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推荐文档

15%的盐酸
洗去浮色 杀菌、消毒
迅速杀死细胞,使细胞分离
丙酮(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层析液
溶解并分离色素
二氧化硅(石英砂)
使研磨充分
碳酸钙
防止色素受破坏
实验应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Error!
③叶绿体中的 4 种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 模拟调查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
观察方式 观察对象 细胞状态 染色剂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核酸
甲基绿、 死
吡罗红
观察线粒体
线粒体

健那绿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 染色观察 染色体
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溶 死 液(或醋酸
洋红液)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 倍
染色体
改良苯酚 死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
试剂
颜色
淀粉的鉴定
碘液
蓝色
还原糖的鉴定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肪鉴定
苏丹Ⅲ(或Ⅳ) 染液
橘黄(或红)色
蛋白质鉴定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提取液:无 绿叶中色素的 水乙醇;分 提取和分离 离液:层析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1.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和复习高中生物常见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巧,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技能水平。

2. 实验材料在进行生物实验时,通常会使用到以下材料:•试管和试管架•显微镜和载玻片•滴管和量筒•高锰酸钾溶液和碘液•显色剂和指示剂•显微镜玻璃片和盖玻片•细胞培养基和培养皿•实验动植物标本•实验动物和植物组织3. 实验内容高中生物实验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生物的各个方面。

下面列举了常见的生物实验内容:3.1. 植物生长条件的研究实验这类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常见的实验包括:•光合作用的研究:通过测定植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将植物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其发芽率,了解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2. 动物生物学实验这类实验关注于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的实验有:•昆虫观察: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和习性。

•动物行为实验:通过观察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变化,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和适应性。

•呼吸实验:测量动物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呼吸频率和氧气摄取量,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3. 细胞实验这类实验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显微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比如植物叶片细胞的观察。

•细胞分裂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探究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规律。

4. 实验操作技巧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能够提高实验效果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灌注技巧:利用滴管或量筒等工具,精确地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显微镜操作技巧: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能够高效地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微观结构。

•实验动物的处理: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注意动物的处理方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动物的福利。

5.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做生物实验时,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 吡咯红使RNA 呈现红色, 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 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 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1)制作装片:取洁净载玻片, 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 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 烘干玻片。

2)水解: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 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 保温解离5min。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用吸水纸吸载玻片上水分, 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的染色剂, 染色5min, 吸水, 盖盖玻片。

实验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 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 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选择无色的。

苹果或梨匀浆(还原糖), 马铃薯匀浆(淀粉), 花生种子(脂肪), 豆浆、鲜肝提取液(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⑴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间关系: 目镜越短, 物镜越长、距装片的距离越近, 放大倍数越大⑵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⑶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 找到物像, 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转动转换器, 用高倍镜观察, 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散布于细胞质中, 呈绿色。

2023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精华版)

2023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精华版)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第一局部课本实验考点知识归纳别离与复原泡 倍 作临时装片 观察有丝分裂 染色观察染色体 高倍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 洋葱根尖 脂肪的鉴定 脂肪 高倍 苏丹Ⅲ或苏丹Ⅳ 切片法制作临时装片花生种子表三:实习、研究性课题表四:实验原理归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确实定缺乏该元素时,植物表现出相应病症;补充后,缺乏症消失 鉴定复原性糖斐林试剂与复原糖在沸水浴下反响生成砖红色沉淀 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响生成紫色物质 鉴定淀粉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鉴定脂肪苏丹Ⅳ可将脂肪染成红色、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鉴定DNA二苯胺在加热情况下可将DNA 染成蓝色 检测血糖或尿糖 班氏试剂可与葡萄糖在加热情况下反响生成砖红色沉淀实习、研究性课题调查对象 统计方法 计算手段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动物(活动范围较大) 标志重捕法植物(不活动或活动范围较小)样方法调查人群中 的遗传病人类某种遗传病 汇总法调查环境污染 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程度 汇总法六:几种重要的培养基成分的归纳1.无土栽培的完全营养液:含14种必需矿质元素、水2.动物细胞培养液:水、无机盐、动物血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3.植物组织培养基:水、矿质元素、植物激素、有机小分子(维生素、琼脂、蔗糖、某些氨基酸)4.微生物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种类、培养目的选择材料(碳源、氮源、水、生长因子、无机盐)5.选择培养基(别离微生物)不加碳源、不加氮源、添加青霉素、添加高浓度食盐等(一)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2、平行复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计生物学实验时,从实验原理、实验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具有可行性。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生物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生物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实验概述知识要点1、高中生物观察类实验考点整理(显微镜使用,核酸、细胞器、有丝分裂观察等实验);2、高中生物提取与鉴定类实验考点整理(物质鉴定、色素提取等实验);3、高中生物调查类实验考点整理(遗传病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等实验);4、高中生物探究类实验考点整理(酶、半透膜、植物激素等实验、控制变量法)。

基础突破考点整合一:观察类实验1.显微镜相关的知识(1)观察:高倍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低——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图像,并调节至清晰。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高——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图像清晰。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玻片距离越远。

③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体积小、视野明亮。

高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

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3)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判断只有三种可能——在载玻片的标本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

判断方法如下:①移动玻片: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其位于载玻片的标本上。

②换目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目镜上。

③换物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不消失,但换物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物镜上。

2.实验归类实验名称细胞的状态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死细胞甲基绿吡罗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活细胞健那绿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死细胞无(为固定装片)蝗虫精母细胞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死细胞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洋葱根尖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死细胞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或死细胞无(为固定装片)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等观察叶绿体活细胞无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活细胞无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选.)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选.)

第一部分分子与细胞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二、成像原理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2.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word.三、操作步骤1.低倍镜: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调焦→观察。

2.高倍镜:在低倍镜下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

视野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四、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镜检观察方法: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

2.选择光源(1)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

可通过扩大word.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2)观察透明标本时,一般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

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时,视野要亮。

3.进行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时,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则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应考虑面积的变化。

4.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放低镜筒,再向上调节(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word.5.成像规律: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所以,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偏哪移哪)。

6.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移动装片移动装片4.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word.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word.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糖类(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2)淀粉+碘→蓝色2.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word.二、方法步骤1.糖类的鉴定操作方法实验要求解释(1)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 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续表操作方法实验要求解释(2)取1支试——word.管,向试管内注入2 mL 组织样液(3)向试管内注入1 mL 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切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OH)2在70~90 ℃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word.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样液发生反应,无Cu(OH)2生成(4)试管放在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到溶液颜色:浅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word.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要朝向实验者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用试管取2 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响颜色观察2.脂肪的鉴定word.word.word.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3.蛋白质的鉴定word.加样液约2 mL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溶液变紫色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OH)2沉淀,而失效;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注:可用蛋蛋清要先如果稀释不word.清代替豆浆稀释够,在实验中蛋清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不易洗干净三、注意事项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1)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实验1. 酵母实验:用酵母菌观察相关基因的遗传规律。

2. 玉米实验:观察玉米叶色、谷粒颜色的遗传规律。

3. 果蝇实验:观察果蝇眼色、翅膀形态等性状的遗传规律。

二、生理实验1. 生长发育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光合作用实验:通过实验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叶绿素含量等,了解光合作用过程。

3. 呼吸作用实验:通过观察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速率,了解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三、生态实验1. 水生生态实验:观察水生动植物在水体中的分布、消长变化等。

2. 林地生态实验:观察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林地生物多样性等。

3. 土壤生态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小生物群落等。

四、细胞实验1. 酵母菌实验: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细胞分裂情况。

2. 植物细胞质分裂实验:通过根尖细胞观察植物细胞质分裂的过程。

3.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通过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原理。

五、生物化学实验1. 蛋白质检测实验:通过检测蛋白质在反应中的滴加量,确定其浓度。

2. 酶的活性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酶的反应速率来了解酶的活性。

3. 糖的检测实验:通过观察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的反应来检测糖的存在。

六、进化实验1. 变异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情况,了解进化的规律。

2. 选择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特定条件下的选择过程,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3. 适应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情况,了解物种的适应能力。

七、遗传工程实验1. 基因转殖实验: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生物,观察转基因生物的表型变化。

2. PCR实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3. DNA测序实验:通过测序技术对基因序列进行测定,了解目标基因的具体序列。

八、免疫实验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通过观察酶标抗体和抗原的反应,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黑暗,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曝露在光下
极细光束
好氧细菌
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
实验结论:
C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的各个部位
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好氧菌集中的区域是氧气释放较多的部位
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下图显示的是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永久光合作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命活动调节
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遗传和 变异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
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
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同位素示踪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部分经典实验
新陈 代谢
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体现对照原则和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的关键 暗处理: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叶片部分曝光部分遮光
棕色
蓝色 碘液处理脱色后的叶片 清水漂洗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片色素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位在尖端。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
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
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请据此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C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B )
(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对此你认为应如何解释? 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 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2)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什么?根据C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 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 (3)如果你可使用水草、台灯、颜色滤光片及实验室常备的物品设计一个实 验装置,定量检测上题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请问你将收集什么数据?
解答策略: ①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 条件的控制、实验对照的设置、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对经 典实验进行深入剖析 ②对经典实验进行拓展、创新。要充分利用试题供给的信息, 按照试题的要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表达。
部分经典实验
新陈 代谢
生命活 动调节
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 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止生长的是
2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1 号和 3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
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1 号与 2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
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其中属于实验组的是 2 号
(3)根据 1 号与 4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
产生某种刺激
感受光刺激
尖端下部

向光弯曲生长
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起
②詹森实验
琼脂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琼脂片
琼脂片
詹森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完善其实验设计? ➢缺少对照,不能排除琼脂片的影响,应再加一组切 掉尖端后放置琼脂片的对照试验
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③拜尔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好氧细菌 极细光束
不同光谱的可见光
水绵 和好 氧细 菌的 装片
隔绝空气
黑暗,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曝露在光下
好氧细菌集中在 好氧细菌分布在
光束照射部位
所有受光部位
实验拓展
好氧细菌集中在红光 和蓝紫光照射部位
实验结论:
➢叶绿体受光时释放O2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7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
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 A
A、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 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 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 D、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遗传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 变异 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盐酸是否影响胰腺分泌胰液。
一、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 1、_取__六__只__生__长__发__育__一__样__的__小_狗__,__切__除__从__小__肠__通__往__胰__腺__的__神__经__,___ ____分__为__A_、__B_两__组__,__每__组_3_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分__别__向__两__组__狗__的__静__脉__中__注_射__等__量__(__一__般__是__2_M_L_)__的__稀__盐__酸______ ____和__生__理__盐__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B
A、1:2 B、8:9 C、2:1 D、9:8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D
② 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③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02 来自水
④ 卡尔文探明了 C0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黑暗中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端分布 不均匀造成的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实验结论: 1、胚芽鞘顶端产生的刺激确实是一种能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一种类似于动物激素的物质,称之为生长素。 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生长状况都一致的玉米幼苗(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 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 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3、4、5 ;而玉米幼苗基本停
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体现对照原则、单一变 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 ① 组和 ③ 组实验对照,可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 ① 组和 ② 组实验对照,可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的存在有关 ➢ ① 组和 ④ 组实验对照,可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实验结论:单侧光
尖端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D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4)该实验中若曝光时间过长,遮光处经碘液处理后也呈现蓝色,其原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过程和结果:
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 磨碎 提取液 注射 静脉 结果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分析:
稀盐酸 小肠黏膜 分泌 化学物质(促胰液素)导致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
胰腺分泌胰液是促胰液素化学调节的结果
该实验有什么 不足之处?
缺乏对照,不能排除盐酸的作用
斯塔林和贝里斯实验的不足之处就是:不能排除盐酸的作用。 请
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经典实验
➢纵观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题,或分析诠释、推理预期,或验 证设计、创新探索,其思想的基础都是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是高考实验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高考生物实验题 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能来自对教材理论问 题或社会实际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能是对生物学经典实验 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认识。 ➢经典实验常常与生物学发展史密切联系,是获得生物学实验 方法的重要途径。剖析经典实验,有助于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 方法,感悟科学家们不懈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验过程及结果: 1773年,斯帕兰札尼将食物装在有小孔的金 属管或小球中,并让动物吞下装有肉块的小 球,这样食物就不会受物理性消化的影响, 而胃中的液体却可以进入小球中。过一段时 间,他把小球取出来,发现小球内的肉块消 失了。
实验推理: 他推断胃中的液体一定有某种物质可以消化食物。他首先引入“消化液” 一词,认为消化液中含有某种能分解食物的化学成分,所谓消化就是消 化液对食物的分解过程。这同腐败现象有本质的区别,他指出消化液是 强烈防腐的。他用实验证明消化速度不但同食物的性质和消化液的多少 有关,而且还与温度的高低有关,而体温是最适宜的温度。 实验结论: 胃液具有消化作用。
因是 曝光处的淀粉可运输到遮光处

(5)该实验中叶片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会对碘液处理后表现出的蓝
色造成干扰,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为增强实验效果,对叶片应做怎样的处
理? 在碘液处理之前,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片的色素,再用清水漂洗叶。片
(6)该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外,还成功地证明了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