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核聚变高温等离子体应用
高中物理中的等离子体概念及应用

高中物理中的等离子体概念及应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概念和理论。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它由带正电荷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在自然界中,等离子体广泛存在于太阳、闪电、火焰等高温高能环境中。
而在实验室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产生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概念和应用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
等离子体是一种带电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离子和自由电子。
离子是带正电或负电的原子或分子,而自由电子则是失去了束缚的电子。
在等离子体中,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力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等离子体具有导电性、极高的温度和能量传递能力等特点。
在等离子体的应用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等离子体显示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技术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的特性来实现图像显示的技术。
通过在显示屏上施加电场,可以激发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和自由电子,从而产生亮光。
这种技术在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体电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的显示技术相比,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广的视角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因此,它在电视、电脑显示器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除了显示技术,等离子体在其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核聚变研究中,等离子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元素合成为重元素的过程,它在太阳中发生并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在地球上,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利用核聚变来解决能源危机。
而在核聚变实验中,等离子体的产生和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在实验装置中产生高温高能的等离子体,科学家们可以模拟太阳中的核聚变过程,并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核聚变技术。
此外,等离子体还在医学、环境保护和材料加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医学领域,等离子体可以用于治疗肿瘤和杀灭细菌。
通过将等离子体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细菌,可以达到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目的。
等离子体应用技术

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等离子体(Plasma)是一种高度激发的物质态,由相等数量的正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等离子体应用技术是指利用等离子体的性质和特点,在各个领域中进行应用的一项技术。
它不仅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工业、能源、医疗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潜在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工业应用1. 等离子体切割技术等离子体切割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金属切割方法。
通过在金属表面产生高能量的等离子体来融化和气化材料,实现金属的切割和雕刻。
这种技术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废料产生,降低能源消耗。
2. 等离子体喷涂技术等离子体喷涂技术是一种表面涂层处理方法。
通过将材料的粉末形式置于高能量等离子体中,使其在金属表面形成坚固的涂层。
这种涂层具有耐磨、耐腐蚀、绝缘等性能,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领域,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二、能源应用1. 核聚变技术等离子体在能源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就是核聚变技术。
核聚变是指将两个轻核聚变成较重的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核聚变反应中,需要使用等离子体维持高温和高压环境,这使得等离子体成为核聚变的理想燃料。
未来,核聚变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来源,解决人类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
2. 太阳能利用太阳是一个由等离子体组成的巨大等离子体球体。
利用太阳等离子体的性质,可以实现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
目前,太阳能电池板是最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它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此外,等离子体的磁场控制技术也被用于太阳观测和太阳风预警等领域。
三、医疗应用1. 医疗灭菌等离子体可以产生高能量的电子,具有良好的杀菌和灭菌效果。
在医疗设备消毒和手术器械灭菌中,等离子体技术广泛应用。
相比传统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或化学消毒剂,等离子体灭菌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污染风险。
等离子体物理学与核聚变

等离子体物理学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行为和性质的学科,而核聚变是一种核反应过程,其中两个轻核粒子融合成一个重核粒子,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等离子体物理学在核聚变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等离子体是核聚变实验中产生和维持高温和高密度条件的关键。
一、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由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并且整体带有电中性。
在高温或高能环境下,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可以丧失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离子和自由电子,从而形成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太阳的外层大气和闪电。
二、核聚变的基本原理核聚变是一种将轻核粒子融合成重核粒子的核反应过程。
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轻核粒子(如氘或氚)可以克服库仑斥力,接近到足够近的距离使核力起作用,从而实现融合。
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巨大,是太阳和恒星维持光和热的能源来源。
三、等离子体物理学在核聚变研究中的应用1. 等离子体的产生和维持: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如何产生和维持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这是核聚变实验的关键。
常用的方法包括等离子体束加热、电阻加热和激波加热等。
2. 限制等离子体的损失:等离子体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容易遭受损失,例如热扩散、粒子输运和能量散失等。
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如何在核聚变实验中减少这些损失,提高能量效率。
3. 等离子体稳定性: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对于核聚变反应的持续性和控制非常重要。
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如何调节磁场和控制等离子体的形状,以尽量减少不稳定性和涡流电流。
4. 等离子体中的诊断与监测: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如何利用诊断工具和技术,如光谱学、中子测量和电测量等,来监测等离子体的特性、性能和行为。
四、现代核聚变实验目前,国际上进行了许多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建设和研究,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这些实验的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并为未来的商业核聚变能源提供技术基础。
在这些实验中,等离子体物理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等离子体行为和性质的研究,可以优化实验参数,减少能量损失和不稳定性,进一步推动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等离子体应用

等离子体应用等离子体是一种高能态物质,常见于高温、高压条件下。
它是由离子与电子构成的电中性气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过去几十年里,等离子体在科学、工业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等离子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等离子体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等离子体在物理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等离子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
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使我们对宇宙中的星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为核聚变、等离子体激光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革新。
例如,在核聚变研究中,等离子体被用作燃料源,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为实现清洁能源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等离子体切割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等离子体,利用等离子体高能量的特性,能够快速、精确地切割各种材料。
与传统的切割方法相比,等离子体切割技术不会产生明显的热影响区域,切口也更加平整,成为现代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外,等离子体还被应用于表面处理技术,如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这一技术通过等离子体的能量激发材料表面活性,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例如,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涂层,提供更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
三、等离子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医学领域,等离子体也有许多应用。
等离子体技术被用于某些外科手术过程中对组织进行切割和凝固,以实现精确和微创手术。
等离子体还可以用于皮肤表层组织的去除和重塑,如痤疮治疗、皮秒激光去斑等。
此外,等离子体靶向治疗也是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等离子体可以被用来精确破坏肿瘤细胞,而对健康组织的伤害较小。
这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等离子体应用的未来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离子体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等离子体推进技术正在得到研究,这将为航天器提供更高的推进效率和速度。
等离子技术的应用

等离子技术的应用引言:等离子技术是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物理原理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等离子体是一种高度电离的气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性能,可以产生高温、高能量的等离子体束,从而实现一系列特殊的应用。
本文将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三个方面介绍等离子技术的应用。
科学研究:等离子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等离子技术,科学家可以模拟太阳等恶劣环境下的等离子体条件,研究等离子体物理和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
例如,在核聚变研究中,科学家使用等离子技术创建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模拟太阳核聚变反应,以寻找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途径。
此外,等离子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等离子体诊断和等离子体模拟等领域,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等离子体物理的重要工具。
工业生产:等离子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应用。
通过将材料暴露在等离子体束中,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表面功能改善。
例如,等离子体氮化技术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氮化层,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等离子体镀膜技术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陶瓷涂层,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
此外,等离子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纳米材料合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等领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医疗领域:等离子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等离子体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利用等离子束对组织进行切割和凝固,实现手术操作。
相比传统的手术刀,等离子体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恢复快的优势。
此外,等离子技术还被应用于肿瘤治疗、白内障手术和皮肤美容等领域。
例如,等离子体消融术可以通过高温等离子体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实现肿瘤的治疗;等离子体眼科手术可以通过等离子体束对眼球进行精确切割,实现白内障的治疗。
结论:等离子技术作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物理原理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科学研究领域,等离子技术为研究等离子体物理和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工具;在工业生产领域,等离子技术为材料表面处理和工业制造提供了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在医疗领域,等离子技术为手术操作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等离子体物理学解析高温等离子体的行为

等离子体物理学解析高温等离子体的行为在等离子体物理学中,解析高温等离子体的行为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课题。
等离子体是一种高度激发的、带电的气体,由于其极端的热和强电磁场的存在,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
本文将探讨等离子体物理学中解析高温等离子体行为的一些关键方面和方法。
一、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等离子体是由碰撞或电离过程中失去或获取电子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因此具有带电性质。
其在高温条件下,原子或分子的电活跃度增加,导致电子和正离子的数目增加,形成电中性被打破的态势。
等离子体在强磁场或强电场作用下,表现出复杂的行为,如等离子体的自发放电现象、湍流、电流层析等。
二、高温等离子体的行为解析方法1. 等离子体参数的测量为了解析高温等离子体的行为,首先需要测量和确定等离子体的关键参数。
常用的参数包括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电荷和速度分布等。
这可以通过使用光谱学、干涉法、散射法等实验手段来实现,同时还需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
2. 等离子体行为的模拟与研究数值模拟在解析高温等离子体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和方程组,可以模拟和预测等离子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如等离子体在强磁场中的运动、等离子体湍流的起伏等。
这些模拟结果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指导,也为理论研究提供验证和支持。
三、高温等离子体行为的应用和研究领域1. 等离子体物理学在核聚变能源方面的应用核聚变能源是人类追求的清洁、可持续能源之一,而高温等离子体是核聚变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解析高温等离子体的行为,可以对核聚变的过程和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2. LED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研究等离子体在LED显示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等离子体的激发和复合过程,可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显示效果。
解析高温等离子体在LED显示屏中的行为,可以优化显示效果,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LED显示技术的发展。
3. 建筑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的研究等离子体在空气净化过程中具有杀菌、除尘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空气净化器中。
等离子体物理学在核聚变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物理学在核聚变中的应用核聚变是一种将轻核聚变为重核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
在核聚变中,等离子体物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是由高温和高能粒子激发而形成的电离气体。
本文将探讨等离子体物理学在核聚变中的应用。
1. 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等离子体由带正电荷和自由电子组成,常见的等离子体有太阳的内核、闪电及星际空间等。
它具有高温、高密度、电导性强等特点,这使得它成为核聚变过程中理想的媒介物质。
2. 等离子体的产生和控制在核聚变实验中,科学家们采用不同的方法产生和控制等离子体。
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磁约束,通过强大的磁场将等离子体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区域内。
这种方法被称为磁约束聚变。
另一种方法是惯性约束聚变,通过激光或粒子束的能量将等离子体加热到高温和高能量状态。
3. 等离子体对核聚变的影响等离子体在核聚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等离子体的高电导性使得核聚变过程中的能量可以更加有效地传输。
其次,等离子体对高能粒子的散射作用相对较小,从而促进高能粒子的碰撞和融合。
最后,等离子体的热传导性能帮助维持等离子体温度的稳定性,确保核聚变过程的持续进行。
4. 实际应用等离子体物理学在核聚变实验和聚变能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等离子体的性质和行为,科学家们可以优化核聚变反应的条件,提高聚变反应的效率。
此外,等离子体物理学也为开发新型的聚变设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大型实验室致力于开展核聚变研究,如ITER项目。
该项目旨在建造一个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并长时间维持等离子体状态的设备。
等离子体物理学的研究对于该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5. 挑战与展望虽然等离子体物理学在核聚变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维持等离子体状态。
此外,如何提高核聚变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我们有望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可控核聚变,并开发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等离子体在物理和化学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在物理和化学中的应用等离子体是一个高度激发和高能的物质状态,它是在高压、高温、高能的环境下产生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等离子体在物理和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许多方面,如能源、工业、医学等。
一、等离子体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等离子体在天文学中的应用等离子体是银河系中空间物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并决定了宇宙中物质的行为。
在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和星系等天体中,都有不同形态的等离子体存在。
对等离子体的观测和研究,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宇宙物质的演化和结构。
2.等离子体在核物质中的应用核物质中的等离子体在核反应、加速器和核聚变研究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在核反应中,等离子体的产生和传输是关键的物理过程之一。
在核聚变研究中,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和控制也是研究的重点。
3.等离子体在材料物理学中的应用等离子体在材料物理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表面处理、涂层和薄膜制备,以及材料性能的改善等方面。
例如在半导体制造中,等离子体处理可以用来对硅片进行清洗和蚀刻,也可以促进电子器件的集成和提高器件的性能。
二、等离子体在化学中的应用1.等离子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等离子体的高能量作用下,可以促进反应物的分解和重组,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等离子体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可以用来提高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材料性能和性能稳定性。
2.等离子体在制备新材料中的应用等离子体可以用于制备新材料,例如薄膜、纳米粒子、高分子材料等。
等离子体制备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化学均匀性和物理性能,可以应用于光学器件、纳米电子器件、光催化材料等领域。
3.等离子体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离子体可以用于处理废气和废水等环境污染物,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等离子体还可以用于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等离子体在物理和化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方面。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等离子体在各领域的应用还将不断增加和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能: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功。即需要巨大能量。而相 反的过程-再结合过程,则放出巨大能量。 定义: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 (质子或中子)时克服核力要吸收同样多的能量,这个能量叫 做原子的结合能。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由于有核力的作用,必须释放一定能量∴原子 核的质量跟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比要小一些.
原子核的结合能:
• 原子核的半径很小,质子带正电荷.同类电荷粒子的库仑斥力很大. 但通常原子核是稳定的.什么原因使核子结合在一起成为原子核?
答案:除了库仑斥力外, 还有另一种更强的力把各核子紧拉在一起.称之为 核力。正在研究中。 核力只在很小距离内起作用,超过距离很快减小到0 . 质子和中子的半 径约 0.8×10‾15 米,每个核子只跟它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的作用。
核聚变反应放出能量远非这些石化燃料能比拟, 高100万倍以上. 核裂变反应堆: 中国已建(例);秦山核电站三期 与加拿大合作,重水堆.已并网发 电;江苏连云港田湾,双层壳,已商业运行;深圳大亚湾,引进外资,压 力堆,94年商业运行,70%供给香港.
原子核结合能与组成该原子核的核子数之比 称为原子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即一般说的核能(原子能).
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 由于有强大的核力作用,必须释放一定能量,所以原子核 质量要小一些. 规律:原子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随原子质量数而变. 质量数较小的轻核(如氢)及质量数较大重核(如铀)其核子平均结合能均较小. .质量数中等的核子平均结合能大, 即结合成较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时放出较大能量. 裂变---将重核裂变为质量数中等的原子核. 聚变---将轻核聚变成质量数较中等的原子核, 都释放核能. 轻核的核子平均结合能更小些(曲线下降快). ∴当由轻核聚变成较重原子核时, 释放能量更大.
不可控核聚变: 氢弹
20世纪初发现原子核中蕴藏巨大能量.第一代 核武器—原子弹(核裂变链式反应) 普通炸药引爆,装药为两块,均小于 临界质量.引爆时,被推挤到一起.大 Pu239,U 235,在热中子轰击 于临界质量.产生链式反应。百分 下分裂,并放出中子. 之几秒. 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聚变,热核反应,数千万度 高温和超高压下实现.用小型原子弹引爆. 氘,氚,氘化锂为核装药.单位质量释放的能 量一般为裂变反应4倍以上. 中子打在锂上会产生氚,和氘反应产生氚 和中子. 氢弹制成说明可以人工产生核聚变.但不 可 控.爆炸释放能量.危害人类,国际上 现不再做试验. 为何叫氢弹? 原子核愈轻,所带电荷愈少,产生 聚变反应所需能量愈低,故采用氢的同位素.
核反应堆 作为能源的必要性: 核能的和平利用
1kg 煤 =>3 千瓦小时电. 油 => 4 千瓦小时 1kg 铀 => 7乘10 ^6 千瓦小时. 无燃烧,故无大气 污染及大气温室效应. 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要. 裂变堆: 种类繁多.目前进展---重水堆,快中子堆.
重水堆;可使用普通铀,用重水作为慢化剂,减慢 中子速度,不吸收中子.铀238 可转化成 钚239.重水:D2O. 氘化水。 ;剧烈 天气变化,酸雨;水污染;臭氧层空洞;…且消耗宝贵,十分有限资 源.
核能(原子能) :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太阳能:就是原子核发生变化,在高温,高密度气体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条件下, 轻 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而释放的能量,即 氢原子=>氦原子.称为核聚变. 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公式(非相对论) E = MC²从理论上解决了质量和能量转 换关系.
原子及原子核:高中物理的内容. 原子由原子核及围绕其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荷. 电子按一定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 正点荷与负电荷相等,原子不带电. 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化学元素表按质子数排序.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量相同.一个质子就是一个氢原子核. 如铝的原子核内,包括13个质子,14个中子,它的质量数是27.电子数13. 电子按一定层次排列.
第四章:核聚变 高温等离子体应用
核能 氢弹-无控核聚变 受控核反应堆 核聚变优点,原理 等离子体中的电流 磁控的概念 不稳定性 惯性约束的概念 可能性 及世界合作
核能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
1938年德国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首先发现核裂变现象. 核裂变链式反应: 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一个铀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 而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能转换,放出能量.并产生 2-3个中子. 核聚变:从太阳能源 获得启发.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合反应 生成氦核并放出一个高能中子. 质能转换放出更大能量. 1919年首先证实了轻元素以足够大能量碰撞引起核反应现象.
中子弹: 小型氢弹.氘氚混合物.外壳用铍和铍合 金 ,高能中子可逸出.大量高能中子辐射. 穿透作用强,可穿透坦克,砖墙. 利用核聚变, 产生大量高能中子.放射性污染较低,可制成炮弹或导弹头.
凡是核武器都有核辐射,冲击波,光辐射,放射性污染和电磁脉冲等杀伤力.各自比例 不同: 原子弹 : 冲击波+ 光辐射 85% 1945年8月5号,美国投到日本两个小城市广岛,长崎的原子弹, 当量很小, ~2—3万吨黄色炸药.在上空500米的高度爆炸. 闪 光照亮整个日本岛.原子弹的蘑菇云几万英尺高. 氢弹 : 冲击波+ 光辐射 65% 1957年第一颗氢弹(美) ,1961年10月世界上最大一次核爆炸 (苏联).核污染范围达4000公里,苏军整个通讯失去联系一个多 小时.产生的电磁扰动3次传遍全球.不再进行核爆炸试验. ∵ 氢弹的使用带来的将是世界末日. 中子弹:核辐射+ 电磁脉冲 70% 1 千吨梯恩梯当量的中子弹, 在距地面90米的低空爆炸,其冲 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污染在周围180米以内. 而快中子流及 中子流贯穿辐射,与周围介质的原子作用产生的电磁脉冲的杀 伤半径达80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