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理论总结

合集下载

剪辑电影必学知识点总结

剪辑电影必学知识点总结

剪辑电影必学知识点总结一、导言剪辑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着影片最终的呈现效果。

一部精彩的电影离不开精湛的剪辑技术,因此掌握剪辑必备知识是每一个影视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将从剪辑的基本概念、技术要点、常见剪辑软件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影视从业者有所帮助。

二、剪辑的基本概念1. 剪辑的定义剪辑是指在拍摄完成之后,对影视素材进行整合和处理,将原始素材按照导演的创作意图和编剧的艺术构想进行加工,最终成为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的过程。

剪辑不仅包括对镜头的裁剪和拼接,还包括对声音、特效和字幕等元素的处理。

2. 剪辑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剪辑目的和手法,可以将剪辑分为线性剪辑和非线性剪辑两种类型。

线性剪辑是指根据时间顺序,逐个将素材片段进行顺序排列和拼接,这种剪辑手法通常用于传统胶片的剪辑工作。

非线性剪辑是指通过专业的剪辑软件,将各种素材片段按需要随意组合,并通过各种操作手法进行处理,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目前,非线性剪辑已成为电影制作的主流剪辑方式。

三、剪辑的技术要点1. 剧情节奏和节拍剧情节奏和节拍是影片剪辑中需要特别注意的要点。

一个片子的节奏感决定了它的紧张度和吸引力,对剧情的处理要有节奏感,要懂得虚实结合的处理。

2. 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剪辑是影片情感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剪辑师需要通过不同的剪接手法和画面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3. 音乐配合音乐在电影剧情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剪辑师需要将音乐与画面进行有机地结合,营造出影片的氛围感和情感张力。

4. 跳切和过渡跳切是指在不同的镜头之间进行快速切换,过渡是指在镜头之间进行柔和的过渡处理。

剪辑师需要在跳切和过渡之间找到平衡,使观众在不同场景的切换中感到流畅而不失连贯。

5. 色彩和视觉效果色彩和视觉效果在电影剧情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剪辑师需要在颜色调度和视觉特效方面进行合理的处理,增强影片的视觉冲击力。

学剪辑入门知识点总结

学剪辑入门知识点总结

学剪辑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剪辑的基本概念1. 剪辑的定义:剪辑是通过对视频素材的剪切、拼接、调色、音频处理等手段,将素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的过程。

剪辑不仅包括对画面的处理,还包括对音频的处理,可以说是整部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

2. 剪辑的分类:剪辑可以分为线性剪辑和非线性剪辑两种。

线性剪辑是指通过线路上的机械设备,将影像、声音素材逐步组合成最终作品的过程,而非线性剪辑则通过电脑软件在时间轴上非常灵活地处理素材。

3. 剪辑的重要性:剪辑对于影视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剪辑可以将一部普通的影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一个不好的剪辑可能会毁掉整部作品。

二、学习剪辑的基本路径1. 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剪辑的第一步就是熟悉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常见的剪辑软件有Premiere、Final Cut Pro、DaVinci Resolve等,初学者可以选择一款比较容易上手的软件进行学习。

2. 理论知识的学习:剪辑不仅仅是简单地剪切拼接,还需要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比如镜头的运用、剪辑规律、节奏感等。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书籍、网络视频等方式学习。

3. 实际操作的练习:学习剪辑最重要的还是实际操作的练习。

可以通过剪辑一些短片、纪录片、MV等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三、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1. 导入素材:首先要将素材导入到软件中,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一般软件都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导入。

2. 剪切拼接:将素材在时间轴上进行剪切和拼接,确定好作品的基本结构。

3. 调色处理:对视频素材进行调色处理,提升画面的质量和效果。

4. 音频处理:对音频素材进行处理,包括降噪、混音、加特效等。

5. 特效添加: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特效,比如转场效果、文字效果等。

6. 输出成品:最后将剪辑好的作品导出为视频文件。

四、剪辑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节奏感:剪辑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画面的切换、音频的处理都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以保证观众的观看体验。

2. 注意镜头运用:镜头是构成视频的基本元素,要注意镜头的用法,比如景别的选择、运动的跟踪、剧情的推进等。

剪辑基本知识点总结

剪辑基本知识点总结

剪辑基本知识点总结剪辑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本概念及流派1.剪辑的定义——剧情、意义以及未来剪辑在影视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画面和音频的裁剪与编辑,将影视素材按照故事情节、叙述节奏、风格等要求,重新组合创作成影视作品的重要过程。

同时,剪辑在影视作品中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氛围和情感表达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2.剪辑的基本流派及特点在影视作品中,剪辑有着多种流派,例如剧情片、动作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等,不同类型的影片对于剪辑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如剧情片对于人物情感的表现比较重要,因此在剪辑时需要更多地强调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

动作片对于枪战打斗场面的剪辑则需要更加快速、刺激,喜剧片则需要对笑点进行合理的安排等。

二、剪辑的基本理论1.白金剪辑规则白金剪辑规则是指影视剪辑中的一种常见的剪辑原则,在深受导演、编剧、制片等人员的喜爱。

2.犹太教剪辑规则犹太教剪辑规则是影片剧情、画面转换等的剪辑规则,在剪辑中也被广泛的采用。

三、剪辑的技术条件1.剪辑软件影视剪辑时需要用到专门的剪辑软件,例如Final Cut Pro、Adobe Premiere等,这些软件具备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剪辑需求。

2.剪辑硬件在进行影视剪辑时,还需要使用专门的剪辑硬件设备,如高清显示屏、剪辑小板、脉冲编码模块等,来支持剪辑的实际操作。

四、剪辑的基本操作方法1.基本概念及视频剪辑操作流程视频剪辑操作包括了导入素材、剪裁、调色、加特效等操作,这些操作都是基本的视频剪辑操作方法。

2.音频剪辑操作流程音频剪辑操作包括了音频文件导入、剪辑、混音、配乐等操作。

在影视剪辑过程中,音频剪辑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五、无线影视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无线电视节目的剪辑主要是指对无线视音乐结合的电视节目进行剪辑,包括了对画面和音频的裁剪、编辑,将无线视音乐匹配成符合电视节目的音频和视频内容。

六、剪辑的基本技能1.对画面的把握和处理在影视剪辑中,对画面的把握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实现对画面的故事内容和氛围的传达。

影视剪辑的知识点总结

影视剪辑的知识点总结

影视剪辑的知识点总结一、影视剪辑的定义影视剪辑(Film Editing)是指将拍摄好的影视素材进行剪切、拼接、混合等处理,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的过程。

它负责将影片的各个镜头、画面、音频进行合理组合,以实现导演对影片情节和节奏的设想。

影视剪辑实际上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处理,通过编辑使得影片在时间和空间上逻辑清晰、情感饱满、意义深刻。

它是一门将技术性和创意性完美结合的艺术。

二、影视剪辑的历史影视剪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之初。

早期的电影由于技术不完善,往往是简单的、连续的画面拼接,没有太多的剪辑技术可言。

直到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和工艺的改善,电影剪辑也开始逐渐发展。

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电影剪辑理论和技术,如“距离效应”、“交叉剪辑”等。

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为电影剪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电影剪辑进入了现代化阶段,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剪辑技术也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电影剪辑技术更是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三、影视剪辑的基本原理1.情节结构:影视剪辑负责呈现导演的情节安排和节奏部署,要对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并利用剪辑手法来加强或减弱情节的张力和节奏感。

2.视觉美学:剪辑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视觉语言传达信息。

剪辑的美学原则包括画面构图、镜头运动、色彩搭配等,需要剪辑师具备一定的艺术感知和审美能力。

3.音频处理:音频在影视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影视剪辑需要对音频的处理有所把握,包括音效的合理搭配和配乐的运用。

4.节奏感:影视剪辑的节奏感是指影片的整体节奏和画面间的过渡,需要根据情节发展和氛围变化合理地控制画面的长度和节奏的快慢。

四、影视剪辑的技术要求1. 剪辑软件:掌握专业的剪辑软件是影视剪辑师的基本功之一。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剪辑软件包括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Avid Media Composer等,剪辑师需要熟练操作这些软件。

影视剪辑必学知识点总结

影视剪辑必学知识点总结

影视剪辑必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影视剪辑的概念和作用影视剪辑是指影视制作中将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和处理,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的过程。

影视剪辑在影视制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影视素材的剪辑和编辑,使影视作品更加紧凑、生动、有节奏感,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表达导演的意图和构想。

2. 剪辑师的工作内容剪辑师是负责影视剪辑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负责根据导演的意图和剧本的需要,对影视素材进行选取、剪辑、处理和编辑,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剪辑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通过对素材的剪辑和处理,将导演的构想和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技术知识1. 剪辑软件的使用剪辑软件是影视剪辑师进行剪辑工作的主要工具,常用的剪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Avid Media Composer等。

剪辑师需要熟练掌握剪辑软件的操作,了解各种功能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高效地进行剪辑工作。

2. 视频格式和编解码剪辑师需要了解各种视频格式和编解码的知识,包括常见的视频格式如MP4、AVI、MOV 等,以及常用的编解码方式如H.264、ProRes、DNxHD等。

了解视频格式和编解码的知识可以帮助剪辑师更好地处理和导出各种格式的视频素材。

3. 剪辑原理和技巧剪辑原理和技巧是影视剪辑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镜头的选择和链接、剪辑的节奏和节奏感、剪辑的节奏感、剧情和情感的表现等。

剪辑师需要通过对剪辑原理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地传达影视作品的故事和情感。

4. 音频剪辑和处理影视剪辑师不仅需要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和处理,还需要对音频素材进行剪辑和处理。

剪辑师需要了解音频的基本知识,包括音频采样率、声道、音频格式等,以及音频的剪辑和处理方法,能够将音频和视频融合得更加完美。

5. 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是一种通过剪辑手法将不同的镜头和画面进行组合,产生新的意义和情感的影视剪辑技术。

影视剪辑期末总结大学

影视剪辑期末总结大学

影视剪辑期末总结大学一、引言在影视剪辑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分析与实践操作,我对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实验,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剪辑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了自身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觉察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影视剪辑课程学习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提升做出总结,并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出展望。

二、理论知识掌握1.剪辑的基本原理剪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不同片段进行剪接和排列,创造出具有故事性和表现力的影像作品。

针对不同的表现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如剧情剪辑、情感剪辑、动作剪辑等。

在剪辑过程中,需要注意镜头的选择、镜头之间的过渡以及音频的处理等。

2.剪辑的流程剪辑的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剪辑素材的整理与筛选、基本剪辑、后期修剪和最后的润色等环节。

在剪辑过程中,需要与导演和其他成员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作品能够完整地呈现出导演的意图。

3.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剪辑软件是剪辑师必备的工具。

熟练掌握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对于高效完成剪辑任务非常重要。

掌握剪辑软件的界面布局、文件导入和导出、剪辑流程的控制等功能,可以提高剪辑效率和质量。

三、实践技能提升在影视剪辑课程的实践中,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剪辑的节奏感掌握通过对不同影视作品的剪辑实践,我逐渐学会了把握剪辑的节奏感。

在处理场景转换和情节推进时,能够巧妙运用镜头的选择和过渡效果,使得剪辑作品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流畅性。

2.情感表达的提升剪辑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实践中,我逐渐关注到人物表情、动作和音乐等因素的运用,并尝试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和剪辑方式的创新,将情感表达得更加准确和生动。

3.影音效果的处理通过学习剪辑软件的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影音效果。

在剪辑过程中,我可以对音频进行剪辑、混音和音效处理,使得作品的音频效果更加清晰和丰富。

剪辑制作知识点总结

剪辑制作知识点总结

剪辑制作知识点总结剪辑制作是影视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通过合理的剪辑和组合素材来达到对作品的调动、情感营造和叙事表达。

在现如今多媒体的时代,剪辑制作技术愈发重要,因此学习剪辑制作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本文将就剪辑制作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门技术,提高自己的剪辑技能。

一、剪辑基础知识1. 剪辑的定义:剪辑是指在电影、电视节目、录像带等媒体上,对素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编审和编辑,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影片、节目、录像带等。

剪辑是利用剪辑工具,加工影视素材或音频,通过适当编辑的技术手段,将各种影像和声音素材按照创作者的意图和受众的需求,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

2. 剪辑的功能:剪辑可以通过对影视素材的处理,达到对观众情感的调动、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塑造等目的。

剪辑是电影、电视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最终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叙事形式。

一个好的剪辑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受众更容易被吸引。

3. 剪辑的原理:剪辑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视听意象组合成为新的视听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镜头、音频、效果等素材通过剪辑的手段合理地组合起来,产生新的艺术效果。

剪辑是一种组合的艺术,需要艺术家有一定的审美和创造力。

二、剪辑技术知识1. 剪辑软件:剪辑软件是进行剪辑制作必备的工具,常见的剪辑软件有Final Cut Pro、Adobe Premiere Pro、Avid Media Composer等。

这些软件在功能和操作上可能有所区别,但是它们都能够提供基本的剪辑功能和效果处理。

学习和掌握这些剪辑软件对于剪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剪辑技巧:剪辑技术是剪辑制作的核心要素,它包括了对镜头的选取、节奏的控制、音视频的组合等方面的技巧。

比如,剪辑时要注意对不同角度、不同画面的选择,其中涉及到镜头的大小、运动轨迹、色调等要素,这些都需要剪辑师有一定的审美和审视能力。

最新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最新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剪辑师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

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述。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

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

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

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

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

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

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

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

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

“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二秒钟。

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

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

为了特殊效果,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

(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我们在拍摄影视节目的时候,每个镜头的停滞时间长短,首先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难易程度,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的,其次还要考虑到画面构图等因素。

如由于画面选择景物不同,包含在画面的内容也不同。

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而对于近景,特写等镜头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

另外,一幅或者一组画面中的其他因素,也对画面长短直到制约作用。

如同一个画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如果该幅画面要表现亮的部分时,长度应该短些,如果要表现暗部分的时候,则长度则应该长一些。

在同一幅画面中,动的部分比静的部分先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

因此如果重点要表现动的部分时,画面要短些;表现静的部分时,则画面持续长度应该稍微长一些。

(6)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的统一:影调是指以黑的画面而言。

黑的画面上的景物,不论原来是什么颜色,都是由许多深浅不同的黑白层次组成软硬不同的影调来表现的。

对于彩色画面来说,除了一个影调问题还有一个色彩问题。

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

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内容通畅表达。

(7)镜头组接节奏:影视节目的题材、样式、风格以及情节的环境气氛、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视节目节奏的总依据。

影片节奏除了通过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转换和运动、音乐的配合、场景的时间空间变化等因素体现以外,还需要运用组接手段,严格掌握镜头的尺寸和数量。

整理调整镜头顺序,删除多余的枝节才能完成。

也可以说,组接节奏是教学片总节奏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

处理影片节目的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都要从影片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节奏问题。

如果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里用了快节奏的镜头转换,就会使得观众觉得突兀跳跃,心理难以接受。

然而在一些节奏强烈,激荡人心的场面中,就应该考虑到种种冲击因素,使镜头的变化速率与青年观众的心理要求一致,以增强青年观众的激动情绪达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

(8)镜头的组接方法:镜头画面的组接除了采用光学原理的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衔接规律,使镜头之间直接切换,使情节更加自然顺畅,以下我们介绍几种有效的组接方法。

●连接组接:相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一系列镜头表现同一主体的动作。

●队列组接:相连镜头但不是同一主体的组接,由于主体的变化,下一个镜头主体的出现,观众会联想到上下画面的关系,起到呼应、对比、隐喻烘托的作用。

往往能够创造性的揭示出一种新的含义。

●黑白格的组接:为造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如闪电、爆炸、照相馆中的闪光灯效果等。

组接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所需要的闪亮部分用白色画格代替,在表现各种车辆相接的瞬间组接若干黑色画格,或者在合适的时候采用黑白相间画格交*,有助于加强影片的节奏、渲染气氛、增强悬念。

●两级镜头组接:是又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者从全景镜头直接切换到特写镜头的组接方式。

这种方法能使情节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者在静中变动,给观众的直感极强,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特殊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闪回镜头组接:用闪回镜头,如插入人物回想往事的镜头,这种组接技巧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变化。

●同镜头分析:将同一个镜头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

运用该种组接技巧的时候,往往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或者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或者是有意重复某一镜头,用来表现某一人物的青丝和追忆;或者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的含义以印发观众的思考;或者还是为了造成首尾相互接应,从而达到艺术结构上给人一完整而严谨的感觉。

●拼接:有些时候,我们在户外拍摄虽然多次,拍摄的时间也相当长,但可以用的镜头却是很短,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长度和节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同样或相似内容的镜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当中可用的部分组接,以达到节目画面必须的长度。

● **镜头组接:在一个镜头中间切换,**另一个表现不同主体的镜头。

如一个人正在马路上走着或者坐在汽车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个代表人物主观视线的镜头(主观镜头),以表现该人物意外的看到了什么和直观感想和引起联想的镜头。

●动作组接:借助人物、动物、交通工具等等动作和动势的可衔接性以及动作的连贯性相似*,作为镜头的转换手段。

●特写镜头组接:上个镜头以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头或眼睛)或某个物件的特写画面结束,然后从这一特写画面开始,逐渐扩大视野,以展示另一情节的环境。

目的是为了在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表情或者某一事物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场景和叙述内容,而不使人产生陡然跳动的不适合之感觉。

●景物镜头的组接:在两个镜头之间借助景物镜头作为过度,其中有以景为主,物为陪衬的镜头,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景物风貌,也表示时间和季节的变换,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在另一方面,是以物为主,景为陪衬的镜头,这种镜头往往作为镜头转换的手段。

●声音转场:用解说词转场,这个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较常见。

用画外音和画内音互相交替转场,像一些电话场景的表现。

此外,还有利用歌唱来实现转场的效果,并且利用各种内容换景。

●多屏画面转场:这种技巧有多画屏、多画面、多画格和多银幕等多种叫法,是近代影片影视艺术的新手法。

把银幕或者屏幕一分为多,可以使双重或多重的情节齐头并进,大大的压缩了时间。

如在电话场景中,打电话时,两边的人都有了,打完电话,打电话的人戏没有了,但接电话人的戏开始了。

镜头的组接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根据情节的内容和需要而创造,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

我们在具体的后期编辑中,可以尽量地根据情况发挥,但不要脱离实际的情况和需要。

运动镜头的二十条基本规律运动镜头虽然给影片带来新的空间和自由,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它也可能成为一种危险的武器。

它会轻易的破坏幻觉。

不恰当地使用运动镜头,很快就会造成干扰,他会影响影片的节奏,甚至和故事的含义发生矛盾。

要获得成功的画面调度,不仅要知道如何去创造它,而且要知道调度的时机和目的。

基本准则:1:当拍摄一个激烈的动作时,运动镜头可以从剧中人的角度表现,从而使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剧中人的强烈感受。

2: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

(主观手法,不大容易获得成功的镜头)3:摇摄或移动摄影可以用来直接或是通过一个演员的眼睛来表现场景。

(纪实风格,直接报导)4:摇镜头或移动镜头可以在动作结尾时揭示出一种预料中的或意外的情况。

5:直接切入要比运动镜头快些,因为它立即转入一个新的视角。

(避免摇移浪费大量时间表现无关紧要的东西)6:摇移镜头可以跟着一个次要的人物,从一个兴趣中心转移到另一个中心。

7:镜头从一个兴趣中心转移到另一个中心,它的动作可以分三段,开始摄影机是静止的,中间是运动部分,最后摄影机重新停下来。

(避免视觉的跳动)8:摇移镜头经常结合起来去拍摄活动的人物或车辆。

9:跟着一个做重复性动作的对象移动或大范围的摇摄,其长度不限,可以根据剪辑的需要而定。

10:以摇移镜头接到一个有活动的人和物的静止镜头时,把对象保持在画面上的同一部位是有好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