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规约手册

合集下载

101规约报文解释讲解

101规约报文解释讲解

IEC870-5-101规约报文解释一、规约格式简介1、祯格式101规约的基本祯格式如下所示,具体的解释请参照规约手册,这里不再重复。

固定祯长格式:可变祯长格式:规约中不同的命令,可能采用不同的祯格式。

2、控制域功能码说明主站下发子站功能码子站上送主站功能码二、主站初始化RTU下发命令流程(以非平衡方式通信)以下adrs 表示链路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comadr 表示公共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infadr_l 表示信息体地址低位,infadr_h 表示信息体地址高位,CS 表示祯校验和。

对时祯为长时标方式。

1、 询问链路状态 10 49 adrs CS 16子站回答 10 80 adrs CS2、 复位远方链路1040 adrs CS 子站回答 10 89 adrs CS 3、总召唤 68 10 10 68 16子站确认 68 09 09 68 80 adrs 64 01 07 comadr00 00 14 CS 16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下面将详细解释)子站发送总召唤结束祯68 09 09 68 88 adrs 64 01 0a comadr00 00 14 CS 164、 如果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下发命令码: 68 09 09 68 7b adrs 64 01 05 comadr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和总召唤的一样,只是信息体地址会有所区别)5、 发对时令 68 0f 0f 68 53 adrs 67 01 06 comadr00 00 milliseconds_l milliseconds_hminutes hours day month year CS 16子站确认祯 68 0f 0f 68 80 adrs 67 01 07 comadr00 00 milliseconds_l milliseconds_hminutes hours day month year CS 166、 召唤全电度 68 09 09 68 73 adrs 65 01 06 comadr00 00 45 CS 16子站发送电度总召唤确认祯68 09 09 68 80 adrs 65 01 07 comadr00 00 45 CS 16子站发送电度祯(下面将详细讲述)子站发送电度结束祯 68 09 09 68 80 adrs 65 01 0a comadr00 00 45 CS 167、 如果电度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电度68 09 09 68 7b adrs 65 01 05 comadr8、如果ACD位为1则召唤一级数据10 5a adrs CS 16子站发送遥信状态变位祯(下面将详细讲述)如果没有则子站发送E59、召唤二级数据10 7b adrs CS 16如果有变化遥测则子站发送变化遥测祯(下面将详细讲述)如果有SOE则子站发送事件顺序记录祯如果没有相应信息则子站发送E5以上任何一祯发送后子站都应有所回答,如果超时子站没有回答主站都会连发3遍,再没有回答则主站重新询问子站链路状态。

c++开发 规约

c++开发 规约

在进行C++开发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约(也称为编码规范):1. 命名规约:- 使用有意义的命名:变量、函数、类等的名称应该清晰、准确地描述其用途和功能。

- 遵循命名惯例:使用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并保持一致性。

- 避免使用单个字符作为名称,除非是临时变量或循环计数器。

2. 缩进和空格:- 使用合适的缩进:通常是使用四个空格来缩进代码块,以增强可读性。

- 使用适当的空格:在操作符周围、函数调用的参数之间、逗号后面等添加空格,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3. 注释规约:- 在代码中添加注释:解释代码的功能、目的和实现细节等。

- 更新注释:当修改代码时,确保及时更新相关的注释。

4. 函数规约:- 函数长度:尽量保持函数简短和聚焦。

如果函数过长,考虑将其拆分成更小的函数。

-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函数应该只负责一项具体的任务。

5. 错误处理:- 合理处理错误:避免忽略错误,适当地处理异常情况。

- 错误信息:提供有用和明确的错误信息,以便于调试和排除问题。

6. 内存管理:- 避免内存泄漏:确保在不再需要时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

- 合理使用指针和引用:避免悬挂指针和无效引用。

7. 文件组织:- 逻辑分组:将相关的类、函数和变量组织在一起,使代码更易于阅读和维护。

- 头文件保护:使用预处理指令(如 #ifndef、#define、#endif)来确保头文件只包含一次。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规约,实际开发中还有更多细节需要考虑。

另外,如果你正在参与一个团队项目,还应该遵守团队内部的编码规范和约定。

jav调试104规约

jav调试104规约

jav调试104规约
Java调试104规约是指在Java编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约定,旨在提高代码的质量、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104规约来源于阿
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是阿里巴巴团队在长期的Java开发实践中
总结出的一套最佳实践规范。

首先,104规约包括了对代码风格的规范,如命名规范、缩进
规范、注释规范等。

这些规范旨在使代码风格统一,易读易懂,有
助于团队协作和代码维护。

其次,104规约还包括了对异常处理、并发编程、性能优化、
安全编程等方面的规范。

比如,在异常处理方面,规定了不允许捕
获Exception或Throwable、不允许空的catch块等,以确保程序
的健壮性和可靠性;在并发编程方面,规定了使用并发工具类而不
是直接使用低级的wait、notify等方式,以确保并发程序的正确性
和性能。

另外,104规约还包括了对代码质量的规范,如规定了代码重复、方法长度、类的大小等限制,以确保代码的清晰度和可维护性。

遵循104规约可以使Java代码在质量、性能、安全性等方面得
到提升,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开发效率和代码的可维护性。

因此,在
进行Java调试时,遵循104规约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快地定位和解
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和调试时间,提高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

第一章.IEC608705101规约说明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参考模型: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使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帧格式:1.固定帧长帧格式2.可变帧长帧格式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含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与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操纵域C的定义如下: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与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者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1)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2)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结构如下: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a.类型标识常用的有:子站-->主站过程信息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9――测量值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15――电能脉冲计数量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者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22~24――为配套标准保留232――BCD码(水位值)主站→子站在操纵方向的过程信息46――双点遥控命令(控单点也可)47――升降命令(未用)48――设定命令(未用)子站→主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信息70――初始化结束71~99――为配套标准保留主站→子站在操纵方向的系统信息100――召唤命令101――电能脉冲召唤命令102――读数据命令(未用)103――时钟同步命令104――测试命令(未用)105――复位进程命令(未用)101~109――为配套标准保留b.可变结构限定词其结构如下:高位低位SQ=1:说明此帧中的信息体是按信息体地址顺序排列的。

需求规约说明书

需求规约说明书

需求规约说明书电子商务管理系统目录1.引言 (3)1.1 编写目的 (3)1.2背景 (3)1.3定义 (4)1.4参考资料 (4)2.任务概述 (4)2.1目标 (4)2.2用户特点 (4)2.3用例模型 (4)3.需求规定 (5)3.1对功能的规定 (5)3.2补充需求 (5)3.2.1灵活性 (5)3.2.2精度 (5)3.3故障处理要求 (5)3.4其他专门要求 (6)4.运行环境规定 (6)4.1设备 (6)4.2支持软件 (6)4.3接口 (7)4.3.1 用户接口 (7)4.3.2 硬件接口 (7)4.3.3 软件接口 (7)4.3.4 通信接口 (7)4.4控制 (7)1.引言1.1 编写目的20人左右团队计划8个月时间为某个家具公司开发一个小型电子商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产品展示、售前咨询、在线定制、网上交易、物流跟踪、售后服务等功能。

按照软件项目开发计划书所确定的工作范围为指南。

为明确软件需求,明细该项目的数据流向和数据结构,为设计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确定系统功能,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约束条件以及性能等要求;建立和保持与用户之间的通信,确保以后的工作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即当前文档。

本需求规格说明书是为了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而编写,主要面向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实施员和最终用户。

本说明书是整个软件开发的依据,它对以后阶段的工作起指导作用,也是项目完成后系统验收的依据。

1.2背景待开发的系统的名称:小型电子商务管理系统项目的任务提出者:项目经理开发者:20人左右团队用户:本文档面向多种读者对象:(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可以根据该文档了解预期产品的功能,并据此进行系统设计、项目管理。

(2)开发员-设计员:对需求进行分析,并设计出系统,包括数据库的设计。

(3)开发员-程序员:配合《设计报告》,了解系统功能,编写《用户手册》。

(4)测试员:根据本文档编写测试用例,并对软件产品进行功能性测试和非功能性测试。

ISA,LSA规约配置文件编写手册

ISA,LSA规约配置文件编写手册

ISA/LSA规约配置文件编写手册与ISA/LSA保护规约对应的配置文件有两种:第一种,与各种保护型号对应的用来描述保护定值、测量值、动作值、故障类型和自检信息的配置文件,该文件与保护型号一一对应,该配置文件是保护服务程序(scada_relay_device.exe)使用,我们把该种配置文件称为‘ISA/LSA保护码表配置文件’;第二种,用来定义对于不同型号的保护,可以通过保护操作界面进行的操作,对于ISA/LSA 规约保护所有型号的保护共用一个文件(isa_mmi_param.cfg),我们把该种配置文件称为‘isa保护界面配置文件’。

以上两种配置文件所在目录\on2000\config\scada_relay\isa_lsa\。

ISA/LSA保护码表配置文件编写说明许多保护采用ISA/LSA规约,但是其信息表又彼此不一样;因此ISA/LSA保护码表配置文件是和ISA/LSA保护型号一一对应的,即系统中接入了多少中ISA/LSA规约的保护型号,就要定义多少个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名和保护型号的对应关系:‘保护型号’加上‘_define.cfg’。

例如,在‘微机保护设备表’中定义了一种保护型号‘nari_isa’的ISA/LSA规约保护,则该保护对应的配置文件是‘nari_isa_define.cfg’。

ISA/LSA规约的配置文件采用‘章节’和‘关键字’的方式描述。

‘章节’和‘关键字’的定义如下:第一部分,保护功能配置保护功能配置的‘章节’名为‘PROTECT_CONFIG’,该配置定义了该种型号的保护需要处理的上行保护报文类型和需要处理的下行保护命令。

各种‘关键字’的含义和整定值如下表:以上关键字的值必须是0或者1,0表示不允许或不分析;1表示允许和分析。

如果是其它值,与定义成0一样。

第二部分,定值的配置保护定值配置的‘章节’名为‘SET_V ALUE_CONFIG’。

不同厂家的保护,其定值报文的格式一样,不同之处是定值的信息表不一致。

规约简介

规约简介

104 规约简介一. 概述:101、104规约属于问答式异步通信方式。

104必须与101规约同时配套使用。

2002年国家经贸委正式发布,104规约的核心部分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是101规约的定义,结合超高压公司的使用范围,对104规约的报文格式做一说明以便大家理解。

更详细的请看104和101的2002年正式版本。

104应用在tcp/lp 的1、2、3、4、7、层。

二. 104报文格式1.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它是所有发送/接收的报文头并可以单独发送。

APDU长度最大253,要除去启动符68H和其本身APDU是全报文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2.控制域分类:控制域八位位组分为3种格式,每种格式的定义内容不一样。

a. I格式:信息传输格式b.U格式: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格式STARTDT 确认/生效只有一个是“1”之可能出03/13/23/43/83/07/0B 不可能出现其他码c. S 格式 带编号的监视功能例如: 发/收一组码: 68 04 01 00 96 77 这就S 格式,这是确认报文,在收报文经常出现。

刚开机时用于链路连接,收发两端都收到这个报文说明链路通了,可以发其它命令报文。

如果链路不通,主站会连发此报文2. ASDU 格式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即信息区传输格式传送原因: 1字节/2字节 各系统自定义,我们系统定义2字节。

101定义1个字节。

公共地址: 1字节/2字 各系统自定义 我们系统定义2字节。

101定义1个字节 信息对象地址:1字/2字节/3字节 我们系统定义3个字节,可以转个信息,实际上2个字节就够65535。

101定义2个字节。

可变帧结构限定词: 7位定义长度,最大127个信息。

SQ=0 每个信息都带地址。

SQ=1 只有带一个有起始地址,其他信息不带地址,按顺序排列,全YX 、全YC 时SQ 都为1. 信息:最少一个字节,例如一个遥信,最多的可达9个字节,SOE8个字节。

有关规约的知识

有关规约的知识

一、目前常用的规约目前常用的规约主要有以下几种:101 102 103 104 Modbus CDT DL/T645 FINS二、几种规约的介绍1、101和103规约的区别101规约用于串口通调度,属于远动规约,而104规约是101规约的网络版。

103规约有串口的有以太网口的,不是通调度的,是通保护装置的,属于微机继电保护规约。

2、IEC60870-5-101(国标2002版)规约学习笔记IEC101(FT1.2)可变帧长格式:报文头(固定长度)启动字符(68H)68 L 09L 09 启动字符(68H)68L个字节长控制域(C)73链路地址域(A)01 ASDU数据单元标示数据单元类型类型标示64可变结构限定词01传送原因06公共地址01 信息体信息体地址00信息体元素00信息体时标14 帧校验和(CS)F4结束字符(16H)16IEC101(FT1.2)固定帧长格式:启动字符(10H)10控制域(C)49链路地址域(A)01帧校验(CS)4A结束字符(16H)16IEC101(FT1.2)单控制字符:E5说明:单控制字符E5用来取代固定帧长的肯定确认帧(从动功能码<0>)或固定帧长的否定确认帧(从动功能码<9>)。

控制域(C)说明:主站→子站(RES) 1(PRM) (FCB) (FCV)功能码(四位)子站→主站0(PRM) (ACD) (DFC)数据位8(27)4(26)2(25)1(24)23 22 21 20RES:备用PRM:启动报文位=1:表示主站向子站传输报文;=0:表示子站向主站传输报文(响应报文)。

FCB:帧计数位帧计数位用来消除信息传输的丢失和重复。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或请求/响应(REQUEST/REPOND)传输服务时,将帧计数位(FCB)取相反值,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FCB)的拷贝,若主站超时未收到子站回复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复原来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响应报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DK系列产品常用通讯规约1FDK 系列产品常用通讯规约这里汇集了国内远动设备最常用的四种规约:新部颁CDT规约、武汉CDT规约(DCF_5使用)、SC1801规约、N4F规约,另外还有FDK与笔记本、后台机通讯规约。

FDK系列产品的基本配臵包括以上规约,由于各用户、厂家对规约的理解和使用各有差异,如果有特殊要求,需和经营、开发人员联系。

为方便用户使用,特附带规约的文本,其中的黑体注释部分是FDK特有的或应特别注意的,望阅读时注意。

第一篇新部颁CDT规约 (2)第二篇武汉CDT规约 (20)第三篇SC1801规约 (27)第四篇N4F规约 (43)第五篇FDK规约 (69)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 451--91循环式远动规约───────────────────────────────────────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循环远动规约的功能、帧结构、信息字结构和传输规则等。

本标准适合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及以循环字节同步方式传送远动信息的远动设备与系统。

本标准还适合于调度所间以循环式远动规约转发实时远动信息的系统。

2 引用标准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3 一般技术条件3.1 本规约采用可变帧长度、多种帧类别循环传送,变位遥信优先传送,重要遥测量更新循环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量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3.2 送信息,以满足电网调度安全监控系统对远动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3.2 本规约规定主站与子站间进行以下信息的传送:a. 遥信;b. 遥测;c. 事件顺序记录(SOE);d. 电能脉冲计数值;e. 遥控命令;f. 设定命令;g. 升降命令;h. 对时;i. 广播命令;j. 复归命令;k. 子站工作状态;3.3 信息按其重要性有不同的优先级和循环时间,以便实现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和指标。

3.3 .1 上行(子站至主站)信息的优先级排列顺序和传送时间要求如下:3.3.1.1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插入传送;3.3.1.2 变位遥信、子站工作状态变化信息插入传送,要求在1s内送到主站;3.3.1.3遥控、升降命令的返送校核信息插入传送;3.3.1.4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传送,循环时间不大于3s;3.3.1.5 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6s;3.3.1.6 一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20s;3.3.1.7遥信状态信息,包括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安排在D1帧定时传送;3.3.1.8电能脉冲计数值安排在D2帧定时传送;FDK系列产品常用通讯规约33.3.1.9事项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以帧插入方式传送。

3.3.2 下行(主站至子站)命令的优先级排列如下:3.3.2.1 召唤子站时钟,设臵子站时钟校正值,设臵子站时钟;3.3.2.2遥控选择、执行、撤消命令,升降选择、执行、撤消命令、设定命令;3.3.2.3广播命令;3.3.2.4 复归命令。

3.3.3D帧传送的遥信状态、电能脉冲计数值是慢变化量,以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循环传送。

3.3.4E帧传送的事件顺序记录是随机量,同一事件顺序记录应分别在三个E帧内重复传送,传送规则见4〃8条。

4帧4.1帧结构帧结构如图1所示。

每帧都以同步字开头,并有控制字,除少数帧外均应有信息字。

信息字的数量依实际需要设定,帧长度可变。

4.2字、字节、位的排列和发码规则帧的同步字、控制字、信息字的排列规则:字节由低B1到高B n上下排列、字节的位由高b7到低b0左右排列,如图2所示。

同步字控制字信息字1 〃〃〃信息字N 同步字〃〃〃图1 帧结构b7b6b5b4b3b2b1b0B1字节b7 〃〃〃b0B2字节〃〃〃〃图2 字节排列〃通道发码规则:低字节先送,高字节后送,字节内低位先送,高位后送。

4.3 同步字同步字按通道传送顺序分为3组EB90H,即1110、1011、1001、0000,……。

为保证通道中传送顺序,写入串行口的同步字排列格式见图3。

4.4 控制字控制字有B7~B12共6字节,如图4所示。

4.4.1控制字说明:当E =0 时使用表2已定义的帧类别;当E=1 时帧类别可另行定义,以便扩展功能。

L:帧长定义位当L=0时表示本帧信息字数n为0,既本帧没有信息字;b7 b0 b7 b0EBH(11101011B) B1字节控制字节B7b7 b090H(10010000B) B2帧类别B8 E L S D 0 0 0 1EBH(11101011B) B3信息字数B9(a)90H(10010000B) B4源站址B10(a) 控制字组成EBH(11101011B) B5目的站址B11(b) 控制字节90H(10010000B) B6校验码B12图3同步字排列格式(b)图4控制字当L = 1时表示本帧有信息。

S:源站址定义位D:目的站址定义位4.4.2 S与D在上行及下行信息中的定义说明:在上行信息中,S=1表示控制字中源站址有内容,源站址字节即代表信息始发站的站号,即子站站号;D=1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目的站址字节即代表主站站号。

在下行信息中,S=1表示源站址字节有内容,源站址字节代表主站站号;D=1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即代表信息到达站的站号;D=0表示目的站址字节内容为FFH,即代表广播命令,所有站同时并执行此命令。

在上所述的上行信息和下行信息中,若同时S =0 ,D =0,则表示源站址和目的站址无意义。

4.5生成多项式和中间余式表本规约采用CRC校验,控制字和信息字都是(n,k)=(48,40) 码组,生成多项式为G(X)=X8+X2+X+1,陪集码为FFH。

按4〃2条所述发码规则的顺序以G(X)模2除前5个字节,生成余式R(X)。

以R(X)作为校验码。

若用查表法,信息字、控制字基本码元的中间余式见表1。

表1 中间余式表信息字、控制字的码元查表法中间余式01H 11100000B02H 01110000B04H 00111000B08H 00011100B10H 00000111B20H 00000111B40H 11100011B80H 10010001B4.6 帧类别FDK系列产品常用通讯规约5帧类别代码定义上行E=0 下行E=061H 重要遥测(A帧)遥控选择C2H 次要遥测(B帧)遥控执行B3H 一般遥测(C帧)遥控撤消F4H 遥信状态(D1)升降选择85H 电能脉冲记数值(D2)升降执行26H 事件顺序记录(E)升降撤消57H 设定命令A8HD9H7AH 设臵时钟0BH 设臵时钟校正值4CH 召唤子站时钟3DH 复归命令9EH 遥控返校*注释1 广播命令EFH注释1:该帧类别代号为FDK系列产品所用4.7 信息字数信息字数n表示该帧中所含信息字数量,即信息字1至信息字n的总数,n =0表示无信息字。

E帧长度不得大于A帧长度。

4.8 帧系列及信息字传送规则4.8.1在规定循环时间的前提下,帧系列可以根据要求任意组织。

帧系列如何组织,详见附录A。

4.8.2 帧系列采用下列三种方式传送*注释24.8.2.1 固定循环传送,用于传送A、B、C、D1、D2帧,见附录A2、A3、A4。

注释2:(1)FDK系列采用下列固定方式传送ABACABACABACD1AD2(2)YX变位传送顺序:(a)变位YX最先传送,如果本帧不够,则插入下一个YX帧。

(b)SOE可以在每帧前插入,每帧长度为6,一个变位SOE信息字80H、81H连传三遍。

4.8.2.2 帧插入传送,用于传送E帧,见附录的A2、A3、A4例。

SOE可能连续出现,当轮到送E帧时用软件指针定好发送界限,后续出现的归下一次再送。

4.8.2.3 信息字随机插入传送,用于传送下列三种信息:a. 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b. 变位遥信c. 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

4.8.3 上述4.8.2.3条信息一出现就应插入当前帧的信息字传送,但需遵守以下规则:4.8.3.1变位遥信、遥控和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连续插送三遍,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才插入一遍;4.8.3.2 变位遥信、遥控和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连续插送三遍必须在同一帧内,不许跨帧。

若本帧不够连续插送三遍;全部改到下帧进行4.8.3.3被插的帧若是A、B、C或D帧则原信息字被取代,原帧长度不变,若是E帧则应在SOE 完整字之间插入,帧长度相应加长,见附录A的A5例。

4.8.4 子站加电或重新复位后,帧系列应从D1帧开始传送。

4.8.5 遥控、设定和升降命令过程中若出现变位遥信则自动取消该命令,并通过子站工作状态信息通知主站。

4.8.6 下行通道中不发命令时应连续发送同步码。

b7 b0功能码Bn5 信息字信息、b7 …b0 Bn+15.1信息字结构数据b7 …b0 Bn+2每个信息字由B n~B n+5 6个字节构成:功能码一b7 …b0 Bn+3个字节,信息、数据码4个字节和校验码一个字节,其b7 …b0 Bn+4通用格式如图5所示。

校验码Bn+5图5信息字通用格式5.2功能码定义功能码有256个(00H~FFH),分别代表不同信息用途,具体分配见表3:FDK系列产品常用通讯规约7表3 功能码分配表功能码代码字数用途信息位数容量00H~7FH 128 遥测16 25680H~81H 26 事项顺序记录64 409682H~83H 备用84H~85H 2 子站时钟返送64 186H~89H 4 总加遥测16 88AH 1 频率16 28BH 1 复归命令(下行)16 168CH 1 广播命令(下行)16 168DH~92H 6 水位24 693H~9FH 备用A0H~DFH 64 电能脉冲记数值32 64E0H 1 遥控选择(下行)32 256E1H 1 遥控返校32 256E2H 1 遥控执行(下行)32 256E3H 1 遥控撤消(下行)32 256E4H 1 遥控选择(下行)32 256E5H 1 升降返校32 256E6H 1 升降执行(下行)32 256E7H 1 升降撤消(下行)32 256E8H 1 设臵命令(下行)32 256E9H 1 备用EAH 1 备用EBH 1 备用ECH 1 子站状态信息8 1EDH 1 设臵时钟校正值(下行)32 1EFH~EFH 2 设臵时钟(下行)64 1F0H~FFH 16 遥信32 5126 上行信息字格式6.1 遥测遥测信息字格式见图6。

6.2总加遥测总加遥测信息字格式见图7。

6.3遥信遥信信息字格式见图8。

6.4 电能脉冲计数值电能脉冲计数值信息字格式见图9。

6.5水位水位信息字格式见图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