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居家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件,不仅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制定了跌倒坠床整改措施,旨在减少跌倒坠床事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整改目标1. 减少老年人跌倒坠床事故的发生率;2. 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 完善老年人居家环境,减少跌倒坠床的风险。
三、整改措施1. 宣传教育(1)开展跌倒坠床的危害宣传活动,通过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向老年人普及跌倒坠床事故的危害性和预防知识;(2)定期组织跌倒坠床事故预防知识讲座,邀请专家给老年人讲解跌倒坠床的原因、预防方法等;(3)加强对家属和照护人员的教育,提高其对老年人跌倒坠床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居家环境改造(1)安装扶手和防滑垫: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如卫生间、厨房、楼梯等,安装扶手和防滑垫,提供稳定的支撑和防滑保护;(2)移除杂物和障碍物:及时清理老年人居住区域的杂物和障碍物,保持走道畅通,减少跌倒的风险;(3)增加照明设施:在走廊、卧室、厨房等地方增加照明设施,确保老年人在夜间能够清晰看到周围环境,减少跌倒的可能性;(4)安装护栏和床护栏:对于居住在高层住宅的老年人,安装护栏和床护栏,防止坠床事故的发生。
3. 健康管理(1)定期体检:建立老年人定期体检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老年人潜在的健康问题,减少因健康原因导致的跌倒坠床风险;(2)合理用药: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跌倒坠床;(3)加强运动: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降低跌倒的风险。
四、整改效果评估1. 统计跌倒坠床事故的发生率和伤害程度,与整改前进行比较,评估整改效果;2. 定期进行老年人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整改措施的反馈和意见;3. 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和优化跌倒坠床整改措施。
五、风险预防与应急处理1. 风险预防: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和照顾,定期巡查居家环境,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2. 应急处理:建立老年人跌倒坠床的应急处理机制,明确家庭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及时进行急救和送医治疗。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 4 篇)第 1 篇跌倒的整改措施跌倒的整改措施篇 1 跌倒预防措施跌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跌倒预防措施一.环境保护措施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wei)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wei)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
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
七 .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八. 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歇息。
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 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一.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坠床的可能减至最小。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 4 分)入院或者转入 24 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 4 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 4 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者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科室即将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 24 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日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
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wei)险因子评估表及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wei)险因素评估表1.最近一年曾经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 1 分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 1 分 3.视力障碍 1 分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 3 分5.年龄 65 岁 1 分6.体能虚弱 3 分7.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 2 分8.服用影响意识或者活动的药物 1 分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泻药9.住院中无家人或者其他人员陪伴 1 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篇 2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 65 岁,无人照应的年老体弱患者,曾经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含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标题: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引言概述:跌倒坠床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一、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1.1 制定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行动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评估工具,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
1.2 定期监测高危患者:对已经评估为高危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包括夜间巡视、使用床边警报器等方式。
1.3 培训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对高危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水平。
二、改善环境设施2.1 营造安全环境:医疗机构需要确保病房内的环境设施安全可靠,包括床边护栏、防滑地板等。
2.2 定期维护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病房内的设施,确保其正常使用,避免因设施故障导致跌倒坠床事件。
2.3 提供辅助设备: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辅助设备,如助行器、轮椅等,匡助他们减少跌倒的风险。
三、合理用药3.1 评估用药风险:医护人员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需要评估药物的副作用和影响,避免因药物导致患者行动不便或者头晕等症状。
3.2 监测药物效果:定期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以减少药物对患者行动能力的影响。
3.3 宣传用药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用药的注意事项,提醒他们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因药物导致跌倒坠床事件。
四、加强患者教育4.1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医疗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宣传跌倒坠床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4.2 提供个性化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跌倒坠床预防指导,匡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3 鼓励家属参预护理:鼓励患者的家属参预护理工作,共同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共同努力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跌倒坠床事件报告和反馈机制5.1 建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跌倒坠床事件的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上报事件,为后续的整改提供依据。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住院期间常见的意外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伤害,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责任和风险。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们制定了跌倒坠床整改措施。
二、整改目标1. 减少跌倒和坠床的发生率;2. 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动能力;3. 加强设施设备的安全性;4. 完善跌倒坠床事件的记录和报告机制。
三、整改措施1. 安全培训和教育(1)开展跌倒坠床事故防范的培训,包括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急救知识等;(2)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处理跌倒坠床事件的能力;(3)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环境改善(1)对病房和走廊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2)设置防滑地板和扶手,提供安全床栏、坠床预警设备等;(3)保持病房明亮,避免过暗或过亮的光线,减少患者的视觉干扰。
3. 个体化风险评估和护理(1)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2)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密切观察,提供额外的护理和支持;(3)鼓励患者使用辅助设备,如拐杖、助行器等。
4. 跌倒坠床事件的记录和报告(1)建立跌倒坠床事件的记录和报告机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害情况等;(2)及时报告跌倒坠床事件,进行事件的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3)定期汇总和分析跌倒坠床事件的数据,评估整改效果。
四、整改效果评估1. 定期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培训和教育的效果、环境改善的情况、个体化风险评估和护理的执行情况等;2. 分析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和伤害程度的变化,评估整改效果;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整改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总结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住院期间常见的意外事件,但通过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和伤害程度。
本文提出了安全培训和教育、环境改善、个体化风险评估和护理、跌倒坠床事件的记录和报告等整改措施,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调整,可以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范文跌倒、坠床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事故,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这类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跌倒、坠床事故,各类健康机构、养老院、医疗机构等需要建立起严密的质量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执行有效。
下面是一个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的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制度目的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和预防跌倒、坠床事故的发生,保障服务对象的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对跌倒、坠床事故进行管理的健康机构、养老院、医疗机构等单位。
三、定义1. 跌倒:指在行走、活动过程中突然失去平衡并摔倒的现象。
2. 坠床:指床上患者、老人失去平衡或控制能力,从床上跌落或滑落到地面的现象。
四、责任与义务1. 机构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跌倒、坠床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并承担最终责任。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包括设置跌倒、坠床预防工作小组、安排培训、监督督促执行等。
3. 员工:应按照本制度要求执行工作,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预防措施1.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每个服务对象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 环境安全管理:保持环境整洁、明亮,设有必要的安全标识和警示,保障走道畅通无障碍。
3. 床位管理: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的床位和床位附件,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床位的安全性。
4. 用品管理: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滑材料,防滑垫、防滑脚垫等,保证使用的用品符合安全要求。
5. 健康教育与指导:针对服务对象,进行跌倒、坠床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醒他们注意自身安全,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帮助。
6. 监测与报告:建立跌倒、坠床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教育1. 培训计划:制定跌倒、坠床预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措施、急救知识等。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_1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篇一: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列入交班内容。
2、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方法。
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4、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的地方标示“小心地滑”警示牌。
、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和护栏。
5、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患者着合适的鞋及衣裤,同时强调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
6、指导患者正确给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7、提供足够的灯光,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
8、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9、值班护士要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10、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服务。
坠床或跌倒风险评估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坠床或跌倒评估项目风险因素分数意思模糊、躁动、无定向力 2分近期有意思丧失、癫痫史 2分近3日内有3次及3次以上坠床/跌倒史 2分站立不稳、体能虚弱、偏瘫、四肢无力、运动失调2分体位性低血压、眩晕、耳鸣、Hb 总分≥3分有高风险需采取防范措施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的应急预案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立即报告医生做当班护士立即作出相应检查全面的检查立即报告护士长病情重者晚上报总值班立即通知家属,作出相应的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有无骨折、处理皮肤组织损伤等做好善后处理及交代注意事项协助医生处理病人护士长接报告24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准确记录事件经过,做好交接一周内组织讨论处理意见、整改措施递交书面报告交护理部.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程序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上报护理部患者坠床与跌倒处理程序发生患者跌倒/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上报护士长篇二:跌倒坠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表篇三: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病人跌倒整改措施(多篇)

病人跌倒整改措施(多篇)第1篇:跌倒的整改措施跌倒的整改措施篇1:跌倒预防措施跌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跌倒预防措施一、环境保护措施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
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
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十、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十一、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坠床的可能减至最小。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4分)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教育,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4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①科室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②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天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
③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及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1分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1分3、视力障碍1分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5、年龄≧65岁1分6、体能虚弱3分7、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2分8、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泻药9、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伴1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篇2: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住院期间常见的意外事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跌倒坠床整改措施:1. 定期评估风险:对每位患者进行跌倒和坠床的风险评估,包括年龄、疾病情况、行动能力、认知能力、用药情况等因素的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防跌倒和坠床计划。
2. 室内环境改善:确保病房、走廊和公共区域的光线充足,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
安装扶手、防滑垫和防滑地板,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行动环境。
3. 床边安全措施:为每张床安装床护栏,确保患者在睡眠时不会不慎坠床。
床护栏应具备易于操作、稳固可靠的特点。
同时,床护栏的高度应根据患者的身高和病情进行调整。
4. 床头垫高: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将床头垫高约10厘米,以减少跌倒时的冲击力。
同时,床头垫的高度应根据患者的身高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
5. 有效监测:安装床边的跌倒报警器,当患者试图离床或者发生跌倒时,报警器会发出声音和光线警示,及时提醒护理人员。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床垫感应器等先进技术来监测患者的行动情况。
6. 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跌倒和坠床的防范培训,提高其对患者的监测和照应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措施的实施、应急处理和协助患者行动等方面。
7.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横幅、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向患者、家属和访客传达跌倒和坠床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
定期组织座谈会或者讲座,提高大家对跌倒和坠床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8. 跌倒事件分析和改进:对发生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跌倒和坠床的预防工作。
9. 家属参预:鼓励家属参预患者的护理工作,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和合作。
向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协助护理人员监测和照应患者,共同保障患者的安全。
10. 定期复查和总结:定期对跌倒和坠床的整改措施进行复查和总结,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第1篇跌倒的整改措施跌倒的整改措施篇1跌倒预防措施跌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跌倒预防措施一.环境保护措施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
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
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一.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坠床的可能减至最小。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4分)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4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科室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天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
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及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1分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1分3.视力障碍1分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5.年龄65岁1分6.体能虚弱3分7.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2分8.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泻药9.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伴1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篇2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列入交班内容。
2.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方法。
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4.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的地方标示“小心地滑”警示牌。
.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和护栏。
5.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患者着合适的鞋及衣裤,同时强调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
6.指导患者正确给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7.提供足够的灯光,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
8.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9.值班护士要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10.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服务。
坠床或跌倒风险评估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坠床或跌倒评估项目风险因素分数意思模糊.躁动.无定向力2分近期有意思丧失.癫痫史2分近3日内有3次及3次以上坠床/跌倒史2分站立不稳.体能虚弱.偏瘫.四肢无力.运动失调2分体位性低血压.眩晕.耳鸣.Hb 总分3分有高风险需采取防范措施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的应急预案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立即报告医生做当班护士立即作出相应检查全面的检查立即报告护士长病情重者晚上报总值班立即通知家属,作出相应的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有无骨折.处理皮肤组织损伤等做好善后处理及交代注意事项协助医生处理病人护士长接报告24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准确记录事件经过,做好交接一周内组织讨论处理意见.整改措施递交书面报告交护理部.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程序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上报护理部患者坠床与跌倒处理程序发生患者跌倒/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上报护士长篇3跌倒坠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表第2篇跌倒事件的整改方案及改进措施跌倒事件的整改方案及改进措施护士长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做认真的分析,通过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讨论,现制定此事件的整改方案及改进措施一.认真做好入院宣教,留陪人。
二.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_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三.加强巡视病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项及时处理。
四.设防滑标志。
年4月23日第3篇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编辑版word 防滑地面考虑不足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缺乏防跌倒警示标识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配套设施不合理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非24小时专人看护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险性认识不足合理护士宣教不到位患者自身因素(体质差)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躁动不安意识不清精神异常视力模糊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编辑版word4.医护环境方面防滑地面考虑不足;无防跌倒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环境房间.卫生间设置扶手管理建立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完善入院跌倒评估,设置明显的高危警示标识设置防跌倒警示标识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开展持续性培训夜间开启地灯护理部.护士长加强检查督导力度高风险患者跌倒预防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护士严格执行防跌打宣教患者的正确睡眠位置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加强患者的防跌倒意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加强对护工知识的培训个人病人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编辑版word 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对预防跌倒的知识进行护工的相关培训。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建立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完善入院跌倒评估,设置明显的高危警示标识;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开展持续性培训;护理部.护士长加强检查督导力度。
4.医护环境方面在房间.卫生间.通道等位置设置扶手,为患者提供环境设施保障;对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加强对易积水地面的检查;易滑倒区域设置防跌倒警示标识;夜间开启地灯,为患者提供夜间行动照明。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编辑版word第4篇3月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防滑地面考虑不足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缺乏防跌倒警示标识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配套设施不合理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非24小时专人看护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险性认识不足合理护士宣教不到位患者自身因素(体质差)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躁动不安意识不清精神异常视力模糊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