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2-1-1程序ppt课件
(2020年整理)狂犬疫苗知识.ppt

狂犬疫苗
凡注射疫苗1天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用免疫 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 小时才开始免疫等7种情况,均应于初种时 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较好的 免疫效果。此外,有的虽属轻伤,但侵入的 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部位,亦可出现 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病例。世界卫生组 织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 合用抗血清。
狂犬疫苗
(2)对未咬伤健康者预防注射,可按0、7、 21天注射3针。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 年再加强1针。
(3)该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应 在大腿前内侧区肌内注射。
(4)使用前将疫苗振摇成均匀悬液。
狂犬疫苗
2、接种人群 可分为两种 :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 伤预防。 ⑴咬伤后 (暴露后)预防。 任何可疑接触狂 犬病毒,如被动物(包括貌似健康动物)咬伤、抓 伤(即使很轻的抓伤), 皮肤或粘膜被动物 舔过,都必须接种 本疫苗。
(3)被动物咬伤后怎么办? 如果被动物(如狗、猫、狼等)咬伤而又 不能确定该动物是否为健康无毒动物时,应及 时到医院处理伤口,或先自行用肥皂水对伤口 进行反复彻底清洗干净,这样可将侵入的病毒 大部分冲洗掉,然后尽快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 狂犬疫苗。对重度咬伤者,除局部彻底清洗消 毒外,还应在伤口周围应用狂犬血清浸润注射 。随后再注射狂犬疫苗。被咬的伤口不宜包扎 和缝合,尽可能让伤口暴露。注射狂犬疫苗的 免疫效果与注射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咬伤后, 注射越早,免疫效果越好,获得保护的机会越
狂犬疫苗知识
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改编
狂犬疫苗
1、用药剂量: 国产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 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规格为1ml/安培,效价 ≧2.5IU。 巴斯德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规格 为0.5ml/安培,效价≧2.5IU。 规程:咬伤后预防0,3,7,14,30;无咬伤预 防0,7,21。
《狂犬疫苗知识》课件

建议:接种疫苗后 ,如有不适,应及 时就医。
接种后可以适当进 行轻微运动,如散 步、慢跑等,但避 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影响疫 苗的吸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
如有身体不适, 应及时就医。
汇报人:PPT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疼痛等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死亡率几乎为100%
过敏体质者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患有严重疾病或免疫系统受损者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神经炎等 处理方法: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PART FIVE
安全性: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机构批准,安全性有保障 有效性: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保护人体健康 接种时间:应在被咬伤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 接种次数:通常需要接种3-5次,具体次数根据疫苗类型和接种者情况而定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 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降低发病风险。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经常接触动物的人群。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可以保护个人健康,也可以防止狂犬病的传播。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能终身免疫,因为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建议定期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以保持免疫效果。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如果被再次咬伤,需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狂犬病ppt课件

02
CATALOGUE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狂躁型
患者表现出极度狂躁和攻击性, 同时可能伴有畏光、怕水、呼吸 困难等症状。
麻痹型
患者初期出现疲劳、头痛、发热 等症状,随后出现肢体麻痹、面 瘫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04
1.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被犬类或其他动 物咬伤或接触过可能携带病毒
提供即时的免疫保护。
狂犬病人的护理和管理
隔离和观察
狂犬病人应该被隔离,以避免病 毒传播。同时,他们应该被密切 观察,以监测病情的发展和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管理
狂犬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因此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 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心理支持
狂犬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而感到 恐惧、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提供 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病情。
病原学
狂犬病毒是一种弹状病毒,属于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病毒表面有糖蛋白和神经 氨酸酶两种主要成分,其中糖蛋白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与病毒的致病性和 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传染源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 犬,其次是其他携带病毒 的动物,如猫、狼、狐等 。
传播途径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病 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 黏膜侵入人体。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治愈率
如果狂犬病患者得到了及时的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那么他们的治愈率 通常是非常高的。然而,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治疗不当,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导致死亡。
预后
狂犬病ppt课件幻灯片

动物运输环节监管
规范动物运输管理,确保运输过程中动物的 健康和安全。
动物交易环节监管
加强对动物交易市场的监管,防止疫病在交 易过程中传播。
动物诊疗环节监管
规范动物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 量,确保动物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建议
01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
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加强各部门 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
然而,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基 因突变或重组,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
实验室检测方法
01
02
03
04
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主要 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抗 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方法。
病毒分离是诊断狂犬病的金标 准,但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可用于快 速诊断狂犬病,但存在一定的
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动物源性传染病概述及危害
动物源性传染病定义
01
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类疾病的传染性疾病。
危害程度
02
可导致人类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
大影响。
狂犬病作为动物源性传染病的代表
03
通过动物咬伤或接触传播,致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防控体系框架构建要素
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 ,为防控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病毒在伤口处侵入肌肉细胞,并在其中进行复制,随后通过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
在神经系统中,病毒沿神经轴突逆向传播至大脑,并在其中大量复制,导致急性脑 炎和死亡。
病毒遗传变异特点
狂犬病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长度约为12kb。
狂犬病病毒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不同毒株间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小。
狂犬病讲课PPT课件

PART SIX
狂犬病的宣传教 育
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狂犬病是一种致 命的病毒感染, 每年全球有数万 人死于该病。
狂犬病在发病后 几乎无法治愈, 因此预防至关重 要。
公众对狂犬病的 认识不足往往导 致感染风险增加, 因此提高公众认 识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 应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狂犬 病的重视程度, 减少感染风险。
PART FIVE
狂犬病的预防措 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处理:发现疑 似狂犬病患者,应 立即隔离观察和治 疗
疫苗接种:对高危 人群进行狂犬疫苗 接种,提高免疫力
动物管理:对家养 动物进行登记和管 理,防止动物携带 病毒
宣传教育:加强狂 犬病预防知识的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 意识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接触可能 携带病毒的动 物,如狗、猫
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与接种方法
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需要在咬伤后尽快进行,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注射5针,分别在咬伤后第1、3、7、14、28天接种 接种疫苗期间,需要忌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剧烈运动
肢体软弱无力 肌肉痉挛 吞咽困难 怕水怕风
狂犬病的死亡原因
呼吸衰竭:由于病毒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导致呼吸衰竭
心脏疾病:狂犬病毒引起心肌 炎等心脏疾病,导致心脏骤停
休克:病毒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毒影响多 个器官功能,导致多器官功能 衰竭
PART FOUR
狂犬病的诊断与 治疗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海报等资料,发放给公众,以便他们随时了解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2024版年度狂犬病培训文档共56张PPT大纲

狂犬病培训文档共56张PPT 大纲contents •狂犬病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疫苗接种与免疫程序安排•暴露后处置流程规范化操作•基层单位狂犬病防控工作指导目录01狂犬病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症、疯狗病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或密切接触传播,如被感染动物舔舐伤口、粘膜等。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并沿神经扩散,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临床表现狂犬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前驱期表现为低热、头痛、恶心等;兴奋期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等;麻痹期则出现肌肉瘫痪、昏迷等现象。
狂犬病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季节性任何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人都可能感染狂犬病,但以儿童、青少年和接触动物的职业人群为主。
狂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为高发期。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措施与重要性预防措施加强犬只管理,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被动物咬伤后及时清洗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
重要性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02诊断方法与标准询问患者是否有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史,以及伤口处理情况。
病史采集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恐水、恐风、喉头紧缩感等症状。
症状观察检查患者是否有伤口及周围皮肤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瘫痪等体征。
体征检查临床表现诊断采用荧光抗体试验、病毒分离等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抗原。
病原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抗体试验等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抗体。
血清学检测采用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等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
分子生物学检测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诊狂犬病需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 0 部位 x2
3 x27 ຫໍສະໝຸດ 228 x190 x1
1- 2剂 5次就诊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2-2-0-1-1 法(皮内注射) 即在0、3、7 天各皮内接种二个部位, 随后于30天、90 天各 皮内接种一个部位。接种部位在前臂或上臂二侧,每个部位 接种0. 1ml 或 0. 2ml 疫苗。疫苗用量共0.8ml,不足1支。
3 x1
7 x1
14 x1
28 x1 5剂 5次就诊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Essen5剂程序: (1965年开始,我国于1980年开始):于0、3、7、14、 28天各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接种1剂,共5剂
2
WHO 推荐 肌内 免疫 接种 方案
Zagreb
简化的多部位肌内注射方案(2-1-1)
在三角肌一次用药 i.m. (1.0或0.5 ml)
狂犬病疫苗2-1-1程序
内容
狂犬病疫苗2-1-1免疫程序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2009) 接种后副反应的处理
狂犬病疫苗2-1-1免疫程序
WHO推荐的四种免疫程序
1
Essen
WHO 推荐 肌内 免疫 接种 方案
标准WHO肌内注射方案
0.5 ml i.d. 每个部位
天 0 部位 x1
source: Vodopija I, Sureau P, Lafon M, et al. Vaccine 1986; 4: 245–8.
“2-1-1” 方案第14天血清阳转率100%
“2-1-1”方案接种瑞必补尔®后第14天血清阳转率达100% 1
1 Vodopijia I, Sureau P, Lafon M et al. Vaccine 1986;4:245-8
0、7、28、90 天分别接种8 个、4 个、1 个和1 个部位,
每部位0. 1ml疫苗。疫苗用量共1.4ml,不足2支。
“2-1-1”方案的特点和益处
“2-1-1”方案的特点:
减少针次,由5针减为4针 减少就医次数,由5次减为3次
“2-1-1”方案的益处:
降低接种点的医疗时间投入,减轻医生工作负担
优点:费用低
缺点:技术要求高,注射部位多
4
WHO 推荐 狂犬 病暴 露后 免疫 接种 方案
8-site ID
8点牛津注射方案(8-0-4-0-1-1)
0.1 ml i.d. 每个部位
天 0 部位 x8
7 x4
28 x1
90 x1 <2剂 4次就诊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8-0-4-0-1-1法(皮内注射)
天 0 部位 x2
7 x1
21 x1
4剂 3次就诊
2-1-1程序(1992年开始): 于0天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肌内),7、28天各1剂(上臂 三角肌肌内),共4剂
3
Thai Red Cross
WHO 推荐 皮内 免疫 接种 方案
泰国红十字会2点注射方案(2-2-2-0-1-1)
0.1 ml i.d. 每个部位
国内相关研究: 目前尚未见报道.
瑞必补尔: 更早产生抗体
采用Zagreb方案接种瑞必补尔,更早成功实现血清转化
根据 Zagreb 方案(2-1-1)进行接种后,各时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的变化
GMT: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 瑞必补尔 i.m. 第0天2.0ml; 第7,21天各1.0ml 首次接种后的时间(天)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更好的疾病防控效果 减少患者的时间花费及由此带来的间接疾病负担
9
“2-1-1”方案——全球范围广泛验证
国内外研究 基础 2-1-1程序在国外已应用多年,已有大量研究证实 其免疫效果好,早期抗体产生快,抗体持续时间长。
国外相关研究:
[1] Vodopija, I., Ljubicic, M., Baklaic, Z. and Syjetlicic, M., Smerdel, S Vaccination schedules and safety of rabies post-exposure treatment. In: Progress in Rabies Control (Eds Thraenhart, O.,Koprowski, H., Bogel, K. and Sureau, P.). Wells Medical, Royal Turnbridae Wells, 1989. DD. 523-528 [2] Lang J, Simanjuntak GH, Soerjosembodo S, Koesharyono C, ﹠ the MAS054 Clinical Investigator Group. Suppressant effect of human or equine rabies immunoglobulins on the immunogenicity of post-exposure rabies vaccination under the 2-1-1 regimen: a field trial in Indonesia.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8;76(5): 491-5 [3] Chutivongse S, Wilde H, Fishbein DB, Baer GM, Hemachudha T. One year study of the 2-1-1 intramuscular postexposure rabies vaccine regimen in 100 severely exposed Thai patients using rabies immune globulin and Vero cell rabies vaccine. Vaccine 1991;9(8):57376. [4] Colnot F, Sureau P, Alexandre JL, Arnaudo JP, Hensse JY, Jeanmaire H. Post-exposure antirabies vaccination. Early serological response to vaccine cultivated on VERO cells using a reduced 2-1-1 schedule. Press Med 1994;23(35):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