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先以水蒸气的形成过程为例解释几个概念。图1–3所示的开口容器中装有 25℃的水,水面上有一个能上下自由移动,却又起密封作用的活塞,活塞的重 量略去不计,即水面有一个大气压的作用。若将水加热到饱和温度100℃时,这 时称为饱和水。25℃的水显然比100℃的饱和温度低,这种比饱和温度低的水称 为过冷水。饱和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为过冷度。其中过冷水的过冷度为 100℃﹣25℃=75℃。若将饱和水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100℃不变,而水不断 汽化为水蒸气。这时容器中是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为湿蒸汽。再继 续加热时,水全部汽化为蒸汽而温度保持100℃不变,此时的蒸汽称为干蒸汽。 若再继续加热,干蒸汽继续加热升温,温度超过饱和温度100℃,此时的蒸汽称 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
2. 工质 在热力工程中,把可以实现能量转换和物态改变的物质称为工质。在制冷技 术中工质又称为制冷剂或制冷工质,例如家用冰箱、空调器过去常用的制冷剂氟 利昂12、氟利昂22等。
3. 介质 在制冷技术中,凡可用来转移热量和冷量的物质,称为介质。一般常用的介质 是水和空气。
1.1.12 热传递与热平衡
对流传热是基本的传热方式。热对流的传热流量由对流速度、传热面积及对流的 物质决定。热对流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Φ aAt (W)
式(1–6)
式中:α —— 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Δt —— 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单位为K ; A —— 换热面积,单位为m2。
1 称为传热热阻,单位为m2·K/W ,与导热热阻相对应。
1.1.7 压力和真空度
1. 压力 工程上常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法定单位是Pa(帕)。 2. 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测量气体压力时,由于测量压力的基准不同,因此压力有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两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力是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绝对值,而表压力是指 压力表上的读数。
制冷基本知识1

第一章制冷与空调作业安全技术第一节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物态(物质状态)与物态变化具有一定质量及占有空间的任何物体称为物质。
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同时分子又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这种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热运动等原因,使物质在常态(物态)下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汽)态,称物质“三态”。
固态时,分子间的相互引力最大,固体中的分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热运动仅在平衡位置的附近作微小的振动,不能作相对移动。
因此固态时的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液态时,分子间的引力仍较大,使分子之间仍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液态物质有固定体积,并有自由液面。
此外,液态物质的分子不仅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还可以相对移动,所以它具有流动性而无固定的形状。
气态时,分子间距大,引力很小,分子间不能相互约束。
因此,它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可以充满任何的空间。
在热运动中可相互碰撞发生旋转运动。
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热运动的结果也会以不同的状态存在。
当物质在吸热或放热时,除了温度变化以外,还有状态的变化(称相变),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或冷凝);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固;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融化(熔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固体直接变化成气体的过程称为升华;反之称为固化(或凝华)。
人们利用物质相变过程向周围介质吸热,转移潜热,使周围介质降温进行制冷,如从液体变成气(汽)体、固体变成液体、固体直接变成气(汽)体所转移的相变潜热获取低温。
相变转移的热量是潜热,非相变转移的热量是显热(如水在1大气压下,从±o℃加热到100℃,它也是吸热过程,但没有相变,水还是水,这种吸收周围介质的热量叫显热,计算出的显热量是很少的)。
潜热转移量(如蒸发量)才有制冷量,显热转移量几乎没有制冷量,即人们是采用相变制冷。
制冷基础知识

热力学温标T,单位K。是国际制温标,它规定以纯水的三相点作为基点(固液 气),为便于记忆将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设为273K,沸点设为373K,在两定点 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即称为开氏一度。
是把某一物体或空间(包括空间内部的物体)的温度,降到低于环境介质温度, 并保持这一低温状态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应采用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将该物 体或空间的热量及由外界传入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的环境中去。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实现制冷必须包括消耗能量 的补偿过程。 但消耗功可以使热量从低温传递到高温,就像借助水泵对水做功,就 能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人工制冷就是使热量从低温传到高温的技术。
0.098
0.9678
0.1
0.987
0.001
0.00987
1
9.87
0.1013
1
(3)比容与比重 比容(比体积) 物质单位质量所占有的空间体积,用符号v表示 比重(密度)
v=V/G
(V立方米,G千克)
单位体积工质所具有的重量,用符号ρ表示 ρ=G/V
比容与密度的关系
ρ=1/v 压力一定,温度越高,比容越大,比重就小,温度越低,比容越小, 比重就大(热胀冷缩)
氨的主要缺点是毒性较大、可燃、可爆、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等熵指数较大, 若系统中含有较多空气时,遇火会引起爆炸。
氟利昂 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不同的化学
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 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然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强制对流 是由于外界因素对流的影响而形成的。
直冷式电冰箱箱内的低温是箱内空气自然
制
对流的结果;而间冷式电冰箱内的低温主要是
冷 通过强迫箱内空气对流来获得的。
原
理
与
技
术
十七 压焓图
制冷剂的压焓图
定义:压焓图的结构如图下图所示。 以压力的对数值 为纵坐标,以焓值为横坐标所构成。
二、工质与介质
工质:就是工作的物质,在制冷技术中工质也
称为制冷剂,氟利昂R12、氟利昂R22、
制
R134a和R600a等。
冷
介质:在制冷技术中,凡是可以传递热量和冷量
原 理
的物质称为介质,如空气和水。
三、压力
与
压力:垂直作用于物质表面的力称为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称为压强。
技
术
在工程上将压强称为压力。用P表示。 P=F/S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系统中使用的工作流体是制冷剂和吸收剂,
冷
我们称它为吸收是制冷的工质对。吸收剂使
原
液体,它对制冷剂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吸收 剂吸收了制冷剂气体后形成溶液。溶液加热
理 与
又能放出制冷剂气体。因此,我么可以用溶 液回路取代压缩机的作用,构成蒸汽吸收式 制冷循环。
制
冷
原
十、凝结 与汽化相反,当蒸气在一定压力下冷却一
理
定温度时,它就会由蒸气状态转变化为液
与
体状态,称这一过程为凝固。
技
电冰箱中R12在冷凝器中的变化过程就
术
是凝固过程。
十二、过热和过冷
1、过冷水:比饱和温度低的水称为过水。
2、湿蒸气:饱和水和饱和蒸气的混合物。
全面介绍中央空调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制冷知识方案设计图片等等)

第一部分中央空调基础知识一、有关空调的基础知识1 、空调的基本概念2 、空调的分类3 、有关空调的常用术语4 、常用空调计量单位及换算5、几种常见空调主机形式6中央空调机组分类二、中央空调工作原理1 、空调的制冷工作原理2 、空调的制热工作原理3 、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第二部分中央空调方案设计基础知识介绍一、各类建筑物空调负荷估算值二、空调方案比较确定三、制冷主机选型四、末端设备选型1、风机盘管选型2、空调机组选型五、空调水系统设计1、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原则2、各种空调水系统的优缺点比较3、冷却水系统设计4、冷冻水系统设计5、冷凝水系统设计六、空调风系统设计1、空调风系统设计原则2、空调气流组织分布3、空调风管管径及风口尺寸计算第三部分中央空调工程造价第四部分中央空调施工简介第五部分净化空调简介第六部分采暖工程简介第七部分部分经典案例介绍第一部分中央空调基础知识一、有关中央空调的基础知识1空调的基本概念1.1什么是空调?答:对空气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压力、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能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这种制造室内气候环境的技术措施,称为空气调节,简称空调。
1.2空气调节的任务?I答: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空调最基本的任务。
空调环境要求的最佳温度和最佳相对湿度,分别称为温度基数和相对湿度基数。
空调环境允许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波动值,称为空调精度。
舒适性空调对空调精度无严格的规定,工艺性空调、净化性空调对空调精度则有明确规定。
1.3什么是制冷剂,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在被冷却对象和环境介质之间传递热量,并最终把热量从被冷却对象传给环境介质的制冷机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
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中将所吸收的热量传给周围的空气或者水,而被冷却为液体,往复循环,借助于状态的变化来达到制冷的作用。
1.4什么是载冷剂,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将制冷装置的制冷量传递给被冷却介质的媒介物质。
空调基础与制冷原理

基本构成——视液镜
正常状态:少量气泡、试纸呈绿色 若管路中有水分,可看出试纸呈黄色态
基本构成——储液罐
储液罐:一般在中下部装有易熔 塞或者泄压阀,做安全保护,熔 点在70℃左右,当容器温度达到 70℃时,易熔塞熔化泄压,达到 调节制冷剂的作用
制冷循环介质——制冷剂与冷冻油
➢禁用制冷剂CFC( R11 R12 R13 R113 R114 R115 R500 R502 R13B1 ) ➢过渡制冷剂HCFC( R22 R401 R402 R403 R408 R409 ) ➢替代制冷剂HFC( R134a R404a R407a/b/c R410 )
• 冷凝过程:从压缩机中排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进 入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空气或冷却水后, 凝结成液体制冷剂,流向节流装置。
• 节流过程:从冷凝器中流出来的制冷剂液体在高压
下流向节流装置,进行节流减压。
制冷原理——制冷主要部件及状态变化
部件 制冷剂状态 压力变化 温度变化
蒸发器
液-汽
低压
低温
压缩机
吸气温度:吸气温度即为压缩机吸气口处温度,可通过双输入 温度计等测。吸气温度要保证吸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具备 一定的过热度,吸气温度波动范围要求在5℃以内
油槽温度:油槽温度即为压缩机底部温度。可通过双输入温度 计测量,测量位置一般为压缩机吸气口对面处。油槽温度一般 应为20℃左右,才能保证压缩机冷冻油的润滑效果。
压力测试:一般使用双头压力表进行测量,由于不同 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不一样,需选择正确的双头压力表
压力参数参考范围: 制冷剂
R22 R407C R410a
排气压力(高压) bar
14—18 14—19 25—28
吸气压力(低压) bar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基础知识(327)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R22广泛用于家用、商用局部式空调、冷水机组 中,其为HCFC制冷剂,发展中国家禁止使用的时 间为2040年。 氨如果从制冷系统中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达到 一定比例,遇火即有火灾及爆炸危险。 比热容是衡量载冷剂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型制冷压缩机其单机制冷量在550kw以上。 混合制冷剂有共沸制冷剂和非共沸制冷剂之分。 机械能可以自发地变为热能,而热能不会自发的 转变为机械功。 冷冻吨是指将1吨0℃水冷冻为0℃的冰所转移出的 热量。 冷凝器是将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吸收的热量传递 给周围介质的热交换器。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属于容积型的制冷压缩机,有 单螺杆和双螺杆两种。 气-液热交换器结构通常采用壳-盘管式,还有绕 管式、套管式等结构。 气-液热交换器又称回热器,其作用是使节流前的 制冷剂液体过冷,使从蒸发器来的制冷剂饱和蒸 气过热,这样既保证了压缩机工作的安全性,又 可提高系统的制冷量。 水的蒸发温度(即沸点)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水即可作制冷剂又可作载冷剂。 我国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毒性分类分为A、B、C三 个类别,制冷剂燃烧性危险程度分为1、2、3三个 等级。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中,制冷剂在管外流动,冷却 水在管内流动。 物质由气态转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物质在被冷却或加热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 (如液态变气态),而温度不发生变化,这一过 程物质也会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序号 1
试题题目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沸腾汽化时从被冷却空间介质 吸收的热量,称制冷系统的制冷量。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连续循环的流动中,其间只 有气--气的状态变化,而没有化学变化。 制冷是一个逆向传热过程,不可能自发进行。 制冷系统中一般说的压力大小,实际是指压强, 即单位面积的压力大小。 传热量的大小与传热面积、传热温差及传热厚度 成正比。 气体的液化可通过增压或冷却两种方式实现,对 超过临界温度的气体也不列外。 制冷循环中应用蒸气过热是为了提高制冷循环的 制冷系数。 R717、R22、R134a在相同工况下排气温度由低到 高的顺序为R717>R22>R134a。 润滑油的黏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排气温度过高 。 蒸发器表面污垢多,影响热交换,就会使制冷剂 的压力降低,压缩机的运转电流下降。 制冷循环中应用液体过冷对改善制冷循环的性能 总是有利的。 使用盐水作载冷剂时,由于盐水的凝固温度随浓 度而变,故按溶液的凝固温度比制冷剂的蒸发温 度低5℃左右为准来选定盐水的浓度。 真空度是指容器内工质的绝对压力低于外界大气 压的差值。 只要物体表面温度高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就不会 结露。 制冷的实质是用一定的技术装臵把低温对象的热 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去。 制冷剂液体过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节流过程中产 生闪发气体,从而提高单位制冷量。 制冷设备在正常运行中,突然停电时,首先应立 即关闭系统中的供液阀,接着应迅速关闭压缩机 的吸排气阀。
制冷系统基础知识

1
1.098
0.9811
3320
13174Biblioteka 3.8610.9108
1
0.9864
3024
12000
3.517
1.016
1.112
1
3373
13384
3.923
•小资料
家用空调“匹”的概念 •电功率:1P=735W
湿度的概念
•湿度又称为含湿量,为单位质量干空气所带的水蒸汽质量。 单位:g/kg
•绝对湿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来计算,单位:kg/m3
•相对湿度:为湿空气中水气的分压与同温度、同总压下饱和空气中的水气分压之比。( %RH)
• 相对湿度是湿空气饱和程度的标志。相对湿度愈低,距饱和就愈远,该湿空气容纳 水气的能力就愈强。当相对湿度为100%时,湿空气中的水气已达饱和,该湿空气不再能 容纳水气,也就不能用途作干燥介质。绝对干空气的相对湿度为零。
1.3制冷量常用单位换算
•1kcal/h=1.163w •1w=0.86Kcal/h •1USRt=3024kcal/h=3.517kw •1P≈2.5kw(家用空调) ★
•注:1美制冷吨就是使1短吨0℃的水在24h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常用冷负荷单位换算介绍
焦耳(J) 千瓦.小时 (kg.h) 2.778*10-7 2.724*10-6 1 千卡 (kcal) 2.389*10-4 2.341*10-3 859.9 英热单位 (Btu) 9.48*10-4 9.295*10-3 3412
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2.热力学第二定律 如果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接触,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 温物体而不能逆向进行。机械能可以通过摩擦变为热能,而热能却不 能通过摩擦转变为机械能。前一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不需要任何条件, 而后一过程却不能自发进行,要使它成为可能,必须具备一定的补充 条件,即消耗一定的外界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热量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 递,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要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 高温物体传递,必须借助外功,即消耗一定的机械能。
•
•
•
• • •
2)绝对压力。以绝对零压力线(绝对真空)为测量基点测得的压 力即为绝对压力。用符号Pa表示。 3)表压力(相对压力)。以一个大气压为测量基点测得的压力即为 表压力。也就是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值,用符号Pq表示。
• 如果以B表示当地大气压力,则Pa 、 Pq与B有下列关系:
•
•
Pa = Pq+B
半导体制冷原理
•
5.涡流管制冷
•
法国人兰克在1933年发明一种装置(涡流管),可以使压缩气体 产生涡流,并将气流分成冷、热两部分。涡流管装置由喷嘴、涡流室、 孔板、管子和控制阀组成。涡流室将管子分为冷端、热端两部分。喷 嘴沿涡流室切向布置,孔板在涡流室与冷端管子之间,热端管子出口 处装控制阀,管外为大气。经过压缩并冷却到常温的气体进入喷嘴, 在喷嘴中膨胀并加速到音速,从切线方向射入涡流室,形成自由涡流。 自由涡流的旋转角速度离中心越近就越大。由于角速度不同,在环形 气流的层与层之间产生摩擦,内层气体失去能量,从孔板流出时具有 较低的温度;外层气体吸收能量,动能增加,又因为与管壁摩擦,将 部分动能变成热能,使得从控制阀流出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由此 可见,涡流管可以同时获得冷、热两种效应。用控制阀控制热端管子 中气体的压力,从而控制冷、热两股气流的流量及温度。
绝对压力、表压力与真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绝对压力、表压力与真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 •
3.热量和比热容 1)热。热是物质热能的表达形式,可以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用Q表 示,单位为焦[耳],用J表示。在工程应用中常以103倍的焦作单位,即千焦, 符号为kJ。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也是热的形式,因此符号及单位与热一样,常用 Q0表示,专用于制冷量。 2)比热容。1千克(kg)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时所吸收或 放出的热,常用C表示,单位为千焦[耳]每千克开[尔文](kJ/kg· K)。 3)热方程。热方程是用来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资,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所吸收 或放出热量的数学表达式,其形式为:
1.2 人工制冷及其基本方法
• • 1.相变制冷 即利用物质相变的吸热效应实现制冷。如冰融化时要吸取80 kcal/kg的熔解热;氨在1标准大气压下汽化时要吸取327kcal/kg的 汽化潜热;干冰在1标准大气压下升华要吸取137kcal/kg的热量, 其升华温度为-78.9℃。目前干冰制冷常被用在人工降雨和医疗上。
人们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而在冷凝器中放热冷凝, 即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通过制冷机对制冷剂气体的压缩,以 及在冷凝器中的冷凝和蒸发器中的汽化,实现热量从低温空间向外部 高温环境的转移,达到制冷的目的。
•
•
2)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所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它能使人们有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 通常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
•
• •
5.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 1)饱和温度。液体沸腾时所维持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又称 为在某一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
2)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相对应的某一压力称为该温度下的 饱和压力。以水为例,其在一个大气压下的饱和温度为100℃, 则水在100℃时饱和压力为一个大气压。
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在 海平面,水到100℃才沸腾,而在高原地带不到100℃就沸腾。一 般来说,压力升高,对应的饱和温度也升高;温度升高,对应的 饱和压力也增大。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1 制冷与空调技术概述
• 1.1制冷的基本概念
• • 1.“制冷”的定义 制冷作为一门科学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 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 低温。这里所说的“冷”是相对于环境而言的,灼热的铁放在空 气中,通过辐射和对流向环境传热,逐渐冷却到环境温度。它是 自发的传热降温,属于自然冷却,不是制冷。制冷就是从物体或 流体中取出热量,并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介质中去,以产生低于环 境温度的过程。
• •
4.汽化和液化 1)汽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把水泼在地面上,不久地面又 慢慢恢复干燥。这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里去的缘故。通常把 这种过程称为蒸发。把一盆水放在炉子上烧,加热后的水温不断升高, 与此同时,从水的表面不断有水蒸汽逸出,这也是蒸发过程;但当水 被加热到100℃时,情况就发生显著变化,这时水不断地翻滚,并从 水里产生大量的气泡,这种现象称为沸腾。 2)液化。液化与汽化过程恰恰相反,当蒸汽在一定压力下冷却到 一定温度时,就会由蒸汽状态转为液体状态,这种冷却过程称为液化 过程或称凝结过程。
•
• •
2.制冷机
机械制冷中所需机器和设备的总合称为制冷机。 3.工质
•
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工质,即制冷剂。制冷剂在制 冷机中循环流动,同时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即不断地从被冷却对象 中吸取热量,向环境排放热量。制冷剂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的综合为 制冷循环。为了实现制冷循环,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 以是机械能、电能、 热能、太阳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
•
2)摄氏温标t 。摄氏温标又称国际温标,单位是℃。它是以纯净 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其间分100等份, 每一等份为摄氏1度,记做1℃。摄氏温标制为十进制,简单易算。相 应的温度计为摄氏温度计。按照国际规定,当温度在零上时,温度数 值前面加“+”号(可省略);当温度在零下时,温度数值前面加“-” (不可省略)。 • T=(273+t )(K) t =(T-273) (℃)
•
•
3.显热、潜热
•
1)物质三态及状态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占有空间。它以固态、 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中的任何一态存在于自然界中,随着外部条件的 不同,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图1-3所示。如果把固体冰加热便 变成水,水再加热就变成蒸汽;相反,将水蒸汽冷却可变成水,继续 冷却可结成冰。这样的状态变化对制冷技术有着特殊意义。
2热力学基础知识
• 2.1热力状态参数
• 在电冰箱、空调器中多采用物理方法制冷。物理方法制冷是应用 物质的物理变化来实现的,人们把这些物质叫做制冷剂或制冷工质。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的进行各种状态变化,即处于各种不同的热 力状态。用来描述制冷剂热力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称为热力工作状态参 数,简称状态参数。状态参数有:温度(T)、压力(P)、质量 (m)、密度(ρ)、焓(H)、熵(S)、内能(U)、质量体积 (v)、比热容(C)等。
•
2.2 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常用术语
• • 1.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即一定量的热消失时必然产生 一定量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必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一定量的热。热 和功之间的转换用下式表示:Q =A L
• 式中Q——消耗的热量(J或kJ);
•
• •
L——得到的功(kg· m);
A——功热当量(Kg /kg· m)。 因为热量和功的计量单位不同,所以式中引入一个功热当量A , 其值约为1/427×4.1868kJ /kg· m。
•
•
5.焓与熵
焓是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表示工质所 含的全部热能,常用符号H表示。数值上等于系统的内能U加上压强p 和体积V的乘积,即H=U+pV。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 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该状态可能出现的 程度。用符号S表示。在热力学中,是用以说明热力学过程不可逆性 的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量。熵是热力系统内微观粒子无序度的一个量 度,熵的变化可以判断热力过程是否为可逆过程。
•
•
2. 液体汽化制冷
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效应而实现制冷的。在 一定压力下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该热量称为液体的汽化潜热。 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温度降低,或者使 它维持低于环境温度的某一温度。 液体汽化制冷是目前生产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制冷方法,这种制冷 常称为蒸汽制冷。
• 两种温标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 测量温度的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制冷工程中常用的温度计有玻璃 温度计、热电偶式温度计、电接点式温度计、电阻式温度计和半导体 式温度计等。
•
•
2 .压力
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作用力,物理学中称为压强 (P),在热力工程上称为压力。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在工 程应用时,帕的值太小,而是以它的106倍作常用单位,称为 “兆帕”, 用“MPa”表示。1 Mpa=106Pa。 1)真空度。真空是指某一空间单位体积中气体分子数目减少到其 压力低于标准大气压的气体状态。完全没有物质的“绝对真空”是不 存在的。 真空度是表示真空程度的物理量。如果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上接一 只压力表,当表针指0Pa,说明容器内的压力恰好等于当时当地的大气 压力。如果压力表指在-0.1Mpa时,说明该容器内已处于真空状态。 容积内压力比外界大气压低的程度称为真空度。
•
•
•
3.气体绝热膨胀制冷
利用气体通过节流阀或膨胀机绝热膨胀时,对外输出膨胀功, 同时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与液体汽化式制冷相比,气体膨胀 制冷是一种没有相变的制冷方式,所采用的工质主要是空气。此外, 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工质也可以是CO2,O2,N2,He或其它理想 气体。 4.半导体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