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热效应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伴随的热量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在断裂和形成的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变化可以对反应速率、平衡态、产物质量等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热效应。

一、焓变与焓变反应例子在热力学中,焓变(ΔH)是指反应物到产物之间焓(H)的变化。

焓变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

常见的焓变类型包括焓变为正的吸热反应,焓变为负的放热反应,以及焓变为零的等焓反应。

例子1:燃烧反应C6H12O6(葡萄糖)+ 6O2 → 6CO2 + 6H2O这是一种放热反应,即焓变为负。

在这个反应中,葡萄糖和氧气通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种热能的释放使得我们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

例子2:溶解反应NaCl(固体)→ Na+(水溶液)+ Cl-(水溶液)这是一种吸热反应,即焓变为正。

在这个反应中,固态的氯化钠溶解于水中,过程中吸收了周围的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用食盐腌制肉类时,会感觉容器变冷的原因。

二、热效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热效应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

根据反应速率理论,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反应物的反应活性,加快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加热会增大反应物的平均动能。

当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断裂,新的键形成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如果反应是吸热的,那么加热将提供所需的能量,促进反应进行。

反之,如果反应是放热的,加热将导致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增加反应活性,加快反应速率。

因此,热效应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

三、热效应对平衡态的影响化学反应可能会达到一个平衡态,在平衡态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热效应可以影响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态所需的温度。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加热一个化学系统时,平衡将移动到吸热反应的方向,以吸收多余的热量。

反之,当冷却一个化学系统时,平衡将移动到放热反应的方向,以释放多余的热量。

因此,通过控制温度并利用热效应,我们可以调节平衡态的位置。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分析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分析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分析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热效应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了解它的意义与应用,以及如何进行实验分析。

一、热效应的定义与分类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焓变∆H 来表示。

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9世纪初提出,他发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的变化,认为这个现象很重要,并将这种变化称为“热效应”。

热效应可以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释放出热量,使周围温度升高,这种反应的焓变∆H 为负数;而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焓变∆H 为正数。

二、热效应的意义与应用热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化学量,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探索反应本质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热效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热力学过程,以及反应的机理,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可以预测反应的方向:根据热效应的正负性,我们可以预测反应的方向,即反应是否会发生。

如果∆H 为负数,则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热效应越小,反应越容易发生;而如果∆H 为正数,则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热效应越大,反应越难发生。

2. 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根据热效应可以优化反应的条件,例如可以优化反应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以获得较高的反应产率和较短的反应时间,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在化学工程中,热效应是很重要的,可以指导反应器的设计,防止反应过程温度控制不佳而造成事故,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4. 可以探究反应本质:根据热效应可以进一步探究反应的本质,了解反应是否是化学反应,是否存在中间体或中间产物等。

三、热效应的实验测定方法热效应是由反应中物质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引起的能量变化,因此热效应的测定需要在恒压或恒容条件下进行。

实验测定热效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 火焰计法:火焰计法是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燃烧热,来推算反应热的大小。

有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有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有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指的是化学反应在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化学反应热效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的现象。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中和反应等。

三、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的现象。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如C和CO2)、置换反应(如C和H2O)等。

四、热效应的衡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通常用反应热(ΔH)来衡量,单位为焦耳(J)或卡路里(cal)。

反应热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吸热,负值表示放热。

五、盖斯定律盖斯定律是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表述为:在恒压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之差。

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应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在工业生产、能源转换、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利用放热反应制造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利用吸热反应进行制冷等。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反映了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通过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习题及方法:1.习题:判断以下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答案:燃烧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中和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如C和CO2)、置换反应(如C和H2O)均为吸热反应。

2.习题: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ΔH):H2(g) + 1/2O2(g) → H2O(l);ΔH = -285.8 kJ/mol答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反应热为-285.8 kJ/mol。

3.习题:根据下列反应,判断哪个反应符合盖斯定律。

2H2(g) + O2(g) → 2H2O(l)2H2O(l) → 2H2(g) + O2(g)答案:第二个反应符合盖斯定律,因为它是第一个反应的逆反应,且在恒压条件下。

4.习题:解释为什么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的变化。

这个热效应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热效应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研究反应的速率,以及优化反应条件等。

本文将从热效应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应用角度进行论述。

1. 热效应的定义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通常分为两种情况: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释放能量,使得周围温度升高;吸热反应则是指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周围吸收能量,使得周围温度降低。

2. 热效应的测量方法热效应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燃烧法、量热器法和恒温法。

燃烧法是指将反应物燃烧放出的热量转化为温度变化来测量热效应。

量热器法是指利用量热器来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得到热效应。

恒温法是指通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反应,然后测定反应前后温度的差值,从而计算出热效应。

3. 热效应的应用热效应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热效应可以用于判断反应的放热性质还是吸热性质,从而来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

放热反应通常是自发进行的,而吸热反应则需要提供能量才能进行。

其次,热效应可以用于研究反应的速率。

反应的速率通常与温度有关,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可以确定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此外,热效应还可以用于优化反应条件。

对于吸热反应,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提供足够的能量来促进反应进行;对于放热反应,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控制反应速率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4. 热效应的实例让我们以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为例来说明热效应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盐和水的反应。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即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释放能量。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来确定热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热效应为负值,即放热反应。

总结: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现象。

热效应的测量可以通过燃烧法、量热器法和恒温法来实现。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它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了解反应的热力学特性以及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进行探讨。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类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向周围环境传递,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这种反应通常感觉到温度的升高,如燃烧反应。

例子:燃烧反应CH₄(g) + 2O₂(g) → CO₂(g) + 2H₂O(g) + 热量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常常需要从周围环境吸收能量,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

这种反应通常感觉到温度的降低,如化学制冷反应。

例子:化学制冷反应NH₄NO₃(s) + H₂O(l) → NH₄⁺(aq) + NO₃⁻(aq) + 冷量二、热效应的测量方法热效应可以通过测量实验中的温度变化来进行研究。

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以下两种:1. 酒精灯法酒精灯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反应物放置于容器内,其上方放置一个温度计,并点燃酒精灯。

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

2. 热流量计法热流量计法是一种更准确的测量热效应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热流量计的原理,测量反应过程中环境与反应体系之间的热交换。

通过记录热流量计的读数,可以得到反应的热效应。

三、热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热效应在实际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工业生产热效应对于控制工业生产中的温度变化非常重要。

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的热效应,可以实现反应的高效进行。

例如,在石油精炼过程中,合理调节反应的热效应可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2. 环境保护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一些放热反应可能导致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吸热反应则可能导致局部温度的降低。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基础知识清单一、反应热焓变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或外界。

2.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组成的影响。

3.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称反应热。

4.焓、焓变(1)焓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H表示。

(2)焓变在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即为反应的焓变,用ΔH表示,单位常采用kJ·mol-1。

注意:(1)焓变为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2)反应热、焓变的单位均为kJ·mol-1,热量的单位为kJ。

5.焓变(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1)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之间的相对大小。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

(2)焓变(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①吸收热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ΔH>0;②放出热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ΔH<0。

用图示理解如下: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例:已知25 ℃、101 kPa 下,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其表示在25 ℃、101 kPa 下,2_mol_H 2(氢气)与1_mol_O 2(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_mol_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kJ 。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其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化学反应热效应

化学反应热效应

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对于任何一种化学反应来说,热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热效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规律,还对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

一、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概念化学反应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发生时,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变,即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键能或化学势能的差异。

根据能量的转变方向,化学反应热效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类型。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反应物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使得反应物的内能增加。

吸热反应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过程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常见的吸热反应包括溶解固体、蒸发液体等。

放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中,反应物向外界释放热量,使得反应物的内能减少。

放热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的降低。

大多数常见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例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二、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方法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方法主要有燃烧热计算法、生成焓计算法和平衡态焓变计算法。

燃烧热计算法是通过将反应物完全燃烧得到的热量来计算反应热效应。

该方法要求反应物能够完全燃烧,并且燃烧产物相对稳定。

这种方法常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热量计算。

生成焓计算法是通过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来计算反应热效应。

标准生成焓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mol物质生成的焓变。

通过测量标准生成焓的数值,可以计算反应热效应。

平衡态焓变计算法是基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熵和标准焓的关系来计算反应热效应。

根据熵变原理,可以得出平衡态焓变与标准熵和标准焓的关系,从而计算反应热效应。

三、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应用化学反应热效应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

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许多工业反应需要加热或者冷却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对反应热效应的准确测定对于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而热效应则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热效应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特性,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一、热效应的定义和分类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根据热效应的正负可以将其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类型。

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

典型的例子是燃烧反应,如火焰燃烧、煤炭燃烧等。

这些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典型的例子是溶解反应,如固体溶解于液体时会吸收热量。

吸热反应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二、热效应的测定方法热效应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量热器进行测定。

量热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热效应的仪器,它可以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在测定热效应时,首先将反应物加入量热器中,然后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

如果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溶液温度下降,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

通过测量温度变化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三、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热效应不仅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的应用,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1. 热效应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热效应在能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燃煤发电厂利用煤炭的燃烧释放的热能来产生蒸汽,然后通过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这种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热能来产生能源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

2. 热效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热效应在食品加工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烹饪过程中的热效应可以使食物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在烹饪过程中,食材与热源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使食物变得熟透。

同时,热效应还可以改变食物的口感和颜色,提高食物的风味。

3. 热效应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热效应在化妆品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许多化妆品中含有一些可以产生放热反应的成分,如薄荷醇等。

当这些成分与皮肤接触时,会释放出热量,帮助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细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热效应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一节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重难点】:反应热与键能,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知识点】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般称为反应热。

2.焓与焓变的含义
①焓的意义:焓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符号为H,用焓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②焓变:表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符号用ΔH表示。

a、数学表达式:Δ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b、单位:kJ/mol或(kJ·mol-1)
c、意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焓变(ΔH)来确定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③影响焓变的因素
a、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焓变,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b、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温度、压强有关。

c、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进行转换时也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焓变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3、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Δ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Q就是焓变。

高中阶段二者通用。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⑴从键能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微观角度)
以1 mol H
2与1 mol Cl
2
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 kJ的热量为例,从微观角度解
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答此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表示如下:
A、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的总能量为679 kJ。

B、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的总能量为862 kJ。

C、反应热的计算:862 kJ-679 kJ=183 kJ,即放出183 kJ的能量。

显然,分析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该反应的反应热kJ·mol-1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来表示反应热)。

【小结】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化学键的断链和形成时的能量差别是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由键能求焓变的公式:ΔH=E(反应物的总键能)- E(产物的总键能)
2、ΔH的正负和吸放热反应的关系
①放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0或ΔH为“-”。

②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由于反应后吸收环境热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ΔH>0或ΔH为“+”。

(2)、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宏观角度)
①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由反应物转化成生成物时能量主要转变成热量形式放出,这是放热反应。

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就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是吸热反应。

(如下图)
放热反应吸热过程
②由物质的能量求焓变的公式:
ΔH= E(产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特别提醒]
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连同“+”、“-”包含在内,类似于数学上的正负数比较。

如果只比较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则只须比较数值大小,与“+”、“-”无关。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燃烧、中和反应、金属的氧化、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由不稳定物质转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等。

2.吸热反应:盐类的水解、C与CO
2或H
2
O的反应、CaCO
3
的分解、Ba(OH)
2
·8H
2
O与
NH
4Cl的反应、由稳定物质转变成不稳定物质的反应等。

放出
↙热量
ΔH<0或
吸收
热量↘
ΔH>0或
[特别提醒]
①化学反应总体遵循“分吸合放”规律,即大多数分解反应吸热,大多数化合反应放热,且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占少数,所以务必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必须属于化学变化。

如醋酸的电离虽然要吸热,但不能称为吸热反应,只能称为吸热过程;同样,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也不能称为放热反应。

③不同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有的常温下就可以发生,有的则需要加热。

因此往往容易把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认为是吸热反应,而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认为是放热反应。

其实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中和反应;也可能
是吸热反应,如NH
4Cl与Ba(OH)
2
·8H
2
O的反应。

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
应,如C+CO
2 ==2CO;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C+O
2
== CO
2。

两者的区别是放热反应撤去
热源后仍能进行,吸热反应必须持续加热才能继续进行。

由上可见,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而是由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高低决定的。

三、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4、
书写
热化
学方
程式
的注
意事

①.
ΔH 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空格”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

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1。

②.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不同。

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如下图,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或“↓
③.ΔH的单位“kJ·mol-1”的含义。

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
随的能量变化。

如2H
2(g)+O
2
(g)=2H
2
O(g) ΔH=-kJ·mol-1中的反应热是指每摩尔反
应,放出的热量为 kJ。

因此ΔH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例如:已知H
2(g)+O
2
(g)=H
2
O(l) ΔH=-kJ·mol-1,则
化学计量数是整数,既可表示粒子个数,
又可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
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状态不要求注明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正负号
及单位
无必须注明
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1
; H 2O(l)=H 2(g)+O 2(g) ΔH =+ kJ·mol -1。

四、中和热的测定与计算
1.中和热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
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把好两关:①隔热关。

如量热计保温层内隔热填充材料要填满;盖板上的两孔只需要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通过即可;倒入NaOH 溶液要迅速,尽可能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②准确关。

如配制溶液的浓度要准确;NaOH 溶液要新制;量取溶液体积时读数要准确;对温度计的读数要读到最高点。

2.中和热的计算
由50 mL mol·L -1盐酸与50 mL mol·L -1 NaOH 溶液进行实验,根据所测结果,计算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ΔH = kJ·mol -1 (C 为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特别提醒]
①中和热的测量中碱稍过量的原因是保证酸能完全反应,计算时应以不足的酸作为计算标准。

②实验中使用的酸和碱不能是浓酸或浓碱,若用浓酸或浓碱,由于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

3.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
.-3
×Δ×100025
C t
求算出的中和热是否接近kJ·mol-1,取决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及温度的变化。

引起中和热测定有较大误差的因素主要有:①溶液浓度不准确;②溶液量取不准确;③隔热较差;④室温太低;⑤温度未读取到最高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