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包括:
1. 材料科学基础理论: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包括材料的结构、性质、相变和缺陷等。
2. 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这涉及到材料的合成、加工和成型等工艺技术,是实现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的重要环节。
3. 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这涉及到对材料的各种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和表征的方法和技术,是评估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4. 材料应用:这涉及到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
5. 环境友好材料:这涉及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包括绿色材料、可降解材料等。
6. 新材料技术:这涉及到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材料等。
7. 计算材料学:这涉及到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的方法来研究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8.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这涉及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总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摘要: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简介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述1.专业方向及特点2.主要课程设置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应用1.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2.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就业前景1.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2.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五、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挑战与机遇1.当前面临的挑战2.未来发展的机遇正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的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专业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向。
这些方向分别研究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原理、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核心课程,以及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高新技术领域,如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成果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涉及建筑、交通、能源、环保等诸多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他们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材料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材料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当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然而,这些挑战同时也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解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解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从原子、分子水平到宏观尺度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来实现特定的性能要求。
这门学科的目标是开发新型材料,改善现有材料的性能,并将它们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能源和医疗等。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研究人员利用各种实验、模拟和理论方法来探索材料的性质和行为。
他们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晶体结构、缺陷和界面等,并研究材料的宏观性质,如力学性能、导电性、热性能和光学性能等。
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还关注材料的加工和制备技术,以及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寿命等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开发新型材料,可以改善产品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的特定需求。
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还涉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例如研究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材料等。
总而言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各个方面。
它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解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解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解读专业解析:材料无处不在大千世界中的材料无所不包、无处不在。
吃、穿、住、行,每个人每天会碰到诸如金属、橡胶、磁性、光电等众多材料,小到一根针、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医疗器械、工程建筑、信息通讯、航天航空,处处都有材料科学的身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较宽口径的专业。
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
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什么材料大类中包含很多专业,主要有: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里材料类之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几个主要的专业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一般会安排基础科目的学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英语等。
高年级以后会开设专业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专业基础实验、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现代材料研究技术等等。
(专业课程因各校侧重不同会有一定差异)『专业与就业』就业率比较稳定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名排行榜中,材料类专业就占了两个,一个是金属材料工程,排名第33位,就业率94.3%;一个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42位,就业率为93.3%。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通本科院校的就业区间处于A-,就业率≥90%,毕业生规模在10000-20000人。
并且连续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保持稳定,就业率一直大于90%。
有业内人士表示,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应用广泛,在工科专业中就业率不算最高,但是还是比非常稳定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专业解读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专业解读一、专业解析材料无处不在大千世界中的材料无所不包、无处不在。
吃、穿、住、行,每个人每天会碰到诸如金属、橡胶、磁性、光电等众多材料,小到一根针、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医疗器械、工程建筑、信息通讯、航天航空,处处都有材料科学的身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
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什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里材料类之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几个主要的专业方向。
材料类还包含很多专业,主要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一般会安排基础科目的学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英语等。
高年级以后会开设专业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专业基础实验、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现代材料研究技术,等等。
(专业课程因各校侧重不同会有一定差异)二、专业与就业就业率比较稳定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1.2万人-1.4万人。
就业保持稳定,连续三年就业率区间一直处于90%-95%之间。
业内人士表示,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应用广泛,在工科专业中就业率不算最高,但是还是比较稳定的。
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100%,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多在京、津、沪及各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广东、山东、上海、天津、北京。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3. 学习各类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4. 培养材料测试和分析的实验技能;5. 能够评估和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材料。
三、课程大纲1.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1.1 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2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1.3 材料的特性和需求2. 材料结构与性能2.1 原子结构与晶体结构2.2 晶体缺陷和非晶态材料2.3 相变与相图2.4 材料的力学性能2.5 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3. 材料制备与加工3.1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3.2 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3.3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和成型3.4 先进制备技术(如纳米材料制备)4. 材料表征与测试4.1 材料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2 机械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4.3 热学测试和热学性能评价4.4 光学测试和光学性能评价4.5 电学测试和电学性能评价4.6 表面和界面测试技术5. 材料应用与案例分析5.1 结构材料的应用和工程案例5.2 功能材料的应用和工程案例5.3 先进材料的应用和工程案例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3. 期末考试(30%):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作者:吴志明2.《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四版),作者:William D. Callister Jr.等七、备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
材料科学与工程所学的科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所学的科目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概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和制备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原材料提取、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测试到应用的全过程。
在这门学科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关于材料的各种知识,如力学、热学、电学、磁学等,以及材料的性能评估、材料加工工艺、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学科领域
1.材料物理与化学
2.材料力学与工程
3.材料加工与成型
4.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
5.材料设计与模拟
6.材料生物学与医学
7.纳米材料与技术
8.环境与能源材料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应用领域
1.航空航天领域
2.汽车工程
3.电子与信息技术
4.生物医学工程
5.建筑与基础设施
6.能源与环保领域
7.化工与冶金领域
8.家电与日常用品
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
1.新材料研究: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
2.材料制备与加工新技术:如3D打印、激光熔覆、粉末冶金等
3.材料模拟与设计: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材料性能优化和预测
4.材料循环与绿色工程: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性
5.材料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制造技术修复和替代损伤组织
五、总结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材料性质、结构和制备的研究,学生可以掌握材料的微观与宏观性能关系,进而实现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学科,是工程学的一支重要学科,也是现代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学科发展前景。
一、专业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涉及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各类材料的性能研究、制备技术和应用开发。
它涵盖了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力学、生物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二、学科发展历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材料性能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材料科学与工程逐渐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材料性能研究、制备技术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专业课程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材料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表面与界面等方面的课程。
此外,还会有工程材料、材料制备技术、材料测试与表征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培养材料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以及材料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四、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他们可以在各个行业中从事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工作,包括航空航天、能源、电子、汽车、制药等领域。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可以预见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前景光明。
五、国内外学科研究进展在国内外学术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一直是热门领域之一。
在国际上,材料学会、材料研究所以及各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都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国内,各大高校的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六、研究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材料研究与开发、材料性能优化与改进、材料制备技术与工艺、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材料应用与工程设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是物质, 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
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 一般都不算是材料。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 材料的分类然后我们看材料的分类。
材料可按其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可分为:a 金属材料(铸铁、碳钢、铝合金 卜b 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卜c 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d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不同的物质,经人工组合而成的 多相固体材料,如石墨/铝复合材料、碳/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
按使用用途材 料可分为结构材料(主要利用材料的强度、韧性、弹性等力学性能,用于制造在不同环境下 工作时承受载荷的各种结构件和零部件的一类材料,即机械结构材料和建筑结构材料) 和功 能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 力学性能不同的物质,经人工组合而成的多相固体 材料)。
按照应用领域来分材料可以分为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 料、生物材料等。
按来源可分为人工材料和天然材料。
三、 材料的地位和作用1.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我们中学阶段学过经济发展史,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标志,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石器时代:早在一百万年以前, 人类开始进入旧石器时代,可以使用石头作为工具。
一万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将石头加工成器具和工具如左下角图,在8000年前, 开始人工烧制成陶器,用于器皿和装饰品如彩陶双耳罐。
青铜器时代:五千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青铜烧注成型, 用金属,越王勾践曾使用的青铜剑,中国商代司母戊鼎。
铁器时代:3000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生铁冶炼及处理技术推动了农业、水 利、和军事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直至 18世纪进入了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时代。
材料是人类进化和文明的标志。
石器、青铜器、铁器这些具体的材料被历史学家作为划 分时代的重要标志。
材料的发展创新是各个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突破口,新型材料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促进剂,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先导,是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国 防现代化的保证。
材料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2. 材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第一次工业革命,钢铁工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的发明促进了机械制造和铁路运输等行业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合金钢、铝合金及其他非金属材料的发展是此次工业革命的支撑, 电动机的发明奠定基础.使制造业大力迈入电气化时代 同学们大家好,祝贺同学们考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学院。
相信在座同学除了对大学 生活怎么进行规划感到迷茫, 也会对自己所学专业仍然存在疑虑: 材料学是研究什么的?我 们可以在材料学里学到什么呢?学了这个学科有什么用处呢?因此我们开设这门材料科学 与工程专业概论以解答同学们的这些问题,让咱们对材料学从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
一、材料的定义首先第一节我们介绍一下材料的定义。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人类开始大量使 转炉和平炉炼钢第三次工业革命,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单晶硅材料为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核心作用;航空材料不断进步也是有着新材料研发不可磨灭的功劳3.材料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上展开激烈的竟争,各国都想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是材料,因此新型材料的开发本身就成为一种.荡新技术,称为新材料技术,其标志技术是材料设计,即根据需要来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新材料。
材料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充分地认识,能源、信息、材料已被世人公认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21世纪的人类科学技术,将以先进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四大学科为中心,通过其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为人类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物质环境。
未来的材料,将是与生物和自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相容性和环境友好的材料。
因此,性能不断提高、来源越来越广泛、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日益增长需要的新材料,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获得发展。
四、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1、定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等其目的在于揭示材料的行为。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材料工程-研究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性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组织结构、成分工艺、材料性能与使用性能下面给同学们材料科学的模型,来帮同学解释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
如图所示为材料4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4个要素反映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的共性间题,其中合成和加工、受加工影响的使用性能是两个普遍的关键要素,正是在这4个要素上,各种材料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抓住了这4个要素,就抓住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本质。
而各种材料,是其特征所在,反映了该种材料与众不同的个性。
如果这样去认识,则许多长期困扰材料科技工作者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可以依据这4个基本要索评估材料研究中的机遇,以新的或更有效的方式研制和生产材料,这4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而不必拘泥子材料类别、功用或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同时,也使材料科技工作者可以识别和跟踪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材料性能是材料功能特性和效用 (如电、磁、光、热、力学等性质 )的定量度量和描述。
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特征的性能和应用。
例如 .金属材料具有刚性和硬度,可以用作各种结构件;它也具有延性,可以加工成导线或受力用线材 ;一些特种合金,如不锈钢、形状记忆合金、超导合金等,以用作耐腐蚀材料、智能材料和超导材料等。
陶瓷有很高的熔点、高的强 度和化学惰性,可用作高温发动机和金属切削刀具等 机械等特性的特种陶瓷, 在相应的领域发挥作用, 有高延伸率的韧性陶瓷成了材料科技作者追求的目标。
光灿夺目的宝石和性能光学涂层 ;而利用其硬度和导热性,可用作切削工具和传导材料。
高 分子材料以其各种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各种不同的产品上发挥作用。
材料的性能是由材料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材料的结构反映了材料的组成基元及其排列和运动的方式。
材料的组成基元一般为原子、离子和分子等,材料的排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组元间结合类型的影响,如金 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等。
组元在结构中不是静止不动的,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如 电子的运动、原子的热运动等。
描述材料的结构可以有不同层次, 包括原子结构、原子的排 列、相结构、显微结构、结构缺陷等, 每个层次的结构特征都以不同的方式决定着材料的性 能。
物质结构是理解和控制性能的中心环节。
组成材料的原子结构, 电子围绕着原子核的运 动情况对材料的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电子结构会影响原子的键合, 使材料表现出金 属、无机非金属或高分子的固有属性。
使用性能是材料性能在工作状态(受力、气氛、温度)下的表现,材料性能可以视为材 料的固有性能,而使用效能则随工作环境不同而异, 及材料与工艺设计位于多面体的中心, 它直接和其它特殊地位。
使用性能包括可靠性、有效寿命、速度用运载工具的)、安全性和寿命期费用等。
因此,建立使用性能与材料基本性能相关联的模 型,了解失效模式,发展合理的仿真试验程序,开展可靠性、耐用性、预测寿命的研究,以 最低代价延长使用期,对先进材料研制、 设计和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问题,不仅对大型结构和机器用的材料, 而且对电子器件、磁性器件和光学器件中的结构元件和其他元件所用 的材料,都是十分必要的。
组织与结构每个特定的材料都含有一个以原子和电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结构体系,对于 大多数材料,所有这些结构尺度上化学成分和分布是立体变化的, 这是制造该种特定材料所 采用的合成和加工的结果。
而结构上几乎无限的变化同样会引起与此相应的一系列复杂的材 料性质。
因此,在各种尺度上对结构与成分的深人了解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主要方面。
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结构与性能。
为了深入理解和有效控制性能和结构, 人们常常需要了 解各种过程的现象,如屈服过程、断裂过程、导电过程、磁化过程、相变过程等。
材料中各 种结构的形成都涉及能量的变化,因此外界条件的改变也将会引起结构的改变, 从而导致性 能的改变。
因此可以说,过程是理解性能和结构的重要环节,结构是深入理解性能的核心, 外界条件控制着结构的形成和过程的进行。
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某些高分子材料在空间均具有规则的原子排列,或者说具有晶体的格子构造。
晶体结构会影响到材料的诸多物理性能, 如强度、塑性、韧性等。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组成,但二者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 强度、硬度及其它物理性能差别明显。
当材料处于非晶态时,与晶体材料相比,性能差别也 很大,如玻璃态的聚乙烯是透明的,而晶态的聚乙烯是半透明的。
又如某些非晶态金属比晶 态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蚀性能。
此外,在晶体材料中存在的某些排列的不完整性, 即存在结构缺陷,也对材料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在研究晶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时, 除考虑其 内部原子排列的规则性,还需要考虑其尺寸的效应。
具有高强度特征的一维材料的有机纤维、 光导纤;而具有压电、介电、半导体、磁学、但陶瓷的脆性则限制了它的应用, 开发具 利用金刚石的耀度和透明性,可制成 但它与材料的固有性能密切相关。
理论 5个要素相连,表明它在材料科学中的 (器件或车辆的)、能量利用率(机器或常维,作为二维材料的金刚石薄膜、超导薄膜等都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
成分工艺 工艺是指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新排列,在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所有尺度上对结构进行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力地制造材料和零件的演变过程。
合成常常是指原子和分子组合在一起制造新材料所采用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合成是在固体中发现新的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的主要源泉,合成还是新技术开发和现有技术改进中的关键性要素。
合成的作用包括合成新材料、用新技术合成已知的材料或将已知材料合成为新的形式、将已 知材料按特殊用途的要求来合成 3个方面。
而加工(这里所指的加工实际上是成型加工),除 了上述为生产出有用材料对原子和分子控制外, 还包括在较大尺度上的改变,有时也包括材 料制造等工程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