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华罗庚身残志坚励志故事

合集下载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1:“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

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

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

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

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

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华罗庚爱国的小故事5篇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华罗庚爱国的小故事5篇

华罗庚爱国的小故事5篇篇一:好待遇也无法阻挡爱国心一九四八年,美国的伊利诺大学想要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承诺会给他非常优越的待遇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工作。

那个时候,华罗庚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接到美国,他致力于数学领域太久太久,难得和家人一起能够过上优越安静的生活,但是国外安逸的生活是无法埋没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一九四九年,华罗庚看到了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新中国成立了。

华罗庚非常高兴,把这则消息读了一遍又一遍,于是他决定回国报效祖国。

这个决定不仅使在美国的华人惊讶,也使美国人惊讶。

美国人不愿意让优秀的华罗庚走,于是不惜重金让他留在美国,但是什么也无法阻止华罗庚回国的热心。

于是,他就这样离开了美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华罗庚的爱国事迹掀起了一股海外华人回国的热潮,华罗庚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他是伟大的也是神奇的。

篇二:报效祖国就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1937年,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最漫长的抗日战争,间接的拉开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听闻曰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他表现的极其愤慨。

次年,华罗庚抱着报国的心思,从英国回到中国抗战的根据地,在西南联大任教。

中国抗战时期是华罗庚最为艰苦的岁月,但他还是先后完成了二十余篇论文和第一部数学着作《堆垒素数论》,该书成为数学研究中的经典着作,先后被翻译成为英、德、日、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华罗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他顺应潮流,投人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当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至5月,华罗庚受邀访问苏联。

当时的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萌生了研制的原子弹的心思,于是派遣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前往美国考察。

当年九月,华罗庚同李政道等人离开中国,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伊利诺大学担任教授。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闻中国成立了一W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充满了爱国之心的华罗庚克服了美国方面的重重阻烧,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刚刚浴火重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从勤杂工到数学家的华罗庚

从勤杂工到数学家的华罗庚

从勤杂工到数学家的华罗庚第一篇:从勤杂工到数学家的华罗庚华罗庚的故事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

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

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

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

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

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

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

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

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

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

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老本勤杂工。

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把疼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

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

机遇垂青这位下苦工夫的热心人。

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

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数学事业。

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杂工。

从此文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第一篇: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桑兰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中国科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华罗庚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中国科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身残志坚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天才出于勤奋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不慕虚名求真学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中国科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多个学科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是88位当今世界数学伟人之一。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华罗庚身残志坚励志故事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华罗庚身残志坚励志故事

华罗庚身残志坚励志故事先来看一段华罗庚的语录:任何一个人,都要一定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便是今日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早晚总要走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虑的能力。

行路,仍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科学上没有平展的大道,真谛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

只有不畏登攀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顶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天才在于累积,聪慧在于勤劳。

--华罗庚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处都是利用时间的好手,也都是信心在大批时间中投入大批劳动的人--华罗庚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假如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劳,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是古人生命的持续,是此刻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代生命的初步。

--华罗庚幼年光罗庚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小店东家中。

因为他的父亲华老祥是在40岁时才获取的这个儿子,所以很担忧他的儿子养不大。

听说放进箩筐能够生根,简单养活,所以他父亲说过"放进箩筐避邪,同根百岁,就叫箩根吧。

此后就是将"箩"字去掉"竹"字头取了罗字,而"根"与庚同音,那年又是庚戍年,又用了一个"庚"字。

这就是华罗庚名字的来历,此中包含着父亲对他的关怀和祝福。

少年光罗庚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

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

华罗庚本来也是个很俏皮和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此中国古代闻名的算题--有同样东西,不知是多少。

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

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完后,同学们谈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

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

"他不只正确地说出了得数,并且算法也很特别。

这使老师大为惊异。

【作文】身残志坚的名人事例大全

【作文】身残志坚的名人事例大全
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
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霍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桑兰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优秀10篇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优秀10篇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优秀10篇华罗庚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呢?今天,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篇一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培养了、陈景润、陆启铿、杨乐、等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

为了培养年轻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事迹的励志故事篇二从文明之火第一次燃起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一直伴随着人类。

芝加哥科技博物馆列出了古今88位大数学家,华是其中之一。

初露锋芒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身残志坚励志故事
先来看一段华罗庚的语录: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华罗庚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华罗庚
幼年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小店主家中。

因为他的父
亲华老祥是在40岁时才得到的这个儿子,因此很担心他的儿子养不大。

据说放进
箩筐可以生根,容易养活,所以他父亲说过"放进箩筐避邪,同根百岁,就叫箩根吧。

后来就是将"箩"字去掉"竹"字头取了罗字,而"根"与庚同音,那年又是庚戍年,又用了一个"庚"字。

这就是华罗庚名字的来历,其中包含着父亲对他的关心和祝愿。

少年华罗庚
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

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很调皮和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

3个
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

问这样东西是
多少?题目出完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

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

"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


使老师大为惊诧。

华罗庚爱动脑筋总喜欢追求更简便的算法
一次老师在教学生做某种类型的数学习题,大概是已知一个图形,设为长方形,要从中挖去一些已知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和菱形、梯形等,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老师教的方法是先算出要挖去的各已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把他们加起来,最后用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它,即得剩下图形的面积。

华罗庚没有采用老师的方法,而是用了更简洁的方法,引起了老师的不满。

老师在发还习题本时,先发还习题做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