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与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作为高考的重头戏之一,高中生物当中的实验题对每一个高考学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技巧1、了解实验设计的内容来源。

实验设计一般有验证类和探究类两种类型。

验证类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而探究类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往往有多个。

但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包括(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设计原则:(1)对比性原则: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设置对比组,实验设计中可采纳的对比方法很多,除了条件对比、剂量对比、位置对比外,还有相互对比、自身对比和空白对比等;(2)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该变量应为实验所讨论的对象。

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全都。

3、其他需要注意的内容:(1)实验顺序和步骤一定要合理,方法要简便易行,效果要明显。

自己完成实验步骤后可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2)如果实验中用到几组器材或需要分几组实验,切记要进行编号,以保证不丢分;(3)语言的叙述和表达要简洁明了,讲得越多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大;(4)题目中给的器材一般都要用上,列出的器材还会给出一定提示,如有凡士林则肯定有密封的要求。

高中生物实验评价题解题技巧首先找出实验目的,判断实验原理及实验材料选择是否合适;其次分析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可行。

分析影响因变量的因素,注意对比分析:(1)看有无对比实验,如果有看对比实验设计是否合理;(2)(2)看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3)(3)看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完整;(4)(4)看实验仪器、药剂的使用是否合理,药剂的配备、使用及用量是否合理。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总结考纲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补初中实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成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结构: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

成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的像。

(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注意: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二、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

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物镜10×)2.对光。

转动,使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

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和,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

(关键: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3.观察。

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转动(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或装片(约0.5cm),左眼从目镜内观察,(反时针)旋转,使镜筒慢慢上升,看清物像时则再稍稍转动,直到物像更清晰。

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关键: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转换高倍镜。

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此时只准用和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关键顺序:移装片→转动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和反光镜(或光圈)。

高中生物学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学实验专题复习

思路时 , 应从 以 下 6 方 面考 虑 : 个
32 实验设计思路简 析 .
在 专 题 复 习 过 程 中 , 须 深 必
1 实 验 中 运 用 了何 种 原 理 , 生 物 学 原 理 、 学 原 ) 如 化 理 和 物 理 学 原 理 。实验 原 理运 用 的科 学 性 和准 确 性 ; 2 实验 材料 的选 择 : 料 是 否 易 得 , 果 是 否 明 显 , ) 材 效 观察是否方便 ; 3 实 验 试 剂 的选 择 剂 是 否 常用 , 剂 的 配 制 方 ) 试 试 法是 否 简 便 , 剂浓 度 的最 适 范 围 , 剂作 用 的专 一 性 , 试 试

有 2点 : ①安全 : 采用水浴法 ; 满足反 应所 需的必要温 ②
度 条 件 :0 c ( 沸 ) 10 煮 。 例 4 “ 物 向 性 运 动 的 实验 设计 和观 察 ” ,植 对 实 验 条 件 的控 制 : 置单 向刺 激 。如 设 计 向 光 性 设 运动 , 则需 设 置 单僦 光 刺 激 。 对 照 实 验 的 设 计 : 设 计 向 光 性 运 动 , 实 验 组 为 如 则 单 侧 光 刺 激 , 照 组 为非 单侧 光 刺 激 。 对 例 5“ 状 分 离 比 的模 拟 实验 ” ,性 。 随 机 性 原 则 的 选用 有 2点 : 实 验 用 小球 必 须 保 证 ① 质 地 、 状 、 小 相 同 ; 模 拟 雌 雄 配 子 随 机 结 台 , 成 形 大 @ 完 受 精作 用 、 成 台 子 的 过 程 . 用 “ 箱 作 . 除 人 为 形 选 暗 操 排 误差 , 证随机性 。 保
对 鉴定 D NA 用 的 化 学 试 剂 的 选 择 要 求 : 定 必 须 鉴 具 有 专 一性 . 如二 苯胺 专 门 用 于 鉴 定 D NA 分 子 中 的脱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

5、研究性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研究性学习:内容丰富,
研究内容 实验条件和方法 实验原理及要点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观 生长素或生长 生长素浓度对植物 察生长素或生长 生长的作用、 素类似物处理植 生长的作用、对植 素类似物对植物 物不同部位的作用 物体 生长发育的影响 选择群体中发病 调查人群中 实际调查法 的遗传病 率较高的遗传病 设计农业生态 设计良性循环 系统 的农业生态系统 调查环境污染 对生物的影响 实际调查法 生态系统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 调查统计分析、 调查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和报告
五、知识表解
1、物质:生物体内有机物与化学试剂的 物质: 特定颜色反应
试剂名称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苏丹III 苏丹 苏丹IV 苏丹 双缩尿试剂 二苯胺试剂 碘液 鉴定物质 还原性糖 如葡萄糖 脂 肪 蛋白质 DNA 淀 粉 颜色反应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橘红色 紫色 蓝色 蓝紫色
加热
温度条件
加热
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大家好!
南京金陵中学 王苏豫 wangsuyu_bio@
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一、考点聚焦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 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 绿体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3+的催 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 作用
2、细胞:借助显微仪器、生物技术研究 细胞:借助显微仪器、 细胞的物质、结构, 细胞的物质、结构,观察其生命现象
观察内容 叶绿体 细胞质流动 有丝分裂 叶绿体中色素 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材料 绿叶细胞 含叶绿体 的细胞 根尖分生 区的细胞 绿叶 实验原理及要点 观察叶绿体的形 态和分布 以叶绿体的运动 作标志 观察染色体形态 等变化区别细胞时期 用丙酮提取、 用丙酮提取、层 析液分离4种色素 析液分离 种色素 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细胞液 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整合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整合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整合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整合,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绿色(甲基绿),RNA红色〔吡罗红〕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DNA、RNA分子〕实验二物质鉴定复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脂肪+苏丹IV~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响斐林试剂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参加。

双缩脲试剂A液、B液分开加。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复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复原性糖。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局部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假设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那么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别离开来.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1.1明确实验目的;1.2分析实验原理;1.3选择材料用具;1.4设计实验步骤;1.5预测实验结果;1.6观察收集数据;1.7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⑴单一变量原则①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

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

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

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 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

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

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

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

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高中生物实验详细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详细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方案的实践与总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实验能力的考察成为试题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通过这一类试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多种能力。

由于此种题目往往开放性高、难度大,学生处理起来存在着一定的畏惧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得分低。

固有得实验者,得理综之天下的说法。

为了适应此类高考试题,在高考复习中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试题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实验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现将生物实验试题分为以下两大类型,现报告如下:1 验证性...实验试题例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

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

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

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实验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对照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___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本实验的方案进行检查评价,可以看出(1)组中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少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和(3)组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没有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变量。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黑暗,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曝露在光下
极细光束
好氧细菌
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
实验结论:
C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的各个部位
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好氧菌集中的区域是氧气释放较多的部位
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下图显示的是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永久光合作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命活动调节
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遗传和 变异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
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
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同位素示踪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部分经典实验
新陈 代谢
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与总结实验设计是生物实验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而在高考中相对稳定。

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导致考试中严重失分。

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题型等进行归纳总结,增加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名称或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 (三)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隐含着实验假设和预期);
(四)实验材料和条件(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测量或观擦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观擦指标与准确的记录);
(七)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八)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科学的
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依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
原理,不能主观臆造。

如: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高效性实验的顺序等。

(二)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

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
件。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额外变量,出现干扰,造成误差。

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二)单一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

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综合研究多变量时,也要求先研究一个变量,再研究一另个变量。

(三)对照性原则。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平衡或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通过设置实验进行对照,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可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
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

“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虽然,乙组为条件对照。

该实验即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进行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如“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