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和美国都第一个建交,法国外交为何会那么牛
太和中学高二历史期终试题[必修一]
![太和中学高二历史期终试题[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cee9eb3e0b4c2e3f572763fb.png)
太和中学高二历史期终试题命题人:张祖良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制度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相权加强皇权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4、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5、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6、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7、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8、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2015年浙江高考复习研讨会资料:历史理解.历史通感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 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 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 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 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 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高考不回避热点 揣摩试题,把握热点考查的主要特点 2011年:39.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 价“美苏冷战”的。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 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 “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 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 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 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 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 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 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 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 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一)学术支撑下的主题立意
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 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 一个是能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 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 再教育的过程。 ——杨宁一教授
洋务运动新

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
两广总督 两江总督 湖广总督 闽浙总督 陕甘总督 四川总督 云贵总督 东三省总督(1907年设立,原来三省各设将军) 直隶总督
2.某些腐旧僵固的封建传统观念被迫发生变 化——体现在“夷”、“洋”之辨 夷:泛称华夏以外一切外族的人和事 区分民族地域的同时,又划出了文化上的 高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嗣后 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 不得提书夷字。”
李鸿章
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
而东北,闯入中国边界腹地,凡前史之所 未载,亘古之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 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士大夫囿有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 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 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 安内而制外。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阶级中部分人士 产生极大刺激和创痛。 战时福建漳州的徐继畲在致友人的书信中,感 慨万千: 二百年全盛之国威,乃为七万里外之逆夷所困, 致使文武将帅接踵死绥,而曾不能挫逆夷之毫 末。兴言及此,令人发指眦裂,泣下沾衣。自 念一介寒微,曾受知遇,当此危难之际,正当 捐糜图报。逆夷叵测,事无了期,与此土为安 危,与此城为存亡,以八字自坚:“竭力尽心, 听天由命”,如上而已。
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
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 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 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 不是经纶实际。” ——洪仁玕 二者的不同,折射了中国知识分子两个 不同侧面。 以夏傲夷,毕竟不同于反侵略的抗争
由夷到洋的词汇交换,反映了西
西方列强决不会满足于《南京条约》所获得
的权益。 a.1856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中关于12 年后可根据具体情形对贸易等条款进行适当 修改,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 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 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公使常驻北京。 b.英国联络法国、鼓动美国,联合向清政府提 出修约要求,清政府加以拒绝。 c.决定以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
26852513_在日内瓦会议上——熊向晖工作记录解读(一)

>>>>>>>>>44缘起与随想记得多年前有一次采访熊老,那天他闲话往事,说得眉飞色舞时,顺势领着我从北边的书房溜达到南边的一间屋子。
屋子不大,西墙的正中摆放着一张不起眼的旧书桌。
他拉开左右两个抽屉,指着整整齐齐码满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本子,带着颇为自得的语气说:这些都是我记录的笔记本,几十年了。
当时我就想,那里面得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啊!至今我仍能捕捉到自己在那一刻的神往之情。
尽管熊老在2005年去世前留下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但那些泛旧的笔记本和材料袋(它们后来被集中收放到一个大皮箱里,经历了家中一场不小的火灾,竟然奇迹般地完好无损),还存留着熊老亲身经历而又未来得及充分挖掘的许多历史瞬间。
2022年1月8日,我来到熟悉的木樨地24号楼,在熊蕾大姐的帮助下,开始对熊老的一本关于日内瓦会议的工作记录进行“攻关”。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红色塑料封面的笔记本,并非当时熊老的日记,而是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手头所存资料的整理和记录。
因为笔记本的年代距日内瓦会议召开的1954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这从封皮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的字样,以及“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极其重要的讲话”在日内瓦会议上—熊向晖工作记录解读(一)傅颐的彩照插页,可以印证出来。
熊老的字迹极难辨认。
我曾问过他,为何要把字写得这么细小而紧凑?熊老说那是当年做地下情报工作养成的习惯,总想在一张小纸片上记下最多的东西。
我和熊蕾大姐戴着花镜,各持一个放大镜,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记录,前瞻后顾,左猜右想,仔细辨认,大半天过去了,才将记录本的前几页大致整理清楚。
那些看似模糊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慢慢地变得清晰和跳动起来,前后之间开始发生勾连。
当一段久远的过去逐渐呈现出比人们预想的更为丰富的模样时,这是历史对研究者的丰厚馈赠。
这天下午,我为将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定下一个题目:在日内瓦会议上—熊向晖工作记录解读。
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表现为三个“新”: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门”发达经济体的巨额赤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隐忧,以及被视为第二次“雷曼事件”的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风门”等,警示着刺激政策后遗症已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
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多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
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家。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
从中长期看,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82年中国花3亿法郎,进口50架法国直升机,3名飞行员当场壮烈牺牲

82年中国花3亿法郎,进⼝50架法国直升机,3名飞⾏员当场壮烈牺牲⽂|珊瑚编辑|历史功匠编辑组1982年12⽉份,中国以3亿法郎的天价,从法国⼿中进⼝了50架“海豚”直升机,可就在进⾏验收试飞时,中国空军的3名飞⾏员却因此壮烈牺牲。
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期内容匠哥就圈个有⽤历史解密中国空军飞⾏员,为何在验收试飞从法国进⼝直升机时,突然牺牲?难道是法国的“海豚”直升机有什么问题吗?当时,到底发⽣了什么?图 | 海豚直升机直升机⽣产研发线,进⼊空⽩停摆状态国家改⾰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直-5直升机宣布停产,这是⼀款新中国在1955年从苏联进⼝的⽶-4直升机,已经在空军中服役了将近30年。
因为性能不⾜跟不上时代⽽被迫停产,⽽我国后续⾃⾏设计研发的直-6和直-7直升机,则是因为技术⼿段不过关,性能先天缺陷滞后,不得不全⾯下马。
图 | 直-5直升机⽽这样的情况,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整个直升机⽣产研发线,突然进⼊了⼀个空⽩停摆状态。
对越反击战役和组建陆航部队时,我国竟然根本抽调不出直升机使⽤,局⾯⼀度⾮常尴尬。
虽然仍有⼀部分⽼式的直-5直升机,依然在陆航中勉强服役。
但这种直升机,对⽐美国和苏联两⼤军事强国,却⾜⾜落后了2个代差。
如果这⼀情况难以解决,那中国的直升机产业将会出现“青黄不接,后继⽆⼈”的窘态,形势⾮常严峻。
严重时,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军事国防体系的构建,所以,为了改变这⼀现状,中国就开始向世界积极寻求援助。
图 | 直-5直升机当时,中国因为相继与美国、⽇本关系破冰,重新建⽴友好外交合作关系,彻底冲破了欧美施加的封锁禁运与经济制裁。
加之推⾏全⾯改⾰开放的缘故,所以中国与西⽅发达国家的关系也逐渐进⼊“蜜⽉期”。
军事贸易活动和交流逐渐增加,因此,我国决定⾯向西⽅国家,紧急求购⼀款同时满⾜军事国防和民⽣的直升飞机。
图 | 直-5直升机向西⽅国家紧急求购直升飞机1979年10⽉份,三机部的直升机考察调研⼩组就奉命分别前往美国、加拿⼤和法国,进⾏实地考察。
1-7-2新中国的外交

1-7-2新中国的外交一、选择题1.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粉碎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答案】A【解析】“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2.(2011·海南·2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
所以选A项。
其他二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
3.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关键,中国同很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周练(12)新人教版

高二历史周练十二试题命题人:(时间88分钟,分值90分)1.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更优越”,他还说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引发这个制度的“总危机”,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他的这段讲话()A. 反击了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 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根源C.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D. 激化了正逐步走向尖锐的东西方矛盾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时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D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3.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
”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课后作业】1.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B.东德修柏林墙是防止民众逃往西德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新中国和美国都第一个建交,法国外交为何会那么牛?
许多人都知道,在1964年1月27日,法国正式的成了为了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然而,大家也许并不知道,法国不仅仅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第一个和美国建交的国家,时间是在1778年的2月6日,同样是在一个早春时节在1776年美国独立了之后长达一年半了的时间里面,迫于当时英国的拒不承认的局面,包括当时的我国的乾隆的清政府在内,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敢承认这个西半球第一个独立国家+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也就是总统制)国家+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恰恰就在此时,法国第一个站了出来,第一个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和主权,并在1778年2月6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和同盟条约,从而也使其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和美国建交的国家,换句话说,是法国帮美国打了开了其通向世界的第一扇大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法国的力挺,那么就没有日后的美国这个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对于法国来说,1964年1月27日它跟中国建交,可以与1778年2月6日它在世界上第一个和美国建交可以类比,都可以算作是跟一个新兴的一个大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典型案例,都可以算作是这个意思,而在1964年戴高乐和新中国建交,也影响
和刺激到了日后了的尼克松的对华政策,就像是当年1778年路易十六跟美国建交,也影响了到了当时由于费特烈·诺斯拒绝承认而造成的美国在国际上被孤立了的局面被打破了一样,到小威廉,这个意义可以跟皮特任期内,英国正式跟美国建交并互相派遣大使,这个意义可以跟日后1972年尼克松访华,随即实现中美邦交正常化可以类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是18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美建交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中美建交的过程当中,法国其实都起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幕后推手或者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外交介绍人”或者说“外交红娘”的作用,就在于此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它的外交部1547年成立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了的现代意义上了的外交部就是它,换句话说,它其实也应该是全世界范围内现代意义上外交部的始祖了,到明年,它就整整470岁了上面这个建筑就是法国外交部所在地,它也是现代意义上作为全世界范围内作为现代意义上了的外交部的开山鼻祖了,从这一点来说,法国能成为第一个和美国建交的国家,并且能成为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