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养殖
长吻鮠的分布及其生长规律

长吻鮠的分布及其生长规律
长吻鮠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
经过人工转食驯化,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主动抢食能力弱,远不及鲤、鲫、草等鱼,因此不宜与摄食能力强的鱼混养。
长吻鮠为大型的经济鱼类,生长速度较快,全长10厘米以下时,体长的增长率比体重的增长率大;全长10厘米以上时,正好相反。
长吻鮠分布较广,全国各主要水系均产,以长江水系为主。
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则在池塘的最深处集群自然越冬;进行网箱养殖的,则采用“沉箱法”越冬。
在长江流域,产卵期为5-6月,怀卵量1万-10万粒以上不等,卵黏性。
长江的产卵场较集中于中游的荆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
亲鱼有护卵的习性,在极度饥饿时,也会取食自己产出的卵粒。
据实测,在长江流域,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当年繁殖的鱼苗,年底能长到20厘米左右,体重50-100克;第二年能长到30厘米左右,体重300-750克;第三年能长到40-50厘米,体重1 000-2 000千克;第四年能长到60-70厘米,体重2 000 -3 500克。
生长实践证明,2-4龄是长吻鮠生长的最快时期。
雌雄个体
生长速度也有差异,在性成熟之前,雄鱼的生长速度远比雌鱼快。
长吻鮠成功养殖经验谈(二):长吻鮠的人工繁殖

亲 鱼培育池 可采 用硬底池 和泥底 池 , 面
积 不宜 过大 ,一般硬底池6 m  ̄ O m ,水 深 0 l O l m一 .m; 底池 3 3 6 7 水深 1 m ̄ _ 1 2 5 泥 3 m ̄6m , . 3 1 m, . 要求池底淤泥较少 。 5 不论哪一种池都要 靠 近水 源 , 水质符合 养殖 用水标准 , 注排水 方 便。 排水 口处要设置铁丝 网, 防止投 喂的活饵
5 为进一步 了 、 解 大 口鲶 的食 性 ,
兰苎 竺
竺重 量 醚 釜差 至 互 窭
鏊 一 立
・ 。 '
一 一鋈
'
衷2 大 口鲶夏花鱼苗食性试验结果
篓量 动 : 誓 初 “ 鲶进化 篓 石 可 挚‘ ~一 鱼行营 苎 歪 L 一 种消 苎 _ 墨 瓦 道 物 瑟
三
一
5一 2
瀹紫致富指南2 8 0 D
维普资讯
10g 5 k或漂 白粉3g4g溶水遍地 泼洒消毒 。 k ̄k, 7 后硬底池要放水洗池 , d 然后注入新水 , 泥底 池可不排 老水 ,但要把沉淀的石灰与淤泥搅 混后注入新水 ,0后试水放鱼 。放养密度硬 1d 底 池每 10 2 -0 , 0m ̄ 5尾 泥底池每67 2 6m ̄养 10 -5 尾。 0 尾 10 在饲养期 间, 投喂泥鳅和野杂鱼 、 虾等鲜 活饵料, 有条件的地方亦可投陆生蚯蚓 。饵料 的投喂量根据季节 、 水渐变化而定 , 春季 以后 水渐逐渐上升, 亲鱼正处于食欲旺季, 可分期一 次性投足 , 以后视池内活饵料多少 。 再定下~次 投喂量。 春季节水温较低 , 冬、 摄食量少, 投饵量 也相应降低 。总之, 要保证充足的饵料供给。 在 管理工作 中,要特别重视培育池的水 质调节 , 保持水质清新 , 溶氧量高。 开春后换掉 部分池水 , 并适当降低水位。 食欲旺期 , 每月排 污、 1 平常池 内 换水 次。 保持微流水, 使其有良好 的生活环境。 在繁殖前1 个月左右 , 每隔3 ̄d dS冲 水1 次。坚持每天早 、 晚巡池 , 观察水质变化, 活 饵多少和有无逃逸现象等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 经多年的实践观察 . 长吻兢亲鱼的抗病力 较强 , 每月可用9%晶体敌百虫¥  ̄0.A 0 0 3 1 . 1-  ̄O 6 或用漂白粉 l1 ̄t  ̄0 水遍池泼洒 ,每天1 , - 次 连 续3 , d以起到防病作用 。
培育长吻鮠亲本的环境条件 长吻鮠亲本培育要点

培育长吻鮠亲本的环境条件长吻鮠亲本培育要点长吻鮠亲本培育是鱼苗繁殖的关键,亲本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催产效果。
本文和大家谈谈培育长吻鮠亲本的环境条件,并讲讲长吻鮠亲本培育要点,供参考。
1、培育长吻鮠亲本的环境条件在亲鱼池中挑选体质健壮、无伤病、发育良好、体重2.0千克以上、年龄4龄以上的亲鱼,按雌雄(2-3):1,亩放50-60尾,开展专池培育。
长吻鮠亲鱼培育池面积3-5亩,水深1.5-2米,水源良好,配备1.5千瓦的增氧机1台。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温室强化培育,放养密度以体重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3千克。
春季水位保持在1.2米左右、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水温在13°C以上时,开始喂食。
2、长吻鮠亲本的喂食要点喂食要“四定”,可采用饲料盆定点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
饲料要采用有利于性腺发育的亲鳖料,投喂量占亲本体重的1%-2%,每天投喂2次,每次摄食时间掌握在1-2小时,要及时清理饲料盆,防止残余饲料腐败变质、诱发疾病。
水温18°C左右时,将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用绞肉机绞成肉糜加入饲料中,至催产前饲料中加入的动物性饵料的比例逐步提高到投喂量的40%,可以有效地促进亲鱼性腺发育。
3、养殖池的水质管理要点每隔3-5天定期冲水一次,每2周换水1/3。
尤其是4月下旬至催产,下半夜要每天开启增氧机。
这样,一是可以防止缺氧;二是可以形成水流,利于性腺发育。
于3月份以前,培育水温控制在18-20°C,定期加水,每1-2周换水1次;3月份以后,适当提高水温,1周换水1次。
增氧机采用“停三开一”的方法,既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又节约能耗。
饲料投喂方法同池塘自然培育。
长吻鮠养殖经验谈

1、 池塘养殖长吻鱿经济效益是可以的, 但是长 吻脆是属于高氧鱼类,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池塘的溶 解氧情况, 适时开动增氧机, 做到鱼不浮头也不浪费
电,
2、 主养长吻脆的池塘最好搭配一些白M , a 鱼、 广东舫。但是不要放养罗非鱼、 鱿鱼、 鲤鱼等会跟长 吻脆抢食的鱼类。
33
0.2ppm的富氯进行全池的泼洒。 特别是在7-9 月份,
这时是高温季节, 也是鱼病多发的季节, 水质很容易 变老、 变黑, 要多换水, 要用生石灰来消毒, 还可以
调剂水质,因为长吻脆对水质的要求很高。
六、鱼病防治
1.2- 1.5 米, 池塘不渗漏, 底质以沙土较好, 最好是
经过冬季暴晒塘底的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
染, 排注水方便,还要配备一台 1.5kW 的增氧机。 在鱼苗下塘前的半个月先要消毒, 水深在 1.0- 2.0 厘 米, 先用茶鼓来杀死野杂鱼,用量是每亩 25 40 公
斤,然后再用生石灰来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用量 是每亩用 50 70 公斤。消毒后,第二天就可以加水 了,在加水口用筛网防止野杂鱼等随着水流流进池 塘,水加到 1.5 米左右。 三、鱼苗放养 必须放养体质健壮, 无病无伤, 规格整齐的长吻
一 、生物学特征
鱼苗下塘前先用竹竿搭好两个饲料台,以便观察 鱼苗的生长和摄食情况。鱼苗下塘后的第二天可以逐渐的在鳗鱼料里加人罗非 鱼料, 最多可以加 50%的罗非鱼料。这样能降低养殖 成本。每天投喂两次, 一般是在上午的9- 10 点钟投 喂一次,下午的4- 5 点钟投喂第二次。投喂量占鱼体 体重的3%- 5%, 最好是投喂完后的一小时能吃完。
五、日常管理
长吻脆隶属于鳃形目、 脆科、 脆属, 身体呈纺锤 形, 头较小, 吻尖而长,口 下位, 唇特别肥厚, 有短 须 4 对,眼小并被皮膜覆盖 , 全身无鳞而有丰富粘 液。背鳍和胸鳍有硬刺,背鳍刺的后缘有锯齿, 胸鳍 刺的前缘光滑 ,后缘有弱小锯齿 ,生长适 温在
长吻鮠人工繁育实用技术(精)

长吻鮠人工繁育实用技术长吻鮠属温水肉食性鱼类,最适宜生长温度25- 28℃,在南方能安全越冬,而且在冬季还可摄食生长,是目前水产养殖中较为理想的优质鱼品种之一。
1.亲鱼培育1.1 亲鱼选择:长吻鮠性成熟年龄为3 龄,但3 龄的亲鱼怀卵量不多,繁殖力不够理想,应选择4- 5 龄,体重4- 6 公斤作为亲鱼更为理想。
1.2 培育方法:长吻鮠对溶氧要求较高。
要求保证亲鱼塘水体溶氧量不低于5 毫克/ 升(每升水不低于5 毫克),催产前加强精饲料的投喂,多次加微流水刺激促性腺成熟,从而为催产孵化提供基础。
培育密度不宜太密。
一般每亩2 米水深放养150 尾为宜。
2.亲鱼催产2.1 雌雄鉴别:雌雄鉴别比较容易,雌鱼生殖突较短,孔宽而圆,色泽红润,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松软而富有弹性。
雄鱼生殖突尖而长,不易挤出精液,呈桃红色。
通常产卵时,杀鱼取精。
2.2 催产药物:常用垂体、HCG、类似物,分两次注射。
第一次用1- 3 微克类似物(LHRH- A),12 小时后可进行第二次注射。
药量即为:垂体每公斤4.5- 6 毫克,类似物每公斤8- 10 微克,绒毛膜(HCG)每公斤300- 500 国际单位。
用生理盐水调配成注射液。
雄鱼剂量减半,水温22- 26℃效应时间为14- 16 小时(指第二针至见卵的时间)3.人工孵化3.1 鱼巢的设置根据长吻鮠卵是粘性卵。
通常用10 号的铁丝制成40- 50 厘米的长方形铁框,然后用60 目网布固定于铁框上,吊挂在孵化池中,使用前进行清洗,浸泡及消毒。
3.2 人工授精和受精卵的收集长吻鮠的鱼卵是人工进行授精的,用干净铝盒或小塑料盒,准备接收鱼卵。
人工授精卵通常是3 个人进行操作。
一个人用毛巾包住生殖孔及以下的尾部部位,另一人用毛巾包住头部胸鳍部位,用手轻压腹部。
把卵子排出体外。
第三人接卵。
同时,另一组人员采集精子。
先擦干鱼体表水,用剪刀从肛门往腹部剪开,等人工排卵完毕后取出一边精巢,成熟的精巢为乳白色。
长吻鮠养殖

长吻鮠
长吻鮠也可作为搭配品种与鳗鱼,鳜鱼,加州鲈,乌鳢等混养, 每亩放养长吻鮠200尾左右。
3.成鱼饲料:成鱼的饲料可以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40~42%, 投饵率3~5%。如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可以用小杂鱼或鲜鱼块为 主,搭配少量的鳗鱼饲料,虽然成本高,但效果较好,二者的比 例为2~3︰1。
4.水质管理:水质管理十分重要,实践证明以微流水养殖效果 较好。可参照养鳗,养鳜的技术要求进行水质管理,经常换水, 最好日换水量能达到15~20%,适时开启增氧机。
/m3,一般规格为5×5×2m的网箱放鱼种1000~1300尾。
3.饲料投喂:一龄鱼种可采用鳗鱼饲料,蛋白质≥45%,粗脂肪 ≥3.0%,粗纤维≤1.5%,粗灰分≤15%。后期可自制配合饲料,蛋 白质含量为45~47%,但搭配鳗鱼饲料效果要
好一些;成鱼箱投喂长吻鮠专用饲料,也可自制饲料,蛋白质含 量要求38~45%,如小杂鱼资源丰富,能搭配投喂,效果更好。 一般日投饵率3~5%,每天喂3次,搭食台投喂,并根据天气情况 不断调整投饵,要给鱼吃饱。
一.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鮠属, 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鱼类,一般个体1.3~3公斤,最大个体可达 13公斤。
长吻鮠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从长江下游
的南京到上游的宜宾都是主要的分布区;淮河流域也是原产地,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12
长吻鮠
开始时大多数躺在底部,偶尔作垂直或斜向运动,尾巴短而细小, 且不停的摆动。出膜第三天,仔鱼已经能平游,并有显著的
畏光性;出膜第四天,黑色素分布在鱼体的背腹,鱼呈灰色,游 动活泼,此时可投喂蛋黄浆;出膜第五天,仔鱼全身布满黑色素, 体型已经接近成鱼;出膜第六天,仔鱼能灵活自由游动和主动摄 食,应适当投喂一些水蚤;出膜第七天,鱼体达1.1厘米左右, 鱼体呈灰黑色,可转入鱼苗池培育。
鮰鱼养殖的注意事项

鮰鱼养殖的注意事项鮰鱼也叫鮰老鼠,是鮠属,有些人也称其为长吻鮠。
目前我国鮰鱼的主要产地是辽宁、淮河以及长江等地。
鮰鱼的肉质细腻鲜嫩、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珍贵的滋补水产品。
为了是鮰鱼能出现在更多人的餐桌上,鮰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么在养殖鮰鱼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跟着松鼠哥一起来看看它养殖的注意事项吧。
1、鱼塘清理鱼塘的清理是很重要的,很多的养殖户因为没有注意鱼塘的清理,导致鱼苗投放后出现大面积的鱼浮现象。
我们在养殖鮰鱼的时候,在鱼苗投放前十到十五天左右,要将鱼塘中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生石灰或者微生物制剂底改产品来进行消毒。
经过至少七天的晒塘之后,再注入新水等待鱼苗的放养。
2、鱼苗投放鮰鱼的育苗要从正规的途径选购,在育苗放养之前要将鱼苗进行消毒,其次就是每亩一般只能放养鮰鱼一千条左右。
为了调节水质,以及使鮰鱼更好的生存,我们最好是使用多品种鱼苗进行混养。
一般是使用白鲢鱼、用于、鳜鱼、鲈鱼等,千万不能投放鲤鱼和草鱼这类的抢食性鱼类,以免对鮰鱼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水质调节鮰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在换水比较方便的情况下,最好是勤换水。
换水每次都是换掉其中的三分之二,我们还需要保留部分的旧水,主要是为了是鱼塘中存在适当的浮游生物,供鮰鱼捕食。
其次就是在不换水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水中投放增氧剂以及其他的微生物改良水质的产品,来进行水质的调节,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只不过成本会比换水更大。
4、日常管理瑞冠管理也是我们在养殖鮰鱼需要特别注意的一项。
它主要包括鱼塘的清理和消毒、防逃、清理食物残渣以及记录鮰鱼每日的日常摄食、运动等,根据这些及时的做出处理。
鱼塘的清理和消毒一般是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食物残渣在每次投食过后一小时左右清理干净即可。
5、规范用药很多的养殖户在养殖鮰鱼的时候,在用药方面是非常不规范的。
在发现鮰鱼出现异常的时候,没有经过确诊就随便用药,这回引发其他的病症,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长吻鮠大规格一龄鱼种培育期间的投饵管理

长吻鮠大规格一龄鱼种培育期间的投饵管理长吻鮠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之一,属温水性鱼类,鱼性情温驯,易捕捞。
本文为大家讲讲长吻鮠大规格一龄鱼种培育期间的投饵管理,供朋友们参考。
一、长吻鮠的食台要求长吻鮠在池塘中活动范围较小,觅食能力较差,因此,要根据池塘大小、池鱼数量设置食台,这样既有利于长吻鮠摄食生长,又便于检查和管理。
食台可以用网布和钢筋做成60厘米×100厘米×20厘米的五面长方体,也可直接用塑料盆。
鱼苗刚下塘时,适当多设食台,待摄食正常后,根据其习性适当增减,5亩以下的池塘,用6个左右;5-10亩的池塘,用10-12个即可,并每天清洗,定期日晒。
二、长吻鮠的饲料要求长吻鮠对饵料的营养要求较高,尤其是蛋白质,要求占饵料的40%-42%,可以自配,粉碎细度要在80目以上,最好达到120目。
也可以购买长吻鮠专用配合饲料或用甲鱼料、鳗鱼料代替。
但从经济角度出发,以采用长吻鮠专用饲料为好。
而且,长吻鮠对饲料有相当程度的专一性和选择性。
一旦改换饲料,摄食量会明显下降,要3天左右才能恢复,因此,在生产中,不宜经常变更饲料,甚至原料来源。
三、长吻鮠的饲料制备长吻鮠为下位口,不适合摄食颗粒饲料,因此大都采用粉料加水[(0.5~0.6):1]拌透拌匀后,制成团块状饲料压实后再投喂到食台上。
坚持现制现用,减少饲料在水中散失。
四、长吻鮠的投喂方法长吻鮠晚间活动频繁,摄食量大。
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如完全按照其生活习性,则晚上的管理强度很大,增氧机开启的时间也要加长,适宜的做法是:放养后第二天即开始少量投饵。
每天检查,不管吃与不吃,坚持每天投饵,让其养成定时、定点摄饵的习惯。
这样3天后鱼就会上食台摄食。
形成习惯后,每天投饵两次,上午8-9点一次,占全天投饵量的60%;下午3-4点一次,占全天投饵量的40%,每次摄食时间为1.0-1.5小时。
要及时检查鱼体的饱食程度、摄食速度、摄食时间长短和饵料剩余情况,适时增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吻鮠
2.鱼种投放 (1) 鱼种箱投放:投放时间为 6月上中旬;鱼种规格5~7厘米; 放养密度为100~160 尾/m3,一般规格为5×5×2m的箱放鱼种5000~8000尾。 ( 2 )成鱼箱投放:投放时间为 2~3 月;鱼种规格为 100~200 克;放养密度为18~25尾 /m3,一般规格为5×5×2m的网箱放鱼种1000~1300尾。 3.饲料投喂:一龄鱼种可采用鳗鱼饲料,蛋白质≥45%,粗脂肪 ≥ 3.0%,粗纤维 ≤ 1.5% ,粗灰分 ≤ 15%。后期可自制配合饲料, 蛋白质含量为45~47%,但搭配鳗鱼饲料效果要 好一些;成鱼箱投喂长吻鮠专用饲料,也可自制饲料,蛋白质含 量要求38~45%,如小杂鱼资源丰富,能搭配投喂,效果更好。 一般日投饵率 3~5% ,每天喂 3 次,搭食台投喂,并根据天气情 况不断调整投饵,要给鱼吃饱。
长 吻 鮠 养 殖
长吻鮠
长吻鮠养殖 长吻鮠又名江团,鮰鱼,在安徽淮河沿岸,由于淮南王刘安对此 鱼评价颇高,故百姓称之为“淮王鱼”。长吻鮠是我国江河中的 重要经济鱼类,因其肉嫩味美,又无细刺和体鳞,被视作淡水鱼 中的珍品,尤其是肥厚硕大的鳔干制而成的“鱼肚”,是享誉中 外的名菜。由于天然资源日益减少,天然捕捞产量逐年下降,是 一个优良的养殖品种。近几年,其养殖和人工繁殖技术日益成熟, 四川,广东等地人工养殖发展很快,安徽也开始养殖。 一.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鮠属, 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鱼类,一般个体 1.3~3公斤,最大个体可达 13公斤。 长吻鮠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从长江下游 的南京到上游的宜宾都是主要的分布区;淮河流域也是原产地, 安徽淮河的风台,寿县河段在 50 年代年产量在 10 万公斤左右。 目前南京长江江段估计十多吨,淮河已经很少了。
长吻鮠
雄与剂量减半。可以采用一次注射,也可以采用两次注射,两次 注射,针距10~12小时,第一针剂量为1/4,第二针余量注射。 3.产卵与受精:有自然产卵受精与人工受精两种。 ( 1)自然产卵受精:注射激素后将亲鱼放入产卵池,经 15~20 小时,有发情表现,先是雌雄鱼各自缓慢在池中游动,随后游动 加快,雌雄鱼逐步靠近并游,产乱前1~3小时,发情达高峰,雄 鱼常头触雌鱼腹部,后产卵,排精,在产卵池中应准备附着物, 如棕榈树片,柳树根等。 (2)人工受精:在效应时间内将亲鱼拉起,进行人工受精,如 雄鱼挤不出精液,可将精巢取出剪碎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受精。 卵遇水后产生粘性,将粘在附着物上孵化。 4.人工孵化:在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流水孵化。卵呈油黄色,, 粘性较强。吸水后卵径 2.8~3.1毫米。受精卵发育和水温有关, 水温 23.5~28.5℃时, 38~45 小时出膜, 20~22℃时, 70~120 小 时出膜。刚出膜的仔鱼 0.6厘米左右,形状似蝌蚪,身体半透明, 硕大的卵黄囊使鱼体呈亮黄色,卵黄囊占鱼体的2/3左右,
长吻鮠
开始时大多数躺在底部,偶尔作垂直或斜向运动,尾巴短而细小, 且不停的摆动。出膜第三天,仔鱼已经能平游,并有显著的 畏光性;出膜第四天,黑色素分布在鱼体的背腹,鱼呈灰色,游 动活泼,此时可投喂蛋黄浆;出膜第五天,仔鱼全身布满黑色素, 体型已经接近成鱼;出膜第六天,仔鱼能灵活自由游动和主动摄 食,应适当投喂一些水蚤;出膜第七天,鱼体达 1.1厘米左右, 鱼体呈灰黑色,可转入鱼苗池培育。 三.池塘苗种培育 1.培育池:鱼苗培育池每口面积 30~50㎡,以水泥池为好,笔 者用圆形产卵池效果也较好;鱼种池面积100~500㎡为好,进排 水方便,设置防逃网。 2.池塘消毒:在鱼苗下塘的前 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池 塘消毒,生石灰用量每亩60~75公斤,漂白粉每亩3000~3500克, 调浆后全池泼洒。一周后清洗,过滤加水50厘米,适量施用肥料 培育浮游生物。约7天后可放鱼苗。
长吻鮠
长吻鮠
长吻鮠
营养。 全长5厘米以内的鱼苗食物组成中的出现率依次是水蚯蚓, 摇蚊幼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其他水生昆虫幼虫。 全长 5~20 厘米的鱼种食物中依次出现的为水蚯蚓,陆生蚯蚓, 枝角类和桡足类,小型鱼类和虾。 成鱼阶段为小杂鱼,蚯蚓,泥鳅,螺蚌等。 在增投配合饲料的鱼池,无论鱼苗,鱼种均摄食配合饲料, 一般15分钟可吃饱。 长吻鮠鱼苗上下颌均有细齿,全长 2.5厘米时,鳃耙为疣状突 起,以后逐渐增长。 (五)生长特性 长温鮠属于大型鱼类,在苗种阶段生长迅速,池塘人工培育, 当年可达130克以上,比野生快50%,日增重可达1.7克,第二年 可达0.6~1公斤;笔者在网箱养殖长吻鮠,当年鱼种达100~180克。 所以长吻鮠1~3公斤的个体是很常见的,一般4龄鱼体重可达1.7 ~2.3公斤。
长吻鮠
长吻鮠
雄鱼身体苗条,菔部细长,尾部较长泌尿生殖突长 1~2厘米,在 生殖季节更长,可达2~3厘米。 2 .亲鱼培育:放养量每亩放亲鱼 50~80 尾,投喂小杂鱼,泥鳅, 蚯蚓等。要经常冲水,一般成活率可达80%以上。 (一) 人工繁殖 1.性成熟亲鱼的选择:雌鱼要选择腹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 泌尿生殖突短而肥大,长度 0.5厘米以内,生殖孔宽而圆,色泽 较红润;雄鱼体重一般三公斤以上,生殖突尖而 长,通常2~3厘米,由于精巢呈分枝状,一般难以挤出精液。 2.人工催产:5月上旬至六月上旬,水温20~26℃时可催产。激 素的种类和注射剂量雌鱼为: ( 1) LRH-A3~5微克+PG0.5~1.5颗/公斤 ( 2) LRH-A3~5微克+DOM3~4毫克/公斤 ( 3) LRH-A3~5微克+HCG800~1200UI/公斤
长吻鮠
长吻鮠也可作为搭配品种与鳗鱼,鳜鱼,加州鲈,乌鳢等混养, 每亩放养长吻鮠200尾左右。 3.成鱼饲料:成鱼的饲料可以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 40~42%,投饵率 3~5% 。如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可以用小杂鱼 或鲜鱼块为主,搭配少量的鳗鱼饲料,虽然成本高,但效果较好, 二者的比例为2~3︰1。 4.水质管理:水质管理十分重要,实践证明以微流水养殖效果 较好。可参照养鳗,养鳜的技术要求进行水质管理,经常换水, 最好日换水量能达到15~20%,适时开启增氧机。 五.网箱养殖长吻鮠 1.网箱设置 ( 1 )鱼种箱:规格 3×3×2m 或 5×5×2m ,目大为 0.6~1 厘米, 毛竹框架。 ( 2 )成鱼箱:规格 5×5×2.5m ,目大 2.5 厘米,双层,毛竹框 架。 (3)网箱设置:下箱处水深4米以上,背风向阳,PH7~8.5,溶 氧6.5~9.5㎎/L,新网箱 需提前一周下水浸泡。
长吻鮠
3鱼苗放养:开始一般放养 7日龄的鱼苗,放养密度 7~10日龄的 鱼 苗 500~800 尾 / ㎡ ; 初 养 者 如 放 养 3 厘 米 的 苗 , 密 度 为 100~200尾/㎡;5厘米以上的鱼种密度为5~7尾/㎡。 放养时注意事项:(1)调节水温差,运输袋中的水温和池中的 水温差应在2℃以内。(2)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苗种,刚放入的 鱼喜欢集群。(3)鱼种消毒,常用3%的食盐水浸泡鱼体, 如带病应做相应的处理,通常炎症用呋喃西林浸洗,寄生虫用敌 百虫浸泡。(4)要注意加新水。 4.培育方式 (1)鱼苗培育:习惯上将水花培育到5厘米长的鱼种的过程称作 鱼苗培育。其中又分两个阶段,一般水花经 15~20 天可培育到 2.5~3.5厘米的夏花寸片;寸片经20天左右可达3.5~5厘米,达到 转食驯化阶段,7~10天可完成转食,规格达5厘米以上。 ① 饲料投喂:水花开始投喂水蚤,用双层40目筛绢过滤,60 ㎡池子一次可投喂 1.5~2.5公斤,从第七天开始可投喂少量的水 蚯蚓,以后逐步增加,当鱼苗长到 2厘米以上,可只投喂水蚯蚓 投喂量逐步增加,以吃饱为准,投饵率约为8~12%。
(六)繁殖习性 长吻鮠通常 4 龄性成熟,产卵季节 4~6 月,产卵场为急流滩下流 水处,流态复杂的河床地段,底质多为石砾地带。粘性卵,怀卵 量较少,每尾亲鱼的怀卵量为1.7~14.8万 粒。精巢树枝状,精子个体较小,比鲢鱼小50~80%,1.71μm~ 1.3μm,在水中的寿命 32~ 51 秒,有效受精时间 18 秒左右。精巢前段精子质量比后段 好。雄鱼死亡3小时后精子活力下降,离体精巢在阴藏6小时仍可 受精。 二.长吻鮠的人工繁殖 解决苗种问题是进行人工养殖的基础。近几年长吻鮠的人工繁殖 技术已经很成熟,四川,广东每年生产大量的鱼苗销售。 (一) 亲鱼选择培育 1.亲鱼选择:应选择 4龄以上的性成熟亲鱼,雌鱼规格2公斤以 上,雄鱼规格3公斤以上,雌雄比为2︰3;性成熟的雌鱼身体各 部匀称,卵巢轮廓明显,腹部较为膨大松软,泌尿生殖突较短, 一般在 0.5厘米以下,生殖期或成熟度较好的雌鱼甚至无法量出
(二)形态特征 长吻鮠体色灰白色,体无鳞,各鳍灰黑。头较尖,吻特别肥厚, 显著突出,口下位,新月形,眼小,被皮膜覆盖,须4对,均较 短,上下颌上均有数利齿。背鳍6~7,硬棘很硬,后缘有锯齿; 胸鳍有硬棘,后缘也有齿;臀鳍14~18,尾鳍分叉。身体上方有 一肥厚的脂鳍。 (三)生活习性 长吻鮠喜欢栖息在水流比较急的江河中,底栖生活,喜阴,好集 群,常栖于硬底质和卵石缝隙中,喜流水,对氧气条件要求较高, 氧阀1.52mg/L,其耗氧为0.23mg/kg· h,近似于白鲢,最佳需 氧量 5~7mg / L ,溶氧 2.5mg / L 以下浮头。 PH7~8.4. 长吻鮠生 存温度为 0~38℃,适温为 24~28℃,20℃以下摄食减少,生长慢。 (四)食性和相关器官发育 长吻鮠口下位,为典型的底层温和性肉食性鱼类。其食性随着个 体的发育有所变化,刚孵化出的稚鱼以卵黄囊为营养,4天后卵 黄囊由大变小,此时一边吸收卵黄,一面摄取外界的食物,处于 混合营养阶段,7天后卵黄囊消失,完全摄取外界的食物为
长吻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