在自动位置后,启动提升泵后下述设备会自动依次启动运行,高密池开始运行。
提高高密度沉淀池硬度去除效果的研究

…
l _
一
_
%
l l
第 1 1 卷
V0L. 1 1
第 2期
N0 - 2
叶
2 0 M 1 3 a r 年 . 2 0 3 1 3 月
提高高密度沉淀池硬度去除效果的研究
李 J 晗
( 中国神 华煤制¨ 田化 工有限公司包 煤化 下分公司 , 内蒙古 包 , n 1 4 { l ( } ( ) )
是工艺流程上的第一道处理工序 ,共设两系列高密
池, 单 系列 设计 处理 量 为 7 0 0 m3 / h 。
1 . 1 石灰软化简介
1 . 1 . 1 原 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作用是对来水进行混凝沉降和 石灰软化 , 降低浊度和硬度 , 确保后续处理系统的平 稳 运行 和 出水 水质 合格 。其 中 , 出水硬 度 对反渗 透 系
置, 主要 回收处理厂区内各股清净废水 , 经过装置处
理 合格 后 送 到循 环 水 装 置作 为补 充水 使 用 ,以达 到
节 约用 水之 目的 。装 置采 用 “ 石灰 软 化 +絮凝 沉淀
+ V型滤 池 +双膜 法脱 盐 ” 组 合 的 长 流程 工 艺 进行 处 理, 双膜 法 采用 “ 超 滤 +反 渗透 ” 。
摘 要 : 通过 对 高 密度 沉 淀池 进 水和 出水指 标进 行 分析 , 研 究 了高 密池 出水硬 度 与 来水硬 度 、 出水 p H 值和 碱度 的综合 关 系 , 确认 了在 目前进 水 水质 和加 药条 件下 , 获得最 大硬 度 去除 率 的控制 方法 。 关键 词 : 高 密度 沉淀 池 石灰 软 化 总硬度 暂 时硬度
中图分 类号 : X 7 0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8 4 9 2 ( 2 0 1 3) 0 2 — 0 9 4 — 0 3
浅谈高密度沉淀池日常运行管理

浅谈高密度沉淀池日常运行管理摘要:在高密度沉淀池应用过程中,其结构比较紧凑,并且处理效率相对较高,出水水质也比较稳定。
在当前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对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了解高密度沉淀池的主要组成和功能;同时对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管理方法进行深入掌握,了解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回流保障措施,从而提高高密度沉淀池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日常运行;管理措施1.高密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高密度沉淀池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混凝、沉淀理论完成悬浮颗粒物、胶体等物质的分离处理过程。
与普通混凝沉淀处理工艺相比,高密度沉淀池的主要特点是在该沉淀池中有污泥回流系统,澄清区安装斜管用于增加与废水的接触面积、延长废水的停留时间,进一步分离废水中携带的细小絮体,并且斜管内有大量独立的沉淀单元,自由沉淀效果比普通沉淀池更好。
在斜管安装过程中需要与水平面保持一定夹角,方便进行排泥。
[1]2.高效沉淀池的主要组成及功能高密度沉淀池主要包括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污泥浓缩区等不同区域。
第一,混合区。
在进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以利用搅拌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快速混合,对颗粒表面的负电荷进行中和使颗粒脱稳,能够形成比较小的絮体,进入到絮凝区。
第二,絮凝区。
第一絮凝区在筒状区域内进行,利用搅拌器完成搅拌混合作业,保证快速絮凝。
絮凝剂一般投加在搅拌器下方,从污泥浓缩区到第一级絮凝区进行连续的外部泥渣回流,污泥浓度提升可以提供更多的凝聚核心,增强絮凝效果。
在第二个区域主要完成慢速絮凝,生成的矾花密度比较高,水流到沉淀区能够保证矾花的完整性。
而斜管下方的沉淀层主要是完成矾花沉淀作业。
第三,澄清区。
利用斜管能够增加沉淀面积,可以提高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效率,确保剩余的矾花能够被有效去除,并且可以生产出合格的出水。
第四,污泥浓缩区。
主要是通过重力和刮泥机将污泥收集在池中。
3.高密沉淀池运行管理在高密度沉淀池运行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管理:第一,利用有效的避光措施防止生长青苔。
高密澄清池工艺选择及设计研究

高密度澄清池工艺选择及设计研究1、概况沉淀池在经历了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和机械加速(脉冲)澄清池之后,新型的一种澄清池称做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问世了。
该池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开发研制获专利的一种新型澄清池,它在欧洲已经应用多年,目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由于该池效率高,适用性广,因而在中国各城市用地日益短缺的情况下,采用这种高效的澄清池技术应是一种适宜的选择。
在乌鲁木齐20万吨/日城市供水项目中,通过与得利满公司的技术交流,结合该项目在原水水质状况,以及考虑到乌鲁木齐冬季气候寒冷,所有构筑物必须加盖房子,因而选用高效的澄清池节省土建投资是首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我们采用了得利满公司的高密度澄清池技术,下面对该种池型及工程中的设计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2、高密度澄清池介绍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研制的一种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的收速、高速的澄清池。
其工作原理基于下五个方面:·原始概念上的整体化的絮凝反应池。
·推流式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的慢速传输。
·污泥的外部再循环系统。
·斜管沉淀机理。
·采用合成絮凝剂+高分子助凝剂。
高密度澄清池的适用范围广,可以称得上是“万能”澄清池。
可用于以下方面:·饮用水(澄清、除碳……)·工业用水(澄清、除碳……)·城市生活污水(物化初沉池,三次除磷)·工业污水(特殊处理)·污泥浓缩(滤池反冲洗废水)3、高密度澄清池的说明3.1高密度澄清池的三种类型RL型高密度澄清池。
(多用生活用水处理工艺,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该池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高密度澄清池(95%的项目采用)。
采用该类型的高密度澄清池,水泥混合物流入澄清池的斜管下部,污泥在斜管下的沉淀区从水中分离出来,此时的沉淀为阻碍沉淀;剩余絮片被斜管截留,该分离作用是遵照斜管沉淀机理进行的。
高密度沉淀池利用双碱法去除灰水中硬度的研究

高密度沉淀池利用双碱法去除灰水中硬度的研究摘要:为了更好地控制煤焦制气装置气化灰水处理系统水质,本文分析了利用双碱法去除灰水中硬度的技术,以解决水处理系统堵塞问题,保证污水场灰水处理系统长周期、稳定可靠运行。
关键词:灰水、高密池、硬度、双碱法1.概述煤焦制气装置气化灰水系统硬度浓度高,硬度离子容易在管道中形成沉淀而引起水处理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导致污水处理单元的高氨氮单元池体、管道结垢和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系统运行。
为更好地控制灰水处理系统水质,利用双碱法去除灰水中硬度的技术,根据理论计算,通过运行时间,摸索加药的控制参数,指导污水场日常运行操作,保证污水场灰水处理系统长周期、稳定可靠运行。
1.灰水水质分析产生灰水的煤焦制气装置采用外购原料煤和延迟焦化副产的石油焦作为原料,煤气化工艺属气流床气化工艺。
污水场接收气化灰水水质总硬度在900-1100mg/L 之间,气化灰水钙硬度:850-1000mg/L之间,气化灰水总碱度:500-600mg/L之间,pH:7.9-8.2。
针对灰水中永久性硬度高的特征,本研究选用烧碱-纯碱法和高密度沉淀池(以下简称高密池)相结合的去除方法来进行硬度的处理。
高氨氮高密池出水pH (调控值):9-10,高氨氮高密池出水硬度控制指标为200-300mg/L,高密度沉淀池的作用是对来水进行混凝沉降和烧碱-纯碱软化,降低浊度和硬度,确保后续处理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出水水质合格。
1.除硬度理论计算3.1高密池除硬原理研究为在高效沉淀池设施中,高效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态的微细悬浮物、钙、镁离子,在其工艺前的混凝池、絮凝池中通过投加药剂和机械搅拌,进行物理化学反应,达到所需的工艺条件。
向混合池投加NaOH或Na2CO3药剂溶液,调节来水水质,将PH控制在6.5~9,同时氢氧化钠药剂中的氢氧根离子、Na2CO3药剂中的碳酸根离子可以跟水中的钙、镁等离子结合形成沉淀,达到去除硬度的目的。
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及自控系统优化

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及自控系统优化作者:刘伟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7期摘要:高密度沉淀池是法国得利满公司的专利技术,它以其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条件灵活等特点,越来越多的被我国各水厂广泛应用.天津市津滨水厂就采用了高密度沉淀池这一沉淀工艺技术。
本文通过阐述津滨水厂高密度沉淀池助凝剂使用、回流比控制以及运行初期自控系统的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提出对高密度沉淀池使用的合理性和自控系统的使用建议。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助凝剂;回流比;污泥循环;自控系统1 引言沉淀池作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有效措施,一直被水厂作为传统的净水工艺的一部分.目前应用较多的沉淀池主要有:平流式沉淀池,辅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等。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在欧洲市场已应用多年,比如法国的MOUT水厂、德国的来格朗等诸多欧洲水厂均采用该工艺[1]。
津滨水厂也采用了这种新型高效的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技术,并通过得利满设计配套的自动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系统得以自动高效的控制运行沉淀池。
2 沉淀池工艺构造及其原理津滨水厂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由混合区、反应区、沉淀浓缩区组成,共8组,每座高密度沉淀池总面积330m2,单池总设计流量2735m3/h。
2.1 混合区混合区又分为前混和后混两个区域。
前混合区有两台前混合搅拌器,混合设计时间2分钟,接触时间2分钟左右。
在混合池内设置搅拌器主要是使投加的混凝剂快速分散,与池内原水充分混合均匀,用以形成小的絮体。
混凝剂一般为氯化铁或者混合液,主要作用是使悬浮颗粒脱稳。
2.2 反应区反应池内有一台絮凝搅拌机。
经过混凝的原水流至反应池内圆形导流筒的底部,与回流污泥、助凝剂在搅拌桨的带动下混合均匀,使其获得较大的絮体颗粒,达到沉淀区内快速沉淀[2]。
絮凝设计时间3分钟,絮凝反应池容积410m3,回流比控制在2%-4%之间。
2.3 沉淀浓缩区絮体矾花慢速的进入到沉淀区,这样可以避免絮体被破坏。
高密度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高密度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作者:高东丽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09期[摘要]二沉池出水经高浓集水池进入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是由混凝、絮凝、污泥浓缩组成的紧凑型处理系统。
以污泥循环回流,污泥的絮凝反应,利用回流污泥和悬浮物的大面积接触絮凝、形成大的絮凝颗粒在浓缩区完成固液分离,斜管加速了沉淀分离,污泥回流提高了COD、悬浮物等的去除率。
是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
该工艺适用于高浓废水高标准排放。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污泥回流;絮凝沉积;悬浮物去除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33-011 污水处理装置高浓高密度沉淀池集水池出水先流入反应池中,投加混凝剂后进行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
残留的矾花将在斜管中去除,部分沉淀的污泥通过污泥循环泵循环到反应池,在沉淀区底部浓缩了的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排放泵输送至活性污泥池后输送至三泥罐处理。
2 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现状2.1 混合区在高密池实际运行中,当进泥水的浓度过高,高密池就会发生污泥上浮现象,使出水浊度升高,对净水工艺产生冲击。
进人高密池的泥水浓度过低,较低的进泥浓度不仅增加了污泥处理系统的流量负荷,还延长了污泥在沉淀区的浓缩时间,未能充分发挥高密池的效能。
进入高密池的泥水浓度过高,要及时启动污泥循环泵,调整混凝剂投加量。
高浓来水复杂,进的泥水浓度不确定,影响出水。
(表1)2.2 反应区反应区的污泥为来自混合区的排泥水与循环系统回流的高浓度浓缩污泥的混合污泥。
实际监测中发现反应区污泥最高浓度可达28%,此时回流比和回流浓度都高,但此时投药量仍然根据进泥水浓度表值1g/L进行投加。
由于投药量不足,反应区产生的絮体碎小,这种污泥颗粒的沉降性和浓缩性都不如大絮体颗粒。
反应区污泥浓度为28%L时高密池仍能正常运行,这说明高密池有处理高浓度进泥水的能力,高于1.5g/L就会发生上浮的现象则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而并非高进泥浓度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