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汉宫春·立春日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原文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原文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原文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①。

无端,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②。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①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②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讲解】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

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东也不例外。

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

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

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

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

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

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

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

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

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

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

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连环,是用《》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

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

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立春的古诗及赏析

立春的古诗及赏析

立春的古诗及赏析关于立春的古诗及赏析一、汉宫春·立春日词牌名:汉宫春|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古诗简介《汉宫春·立春日》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

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作风致以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翻译/译文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

《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粪,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

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

”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汉宫春;立春》由辛弃疾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燕子的喜筵,象征南宋小朝廷的安逸享乐,影射“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达官贵族;词人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看到大雁尚北归,而人却留南,真教人痛心疾首。

全篇情调哀怨凄迷,寄托作者对国事的忧伤,不是一般的怨春之作所能比。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汉宫春;立春》作者: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①。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②。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①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②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讲解】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

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

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

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

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

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

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

“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

“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

“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

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辛弃疾《汉宫春 立春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汉宫春 立春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①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②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③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④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①袅(niao鸟)袅:随风飘舞的样子。

春幡:《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为小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②西园:汉代长安西郊有上林苑,称为西园。

北宋时东京开封西门外有供皇帝游乐的琼林苑,也称西园;西京洛阳有董氏西园,为士大夫游览胜地。

综此数端,此处西园应是代指北宋旧京和中原故土。

③“黄柑”二句:化用苏轼诗:“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这里指立春日人们将黄柑腊酒和青韭春盘互献以表吉庆。

更:作“岂得”解。

④“问何人”句:典出《战国策·齐策》:“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这里活用旧典,说明作者心中的忧愁之结如玉连环无法解开。

【译文】春天已经回来了!你看:美女们的头发上,颤巍巍地飘动着春幡。

可老天平白无故地刮风下雨,还不肯收尽冬季的余寒。

我料想那旧时的飞燕,今夜只能在梦中回到故都的西园。

今天我还没把黄柑腊酒备办,更谈不上与亲友们互相赠送韭菜堆盘。

我却笑那多情的东风,它正忙着使梅花芳香飘散,还要让柳枝绽出绿芽,从此它忙得一点没有空闲。

东风啊,你闲时还跑到镜子里,偷偷地换走了人们的红颜。

我心中的忧愁啊绵绵不断,谁能为我解开这郁结多年的连环?我最怕看到花开花落春归去,清早北方的雁儿已在我之先飞回中原!【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燕梦’奇。

无迹有象,无象有思,精于观化者。

”(《古今词统》卷十二)清·周济:“‘春幡’九字,情景已极不堪。

燕子犹记年时好梦,黄柑青韭,极写燕安鸩毒。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古诗简介《汉宫春·立春日》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

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作风致以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翻译/译文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

《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鉴赏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鉴赏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鉴赏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

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汉宫春·立春日宋代: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

《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发,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

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

”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

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

汉宫春立春日

汉宫春立春日

《汉宫春·立春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立春日习俗,表达自己对天时人事的感触,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以及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全词结构严谨,意境幽远,内涵丰富;同时运用比兴手法,使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构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体系,往复回旋,含蓄深沉。

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立春整篇的意思

汉宫春立春整篇的意思

汉宫春立春整篇的意思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汉宫春·立春》的背景和作者
2.主题一: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主题二:诗歌中的立春意象
4.主题三:诗歌中的宫女形象
5.结论:总结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汉宫春·立春》是明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描绘立春时节的诗歌。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立春时节的美丽景色和宫女的孤独寂寞。

首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作者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景色,表现了自己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

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宫女们被深锁宫中的命运。

作者通过这种意境的描绘,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诗歌的情感世界中。

其次,诗歌中的立春意象也是一大亮点。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了春天水温升高,鸭子在水中游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立春时节的景色。

再次,诗歌中的宫女形象也是一大看点。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宫女的形象,表现了宫女们的孤独寂寞和命运的无常。

诗中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描绘了宫女的美丽和孤独,让人深感作者对宫女的同情。

总的来说,《汉宫春·立春》是一首描绘立春时节的优美诗歌。

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立春时节的美丽景色和宫女的孤独寂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汉宫春·立春日翻译赏析
《汉宫春·立春日》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前言】
《汉宫春·立春日》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释】
汉宫春:词牌名。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

《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粪,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

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

”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

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

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浑:全然。

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

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

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

又一说,称五辛盘。

《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故苏拭《立春日小集戏辛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

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更:何况。

“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

群臣莫解。

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

生怕:最怕,只怕。

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翻译】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鉴赏】
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也”。

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

但一接意绪凄迷:“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手法颇似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都非只指自然界的天时变化。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意思是说:如今已立春,去年秋日南来的燕子正往北风,或许它们今夜会梦宿西园吧。

“西园”,原指供皇帝游猎的场所,因其地处京城西郊,故称西园。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园
八校尉”。

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亦称西园,此应指后者。

从“年时燕子”句看,此词大约作于辛弃疾南归后不久。

寄情于燕,令人寻味不尽。

“黄柑荐酒”,黄柑酿制的腊酒。

“青韭堆盘”,把韭菜等装到五辛盘里。

据《本草纲目·菜部》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去:“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浑未办”(还未办、全然未办),情境大异,如此良辰,其情绪之怅怅,浮漾纸面了。

下片继写“春已归来”。

试看:东风着意,她吹得梅花微绽,清香四溢;柳吐金丝,柔条婀娜;似乎一点儿闲空都没有。

可是偏于此前冠以“却笑”二字,既淡出了“薰梅染柳”,春情画意,又可见实中有虚,虚中有幻,在此“立春日”,不过是美丽的想象而已。

紧接一转说东风还会忙里偷闲:“又来镜里,转换朱颜”。

顿挫盘郁,至此始托出真情:“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一作昭王)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

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此以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极言愁之多且深。

最后一语破的:这愁是怕见花开花落,更是最怕去年由塞北来的大雁却已先我而北还!那么,这愁便也“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了。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
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与此篇同一感慨。

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称此首:“‘春幡’九字,情景已极不堪,燕子犹记年时好ORg梦。

黄柑、青韭,极写宴安酖毒。

换头又提动党祸,结用‘雁’,与燕激射,却捎带五国城旧恨。

辛词之怨,未有甚于此者。

”虽说扯远了些,但他毕竟看出了词的主旨,与昔人咏节序的“率俗”之作迥异。

不过“辛词之愁”,并非“未有甚于此者”。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绿树听啼鴂”)等,而前者因“词意殊怨。

……愚闻寿皇(孝宗)见此词颇不悦”(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

只是此词藉咏节序以抒国事,悲慨窒塞,郁结于中,辞浅意深。

称得上是一篇“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之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