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IPSG.6)
医院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医院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一、跌倒管理制度(一)所有住院患者均按《Stratify跌倒危险评估表》进行评分。
(二)评分>3分者,为跌倒高危人群:1、床头挂防跌倒提示牌,并告诉患者和陪护者目的及注意事项,遵医嘱落实24小时陪护。
2、保持卫生间和病区地面干燥,防止滑倒;告知患者穿防滑鞋(禁穿一次性拖鞋)、正确使用助行器等。
3、每班密切观察有无跌倒隐患并认真交接。
每周一、周四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跌倒评分。
4、填写《跌倒高危病人报告表》,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情况,并签署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
5、病区护士长核实后,24h小时内网报大科护士长和护理部干事,便于跟踪管理。
(三)评分为1-2分者:床头挂防跌倒提示牌,告知患者或陪护者目的、注意事项,并签署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每班加强监控。
(四)患者转科时,将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随病历一起交接。
(五)患者出院当天完善相关记录。
(六)若患者发生跌倒,进行相应的处理及上报。
1、填写《跌倒病人报告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主任、大科护士长、干事。
2、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
二、坠床管理制度1、住院患者有坠床危险因素者,均按《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
评分在12-11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0~9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8分者提示重度危险。
2、评分在10~9分者,要求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评分结果,并釆取防范措施。
如,挂防坠床标识、告知患者及家属要求有专人陪护、签署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指导上下床方法及床上活动注意事项等。
3、评分在8分及以下,要求填写《坠床高危病人报告表》,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情况,并签署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
4、病区护士长核实后,24h小时内网报大科护士长和护理部干事,便于跟踪管理。
5、每班密切观察有无坠床隐患并认真交接。
每周一、周四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坠床评分。
.6、当患者转科时,患者转科时,将护理风险知情告知书随病历一起交接。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范文(3篇)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范文1.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并记录,做好防范知道,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2.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使其积极配合。
3.对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4.加强巡视,对高危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视力障碍,年老体弱,儿童,孕妇,行动不便及偏瘫患者应重点防护,并告知家属陪伴。
5.保持病室环境,地面,通道,照明等设旋的安全性及功能完好。
6.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积极采取处理措施;1)护士应及时赶到现场,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医生一起迅速采取救助措施。
2)记录病情及应急处理过程,认真做好交接班。
3)值班护士须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4)及时填写“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上报科护士长及护理部。
7.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织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第五篇: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跌倒和坠床质量管理制度1、临床护士须对每位患者进行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重点关注,填写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并以警示牌或病区工作日志栏公示的方式,提醒全科护理人员加强对易坠床、易跌倒高危人群的安全管理。
2、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把防坠床、防跌倒纳入护理观察巡视重点范畴,必要时应协助患者上下床、上卫生间等。
3、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应指导护士做好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如使用防护床栏、留陪护人员陪伴、使用约束带等。
4、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防坠床、防跌倒知识宣教,医患共同重视与防范。
5、减少跌倒的环境因素。
门诊、病房地面的全面清洁应在上班前与下班后完成,以保证病人高峰时期地面干燥;工作期间的拖地,拖布应相对干燥,并须同步放置醒目警示牌;地面材料不防滑的卫生间,放置防滑垫。
6、病人发生跌倒坠床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初步观察,并立即报告医生,涉及生命安全的应立即就地抢救。
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患者跌倒坠床事件频发,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建立一套完善的跌倒坠床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分析跌倒坠床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适用于医疗机构的管理措施和预防方法。
一、跌倒坠床的原因与危害 跌倒坠床是患者在医疗机构或者家庭环境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具有以下主要原因和危害:
1. 原因: (1)身体原因: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减退等身体因素是患者跌倒坠床的重要原因。
(2)环境原因:医疗机构中的地面湿滑、走道狭窄、家具摆放不当等环境问题也是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
(3)护理不当:护理人员的不专业、不细心、疏忽大意等护理行为造成的跌倒坠床问题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2. 危害: (1)身体损伤:患者跌倒坠床可能导致骨折、软组织损伤、内脏损伤等身体方面的损伤。
(2)心理影响:患者经历跌倒坠床事件后,可能出现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对康复和病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3)法律责任:医疗机构若因患者跌倒坠床引发严重后果,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
二、跌倒坠床的管理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管理措施:
1. 安全环境建设: (1)改善医疗机构的环境设施,确保地面平整并定期检查地面的湿滑情况。
(2)合理规划护理区域,确保走廊宽敞、设施设备摆放合理。 (3)设置坠床警报系统,对高风险患者进行特殊管理。 2. 护理人员培训: (1)定期组织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跌倒坠床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3. 个案评估与管理: (1)针对每个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定期评估其有效性并及时调整。 4. 多学科协作: (1)医疗机构内各科室之间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共同推进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工作。
2024年跌倒坠床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____周内)、已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____性低血压者;(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____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
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做到班班重视。
4.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
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
____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逐级上报,一般____小时内上报,严重者应立即报告。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范文(3篇)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范文1.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____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
2.提供安全就医环境,易跌倒处放置醒目防跌倒的警示牌等。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做到班班重视。
4.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
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
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逐级上报,一般____小时内上报,严重者应立即报告。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第二篇:跌倒坠床管理制度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____周内)、已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住院患者。
三、职责1. 护士长负责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本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护士负责执行本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采取防范措施,记录相关情况。
3. 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开具相关医嘱,指导患者用药。
4. 后勤部门负责维护病区设施,确保病区环境安全。
四、管理制度1. 入院评估(1)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
(2)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有慢性病史、服用特殊药物(如降压药、镇静剂等)、近期有跌倒史、视力不佳的患者,应视为跌倒、坠床的高危人群。
2. 安全教育(1)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告知他们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2)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病区设施,如呼叫器、床栏等。
3. 防范措施(1)对于高危患者,护士应加强巡视,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床栏。
(2)护士应确保病区地面干燥,避免积水。
如遇地面潮湿,应及时放置警示牌。
(3)护士应定期检查病区设施,如床栏、扶手等,确保其安全可靠。
(4)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穿着防滑鞋,避免穿着易滑的鞋子。
4. 记录与报告(1)护士应对患者跌倒、坠床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患者状况等。
(2)护士应在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后,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并按照医院规定进行报告。
五、培训与考核1. 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护士进行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服务质量。
2. 护士长应对护士执行本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确保护士能够熟练掌握防范措施。
六、持续改进医院应不断收集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信息,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降低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
通过实施本管理制度,我们希望能够在医院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讨论稿【2012-11-6】一、跌倒/坠床的预防制度(一)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或转入时,均应进行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对于65岁以上,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运动障碍、视力障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等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启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护理单》。
(二)防跌倒/坠床措施:1、对所有入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相关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2、对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总分≥45分的高危患者,首次评估后每天评估一次,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总分≤24分或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事件者,暂不需持续评估;其他患者视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发生跌倒事件时,应重新评估并记录。
3、对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分高危患者,佩戴红色手腕带进行识别,在患者床头卡挂“防跌倒”或“防坠床”警示标志提示。
每日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预防跌倒措施。
将患者列入交接班重点,班班交接。
4、维持病室环境安全:(1)保持地面干爽。
定时擦拭地面,定时检查床边、洗手盆、厕所及浴室地面保持干爽。
用湿拖把拖地时,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
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需要立即修补。
(2)保持行人通道通畅。
椅子、床、床头柜、物品按规定放置,不要妨碍通道。
患者的鞋需整齐放在床边,勿妨碍通道。
医疗仪器的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松散垂在地上,绊倒患者。
保持足够的照明。
厕所、走廊转角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3)正确选择家具及保持良好的功能。
选用较重及重心较低的家具,减少翻倒或翻侧机会。
选用有轮的家具,必须附有良好的刹制功能。
选用合适高度的床及椅,如有缺损,需尽快维修。
常用之物就近摆放,便于患者取用。
(4)厕所或浴室装有扶手,并定期检查扶手的稳定性。
浴室地面使用防滑垫或铺防滑地砖,保持地面干燥。
厕所浴室的开关在近房间的门口。
(三)提供安全的医护程序:1、入院即日向患者及家人介绍入院须知及病室安全守则,请家人自备患者须使用的用品,如眼镜、合适的鞋、助行器。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
1.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并记录,做好防范知道,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2.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使其积极配合。
3.对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4.加强巡视,对高危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视力障碍,年老体弱,儿童,孕妇,行动不便及偏瘫患者应重点防护,并告知家属陪伴。
5.保持病室环境,地面,通道,照明等设旋的安全性及功能完好。
6.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积极采取处理措施;
1)护士应及时赶到现场,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医生一起迅速采取救助措施。
2)记录病情及应急处理过程,认真做好交接班。
3)值班护士须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4)及时填写“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上报科护士长及护理部。
7.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织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1. 目的: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 / 坠床发生率,提醒医院员工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倒 / 坠床事件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 定义:跌倒是指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 权利与责任: 4.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报。 4.2 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预防措施。 4.3保洁员工: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处理解决。 4.4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制定相关统一护理措施。 5. 标准: 5.1门、急诊成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1.1各首诊护士、医生负责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对每 一位就诊患者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采 取跌倒 / 坠床预防措施。 5.2门、急诊儿童跌倒风险评估 5.2.1根据《门、急诊儿童防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 高危跌倒患者。 5.2.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并采 取跌倒 / 坠床预防措施。 5.3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
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 14岁)使用 Morse 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儿童(≤ 14 岁)使用 HDFS 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新生儿( 28 天以内)均为高风险 患 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2Morse评分≥ 45分或 HDFS 评分≥ 12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
床”标识,在腕带上粘贴警示标识 ,并采取跌倒 / 坠床预防措施。 5.3.3所有高危患者需签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5.4 评估的时机
5.4.1门诊患者评估时机:门诊首诊护士、医生在患者就诊前进行评估。 5.4.2住院患者评估时机 5.4.2.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立即评估,并在入院 8 小时内完成记录。 5.4.2.2再次评估: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再次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 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跌倒 风险因子发生改变时每天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 日期、时间并签名。
5.5跌倒的预防 5.5.1门诊患者预防措施 精品
5.5.1.1家属全程陪同(必要时在外等候) 5.5.1.2意识障碍者,必要时给予保护。 5.5.1.3头晕、头痛时避免活动,在候诊时多休息,做好提前看诊安排,行走时必须他人搀 扶。 5.5.1.4正确使用辅助器并做好安全防护。 5.5.1.5保持地面干燥勿在潮湿地面行走,勿赤脚。 5.5.1.6保持候诊区光线充足(癫痫发作除外)。 5.5.1.7清除区域多余障碍物、保持通道无障碍畅通,各种标示明显。 5.5.1.8使用特殊药物时,告知病人及家属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5.5.2住院患者预防措施 5.5.2.1全面的环境安全 5.5.2.1.1全院工作人员对有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应予特别关注,发现引起患者跌倒、 坠床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时,应及时通知后勤保障部处理。 5.5.2.1.2保持医疗区域、公共区域光线充足,地面干净不潮湿,通道无障碍物;公共 卫生间地面粘贴“小心地滑”标识,以提醒患者。 5.5.2.1.3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小心地滑”警示标识。 5.5.2.1.4护士保障床轮刹车固定,正确使用轮椅、便椅,确保患者安全;患者休息时 将床栏拉起,床的一侧要保留足够的空间,告知起床三慢的注意事项。 5.5.2.1.5卫生间设应急呼叫铃,以备患者在卫生间内发生意外时应急使用。 5.5.2.1.6病房呼叫铃放于住院患者易取位置,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5.5.2.1.7特殊单元(手术室、急诊患者等),应遵照以上内容执行。 5.5.2.2 患者服装上的注意事项 5.5.2.2.1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和衣裤。 5.5.2.2.2选择防滑底的鞋。 5.5.2.2.3选择适当的病员服,防止踩到裤脚而摔倒。 5.5.2.3 有效安全地使用工具及康复器械 5.5.2.3.1使用床栏、扶手等辅助设施。 5.5.2.3.2卧床时加用护栏,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5.5.2.3.3对于能够独立行走的患者,要把辅助行走的工具放在患者能伸手够到的地 方,如果患者经常使用眼镜和助听器,在行走时也要戴上。 5.5.2.3.4使用平车、轮椅时,在移动患者时不要忘记刹车。坐轮椅时,要关上轮椅闸, 将脚踏板打开,使脚踩在踏板上。尽量调整坐姿,以保证坐得安稳,起立时 轮椅的脚踏板必须立起。过斜坡时要倒推轮椅,必要时保护带固定。以保障 患者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5.5.2.4特殊人群及特殊单元的注意事项 5.5.2.4.1对使用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时,医生护士对患者及家属需进行告知和宣教。 5.5.2.4.2对头晕、晕眩、体能虚弱、步态不稳患者做好陪同人员的宣教,确保其安全, 必要时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协助,住院患者确保其卧床休息。 精品
5.5.2.4.3妊娠妇女、儿童患者,做好陪同人员的宣教,确保其安全。 5.5.2.4.4躁动不安者专人陪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坠床的发生。 5.5.2.4.5患者通过救护车送到其他医院,或进行放射、检查时,注意搬运途中及转交 接过程的患者的安全。 在狭窄的检查台上检查或翻身活动时, 注意做好保护, 防止坠床跌倒的发生。 5.5.2.4.6对于手术,意识不清醒的患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好保护措施。 5.6 跌倒患者的处理 5.6.1门、急诊患者发生跌倒,应立即通知就近医护人员,由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神志、瞳 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根据病情送诊间或急诊妥善安置。 5.6.2住院患者及手术患者发生跌倒,护士立即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 妥善安置;紧急情况立即予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体位等;及时通知主管医师, 汇报跌倒经过及受伤情况, 确认有效医嘱并及时执行,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病情变化。 夜间通知值班医师。 5.6.3将患者的跌倒经过、受伤部位及伴随症状与体征、相应处理等情况,准确、及时地记录; 门、急诊患者记录在门急诊病历上,急诊留观、住院患者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5.6.4评估与分析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加强防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与安慰, 避免医患冲突。 5.7 事件上报 5.7.1 门诊患者发生跌倒上报:员工发现跌倒,发现人员负责上报;患者家属发现跌倒,白天( 8: 00-17: 30)通知门诊导诊台护士,夜班时间( 17:30-次日 8:00)通知急诊科,由导诊 台护士或急诊科工作人员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在 24 小时内上报。 5.7.2住院患者、急诊患者发生跌倒,需向科主任 / 护士长汇报跌倒情况,记录事件经过,全科 人员讨论分析此事件的原因,由发现跌倒人员在 24 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 报护理部。 5.8 跌倒预防措施的监控和管理 5.8.1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定时检查病区安全隐患、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和高危跌倒患者 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5.8.2住院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及病历挂“防跌倒”标识,手腕带贴防跌倒标识;对患者 及家属做好预防跌倒的宣教,责任护士每日进行评估。 5.8.3由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定期分析并反馈。 5.9 跌倒伤害程度分级 5.9.1无伤害。 5.9.2轻度:不需要或稍微治疗与观察,如:擦伤、挫伤、不需缝合的皮肤小裂伤等。 5.9.3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医疗或护理的处置或观察,如:扭伤、大或深的 撕裂伤、小挫伤、烫伤,手指短骨骨折不经特殊处理、愈合不影响功能者等。 5.9.4重度: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转院治疗,如:躯干及肢体长骨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 躯体状态改变等。 6. 流程: 6.1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流程(附件一) 精品
6.2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理流程(附件二) 6.3门诊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附件三) 7. 相关文件 : 7.1 《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8. 使用表单:
8.1《跌倒 (坠床 )危险因素评估记录表》 A-1030000-0001-001/1
8.2 《高危跌倒申报及监控表》 A-1030000-0001-002/1 8.3 《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 A-1030000-000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