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扩展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25刚讲义性扩大基础设计

25刚讲义性扩大基础设计
pm mainxN AW MγR[fa]
σ
σ σ σ σ
基底应力分布图
偏心竖直力作用在任意点
讨论:
✓ 对公路桥梁,一般由顺桥向控制基底应力 计算。但对通航河流或河流中有漂流物时,应 计算撞击力在横桥向产生的基底应力,并与顺 桥向基底应力比较,取其大者控制设计。
✓ 对于曲线桥,计算基底应力时,应按下式计 算: pm mainxN AM Wxx M Wyy γR[fa]
➢ 在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时,还应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 响。
现举一简例来说明如何较合理地确定基础埋 置深度和选择持力层。
h1 h2 h3
11.0 常水位
9.0 河底 8.0 一般冲刷线 7.0 最大冲刷线
(Ⅰ)硬塑亚粘土
[σ0]=250kPa
(Ⅱ)软粘土
[σ0]=100kPa
(Ⅲ)硬塑粘土
[σ0]=300kPa
(Ⅰ)硬塑亚粘土
[σ0]=250kPa
1.0 -1.0
-5.0
刚性扩大基础
a)
沉井基础
b)
桩基础
c)
二、刚性扩大基础尺寸的拟定
基础厚度 基础平面尺寸 基础剖面尺寸
பைடு நூலகம்
t3 t2 t1
c1 α a a
a)
h
H
a α
a
c1 c2
h H
a/2
l/2
d b
刚性扩大基础立面、平b面)图
基础厚度
应根据墩、台身结构形式,荷载大小,选用的 基础材料等因素来确定。
zh
σ
γ 2 h
p 0 = σ - γ h 2
对于大、中桥基础的基底在设计洪水冲刷总深
度以下的最小埋置深度,建议根据桥梁大小、技术 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参照下表采用。

最新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2-5 刚性扩大基础的设计与计算PPT课件

最新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2-5 刚性扩大基础的设计与计算PPT课件
基础两侧边缘中心处按分层总和法求得的沉降量, b为验算截面的底面宽度;
0——在水平力和弯矩作用下墩、台本身的弹性挠 曲变形在墩、台顶所引起的水平位移;
[ — ] —根据上部结构要求,设计规定的墩、台顶容 许水平位移值,1985年颁布的《公路砖石及混凝 土桥涵设计规范》规定[]0.5 L(c,m)其中L为相邻墩、 台间最小跨径长度,以m计,跨径小于25m时仍 以25m计算。
1.中心荷载
以柱基础为例 (1)底面积A的确定
Gk
*荷载Fk+Gk Gk=AGd, G是基础加回填土容重=20KN/m3
*承载力特征值fa
*基底面积
Pk f a
Fk G Ad Af a
A
Fk
fa Gd
条基-单位长度,确定基础宽度
Fk Gbd bfa
b Fk
b确定后,确定h
fa Gd
修建在非岩石地基上的拱桥桥台基础,在拱的水平推力 和力矩作用下,基础可能向路堤方向滑移或转动,此项水 平位移和转动还与台后土抗力的大小有关。
(二)地基稳定性验算
在承载力验算中,只验算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的 稳定性,未涉及水平荷载的作用。
对经常承受水平荷载的建(构)筑物,如水工建筑 物、挡土结构以及高层建筑和高耸建筑,地基的稳定 问题可能成为主要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2-5 刚性 扩大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第五节 刚性扩大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 刚性扩大基础的设计与计算的主要内容: • 一、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 二、刚性扩大基础尺寸的拟定; •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 四、基底合力偏心距验算; • 五、基础和地基稳定性验算; • 六、基础沉降验算。 • 七、地基变形验算 • 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计算书一、基础结构布置选择本办公大楼基础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在地基受力层范围内,上部存在一层厚度为3m 的粉质粘土良好土层,下部存在一层厚度为2.5m 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的淤泥质粘土软土层。

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对比柱下条形基础,它有刚度大、调整不均匀沉降能力强的优点,但照价较高。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柱下应优先考虑设置扩展基础。

二、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埋深的确定根据之上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分析,本工程宜选择粉质粘土层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以便加大基底至软弱土层的距离。

初选定基础埋深d 为1.5m 。

三、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基础埋深d=1.5m >0.5m ,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查表2-5有6.1=d η ()9.185.15.06.1915.18=⨯+⨯=m γkN/m 3()5.0-+=d f f m d ak a γη=200+1.6×18.9×(1.5-0.5)=230.24kpa由于在基础埋深范围内没有地下水,0=w h29.75.12024.2303.1460=⨯-=-≥d f F A G a k γm 2 取d l 2=0.2=b m , 0.42==b l m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由1.354.20.821==s s E E ,25.10.25.2==b z >0.50 ,查表2-7得︒=1.23θ ,426.0tan =θ,54.2120.40.25.10.40.2203.1460=⨯⨯⨯⨯+=+=bl G F P k k k kpa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θθσσtan 2tan 2z b z l P lb cd k z ++-= ()()()427.05.220.2427.05.220.45.19.1854.2120.40.2⨯⨯+⨯⨯+⨯-⨯⨯= 1.58=kpa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3.7736.1915.18=⨯+⨯=cz σkpa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3.1943.77==+=z d cz m σγkN/m 3 ()1.1885.043.196.180=-⨯⨯+=az f kpa验算:4.1353.771.58=+=+cz z σσkp a <1.188=az f kpa (可以)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均满足要求。

某基础工程扩展基础设计方案

某基础工程扩展基础设计方案

F M
第四十一页,共48页。
当基础底面全部落在45冲 切破坏锥体底边以内,则 成为刚性基础,无需计算
按抗弯计算确定; 独立柱基在地基净反力的作用下,两个方向都产
生弯曲(wānqū),需双向配筋; 抗弯计算时,把基础看成是固定在柱边或变截面
处的倒置悬臂板,最大弯矩作用面在柱边或变截 面处。 当矩形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和e ≤b/6时,任意截面 弯矩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 在柱中心荷载F(kN)作用下,如果基础高度(或阶梯 高度)不足,则将沿着柱周边(或阶梯高度变化处)产生冲 切破坏,形成45O斜裂面的角锥体。
因此,要求冲切破坏锥体以外( A)l 的地基反力所产生的 冲切力( )应Fl小于冲切面处混凝土的抗冲切能力。
• 对于矩形基础,柱短边一侧冲切破坏较长边一侧危险,一般只根据短 边一侧冲切破坏条件(tiáojiàn)确定底板厚度,即要求对矩形截面柱的矩 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第九页,共48页。
(4)按混凝土基础设计 混凝土强度(qiángdù)等级采用C15,基底宽度取, 基础分二阶,第一阶高度250mm,伸出宽度180mm,台阶宽度比为;第 二阶高度200mm,伸出宽度150mm,台阶宽高比为。由p=fa=220kPa查 表得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为,符合要求。
第十页,共48页。
边m)
b--矩形基础的宽度(m)
bc--矩形基础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短边的上边(shàng biɑn)长度(柱截面的
短 边m)
Am bmh0
h0--基础底板的有效高度(m)。
1 2
(bc
bb )h0
1 2
(bc
bc
2h0 )h0
(bc h0 )h0

基础工程扩展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扩展基础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底板厚度和配筋计算
(1)中心荷载作用 1)基础高度的确定
• 在柱中心荷载F(kN)作用下,如果基础高度(或阶梯 高度)不足,则将沿着柱周边(或阶梯高度变化处)产生冲 切破坏,形成45O斜裂面的角锥体。
因此,要求冲切破坏锥体以外( Al )的地基反力所产 生的冲切力( Fl )应小于冲切面处混凝土的抗冲切能力。 • 对于矩形基础,柱短边一侧冲切破坏较长边一侧危险, 一般只根据短边一侧冲切破坏条件确定底板厚度,即要求对 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 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公式:
相应于荷载 效应基本组 合时作用在 Al上的地基 净反力设计 值;Fl=pnAl
Fl 0.7hp ft bmh0
基础冲切破坏锥 体最不利一侧计 算长度
A
m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 高度影响系数,当 h≤800㎜时,hp取 1.0,当h≥2000㎜ 时,hp取0.9;其 间按线性内插法取 用。

e1 Ⅰ
l
Ⅱ—Ⅱ截面
pj
MⅡ
pj 24
(b bt ) 2 (2l at )
b

4

at
1
A
2 3 e1 Ⅰ l
bt

变截面处 Ⅲ—Ⅲ截面
MⅢ pj 24 (l l1 ) 2 (2b b1 )
pj Ⅲ
Ⅳ—Ⅳ截面
MⅣ pj 24

Ⅳ 受荷面积 lb bb b1 l1
(b b1 ) 2 (2l l1 )
b b1 p j max p j min p jI p j min b
三、柱下钢筋砼独立基础设计
1.构造要求

柱下独立基础(扩展基础)的构造措施

柱下独立基础(扩展基础)的构造措施

柱下独⽴基础(扩展基础)的构造措施
扩展基础,尤其是锥形柱下独基,常常⽤于变电站或者底层⼩商业之中。

我个⼈总结了⼀下其中的计算⽅法和构造措施。

⼀、构造措施:
锥形基础的边缘⾼度不宜⼩于200mm,且两个⽅向的坡度不宜⼤于1:3;(地基规范8.2.1.1,及图中h1≥200,且放坡不
宜太陡,若h1+h2确定但是放坡太陡的话,将h1酌情放⼤,
保证h2/(B1+b/2)≤1/3)
扩展基础受⼒钢筋最⼩配筋率不应⼩于0.15%,底板受⼒钢筋的最⼩直径不应⼩于10mm,间距不应⼤于200mm,也不应⼩于100mm。

墙下钢筋混凝⼟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
不应⼩于8mm;间距不应⼤于300mm;每延⽶分布钢筋的⾯积
不应⼩于受⼒钢筋⾯积的15%。

(地基规范8.2.1.1,此处主
要是为了注意受⼒钢筋的规格与间距要求)
柱、墙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需要满⾜8.2.2的要求,其中3级抗震labe=37d,4级抗震为35d;当基础⾼度⼩于laE
时,除总锚固长度符合上述要求外,其最⼩直锚段长度不应
⼩于20d,弯折段的长度不应⼩于150mm。

(对h1+h2的⼤⼩提
出了除计算之外的构造要求)
⼆、计算⽅法(8.2.7)
冲切承载⼒计算
狭长型独基以及墙下条基,需要验算竖向构件与基础交界处的基础受剪切的基础承载⼒
基础底板的配筋,按抗弯计算决定
⾼强度混凝⼟柱、低强度混凝⼟基础,应验算基础顶⾯局部受压承载⼒。

基础工程-6扩展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6扩展基础设计
0.9 f y ho
混凝土墙:a1=b1 砖墙且放脚不大于1/4砖长时取: a1=b1+1/4砖长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轴心荷载作用
基础高度h0由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确定
V 0.7hs f t h 0
V 为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自然地面
V=pn b1
有效高度
b1 b
V h0 0.7 hs f t
式中 pu = F / b,基底的净反力,F为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 面的竖向力
1 V ( p j max p j1 )b1 0.7f t h 0 2 1 3G 2 M (2 p j max p j1 )b1 0.9 f y h0 As 6 b
p j1 —基础计算截面处的净反力设计值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352mm2
p j, max
底板配筋
M
6e F (1 0 ) lb l
A s
1 ( p j,max p j )(2b bc ) ( p j,max p j )b (l ac ) 2 48 1 M I (b-bc ) 2 ( p j,max p j,II )(ac 2l ) 48 M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偏心荷载作用 基础边缘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分别为:
F
M
自然地面
F 6M p j, max 2 b b F 6e p j, max (1 ) b b
e
M b F 6
pj
p j max
p j1
p j min
式中:M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 基础高度和配筋按式7.27和7.28计算,剪力和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流程

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流程

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是指在进行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时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流程,以供参考。

1. 确定设计要求: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土层的性质和地下水的水位等。

在这一步中,需要获取和分析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的数据,以便后续的设计工作。

2. 土层分析:根据现场勘察所得的土层参数和强度特性,进行土层的分类和分析。

可以使用各种经验公式和数值分析方法,如承载力计算公式、有限元分析等来确定土层的力学参数和稳定性指标。

3. 承载力计算:根据所选定的设计方法和土层分析结果,进行无筋扩展基础的承载力计算。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极限平衡法、弹性平衡法和有限元分析等。

计算的结果应当满足设计要求中的承载力指标。

4. 底座设计:对无筋扩展基础的底座进行设计。

底座的尺寸和形状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并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5. 基础稳定性分析:对无筋扩展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基础的倾覆和滑移稳定性分析,采用的方法可以是经验法或数值方法等。

6. 细部设计:对无筋扩展基础的细部构造进行设计,包括基础的厚度、坡度和混凝土的配筋等。

此外,还要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设计,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质量。

7. 施工图设计:根据前面的设计结果,绘制无筋扩展基础的施工图。

施工图中应包括基础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细部图,并标注有关的尺寸、标高和材料要求等。

8. 安全检查: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性检查,包括对设计结果、参数和假设进行审核和校核,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9. 施工过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施工质量的监控和控制。

包括验收现场土层、监测基础工程测量数据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10. 施工验收:在基础施工结束后,进行施工质量验收。

对基础的尺寸、平整度、强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这是一个基础的无筋扩展基础设计流程,具体的设计内容和步骤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包括了设计要求确定、土层分析、承载力计算、底座设计、基础稳定性分析、细部设计、施工图设计、安全检查、施工过程监控和施工验收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下扩展基础(单位:mm)
基础下宜设素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宜小于 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宜为100~200mm;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有垫层时不宜小于35mm, 无垫层时不宜小于70mm;
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
Fl 0.7hftbph0 Fl Ac pe
A c a b (a c 2 h 0 )b c ( 2 h 0 )
bp ——冲切椎体破坏面上下 周长的平均值, m。
bp2[ac(a2c2h0)bc(b2 c2h0)]
2(acbc2h0)
中心荷载冲切验算图形
➢ 1)锥形基础 ➢(2)偏心荷载作用
Fl 0.7hftbph0
F l pav A aie gp je cm aA x aiegjc
A aie g (a 2 j ca 2 ch 0)b (b 2b 2 ch 0)2
bpbc(b2 c2h0)bc2h0
偏心荷载冲切验算图形
➢ 2)台阶形基础(要对每一台阶进行验算。)
(a)柱与基础交接处
(b)基础变阶处
(c)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 在l方向落在基础底面以外
a 1 20 1[p (p m ap x)]b [' (b b ')]d
1 1a 1 2 2 [2 ( b b ')p (m ap x ) (p m ap x )b ]
扩展基础底板弯矩计算图
MⅠ 1 1a 1 2 2 [2 ( b b ')p (m ap x ) (p m ap x )b ]
3、抗弯、抗剪验算 长度方向取单位宽度,即1m。 按基底净反力分布,计算危险断面(墙脚 或变阶处)的剪力V和弯矩M。
受剪承载力计算: Fl 0.7hftb0h
受弯承载力计算。
受弯承载力计算。
最大弯矩的位置:
当墙体为混凝土材料时,验算截面在墙 脚处,a等于基础边缘至墙面的距离b1; 当墙体材料为砖墙且墙脚伸出不大于1/4 砖长时,验算截面在墙面处,a = b1+ 1/4砖 长,即a1=b1+0.06m。
Fl 0.7hftbph0 Fl Ac pe
A c a b (a c 2 h 0 )b c ( 2 h 0 )
Fl ——基础受冲切承载力 设计值。
pe ——基底土净反力设计 值(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 的土重)。
中心荷载冲切验算图形
Ac——基础底面冲切锥体范围以外的面积,m2。
Fl 0.7hftbph0 Fl Ac pe
2、弯曲破坏
这种破坏沿着墙边、柱边或台阶边发生, 裂缝平行于墙或柱边。 为防止这种破坏,要求基础各竖直截面上 由于基底反力产生的弯矩M小于该截面的抵抗 弯矩Mu。 设计时,根据这个条件,决定基础的配筋。
扩展基础的弯曲破坏
三、柱下独立扩展基础的设计
1、计算基础底面积
A F
fa Gd
2、冲切破坏验算(确定基础高度)
x/a1 pxp(pma xp)
bxb'(bb')
MⅠ
a1 0
x
pxbxdx
pmax——为基底最大边缘地基 净反力设计值。
p——为截面Ⅰ-Ⅰ处地基净反
力设计值。
扩展基础底板弯矩计算图
x/a1 pxp(pma xp)
bxb'(bb')
MⅠ
a1 0
x
pxbxdx
0 a1x[p(pm ax p)]b ['(bb')]dx
A c a b (a c 2 h 0 )b c ( 2 h 0 )
h0 ——截面有效高度,m。
β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 h0≤800mm 时 , 取 βh=1.0 ; 当 时h0≥2000mm,取βh= 0.9, 其间按线性插值。
中心荷载冲切验算图形
bp ——冲切椎体破坏面上下周长的平均值, 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2)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
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的插入深度可按表选取,并应满足锚固长 度的要求和吊装时柱的稳定性;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可查表选取;
杯壁的配筋:
预制柱下独立基础
①当柱为轴心或小偏心受压且t/h2 ≥ 0.65, 或大偏心受压且t/h2 ≥ 0.75时,杯壁可不配 筋。
1——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的斜截面
2——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线
2、弯曲破坏验算(确定基础底板配筋)
配筋计算时,将基础底板看成四块固定在柱 边的梯形悬臂板。
在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对于矩 形基础,当台阶的宽高比小于或等于2.5和偏心 距小于或等于1/6基础宽度时,任意截面的弯矩 可按下式计算。
➢ 1)锥形基础 ➢(1)轴心荷载作用
Fl 0.7hftbph0
中心荷载冲切验算图形
2、冲切破坏验算(确定基础高度)
➢ 1)锥形基础 ➢(1)轴心荷载作用
Fl 0.7hftbph0
Fl Ac pe
A c a b (a c 2 h 0 )b c ( 2 h 0 )
中心荷载冲切验算图形
Fl ——基础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
同理,可求得
M Ⅱ 4 1(8 bb')2(2aa')p (ma x pm)i n
3)基础底板配筋
As
M 0.9h0
fy
扩展基础底板弯矩计算图
四、墙下条形扩展基础的设计
1、条形基础宽度 2、条形基础高度Fra bibliotekb F
fa Gd
初步取其基础宽度的1/8,再经抗剪 验算确定。
3、抗弯、抗剪验算
长度方向取单位宽度,即1m。
柱的插入深度h1(mm)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mm)
杯壁构造配筋(mm)
杯壁的配筋:
①当柱为轴心或小偏心受压且t/h2 ≥ 0.65, 或大偏心受压且t/h2 ≥ 0.75时,杯壁可不 配筋。
墙下条形基础的验算截面
(a)砖墙情况
(b)混凝土墙情况
五、 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1)现浇型柱下扩展基础一般做成锥形和台 阶形。 锥形基础顶部每边应沿柱边放出50 mm。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通常不小于200mm, 锥台坡度 i≤1:3.0。 台 阶 形 基 础 每 台 阶 的 高 度 通 常 为 300~500mm;高宽比不大于2.5。
1)轴心荷载作用弯矩计算
MⅠ= peAijnm 14(aac)2peAaim 1 3(aac)
Ai jnm (a2ac)bc
1 Aaim 8(bbc)(aac)
MⅠ= 2pe4(aac)2(2bbc)
同理,
M Ⅱ = 2pe4(bbc)2(2aac)
基础弯矩计算图
2)偏心荷载作用弯矩计算
任意截面Ⅰ-Ⅰ处的弯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