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供水水文地质》第五章讲义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五章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五章
图7a①),是反抗重力保 持于土中的最大持水度 。 这部分水与其下的
支持毛细水及潜水不发
生水力联系。
再往下进入支
持毛细水带,含水
量随着接近潜水面 而增高(图7a②)。 在潜水面上有 一个含水量饱和(
体积含水量等于孔
隙度)的带,称为毛
细饱和带(图7a③)

支持毛细水带中
含水量逐渐增加以至
达到饱和的原因:土 中的孔隙是由大小不
• 毛细力与重力的平衡如下图所示。
5.4 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
• 理想条件下(即 包气带由均质 土构成,无蒸发 与下渗,包气带
水水分分布稳
定时),含水量
的垂向分布如
图7(c)。
由地表向下某一深度
内含水量为一定值,相 当于残留含水量(Wc)。
残留含水量的构成
包括结合水、孔角毛细
水与部分悬挂毛细水(
杯充水后透水而不透气。将此多孔杯插入土中,经过一定时间,张力计中
的水与土中的水达到水力平衡,在弯管开口部分显示一个稳定的水位。由 此水位到放置多孔杯处的垂直距离就是毛细压头hc,为负的压力水头。 H=Z-hc
5.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 饱水带中任一点的水头值H表示为: H = Z + hp • 包气带中任一点的水头值H为:

—毛细管直径,单位为mm。 D
• hc为毛细压力水
头,是一个负的
压力水头。
• 可以用张力计测 定包气带的毛细 压力水头(图)。 • 从图可以看出它 是一个负的压力 水头,故称为毛
细负压。
• 在饱水带中(用水力学原理):测量任一点的压力水头—用测压管(压力
计) H=Z+hp • 在包气带中(测负压):张力计是一端带有陶土多孔杯的充水弯管,多孔

供水水文地质

供水水文地质

供水水文地质供水水文地质第一章地质基础知识§1.1 地球的构造与形态1、地球的构造与形态1、地球赤道半径6378.16km,极半径6356.755km,两者相差约21.4km2、地球内圈特征: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P33、外圈特征:大气圈、水圈、生物圈P44、地壳表面特征:最高: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最深: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平面以下11034m5、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 P56、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岛弧,深海(大洋)盆地,洋中脊等大陆架——紧邻陆地的、地势平坦的浅海水底平原三、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上以氧硅铝为主钙钠钾亦较多地壳下依氧硅为主其他元素含量减少镁铁增加一、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1. 矿物的概念——具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天然化合物,一般为结晶质。

2.矿物是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矿石和岩石的组成单位3.矿物的主要性质详见P8表格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晶形、颜色、光泽、条痕、硬度、解理和断口、相对密度等二、岩石的分类P9岩石(rock)——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magmatic rock)、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1.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岩石的裂隙上升到地壳范围内或喷出地表,热量逐渐散失,最后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就叫岩浆岩,又称火成岩。

1.1岩浆上升侵入周围岩层中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两大类。

在地壳深处冷凝成的岩石叫深成岩产状多为岩基和岩株例: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在地表深度较小处冷凝成的岩石叫浅成岩产状为岩盘、岩床、岩脉等例:闪长玢岩、花岗斑岩1.2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又称火山岩,产状为岩流和火山锥例: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岩在空间的位置、形态和大小1.3岩浆岩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

供水水文地质5

供水水文地质5
第二章 地质基础知识
2.1 2.2 地球的构造与形态 矿 物
2.3
2.4
岩 石
岩层的地质时代
2. 3
概 述 一、岩浆岩 二、沉积岩


三、变质岩
返回
二、 沉积岩
作 业 5
(一) 沉积岩的形成 (二) 沉积岩的特征
(三) 沉积岩的分类及各类沉积岩特征
(四)松散沉积物
返回

一、名词解释
业 5
1、碎屑结构;2、“有效粒径”
黏土 为松散的土状岩石,含黏土颗粒在50%以上。 据黏土颗粒、砂粒等含量不同,有亚黏土(黏 粒含量10%~30%);亚砂土(黏粒含量3% ~10%)及砂土(黏粒含量<3%)等过渡类型。 黏土根据其中所含主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又可分 为:高岭石黏土;蒙脱石黏土和水云母黏土。
返回
泥岩其成分与页岩相似,但层理不发育,具块状构造。
返回
砂岩 是由各种成分的
砂粒被胶结而成的岩石, 一般所说的砂岩是砂质 岩石的总称。其中砂粒 直径在2~0.05mm 之间。 胶结物可有泥质、钙质、 铁质和硅质等。碎屑成 分复杂,主要为石英和 长石,其次为云母,此 外,尚有一些重矿物、 碳酸盐类矿物和岩屑。
返回
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在90%以上,含少量长石及燧石;
碎石
圆砾 角砾
棱角形为主,粒径>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棱角形为主,粒径>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砾砂
砂 土 类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粉土类 粘性 土类 粉土 粉质粘土
粒径>2mm的颗粒占全重的25%~50%
粒径>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粒径>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粒径>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85% 粒径>0.075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50% 塑性指数3<Ip≤10 塑性指数10<Ip≤17

《水文地质》课件

《水文地质》课件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水文地质的基本 概念
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和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关系 的学科,通过对地下水系统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 于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中。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未来的 重要方向。
地下水运动规律
地下水循环
描述地下水在地球 中的循环方式
地下水排泄
解释地下水的排泄 方式
01 矿区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地下水在矿区中的流动特点
02 矿产开采影响
矿产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03
矿产开采对地下水的影 响
矿产开采活动可能导致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紧缺,地 下水质污染等问题。矿产开采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较大,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控制,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学习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 践
多进行案例分析
加强动手能力
多进行田野调查和 实验
评估方式
课堂测验
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 度
作业与实验报告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 考能力
参考书目
《水文地质学》
深入了解水文地质 领域的理论知识
《水文地质与 水文地质工程》
应用水文地质知识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 02
第2章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 04
第4章 地下水与地质环境
岩溶地质特点
岩溶地质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其特点包括岩溶溶蚀作用 强烈、地下水流动通道复杂等。岩溶地质景观丰富多样,例 如溶洞、溶岩地貌等,对地下水运动有重要影响。
岩溶地下水运动规律
溶蚀作用影响
溶蚀作用形成的裂 隙是地下水流动通

水文特性
地下水水位波动大, 水质多变
能够运用水文地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水文地质讲义

水文地质讲义

水文地质学讲义
1.水文地质学的定义: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地下水: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中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地下水本身:起源、分布、赋存状态、补给、径流、排泄、运动特征、水质、水量
地下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利用地下水和防范地下水灾害
水文地质学的相关学科
1、与介质有关的
2、与水有关的
3、与运动规律有关的
4、新技术新方

水文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2.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水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而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
生活要用到地下水
工业要用地下水
农业要用地下水
地下水的其它用途
利用其热能:发电、工业锅炉、农业灌溉、医疗卫生
利用其化学成分:矿泉水、医疗保健、矿产资源、找矿作用 地下水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不良影响
地下水对农业的影响:沼泽化、盐渍化
地下水对工矿业的影响:地下工程水灾、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地下水使用不当引起的环境问题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开采条件恶化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
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塌陷
某些地下水对人体的危害
地下水受污染的危害
3.地下水研究在煤矿勘查、建设和生产中的意义:
矿井水灾害
煤层顶板松散层含水体突水
煤层底板灰岩含水体突水
断层突水
陷落柱突水
老空区突水
矿井酸性水害
水资源利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电厂用水)
第一章绪论。

《水文地质第五章》PPT课件

《水文地质第五章》PPT课件
• 我国十个多山国家,山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3% • 山区与山间盆地交界的山麓倾斜地带也有一样特征
天山 昆仑山
阿尔泰山
阴山 祁连山
秦岭
喜马拉雅山
横断山
大兴安岭 长白山
太行山
软件
冲洪积扇
• 冲洪积扇构成了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含水层的 主体
• 洪积扇: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出山 口——地势开阔、坡度变缓——洪积层
• 3、在物质分选性和磨圆度方面〔在水平方向上〕:粗粒 层表现较差----分选和磨圆度也逐渐增高
一、冲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 以北京南口冲洪积扇为例,分析冲洪积扇中的地下 水在水质,水位,水量方面的特点
• 扇宽,10km,长20km
• 1、上部砂砾石带:有埋藏较深的潜水,直承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渗 入补给;含水层透水性强,厚度大,地形坡度大,径流条件好,地下 水水质好,总溶解固体较低。
• 山前倾斜平原:山区和平原相接的地带,常由 河流流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洪积扇和山麓的坡积 -洪积裙彼此相连,形成沿山麓分布的山前倾斜 平原。
• 山前倾斜平原的规模大小不等,宽由数公里甚至可达 数十公里,长由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甚至可达数百公 里。
• 洪积扇出山口部位叫扇顶,扇的外围边缘局部叫扇缘, 从扇顶到扇缘之间地带叫扇中
水质好,与河水关系密 切,但厚度不大,分布 范围小,水位季节变化
其上通常没有细粒粘土
大。
质的覆盖层
雅鲁藏布江
2、河流的中游
• 在河流中游的低山丘陵区,以侧方侵蚀作用为主, 河床内横向环流冲刷凹岸,使粗大的砂卵石被搬 运到凸岸一边河底沉积下来,渐形成滨河浅滩。
• 洪水期滨河浅滩会沉积一些细粉砂和粘土物质, 便形成了河漫滩下粗上细的二元构造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查概论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查概论

§1 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概况
在怎样解决水源问题上,尽管专家们提出了各种设想,如海水淡化、 废水再生、拖运极地浮冰、开发山地冰川等,但最现实的办法仍然是进一 步开发与合理利用陆地上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已大量 利用了地表水资源,使今后可供利用的地表水资源受到限制,故许多水资 源专家认为,在满足今后世界上日益增长的用水中,地下水资源将会越来 越重要。在地下水中,除了积极参与水循环,不断更新的部分外,还蕴藏 着大量的水体。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Luna B. Leopold等人的计算,地球 上仅在地面以下800m深度内的地下水体积即达417×104km3,其储量大约是世 界河流、淡水湖、水库和内陆海水总储量的17.5倍。
§1 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概况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处于缺水上下限(1000~5000 m3/ 人)的中低值,总体缺水。而且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均衡。北方地区 人均水资源量仅988 m3,低于1000 m3的重度缺水标准,黄河、淮河、海河 流域及内陆河流域共有11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1750 m3 的缺水紧张线,其中山东为380 m3,河北为330 m3,北京不足300m3,天津 仅为150m3,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地区之一。更为严峻的,部分地区严重 的水污染,造成合格水源减少,水质性缺水已威胁到我国业已不足的水资 源供给。例如,上海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受污染影响,人均水资源 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实际可供饮用的水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 %。为此,联合国已将中国列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1 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概况
(3)中国的水资源短缺
世界水资源研究所提出用四级水平来评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多少: 人均占有水量小于1000 m3为最低水平,严重缺水;1000~5000 m3为低水 平,缺水;5000~10000 m3为中等水平,不缺水;>10000 m3为高水平, 水资源丰富。此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人均水资源量1750 m3确定 为缺水警告数了。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总结之第五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总结之第五章

第五章
研究对象:
●渗流-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运动
◎流体-水、油、气
◎多孔介质-由骨架和空隙构成;地下岩土体
●地下水动力学-研究地下水在地下多孔介质空间中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广义:研究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规律及应用
●狭义:研究饱水带地下水水头分布规律,对含水层进行定量评价,为地下水的利用与防治提供依据。

地下水概论
包气带
地表以下到地下水面之上,岩石中的空隙未被重力水所充满
饱水带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是二相介质(固相+液相水)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②结合水
饱水带中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传递压力→在水头差作用下,地下水(空隙中的水)可以连续运动。

地下开挖,坑道,巷道,基坑,打井在此带均有重力水涌出来!
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自由表面—即没有隔水层限制,与大气直接相通,除大气压强外不受其它力。

稳定含水层—指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范围)以示区分上层滞水
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
房屋建筑时的基坑排水,大堤堤角处的散浸渗漏(潜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2 多年平均最大24h降水量 通过日降水量获得日最大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
5.2.3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大体趋势是从沿海到内陆,从南到北依次递减。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点是大部分地区降雨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量最少。 大暴雨随季风进退,在地区分布上有明显差别。在地区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
性。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某流域面积30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两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 他们的雨量依次为260㎜和150㎜,用算术平均法求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 量。
已知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位置如下图所示,试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 并在图上标出A、B、C、D站各自代表的面积FA、FB、FC、FD,写出泰森多边形 法计算本流域的平均雨量公式。
A t)n
所代表的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呈现曲线形式的情况。在
用于小流域暴雨计算时,常把它概化为不同斜率的两条直线,分属长、
短历时。其转折点的时间常定为1h。
5.4.3
公式
i
参数的推求 A
(b t ) n
当I与t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是一条曲线时,可用 试摆法使之形成直线。就是对某一重现期的曲线, 保持其纵坐标不变,而在各个历时i上。试加相同的 b值,使横坐标b变成,若个点连线成一条直线,则 b即所求。
5.4.5 利用等值线图求暴雨强度
对于 i
(b
24h降雨量超过50mm或1h降雨量超过16mm的都称为暴雨,雨水排除系 统要排除的雨水,绝大部分是在较短促的时间内降落的暴雨。在自记雨 量记录纸上选出每场暴雨进行分析,绘出它的强度-历时关系曲线,这是 整理点雨量资料时首先要做的工作。 例题:图5.9是某站纪录的一场历时102分钟,降雨23.1mm的暴雨。通过自 记雨量累积曲线上根据规定的历时,可求出各历时的最大降雨强度。表 5.3为图5.9的分析成果。
★等雨量线法: (1)将各站实测降水量标记在流域地形图上,绘制出等雨量线; (2)用求积仪求出每相邻两条等雨量线之间的面积,用其乘以该面积两侧
等雨量线的雨量平均值,为该面积上的降雨总量; (3)将各个面积上的降雨总量相加,除以流域总面积,得到流域平均降水
量。
已知某次暴雨的等雨量线图,图中等雨量线上的数字以mm计,各等雨量线之间的 面积F1、F2、F3、F4分别为500,1500,3000,4000KM2,试用等雨量线法推 求流域平均降雨量。
我国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年降水量越少的地方,相对于多年平均情况来 说,其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___________。
5.3 点雨量资料的整理
雨量划分(按24小时降水量大小): 小雨(0.1~9.9mm) 中雨(10~24.99mm) 大雨(25~49.9mm) 暴雨(50~99.9mm) 大暴雨(100~249.9mm) 特大暴雨(>250mm)
点雨量样本的选择
年多个样法。 在每年不同历时的暴雨强度记录表中,按大小排列,选取排在前面的
6~8个最大值,作为该年各不同历时的样本。市政工程一般规定取历 时=5、10、15、20、30、45、60、90、120min。 将历年所有选取的样本记录放在一起,将每个历时的样本重新排队, 从中取资料年数的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一般要 有20年以上记录,最少10年) 通过适线法确定每个历时,对应频率的暴雨强度。 列出暴雨强度i—降雨历时t—重现期T的关系表
《供水水文地质》第五章讲义
5.1 降水 形式:
降雨 降雪 露、霜、雹、霰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水文学中研究降水的意义: 城市及厂矿的雨水排除系统 防洪设计 推求设计流量 探索降水量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5.2 降水分布 ➢ 5.2.1 流域平均降水量
点降水量 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泰森多边
5.4 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
5.4.1 暴雨强度公式
根据表5.4中的数据在普通方格纸上绘图见5.11。它表示不 同重现期的不同降雨历时与暴雨强度的关系(i-t-T)。曲 线基本上属于幂函数类型,表达式有:
(1)当T和i点绘在双对坐标纸上不是直线关系,则采用
i A (t b) n
(2)当T和i点绘在双对坐标纸上是直线关系,采用
(2)按作回归线的方法,绘一条最适合这组点距的直线。 要保证斜率相等,可把历时t相等的各组i值求平均,其斜 率即为目标-n值。
(3)由5.10知,t=1min,A=i。将上述斜线延长,与纵坐标 相交处截距即为A值。这样,有重现期T和A的对应关系。
(4)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点绘T—A,做回归线。
最小二乘法
i A tn
式中n为暴雨衰减指数,b为时间参数,A为雨力,它与T的关 系是即
5.4.2 公式中 i A参数的推求 tn
lgi=lgA-nlg=A1+BlgT
(5.11)
因此求公式中的参数常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
图解法:
(1)利用i — t — T资料,将i—t关系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某流域流域面积F=35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两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它 们的雨量依次为360㎜和210㎜,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 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比较二者的差异。(提示:A、B雨量站 泰森多边形权重分别为0.78、0.22)
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 算术平均值360mm,泰森多边形327mm
形法)和等雨量线法。 ★算术平均法:流域内各站同一时段的雨量进行算术平均。 ★泰森多边形法:
该法假定流域上各点的雨量以其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为代表,因此 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推求各站代表的在流域中距其最近的点的面积,这 些站代表的面积图称泰森多边形。 其作法是:先用直线(图中的虚线)就近连接各站为许多三角形,然后 作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他们与流域分水线一起组成n个多边形,每个 多边形的面积,就是其中的雨量站代表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