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尿素检测步骤

尿素检测步骤

尿素检测步骤1.原理:
DMBA与尿素反应生成黄色的对二甲胺基甲醛腺,此物质的颜色深度与溶液中尿素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在一定波长下反应溶液的吸光值来定量溶液中的尿素浓度(该反应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试剂:
对二甲胺基苯甲醛(DMA B)溶液(浓度m o 1 /L):溶解g DMA B于500 m L无水乙醇中,加50m L盐酸。

3.操作步骤
(1)取5ml DMBA溶液加入到25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到刻度,做为空白样。

(2)尿素含量大于2%的时候,稀释500倍
用1ml移液管吸取lml样品加入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然后吸取稀释后溶液5ml,加入25ml比色管中,加入5ml DMBA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 o以空白样做对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20nm波长下测定,记录吸光度。

(3)尿素含量小于2%的时候,稀释100倍
用5ml移液管吸取5ml样品加入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然后吸取稀释后溶液5ml,加入25ml比色管中,加入5ml DMBA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 o以空白样做对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20mn波长下测定,记录吸光度。

4.计算
标准曲线为:
y二吸光度x-尿素浓度(g/L)
尿素浓度为:
+ 0.006S
X稀释倍数(g/L) 0.0013。

尿素的检测原理

尿素的检测原理

尿素的检测原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和尿液中。

尿素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碳酰氮原子,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主要废物。

尿素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肾脏排泄功能以及蛋白质代谢的状态。

因此,尿素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尿素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尿素酶法和标定法。

其中尿素酶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检测方法。

尿素酶法是基于尿素酶对尿素的催化作用进行的。

尿素酶是一种特异性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的酶。

该酶在尿素存在的条件下,会迅速催化尿素分解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同时伴随着产生的氨的生成反应。

尿素酶法就是通过测定氨的生成量来间接定量测定尿素含量。

具体而言,尿素酶法的步骤包括:1. 样品制备:取尿液样品,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调节pH值。

2.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经过蛋白沉淀、稀释等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

3. 加入尿素酶:向预处理的样品中加入尿素酶,形成反应液。

同时,设置空白试管作为对照。

4. 反应条件:将反应液置于特定温度下(通常为37摄氏度)孵育一定时间,使尿素酶催化尿素分解。

5. 检测生成的氨:催化反应结束后,通过添加指示剂和碱,将生成的氨转化为在碱性条件下可见的缩酮铜络合物。

6. 分析测量:使用分光光度计对反应液进行测量,测得吸光度值。

7. 建立标准曲线:在同样的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测定,建立尿素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8. 计算尿素浓度:通过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并应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尿素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含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取决于实验条件的控制和设备的精度。

同时,尿液中还存在其他物质,如尿酸、氨基酸等,可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

因此,为了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除了进行样品预处理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质谱法,以提高尿素的测定精度。

总结起来,尿素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尿素酶法,通过测定尿液中生成的氨的含量,间接测定尿素的浓度。

尿素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

尿素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
试剂2
还原型辅酶I(NADH)
0.3mol/l
α-酮戊二酸
13.0mol/l
不同批次的试剂不推荐混合使用
7.4储存条件有效期
试剂在2-8℃保存可稳定1年,试剂开瓶后于2-8℃可稳定1个月。
7.5参数设置
主波长
340nm
辅助波长
405nm
反应方法
速率法
反应温度
37℃
反应方向
向下
试剂1
200u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样本
2.5ul
4.1生理性: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血尿素浓度和尿液排出量显著增高。成人血清尿素浓度男性比女性平均高出0.3-0.8mmol/l,并随着年龄增加有增高倾向。妊娠妇女由于血容量增加,尿素浓度比非孕妇低。
4.2病理性: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①肾前性:主要是严重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肾血流量減少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使尿素潴留,可见于剧烈呕吐、肠梗阻和长期腹泻;②肾性:为最常见的因素,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等,在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可见尿素轻度升高(>8.0mmol/L),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尿素可中度升高(17.9~21.4mmol/L),肌酐也中度升高(442.0umol/L);尿毒症时尿素>21.4mmol/L,肌酐也可达1800umol/L,为尿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③肾后性: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都可能使尿路阻塞引起血尿素升高。血液尿素减少较为少见,除了妊娠、蛋白质营养不良等情況外。常表示有严重的肝病、肝坏死。
12.2尿素氮测定只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指标之一,临床医师还要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及其他的诊断项目、诊断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3.性能指标
13.1线性范围:在(0.3-35.7)mmol/L范围内:a)线性相关系数(r)应>0.995;b)(0.3-10.0)mmol/L范围内,线性偏差应≦2.0mmol/L;(10.0-35.7)mmol/L范围内,线性偏差应该≦10.0%。

尿素 检测标准

尿素 检测标准

尿素检测标准一、外观检测尿素的外观应呈现为白色或略带微黄色的结晶状颗粒。

如果外观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结块、杂质或其他异常情况,则可能表明尿素的质量存在问题。

二、尿素含量的测定尿素含量是尿素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按照规定的试验步骤,测定样品中尿素的含量,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三、缩二脲含量的测定缩二脲是尿素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含量过高会影响尿素的水溶性和肥效。

通过特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缩二脲的含量,以控制其不超过规定的限量。

四、氮含量的测定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尿素中氮的含量,以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

五、碱度的测定尿素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残留一些碱性物质,因此需要进行碱度测定。

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测量样品溶液的pH值和钙离子含量,以评估尿素的碱度是否符合标准。

六、水不溶物的测定水不溶物是指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

通过试验方法,测定样品中水不溶物的含量,以评估尿素的纯度和质量。

七、铁含量的测定在尿素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引入铁元素。

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铁的含量,以控制其不超过规定的限量。

八、钙含量的测定与铁类似,钙也可能在尿素生产过程中引入。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钙的含量,以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

九、粒度的测定尿素的粒度大小对其质量和使用效果有一定影响。

通过特定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对尿素颗粒的大小、粒径分布等进行测定,以确保其粒度符合要求。

十、包装和标识的检查尿素的包装和标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检查内容包括包装材料的质量、标识的清晰度、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等是否齐全、清晰、准确等。

同时也要检查包装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尿素检测方法

尿素检测方法

根据《商品检测技术》 :
将一定量的尿素溶解在酸性溶液中,然后加尿素酶将尿素中的氮转换成氨,后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测定方法:
1、取样5(±0.0002)g 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然后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定容,待用a 。

2、取a 溶液2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定容,震荡均匀。

然后转移至250mL 烧杯中,插入PH 电极。

用0.5mol/L H2SO4标准溶液滴定到PH=4.2,记录用量v1。

3、取a 溶液2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定容,震荡均匀。

然后转移至250mL 锥形瓶中,加入v1 0.5mol/L H2SO4 标准溶液,在加入25ml 1%尿素酶溶液。

恒温 25℃ 水浴震荡2min ,静置1 小时。

转移到250 mL 烧杯中,插入PH 电极。

用0.5mol/L H2SO4标准溶液滴定到PH=4.2,记录用量v2。

结果分析:
%100*500
20*m 01401.0*v1v2*c w )((尿素态氮)-= C ——硫酸浓度
M ——样品质量
0.01401——二分之一氮气的毫摩质量(g/mmol )
具体的内容请看国家标准《GB/T 3598-1983 肥料中尿素态氮含量的测定 尿素酶法》。

纯度检测方法汇总

纯度检测方法汇总

尿素的测定方法尿素的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直接法,尿素直接和某试剂作用,测定其产物,最常见的为二乙酰一肟法;另一类是尿素酶法,用尿素酶将尿素变成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氨。

1)尿素酶法(直接法):尿素酶法利用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生成铵盐,铵盐可用纳氏试剂直接显色、酚-次氯酸盐显色或酶偶联反应显色。

尿素测定目前多采用尿素酶偶联法:用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氧化为NAD+时,通过34 0nm吸光度的降低值可计算出尿素含量。

此反应是目前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常用的测定原理。

此外,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的速率,也可用电导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电导的增加与氨离子浓度有关,反应只需要很短的时间,适用于自动分析仪。

2)酚-次氯酸盐显色法:尿素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酚及次氯酸盐,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形成对-醌氯亚胺,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此反应:对-醌氯亚胺同另一分子的酚作用,形成吲哚酚,它在碱性溶液中产生蓝色的解离型吲哚酚:此反应敏感,血清用量少(10μl),无需蛋白沉淀,一般用于手工操作测定中。

3)纳氏试剂显色法:尿素经尿素酶作用后生成氨,氨可与纳氏试剂(HgI2.2KI的强碱溶液)作用,生成棕黄色的碘化双汞铵。

尿素酶法的优点是反应专一,特异性强,不受尿素类似物的影响,缺点是操作费时,且受体液中氨的影响。

⑵二乙酰一肟法(直接法):尿素可与二乙酰作用,在强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粉红色的二嗪化合物(Fearom反应),在54 0nm比色,其颜色强度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二乙酰不稳定,用二乙酰一肟代替,后者遇酸水解成二乙酰。

试剂中加入Fe3+或Cd2+及硫氨脲,可提高灵敏度,增加显色稳定性,其中Fe3+和Cd2+有氧化作用,还能消除羟胺的干扰作用。

提高酸的浓度可增加灵敏度。

二乙酰一肟与尿素的反应不是专一的,与瓜氨酸也有显色。

本法灵敏、简单,产生的颜色稳定,缺点是加热时有异味释放,一般临床已很少使用此方法。

尿素测定用血清或血浆,体液中尿素的浓度常用尿素中含有的氮来表示,称为尿素氮。

尿素国标检测方法

尿素国标检测方法

尿素国标检测方法尿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肥料、塑料和医药等领域。

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尿素必须进行国家标准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素国标检测方法。

一、检测对象尿素样品,如肥料、塑料和医药中的尿素。

二、检测原理尿素的检测原理是基于分子吸收光谱法。

尿素分子在紫外区域(200 ~ 400 nm)吸收光谱,主要为240 nm附近的吸收峰。

因此,可通过检测尿素样品在240 nm的光吸收情况,确定其存在的浓度。

三、检测仪器常用的尿素检测仪器是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可以根据样品吸收光谱的特点,测定样品中的尿素浓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尿素检测。

四、检测试剂和设备(1)吸收液:向100ml容量瓶中加入0.650g KI和5ml草酸,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为吸收液。

(2)标准品:按国家标准GB2440-81的规定制备。

(3)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尿素样品中的吸光度。

(4)比色皿:用于装载待检测样品和标准品。

五、检测步骤1.样品的制备取适量待检测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制备样品溶液。

不同样品的制备方法不同,具体可参考不同的国家标准。

2.标准曲线的制作(1)取含尿素的标准品约1ml,用蒸馏水将其稀释至10ml。

(2)分别取1ml、2ml、3ml、4ml、5ml以及10ml标准品溶液,加入10ml吸收液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到吸收液A1~A6。

(3)将吸收液A1~A6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对每种吸收液的吸光度,在240nm处的吸光度值与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得到标准曲线。

3.样品的检测(1)取适量样品溶液,使用移液器将其定量移入比色皿中。

(2)向比色皿中加入适量吸收液,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反应。

(3)在240nm处测定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尿素的浓度。

4.质量控制在检测过程中,应设置质量控制标准,并使用有患者样品检测。

检测结果的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六、检测结果的解释根据国家标准GB2440-81,尿素质量分数应满足以下条件:肥料中尿素:45.0%~46.0%工业用途尿素:≥99.0%在检测中,若样品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则认为其合格;反之,则认为其不合格。

尿素 分光光度法

尿素 分光光度法

尿素分光光度法
尿素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用于测量尿液中尿素含量的常见分析方法。

该方法基于尿素分子的特定吸收光谱,利用分光光度学原理测定尿液中尿素浓度。

具体操作流程为:先将尿液样品与适当的试剂混合,反应一定时间后,在特定波长下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值,通过比较样品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或参考值,就可以确定尿液中尿素的浓度。

尿素分光光度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生物学、农业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尿素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测定血清尿素的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试剂: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素测定试剂盒
实验原理:
尿素经脲酶水解生成NH3与CO2,在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作用下,氨与α-酮戊二酸及还原型辅酶Ⅰ(NADH)反应生成谷氨酸和NAD+,NADH在340nm 处的吸光度下降速率与待测样品中尿素的含量成正比。

操作方法:
1、将试剂R1:R2=4:1混合,即为工作液
2、按下列顺序加入各试剂
单位ml 空白标准样本
蒸馏水0.01 ——
样本--0.01
标准液-0.01 -
工作液 1.0 1.0 1.0
3、混匀各管,340nm,空白管调零,延时30秒,读取初始吸光度A1,60秒后读取A2,计算ΔA
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ΔA
结果分析与结论:尿素=ΔA样/ΔA标×C标(8.32 mmol/l)
参考范围:1.7-8.3mmol/l
临床意义:
实验十八
实验名称:血清尿酸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尿酸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测定尿酸的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试剂:尿酸测定试剂盒,722E/723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尿酸酶氧化尿酸,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过氧化氢使ESBmT和4-氨基安替比林缩合成有色化合物,其在546nm吸光度与尿酸浓度成正比。

操作方法:
按以下步骤操作
单位ml 标准测定空白
样本-0.025 -
标准液0.025 --
蒸馏水--0.025
酶试剂 1.0 1.0 1.0
混匀37℃温浴5min,以空白管调零。

546nm,0.5cm比色杯,测定各管的A 实验现象与数据:记录各管的A
结果分析与结论:血清尿酸浓度=A样/A标×C标(357μmol/l)参考值:男202-416μmol/L,女142-339μmol/L
临床意义:
思考题:P223第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