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重点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重点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15分,每小题6分)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代文宗,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朱自清字佩弦,性刚劲。
虽然朱自清性格温和内敛,但他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却有一种剧烈的张力,又具心忧国难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笔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国的______和战争硝烟。
1927年,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清贫大约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
1920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从北大提前毕业。
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当时江浙一带中学教师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结伴南下执教巨大的压力、清贫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______。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人们凭吊朱自清,是在尊崇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上海《新民报晚刊》刊登题为《朱自清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来备尝清苦,家累又重,但朱氏______明志,不以为苦……”(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血雨腥风囊中羞涩每况愈下淡泊B.生灵涂炭入不敷出病入膏肓淡泊C.血雨腥风入不敷出每况愈下平淡D.生灵涂炭囊中羞涩病入膏肓平淡(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B.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激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C.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燃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D.清华园月色中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2.(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诗中写的是张继夜泊枫桥的情景。
枫桥即今江苏省常熟市枫桥。
唐代的枫桥,因其美丽的风光而有“江南第一桥”的美誉。
文章描绘了夜晚枫桥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哪个地方?2.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什么意境?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 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 枫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
2. “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寂静的夜晚中,诗人通过钟声传递出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表达了要想有清澈的水,必须有源头不断地涌出活水的意思。
4. 诗中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金钱成为空虚的象征。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网络修真小说之中,常常有今不胜古的时代感慨——古代仙器法宝的价值和内涵力量,往往超过较近的时代;可对于网络文学本身参讲,却是古不胜今。
现在再看看十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是三四年前的作品,都会感到哪怕作者在文笔、内涵、火候等方面的深厚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现在顶级的网络小说创作者,可在创作的类型和形式上,却已经只能用“时代的眼泪"这个词汇来形容了。
随着2012年以来“超级IP时代”的到来,得益于文娱行业的深度介入,网络文学发展演化的速度,像是按下了一个十倍的加速按钮一样,我们完全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网络小说正处于它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有挑战的时代,或许可以用“白金时代”这个对网络小说创作者来说比较熟悉的词语来命名。
新的时代力量和平台力量,将不同领域的文学资源重新聚合了起来,并通过一种最符合市场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一种像山洪一样裹挟一切的强大合力。
在这种时代力量下,文学资源的重新聚合,正在达到甚至超过近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那种超强生命力,甚至攀越并“超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时代——获得比明清时代更高维、更多场景的孕育文学生命之力。
话说回来,明代通俗小说的兴盛与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有重要关系;民国时期现代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也同现代工业条件下印刷出版业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这种时代和平台的变革,是文学形态本身创新的一大主要推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变革力量和出版行业环境的整体变化,同样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石昌渝先生曾经评论说:“中国书籍形制,从甲骨、钟鼎、竹简到丝帛,都不可能、也不屑于承载供人们消遣的俚俗的白话小说。
它们的材料和书写成本都太昂贵……只有在印刷术发明之后,而且是在印刷业发展到商品化程度较高、一般出版物可以为社会有闲阶层购买而出版者又有利可图的时候,白话小说的写作和出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第Ⅰ卷(45分)一、基础学问(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前仆.(pū)后继蓊.(wěng)蓊郁郁安土重.(chóng)迁悖.(bèi)谬B、言简意赅.(gāi) 惴.(zhuì) 惴担心字斟.( zhēn )句酌饿殍.(piăo)C、百折不挠.(náo) 毛骨悚.(sǒng)然豁.( huò)然开朗倔.(juè)强D、众口铄.(shuò)金风流倜(zhōu) 傥初见端倪.(ní) 菲.(fĕi)薄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堂而皇之干练焦躁担心禁固B、逆来顺受休憩礼上往来伎俩C、摧山坼地盎然穷形尽相时弊D、响誉中外滞留陨身不恤奢侈3、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乐不思蜀夜澜人静娇正观摩B、忧心忡忡装表探究庸人自扰眷恋C、光阴荏苒穿凿附会怨尤缄默D、耿介不阿夸父追日化为无有兑付4、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行的历史潮流。
③这将被后代怀着仰慕之情来______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A、竟然遏止朝拜B、毅然遏制朝拜C、毅然遏止朝拜D、竟然遏制瞻仰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攻击,真是祸起萧墙。
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
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致勃勃地走向目的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平安教化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旧克服了困难,成功攀登到顶峰。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赣州市 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
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
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
《论语》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
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
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
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祛除“俗意”。
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为诗句所同化。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卡)2023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典小说以及“旧历史小说”常常体现单一的、线性的时间观念,归根结底与传统的历史时间观念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关。
中国古代一贯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总是使古人时刻牢记要把天道、时间、人心交融为一体。
自然,与此相应的是,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
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一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
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
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
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
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
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
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
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上语文期末试题》的内容,具体内容: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蹊跷(qī) 跬步(guī) 瞋目(chēn) 妖童媛女(yun)B.龟裂(guī) 奇谲(ju) 颓圮(pǐ) 魂萦梦绕(yng)C.熨帖(y) 采撷(xi) 黝黑(yōu) 心宽体胖(pn)D.沉湎(miǎn) 氤氲(yūn) 慰藉(ji) 惊鸿一瞥(pi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急于求成不可或缺姗姗而来雷励风行B.山穷水近夸大其词娓娓而谈言多必失C.自暴自弃守株待兔忧心忡忡操之过急D,特立独行众盼亲离威风凛凛走投无路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军(驻军)霸上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B.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遁辞(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C.劝(鼓励)学旦日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士卒D.克(克制)己复礼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深挖)其泉源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不是一篇"文稿",不接受平淡,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成功失败,她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要么要么更B.只无论还是更C.只无论还是都D.还要么要么都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B.我刚刚学习绘画,请您务必多加指教,感同身受。
C.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领奖台。
D.温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沙沙的浪涛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图画呀!B.在静悄悄的考场里,我的心更加跳得厉害。
C.成语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言简意丰,内涵精深。
D.吴桐雨的第一部处女作就非同凡响。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是参加计算机培训班?还是参加写作培训班?B.一个朋友对我说:"当你忧伤时,请看着前方。
"C.青年文摘这本刊物让我读到了更多的感动。
D."晒客"——将个人隐私在网上展示给众人分享、评论的人。
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牵动我身临奇境的目光;,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动;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⑤②①③④D.⑤②③④①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每月十五叫"望"。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论语》六种经书。
C.在《雨巷》中,戴望舒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富有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抒发了哀怨、惆怅、期待和幻灭互相交织的复杂情感。
D.请柬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构成。
写作时措辞要谦恭、客气,切不可用命令语气。
10.下列句子中跟"大家都说他有本事"意思相反的一项是( )A.没有人不说他有本事。
B.没有人不说他没本事。
C.他有本事是公认的。
D.谁不说他有本事?11.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情景: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
结束后,只喝了一点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12.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A.③①②⑥⑤④B. ①③②⑥⑤④C.③①②④⑤⑥D.①③②④⑤⑥13.对下列"表达与交流"板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抑"是蓄势,"扬"是兴波。
B.再好的事例、再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不能与论点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论据都是失败。
C.直接反驳,就是采用反证法或归谬法来批驳论点的方法。
D.广播稿形式多样,可以说广播站、广播电台有多少栏目,就有多少种广播稿,一切文体都可写广播稿。
1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1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A.沛公欲王关中B.籍吏民、封府库C.项伯杀人,臣活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二、现代文阅读(每题2分,共8分)她先几副镯子,又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
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_ _ ,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
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
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6.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A.手忙脚乱B.心中无数C.瞻前顾后D.犹豫不决17.选文所使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A.行动描写B.行动和语言描写C.语言和肖像描写D.肖像和心理描写18.下列对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B.贪婪挑剔意外焦急狂热C.慎重而犹豫高兴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19.下列对路瓦栽夫人"双手拿着项链发抖"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她为自己能够借到这样诚心如意的项链而兴奋得发抖。
B.她为自己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而兴奋得发抖。
C.她为自己带上它如此漂亮而激动得发抖。
D.她为急于用它打扮自己又担心不能如愿而激动得发抖。
三、填空题(20-23题,每空1分;24-29题,每空2分。
共22分)20.我国的"四大名著古典"有罗贯中的,吴承恩的《西游戏》,施耐庵的_____ ______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21.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有的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如我们学过的《项链》就有序幕。
22.世界著名三大小说巨匠分别是美国的、的莫泊桑、俄国的。
23.散文的最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千金散尽还复来。
25.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27.师者,。
28.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29.大行不顾细谨,。
四、阅读理解(共32分)(一)现代文阅读(共14分)地震中的父与子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复印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
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讲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
在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了起来。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而精神时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就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