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

【前言】莲,一种渐变的色彩,色调仿佛深沉却又充满生机。
莲叶,青青绿绿,既能够镇定心情,又能给人以阳光和活力。
这种美好的场景和感受被画家借势画成莲叶青青,被大家传唱,成为一首经典的歌曲,也被融入到小学生语文教学中。
【教学设计】【一、教育目标】1、了解《莲叶青青》的背景、意义和历史沿革;2、认识掌握一些新的词语,可以准确使用这些词语;3、发展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了解《莲叶青青》的背景、意义和历史沿革;2、认识、学习、掌握这首诗歌的词语和句型;3、进行文学鉴赏和口头表达。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莲叶青青》的音乐和诗歌之美;2、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其中较难的词语和句型。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莲叶青青》的产生背景,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包括这首歌词的创作者张利军以及《莲叶青青》的音乐和诗歌的特点。
在读进入正文之前,可以播放一段学校的爱好者编曲或学生演唱的《莲叶青青》,引导学生从听觉开始感受这首歌曲和诗歌的美妙之处。
将《莲叶青青》的词句进行逐一讲解,让学生探究其中一些词语和句型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让学生通过词语、句子和段落逐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2、探究法在学生了解完《莲叶青青》的基本内容之后,老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3、活动法老师可以利用诗歌这个载体,设计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扩展学习的知识,活跃课堂氛围。
【六、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莲叶青青》文学意义的掌握,包括结构、情感和语言表现等方面;2、考查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逐渐掌握这首诗歌中较新的词语和句式;3、考查学生通过口头表达,能够准确、流利地复述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荷叶青青》教学设计

《荷叶青青》教学设计一、小诗导入——【师生接读】:“诗歌诵读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师:爱让我们快乐地生活生:爱让我们茁壮成长师:生活的本意是爱,谁不会爱生:谁就不会理解生活师: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真挚的情感师:她是生:她是母亲声声热切的呼唤师:她是生:她是父亲用来驱赶死神的双臂师:她是生:她是老师关爱下酸甜的杨梅师:她是生:她是祖母救治相邻的青青莲叶师:我要把爱的火种生: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师:我要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我要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师:从今天起,我们将去寻找这些爱的火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师:瞧!这就是莲叶(图片)望着这一望无边的田田荷叶,我忽然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补充诗歌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师:在这些描述青青莲叶的句子里,在莲池光影的斑驳陆离里,渐渐地浮出祖母的脸,淡淡地笑着,把我的心照亮。
二、自主式批注式阅读(第2自然段)“批注式阅读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出示自学提示:1、哪些词语说明荷花已成为祖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标出。
(读、悟)2、简要说一说祖母对荷花下了哪些功夫让人吃惊?生汇报1:生汇报2:生汇报3: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
生: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师: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生: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师:孩子们都怎样地看着祖母?生: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师:祖母却是——生: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师:望着一望无边的田田荷叶,让我不禁想起祖母。
莲叶青青教案范文

莲叶青青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莲叶青青》教材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词的读音和意思。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2)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莲花的美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能够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
3.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对生词的理解。
2.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盆养莲花,并向学生介绍莲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激发学生对莲花的兴趣。
2.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莲叶青青》的课文标题和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并带领学生了解莲花的特点。
(2)教师播放一段描述莲花的短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莲花的美丽和神奇。
3.教学展开(1)教师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生词的读音和意思,并鼓励学生进行朗读。
(2)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3)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默读和朗读训练,并进行语音纠正。
(5)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语音模仿,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拓展延伸(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段对话,展示莲花的美丽和特点。
(2)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其他与莲花有关的知识,如莲花的传说故事、莲花的功效等。
5.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莲花的特点和美丽的评价。
(2)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写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莲叶青青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课文教学为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文的解读和朗读,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词的意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莲叶青青》的故事情节;•掌握一些生字词语;•理解课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莲叶青青》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
三、教学准备•课文《莲叶青青》;•多媒体设备;•教学PPT;•教学辅助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让学生朗读《莲叶青青》的标题,了解课文的基本信息;2.通过相似词汇和表情,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想象和猜测;3.引入课文,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完整的故事,就要认真的阅读下去。
2. 阅读理解环节(25分钟)1.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多角度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于故事整体的理解;2.初步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难点句子;3.引导学生逐段理解和分析课文,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4.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与自我存在的联系。
3. 语言表达环节(30分钟)1.培养学生明确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简短、明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交流并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创新意识;3.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写作或分组写作,让学生表现自己个性化、独创性的思考和文学创意。
4. 综合评价环节(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理清所学内容的脉络;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是一节通过新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莲叶青青》故事内涵,提高学生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参与度,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学科的认同度明显提高。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创造和自我智慧,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抓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清凉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
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
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读莲叶\青青)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7《莲叶青青》语文S版[00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7《莲叶青青》语文S版[002]](https://img.taocdn.com/s3/m/721cd6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e.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7《莲叶青青》语文S版[002]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课文《莲叶青青》,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莲叶的形态和美感。
3.能够理解并初步掌握《莲叶青青》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1.理解《莲叶青青》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2.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莲叶的美感所在。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课前准备1.备好《莲叶青青》课文。
2.准备图文资料、图片或实物,展示莲叶的形态。
3.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学习的内容:莲花的颜色、形状等。
2.出示莲叶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描述莲叶的形态、颜色等。
学习1.课堂朗读《莲叶青青》课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其意义、字形和书写规范。
3.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意境。
4.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表达对莲叶美感的理解。
操练1.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布置默写生字词作业,巩固词汇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莲叶青青》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描写手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追加内容课外拓展1.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莲叶的描写作文,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2.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观察莲叶、莲花的生长情况,增加对自然美的感悟。
生字词1.青青2.荷3.珠翠课后作业1.完成《莲叶青青》课文默写,要求字迹工整、准确无误。
2.总结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展示对“莲叶青青”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馈下节课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适当的巩固和拓展。
这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莲叶青青》这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优美的课文。
《莲叶青青》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莲叶青青》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中的一篇优秀的课文,它经过教师们精心编写而成。
该文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知识和乐趣。
教学目标1.了解“莲叶青青”是一首写景的诗歌。
2.能口诵课文,感受其中的美好意境。
3.学习感性逐层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和表达深意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静心品读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领悟诗歌表达的意义和意境。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感性理解并准确把握蕴含在诗文中的深意,提高文艺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节朗读课文,感受意境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引入讲解,让学生了解莲花的特点。
用感性的语言介绍课文的基本情节,读完整首诗歌。
在读诗歌的过程中,要注意停留重读句子内涵深刻的关键字或形容词,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表达出的情感。
第二节分析诗歌表达的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感性的理解并分析师表达的手法。
1.品读风景描写段落,领会神思和情感:“莲叶青青水面清浅荷花欣欣潭面如镜远山如墨近岸如银风光旖旎惹人醉心”2.分析抒发情感的语言:“我想在这里,悄悄的走过不和人说话,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美”3.分析诗歌用字和运用的意义:“旖旎”、“倩影”、“飘动”、“欣欣向荣”第三节抒写自己的感受在上述两节的基础上,让学生个别或小组互相分享自己从诗歌中获取的情感和意义,以及可能融入现代生活的思考和想象。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莲花这一自然、优美的素材,理解和感受到作者表达出的诗情画意;同时,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提示和引导学生用敏锐的观察力、深入思考的思维,去分析和感悟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意,从而启迪学生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莲叶青青教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莲叶青青教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莲叶青青教案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莲叶青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阅读文章的方法。
(概括、批注)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正直、关怀他人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目标2、3、4三、教学难点: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方法:画-------读-----悟-----读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孩子们,老师带来了几张很美的图片,大家想看吗?不过,你们得先过了老师设下的3道关卡。
孩子们,敢来挑战吗?(分别抽人读3组字词)2、展现田田莲叶图片概述莲(课件展现,学生朗诵)今天,我们也去自学许永写的有关莲的课文--------《莲叶青青》板书课题,学生念课题。
3、你指出“青青”就是什么意思?我们古代存有很多古诗所含青青二字,我们一起回去听听。
读后反问孩子们,你真的,这么多的诗人们的笔下用上青青二字,认真体会一下,难道只是则表示颜色吗,还涵盖着作者的什么情感?再念课题。
(二)整体感悟:自由读课文课文,讲了有关祖母的那些事?课文先写下了祖母(),再写了祖母()。
(择机教学如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念文章后,把文章的重点事件忘记,再把他们连在一起,这样就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种莲的部分(作者这样精心安排存有什么本意呢?使我们先去自学种莲的部分。
)1、文章中写种莲的部分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祖母在种莲时所下的功夫,大家找找看。
(吃惊)2、小组讨论:恳请认真读2----4自然段,祖母的那些行径令人吃惊?图画出来有关语句,小组合作把找出的句子归纳为四字词语,使学生讲出体会。
3展示祖母守荷花缸的部分,仔细体会。
平时能用守字,都是哪些人呢?因为爱,我们才守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3)展示学习成果。
师:祖母喜爱荷花吗?生1:祖母非常喜爱荷花。“河泥是祖母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句子中的一个“抓”字,体现了祖母对种荷花的河泥的挑剔,生怕河泥不好,影响到莲叶的生长。
(1)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
(2)当种下挑好的种藕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得像看到了新生的孙子。
(5)当莲叶长大,有人夸奖荷叶时,祖母会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5)师:.刚才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你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出示多媒体,理解句子。
“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大用场,不开花也罢。”
生:“一物降一物是指荷叶治好了邻居家小孩头上的疮,凉气逼走了暑气,荷叶作用大,看不到荷叶开花,没有关系……”
4.师:祖母虽然欣赏不到美丽的荷花,但莲叶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很值得了。此时,我们对祖母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她是喜爱荷花,更是一个关爱他人的人。所以,祖母剪荷时会毫不犹豫,会挑最大的剪,而且,每隔几天她还要再剪。是呀,无需太多解释,无需太多理由,这样一位善良的老人,怎么能不值得人去尊敬,不值得人去怀念呢?
5.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6.出示多媒体:(师)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送给谁呢?
生:送给邻居泡茶喝;
生:送给生病的小孩;
生:……
中心发言人教学案例
备课组意见
六、
教
学
过
程
7.师:真是一池清凉,众人分享,文章在结尾处作者的眼前再次出现了这一望无际的田田的莲叶,为什么作者看到这一池的莲叶会心生感动,想起自己亲爱的祖母?
生说师归纳总结。板书:(1)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
(2)读中悟。(3)联系上下句或相邻段来理解。
师过渡:此时的荷叶在祖母的眼里不再是荷叶,那是她的亲孙子,所以她会时时守护着,不让其他的小孩靠近;她会处处呵护着,祖母如此喜爱着荷叶,为什么突然有一天会好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三.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感悟祖母爱莲更爱人的美德。
生:莲叶就是祖母,祖母喜爱莲叶,看到莲叶就会想起祖母。
生: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
四.拓展升华,体会爱。
1.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爱无处不在的画面。
2.再读句子——满池开满的是爱的花朵。
3.师总结:爱无处不在,我们何尝不在享受着爱?只要你静下心来,你就会发现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关心只在一线之间。老师希望我们在享受爱,分享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青青莲叶闪动着祖母那颗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操。是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爱之花永驻人间。
1.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1)请同学们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5——7自然段,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当祖母知道小孩需要荷叶疗疮时,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如果你就是祖母的小孙子,邻居,你能理解祖母的做法吗?你有什么话要问祖母呢?
2.生默读课文,同座展开讨论。检查学习情况。
生:(自由发言。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古诗句)师接:看来荷花的美以深深地映在你们的脑海中了。当作者也望着这满池的清凉的莲叶时,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动,在匆忙寻找合适的诗句赞美它时,眼前却渐渐浮现出了祖母的笑脸。祖母淡淡的微笑渐渐清晰,照亮了作者的心,也取代了那些斑驳陆离的绝美的佳句。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亲爱的祖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莲叶青青》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课题)
﹙1﹚.师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生:一个生病的孩子需要荷叶来疗疮,祖母毫不犹豫地剪下了荷叶。
﹙2﹚.师:如果你就是祖母的小孙子、邻居,你会理解祖母的做法吗?你有什么话要问呢?
生:自由发言。
3.师接: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祖母念念有词地说“(生:接读。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大用场,不开花也罢。)
(四)年级(二)期(语文)学科
备课
主题
荷叶青青
中心
发言人
万文艺
参加
人员
戴志红赵丽秀罗桂兰万文艺
备课时间
3月14日
备课地点
办公室
中心发言人教学案例
备课组意见
一、
教学
目标
(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二、
学习
பைடு நூலகம்目标
(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文中人物的品质。
三、
教学
重点
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了解祖母送荷叶的原因,体会祖母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四、
教学
生2:“种藕挑好后,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从这可以看出祖母怕别人种不好种藕,怕莲花开不了花。……
生说课文中句子,师出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
4)师:祖母非常喜爱荷花,祖母对荷花所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师生接读“当……时,祖母……”的句式把它连起来说一说吗?(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1.师:作者由眼前的景到人,可以说是触景生情,那么,文中的作者到底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生:文中的祖母非常喜爱荷花,把它当成自己的小孙子一样照料,然而,邻居的小孩需要荷叶治病时,她却毫不犹豫的剪掉满池的荷叶。)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体会祖母对荷花的喜爱。
1)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讨论:
手段
学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
五、
教学
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中心发言人教学案例
备课组意见
六、
教
学
过
程
17.莲叶青青(第二课时)
一.课件导入,带入情境。
师: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竞相赞美荷花,赞美它的清新脱俗、高洁淡雅,赞美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那一池清凉的荷花也吸引了老师的眼球。你们想看吗?(生:想)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多媒体课件,配放《爱的奉献》音乐)。看着这些美丽的荷叶与荷花,你会想起哪些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