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教学难点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一、交流平台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第一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第二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4. 小练习: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语言描写: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出示文字让学生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动作描写: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1.认一认(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能总结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和同学交流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语文要素】2.认识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语文要素】3.积累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讲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5.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1.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2.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总结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和同学交流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2.认识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一、交流平台1.回顾课文总结方法。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沉着果敢、忠于职守的哈尔威船长;认识了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英雄黄继光;认识了淡泊名利、热爱祖国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还认识了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的车胤和李白。
他们优秀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如何把他们的品质描写出来的呢?(2)出示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小片段,说说发现。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3)出示课文《黄继光》中的小片段,说说发现。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提示:从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人物的特点,从动作描写可以感受人物的品质。
2.小组交流加深感悟。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文中哪些语言和动作让你感受到了人物的品质?(2)小组汇报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1.看谁读得准。
(1)出示词语“和蔼、慷慨、贤惠、悲戚、临危不惧、彬彬有礼、焦躁不安、心急如焚”,借助拼音自由连读。
(2)指名读词语。
(3)交流词语大意。
(注意“慨、彬、躁”的读音)2.看谁会联想。
(1)引导学生将词语归类。
(词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类是表现人物心情的。
)(2)借助语言支架,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的品质或心情。
看到这个词语,我就想起了,因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期 语文园地七(课件)

⑤【临危不惧】_指__面__对__危__险__情__况__,__毫__不__畏__惧__。___形__容___ _人__十__分__勇__敢__无__畏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彬彬有礼】_文__雅__而__有__礼__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焦躁不安】_焦__急__烦__躁__,__心__神__不__定__。______________ ⑧【心急如焚】_心__里__急__得__像__火__烧__一__样__,__形__容__非__常__着__急__。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先自由读,再男女生比 赛读,熟读几遍就能背诵了。
选择“日积月累”中合适的格言填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的生活受
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疫情,即使困难重重, 中国人民“_不__怨__天__,__不__尤__人_”,团结一心, 共同抗疫。我们以“天__行__健__,__君__子__以__自__强__不__息_” 勉励自己自强自立,不因磨难而停下脚步。
平舌音
kānɡ kǎi 慷慨
jù 临危不惧
zào 焦躁不安
xián 贤惠
qī 悲戚
bīn 彬彬有礼
前鼻音
fén 心急如焚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再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和蔼】_态__度__温__和__,__容__易__接__近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慷慨】_充__满__正__气__,__情__绪__激__昂__;__大__方__,__不__吝__啬_。_____ ③【贤惠】_指__妇__女__心__地__善__良__,__通__情__达__理__,__对__人__和__蔼__。__ ④【悲戚】_悲__痛__哀__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首诗歌和一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智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诗歌的韵律美,又有寓言故事的哲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某些重点词语和句式,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智慧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领悟生活中的智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大自然美好和生活中的智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式。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智慧。
5.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学会发现他人身上的真善美,学习优秀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认识并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够仿照词写话。 3.思维能力: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感受人物的品质。 4.审美创造:在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品质增强自身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感受人物的品质。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3.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能仿照例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5.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感受人物的品质。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教学难点】 1.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能仿照例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感受人物的品质。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两个重要的人物:黄继光和哈尔威船长,他们的品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品质表现出来的呢? 教师板书:交流平台 特点品质 1.教师摘录课文语句,学生自由朗读,师生交流讨论。 2.例句1(出示课件4):黄继光: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生(出示课件5):运用了动作描写,“张开双臂”是为了挡住敌人的枪林弹雨,而“猛扑、堵住”则将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 3.例句2(出示课件6):“诺曼底号”遇难记: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生1(出示课件7):运用了语言描写,“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体现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指挥若定;而“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体现了船长保护弱小、呵护生命的品格。 生2(出示课件8):“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船长在表明决心,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4.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出示课件9):你还发现这段描写有什么特点? 生:为了烘托气氛的紧张,多用短句形式,衬托情况的危急和船长的临危不乱。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0):课下请同学们运用“从动作、语言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更多课外读物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阅读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从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动作描写 1.教师导入(出示课件11):刚才我们知道了动作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品质,接下来,我们来练习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教师板书:词句段运用 动作描写 (出示课件12)(1)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生:三个动词“抓”“蹬”“攀”,说明他是个非常有胆量的人,是个男子汉。(出示课件13) (2)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生:八个动词“跑”“奔”“脱”“跳”“摸”“钻”“吸”“钻”,罗盛教的一系列动作使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救人心切,以及奋不顾身的英雄品质。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4):仿照上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蝴蝶飞舞 小男孩在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生1(出示课件15):蝴蝶飞舞示例: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来了,它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来回穿梭,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在来回转圈,似乎在寻找什么,不久,它选择了一朵花,在花上停了下来,开始尽情地吸着花蜜。 生2(出示课件16):小男孩在打羽毛球示例:只见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地盯着,右臂向后一扬,向前猛一发力,球向这边飞来。 生3(出示课件17):妈妈下班回到家示例:“宝宝,妈妈下班了!今天吃什么呢?”熟悉的声音响起,妈妈走了进来,她顺手把包挂在了衣架上,扶着墙把高跟鞋脱下,穿上了舒适的拖鞋,从衣架上拿起围裙三下五除二系好带子就向厨房走去。 (设计意图:教学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来写,而是先来和学生一起详细的分析书中例自,体会例句动词使用的准确与形象,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动笔去写,写后进生生评价,学生一起互相品读,互相启发。) (二)修改符号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8):假如你自己写的文章有不满意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你还记得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吗? 教师板书:修改符号 (出示课件19)生1:表示改正 生2:表示删除 生3:表示增补 生4:表示移动 生5:表示对调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0):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1)例句: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生1:出现了错别字,“工夫”的“工”使用改正号改成“功”。 生2:出现了错别字,“竟赛”的“竟”使用改正号改成“竞”。 生3:“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应该放在“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前面,使用移动号进行移动。 生4:“忍不住”与“情不自禁”重复啰嗦,使用删除号将“忍不住”删掉。 生5:“是否”与“好成绩的取得”前后矛盾,使用删除号将“是否”删掉。 (2)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1):分析出病因,我们就能够用修改符号来给句子治病啦!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给大家总结的修改病句的方法。 ①读(读原句);②找(找病因);③改(对症改);④查(改后查)。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2):根据老师总结的方法,你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吗? 例句:本学期已经即将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我们班同学经长阅读《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国少年报》等报刊。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认识。我们班还被评为“读书活动先进集体”,这多么值得我们自满啊! 生1:“已经”与“即将”前后矛盾,使用删除号将“已经”删掉。 生2:出现了错别字,“经长”的“长”使用改正号改成“常”。 生3:“《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国少年报》”中两个书名号中间不加顿号,使用删除号将“、”删掉。 生4:“认识”的“认”使用改正号改成“知”。 生5:“自满”是贬义词,使用改正符号将“自满”改成“自豪”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修改符号以及病句病因的回顾,为后续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改正病句作了很好的铺垫。适时补充练习,有利于学生强化巩固学习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包含了七个部分:日积月累、交流平台、汉字笔画、词语辨析、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屋。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知识与技能,也关注了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短文,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但在口语表达、汉字书写、词语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流利地朗读短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流利地朗读短文。
2.教学难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课堂练习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
3.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口语交际、汉字书写等。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编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总结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的阅读方法,用本单元课文的具体示例,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方法的认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一方法把握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仿照例句,学习写一组具有连续动作的话,旨在学习用一组动词写出人物的行为,提高学生写人物动作的能力。
“识字加油站”呈现与人物品质、心情有关的几个词语,一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表现人物品质及心情的词语的同时,认识9个生字。
二是提示学生活学活用,主动将这些词语运用于自己的日常表达。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出自经典古籍的四句话,这四句话均是励志的名言,让学生熟读成诵,学习传统美德。
”总结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的阅读方法,用本单元课文的具体示例,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方法的认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一方法把握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感受人物的品质。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3.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能仿照例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5.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三、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感受人物的品质。
2.认识“蔼、慷”等9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3.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能仿照例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教师导入新课: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两个重要的人物:黄继光和哈尔威船长,他们的品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品质表现出来的呢?板书:交流平台特点品质(1)教师摘录课文语句,学生自由朗读,师生交流讨论。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部分。
本单元以“语文素养”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诗鉴赏、成语故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实践活动等。
这些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诗,掌握了一些成语,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成语的运用不够准确,口语交际的语言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本单元的古诗,掌握本单元的成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欣赏本单元的古诗,掌握本单元的成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成语的准确运用,口语交际的语言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古诗:通过自读、互读、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教学成语:通过讲解、例句、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口语交际: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