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规模越来越大的城市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含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必然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规划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计划和设计,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本文将从此角度出发谈论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城市总体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它直接导向城市的建设和更新,甚至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规划。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综合发展的影响具有以下几方面:

1. 规划可塑性: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规模、结构、合理布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可以方便城市在日后的经济发展中启用适当的空间。这则给城市的发展可塑性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可以使城市在发展中充分利用更多的空间资源,从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 资源配置: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期内对城市内部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城市各个领域的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资源配置合理则降低城市的各种运行成本,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 支持市场需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城市的开发方向、产业、公共设施和设施系统等,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动态,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4. 建设成本控制:城市总体规划可以降低城市开发成本,因为规划细节已经列于计划中。通过规划的协调,可以避免成本与效果之间的不协调或偏差,从而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

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但经济发展对城市总体规划同

样有很大的影响,具体如下:

1. 市场调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作用不容忽视。市场经济的作用

使得城市总体规划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具有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的变化,调整城市总体规划中方向、公共设施和设施系统等。

2. 建设质量:经济发展使得城市总体规划对建设质量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例

如提高城市的外观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使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更加精细完善,以适应激烈的竞争条件。

3. 技术改进: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

技术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新科技、智能化建筑等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标志。

4. 市场约束:市场约束,也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一。市场机制约束的

作用激励城市总体规划的稳健发展,规划的实践效果被市场机制与市场主体的反馈作用所反应。

三、结论

总之,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互为表里。城市总体规划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而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总体规划技术、质量和市场适应性的提高。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方位解读《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全方位解读《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来源:2013.9.26腾讯房产 1 立足三大理念,构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结晶,历史的车轮向前不会停歇,城市的发展亦是如此。常德城的发展沿革一直是一代代常德人心牵梦系的焦点,它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憧憬。 2011年9月,历时近4年,凝聚了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心血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正式获得省政府的批准。一幅庞大而充满构想的城市发展新蓝图完美地呈现在市民面前。在这一版城市规划中,我们的政府提出要把常德建设成为泛湘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何为“泛湘西北”?即是囊括了包括湘西北及湖北、重庆、贵州部分地区在内的范围。 根据“纳瑟姆曲线”的城市化规律,常德城市化率达到了37%,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结合常德城发展的实际,城市空间过小急需开展城市扩容、周边城市竞相发展造成强大压力以及被周边城市群“挤出”和边缘化诸多原因促使着常德必须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 从地域上看,常德处于长株潭、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向南可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向北可与武汉经济圈地区对接,接受两大经济区的辐射并整合形成新的辐射源。周边还紧邻包括湘西北、重庆、湖北、贵州在内的多个地区、省(市)。这是新版规划提出的地域条件。 新版规划提出“泛湘西北”概念,向北连接武汉的直线距离是300公里,向南连接长沙的直线距离是150公里,常德发展要辐射如此大的范围,没有方便快捷的交通怎么行?这是一些市民看到新版常德城规划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目前常德除了拥有桃花源机场、火车站、盐关铁水联运码头外,城区已初步形成了“十纵十横”的城市主干道网络,城区内部交通便捷;城市外围快速交通最近几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长常、常张、常吉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东常、常安、岳常高速已动工建设,约80公里高速公路环即将形成。整个看来,包括铁

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任城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阶段。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调整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战略部署,全方位推进任城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此,根据《中共任城区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进行总体部署,为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现实基础面临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任城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城区、工业聚集区、商贸服务区、生态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关键抓招商”主旋律,团结拼搏,高点定位,跨越赶超,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均超额完成,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超过年均增长15%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248元,按照当前汇率折算达到65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8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54.2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增长35%。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9:56:35,比2005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4和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8个百分点,结构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养殖、苗木、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畜牧业初步形成规模优势,全区养殖大户达1200户,形成6个规模化养殖小区。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趋势明显,初步形成李营苗木、长沟葡萄、南张特菜、接庄反季节蔬菜、孟营大棚西红柿、南张甜叶菊六大规模化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千万元以上规模龙头企业达到24家,带动农户4.5万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5个。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主导产业规模优势突出,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医药三个“百亿”产业初具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年) 辽宁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2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名城。《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沈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沈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47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强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分工协作,发挥沈阳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2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2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 控制在72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 凑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 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发展轨道交通,建 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 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 车场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 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划定基础设 施黄线保护范围,加强对各类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和预留。高度重视城市 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等在 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 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 境建设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明确责 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发展绿色建筑。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规划重点 (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 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沿江开发深入发展进程中、与扬州“同城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 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

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期限 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 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5、规划范围 (1)规划区:江都市域范围,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为9.51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由长江、夹江、西部市界、启扬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新通扬运河、花木大道、沪陕高速公路和东部市界围合的范围,面积约250.18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研究共3篇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 协调研究共3篇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研究1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还关系到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生活的质量。因此,城市规划必须注重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本文将重点讨论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协调研究。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调查研究、社会经济分析、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编制,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的计划和指导。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城市规划的全局设计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总体安排和整体规划,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概念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

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制定相应的规划,如居住区规划、商业区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等,用于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在于协调和调控城市发展的不同功能区,避免相互干扰和冲突。 三、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两个层面,其关系是总体规划包容和指导主体功能区规划。整个城市的发展应按照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确保不同区域能协调发展,避免出现相互干扰和冲突。 四、空间协调研究的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协调,需要进行空间协调研究。空间协调研究是指对城市空间组织和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达到对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科学协调的目的。首先,空间协调研究可以判断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和重叠;其次,对于城市环境的评估可以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防止难以回避的环境问题产生。 五、空间协调研究的方法 空间协调研究的方法包括现场调研、信息搜集、空间分析和环境评估。首先,现场调研可以查明实际情况和市民的实际需求,为制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其次,信息搜集可以收

新干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新干县的简介 (2)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 第四章县城性质与规模 (9) 第五章县城发展用地选择与功能分区 (10) 第六章总体规划布局 (12) 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17) 第八章园林绿化与城市景观规划 (20) 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1.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一章新干县的简介 新干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大门。县境北接樟树、丰城市,南连永丰、 峡江县,西毗新余市,东靠乐安县,全县面积1248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现辖5 镇8乡2个国营农林场,169个行政村。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粮仓、桔乡、 林海、盐田、药邑、青铜王国”之美称。全县耕地面积43.2万亩,粮食总产量22.2 地。有山地115万亩,其中林 业用地10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52.3%,有树种180科550余 种;活立木蓄积量为300万立 方米,年采伐量13万立方米,是江西省杉木用材重点基地县。水面12万亩,可利 用养殖水面4万亩,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矿产资源有金属矿12种、非金属矿10 种,其中铜矿脉15条,储量万余吨;锡矿脉11条,储量1360余吨;稀土金属矿15 种,储量3000余吨;盐矿储量面积10平方公里,储量23亿吨;花岗岩储量大、分 布广,以墨晶玉为著称。 工业园区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规划面积10000亩,北区规划面积5000亩, 园区内现有企业118家,已规划建设机电、化工、食品、玻璃灯饰等特色工业小区 2.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年)说明 济宁市总体规划(2022-2030)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 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 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 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 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1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 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21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 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 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 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 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 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有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 口迅速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 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用地规模。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 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 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 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根据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30)的指导思想是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市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济宁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资源消耗型向经济、 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型转变 技术提升型模式;促进城镇空间布局由均质走向重点、由分散走向紧凑,发挥自身优势,错位发展。为此,确立的城市发展目标是以建设山东省经济强市为目标,不断提升我 市在鲁南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在鲁苏豫皖四省交接地区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将济宁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城乡融合发展、生 态良好宜居、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一、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以研究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城市布局、安排城市工程建 设的一种综合部署。城市规划大体上又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大阶段,首先要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然后等到具体建设时,又要进行详细的规划。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城市规划这门学问,并且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城市发展 的蓝某某某,是城市建设的标准。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有效的 城市规划,才能协调各方面的发展,整合整个城市的建设,为城市居民的 居住、劳动、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建设上,还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1、城市规划提出了每个城市建设的方向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城市规划的作用。在城市规划之初,首先要有明确的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总体的发展目标。城市的规划要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也就是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在宏观层面,城市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的布局与发展性质。要从城市的交通、功能分区、 整体风貌、城市定位、取水、防洪防震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还要加强绿 化率,为公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从微观层面,要考虑到楼 层间距、道路状况、容积率等等。 2、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给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良好的城市规划,能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这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 出来的经验。从土地供应的方面来讲,城市用地能够创造出大量的土地经济,通过良好的规划,能够提高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资金。同时良好的城市 规划能够克服土地开发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 市的总体经济效益。并且,良好的城市规划能给城市带来较好的城市风貌,能够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风气,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同时良好 的城市规划能够吸引更多的招商投资,加快城市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城 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制度,有效的弥补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引发 的不足。通过城市规划,能够降低土地开发使用中的成本。 3、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 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污染也更加严重。目前大多数城 市的工业污染都相当严重,并且通过经济技术的不断提高,如此循环,污 染会更加严重,环境污染使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现在人们已 经意识到环境污染的破坏性,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可是有一小部分人 只注重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将工业区与城 市生活区与商业区分离开来,并且根据城市所处地域以及当地的气候规律,对工业区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将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减到 最小。任何城市都应当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待。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负面作用 1、过分的追求现代化将破坏城市古貌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悠久的城市风貌已经成 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但是城市规划一般都追求现代化的建设,对于属于古 迹的建筑也不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已经成为有北京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 规划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分析与探讨驻马店城市规划自驻马店撤地设市以来已历经多次修编。最早的为编制的( -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又在修编( -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原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驻马店市又在编制了( -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样基本就是相当于5年左右编制一个新的城市规划,由于每个城市规划执行时间限,而且难以与城市实际发展进度吻合。同时我市城市规划为宏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市区内部具体规划相对缺乏。因此本文就针对 -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几点做详尽分析。 1 驻马店概况 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北纬32°18' - 33°35 ' ,东经113°10' --115°12'之间,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如图1。全市辖9县一区。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人( 数据)。 图1

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性质 2.1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时一些列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组成的。其中一般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建设水平目标。本文将对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人口规模与建设水平目标中的建设规模进行分析。 新总体规划(—2030)纲要确定的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为: 人口48.5万人,建成区用地51.4平方公里; 人口78万人,建设用地97.5平方公里; 2020年人口96万人,建设用地115.2平方公里; 2030年人口133万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 2.1.1 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 针对旧规划( -2020)中规划期末组合城市人口规模115万人

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21 - 2021)

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21 - 20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铁岭市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 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铁岭市城市总体规 划(2021-2021)》(以下简称本规划)。本 规划是对《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1)》的修编。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五个统筹”方针,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2)从辽宁省及铁岭市的全局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合理确定城市发 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突出铁岭城市特色。 (4)合理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协调区域性的大型基础设施的配置,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3)坚持 公平和谐的原则。(4)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 (5)坚持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21年)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 (4)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 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 (5)《辽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21―2021)》 (6)《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1年远景目标纲要》 (7)《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1)》(8)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 标准规范第五条规划期限

南昌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 年~2020 年) 概要 南昌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 2 一、总则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 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物,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本规划期限为2001~2020 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2010 年,远期 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本规划分为二个空间层次: 中心城:建成区范围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市域:南昌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740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指高速外环(由乐温高速、乐生高速、南外环高速 公路组成)围合的范围以及向塘行政范围、湾里行政范围和昌北机场保护范围,面积共约1400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将南昌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设施 完善、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成滨江城、滨湖城、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线为主轴线,外围中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空间格局。 3 规划至2020 年,市域城市数量达4 个,建制镇数量达43 个。市域城 镇等级结构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镇制等四级结构。 1、中心城市:由南昌市中心城、长堎片区和外围五个城镇组团(莲塘、望城、湾里、乐化、麻丘)构成南昌都市区,范围面积约510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0万人。 2、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 心城镇。人口规模10~25万人。 3、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扬子洲、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李渡十三座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上。 4、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一 般建制镇为三十座。人口规模为l万人左右。 四、城市性质与城市发展规模 1、城市性质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和信息中心;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长春市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1-2020)

概要: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756.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9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9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40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止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及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护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措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对经济发展产 生积极的影响,并通过科学的规划方法来推动城市的繁荣与进步。本 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规划方法。 一、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城市规划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高产业布局和空间组织等手段,有 助于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合理规划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如商业区、 产业园区、住宅区等,有利于各行业的相互配合与发展,进一步改善 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2.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规划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形象、打造特色产业、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吸引外来人口的 流入,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3.增加就业机会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在规划新的产业 园区或商业中心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规划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等,也能够直接或间 接地创造就业岗位。 4.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规划旨在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包括改善公共绿地、交通设施、文化设施等,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优质的城市环境不仅能提升居民 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经济发展。 二、城市规划方法 1.整体规划法 整体规划法是城市规划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对整个城市 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这种方法将城市划分为不 同的区域,并根据各区域的功能特点进行相应的规划。整体规划法通 常是在长远的时间尺度上进行,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分区规划法 分区规划法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城市规划。通过对 整个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然后对 每个区域进行具体规划。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参与式规划法

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

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9-2035年)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背景与基础 (5) 第一节发展背景 (5) 第二节发展基础 (7) 第三节发展不足 (9) 第四节发展意义 (9) 第二章总体发展思路 (12) 第一节指导思想 (12) 第二节发展定位 (12) 第三节发展愿景 (13) 第四节发展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全球领先的航空客货双枢纽 (18) 第一节提升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中部国际枢纽地位 (18) 第二节打造鄂州国际物流核心枢纽 (20) 第三节实现客货双枢纽联动发展 (22) 第四章推动临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25) 第一节强核产业 (25) 第二节促带产业 (27) 第三节兴城产业 (28) 第四节产业协作 (31) 第五章建设生态智慧航空都市区 (35) 第一节规划范围划定 (35)

第二节总体空间布局 (36) 第三节武汉空港核心区产业空间布局 (49) 第四节鄂州空港核心区产业空间布局 (54) 第六章搭建“三网络四体系”综合交通网络 (60) 第一节完善“三网络”交通组织 (60) 第二节促成“四体系”多式联运 (62) 第七章实现实验区绿色生态发展 (65) 第一节构建生态管控框架体系 (65) 第二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65) 第三节落实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66) 第四节营造美好生态发展环境 (66) 第八章体制机制创新 (68) 第一节构建平台管理机制 (68) 第二节优化双机场运行机制 (68) 第三节创新开放合作机制 (69) 第九章规划保障措施 (70) 第一节支持政策 (70) 第二节保障措施 (71)

浅谈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4期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城 市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排头兵,对一个城市的良性运 行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的复杂性特征,城市规划往往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 进行调整,这就决定了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连续性的决策过程。 (一)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在进行各类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时,都必须在土地上进行,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 性资源。政府根据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有规划地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从而促 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集约化使用土地才能够最大效益地提高土地生 产力,为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针对城市各个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部署,才能够制定出适合城市经济 发展的规划,使得相关产业可以集中在一块发挥整体效益,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作用,促进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公共设施,丰富城市职能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不仅仅包括人们的生产活动和人们自身的日常生活还包括很多 公共设施,比如公共图书馆、体育场、文化馆以及社会福利等,正因为这些公共设施的存在, 使得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充满活力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公共设施不断 完善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因为它的不断完善,加大了城市的吸引力,使得人才和企 业不断地涌入城市,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和企业的流入使得城市有了更大的能力进一 步完善公共设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使得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同 时也让城市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协调各方利益,实现规模效益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利益,使得各个利益方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 共同推动城市的建设发展。对工业区、居住区、文化娱乐区进行合理的部署能够最大程度地发 挥规模效益,并且让基础设施充分得到利用,节约了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效益。把各个企业科 学合理地集中在一起,可以增加企业之间的交流,起到所有企业共同发展、进步的作用。发挥 规模经济的优势,提高城市的总体效益,进而提高城市的总体竞争力,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过程中缺乏长远眼光 我国一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只顾及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眼光。许多领导干部上任后为了 迅速提升政绩往往要大修大建,导致很多项目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常常是建了拆,拆了又建。 比如,在修建马路时一开始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发展速度,几年过后,车流量明显增加对马路的

德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

德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 草案 目录 一、规划目的1 二、规划指导思想1 三、规划期限1 四、规划围1 五、市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1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 七、市域综合交通规划5 八、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5 德惠市人民政府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6

九、“三区三线”规划8 十、中心城区规划9

《德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主要容 一、规划目的 为指导德惠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德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对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德惠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期限为2016-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规划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围 本规划分为3个规划层次,分别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 市域:德惠市行政辖区围,包括4个街道、12个镇(包括米沙子镇和万宝镇)、4个乡,全市总面积3460.9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围包含德惠市中心城区的惠发街道、建设街道、胜利街道,边岗乡的边岗村、金星村、太兴村、东岗村,夏家店街道的茶条林子村、许家油坊村、窝堡村,布海镇的十三家子村,天台镇的光明村。规划区总面积225.5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围即为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包含城市集中建设区和周边弹性控制区,包括德惠胜利街道、建设街道、惠发街道饮马河西岸河堤以西、京哈高速公路以东部分,北至边岗乡的太兴村、金星村,南至布海镇的十三家子村,不包含朱家湾村生态红线地带。总面积为127.64平方公里。 五、市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 1、区域协同 依托“三区三园”,加强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主动对接,长德经济开发区融入新区发展;强化互联互通,促进与周边市(县)、区的合作。 2、发展战略 德惠市城镇发展总体战略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1)经济发展战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