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的心理康复

偏瘫患者的心理康复在我国,每年大约增加200万中风患者。
患者症状大致是偏瘫、半身不遂智力低下等,而偏瘫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和健康。
并且,偏瘫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的人会丧失基本的劳动能力,患者不仅内心承受着痛苦,也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偏瘫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康复,讲究的就是从患者的内心出发,让患者有自信心、积极性、创造性,可以配合家人、医生进行下一步的治疗,这在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因此一定不可以轻易忽视这个步骤的重要性。
一、心理康复在中医学看来,一个人的情志活动,和五脏六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情绪不佳就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在偏瘫治疗中也是如此,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性,确立不同的治疗方案。
加强沟通,自身调节能力。
让患者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从内心感受到自豪感,指导患者家属的进一步治疗。
患者大多会因为疾病而产生焦虑,沮丧,失望的情绪变化,心理康复能够帮助患者打开心扉,解决心理的不畅和抑郁等现象,并且充分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在发病初期,患者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患者都会内心有所芥蒂,所以康复人员需要对患者可能产生的症状做出预先的准备,当真正发生时才可以从容淡定地解决。
二、偏瘫患者的心理变化(一)焦虑和恐惧刚开始患病时,患者可以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病情,最开始会表现出害怕、恐惧,等知道病情加重的时候半身肢体可能会瘫痪,并且有的会发生语言障碍,他们不仅会担心疾病难以恢复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日后的工作又会担心自己是否可以康复。
精神上受到刺激,男性可能表现为吵闹脾气暴躁,女性则经常哭泣,情绪都很不稳定。
(二)、愤怒和抑郁,自责自卑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感觉运动功能仍不可以恢复,生活还是需要他人的帮助,就可能表现为少言寡语,情绪低落,精神上的抑郁,担心疾病对家庭的影响,表现出暴躁,无理取闹,甚至不配合医生的治疗,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与医生家人的沟通不畅,行为举止又让人容易产生误会,患者可能会产生轻生,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念头。
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

中风偏瘫患者心理护理作者:汤淑平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62-01【摘要】:中风偏瘫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中风偏瘫患者的心态,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帮助众多的中风偏瘫患者增强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中风偏瘫心理护理中风是脑血管病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率高,老年人为多发,现已趋向于中年和青年人。
由于压迫或梗塞血管和神经,造成局部缺氧,缺血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甚至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
所以在临床我们要善于分析患者的心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一、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心态分析患者由于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心里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
这是患者产生下岗失业、行为安全不保障、担心被遗弃、无亲情温暖甚至轻生等问题的原因。
综合分析,这些患者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心态:1、恐惧心态:脑梗塞患者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幸存者可以遗有意识障碍、瘫痪、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痴呆等症。
需人照顾,因此神智清醒者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神经紧张,睡眠欠佳。
2、悲观心态:患者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服侍,担心久之遭家人嫌弃,产生悲观消极心态,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
3、急躁心态:由于病程长、恢复慢,有些患者总觉得医护人员打针、发药慢,对恢复期的语言及肢体训练缺乏信心。
4、孤癖抑郁心态:此病恢复慢,愈后差,少数患者表现闷闷不乐,对周围反应冷漠,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二、中风偏瘫患者宜采取的护理措施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分析患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对病人多进行言语的宽慰,帮助患者克服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势必能够帮助病人配合治疗,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脑中风后遗症的心理康复护理

[ ] 灵君 , 玉强 , 林峰 , . 1章 李 王 等 骨折 后 膝 关 节 僵 硬 的 临 床 分 析 与 护 理 对 策 [ ]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0 9 2 ( ) J. 20 ,1 9 :
5 5 8. 9.
痛 治疗 , 3 在 0分钟左 右 使用 止痛 药 。 2 4训 练 指导 训 练指 导 分为 术前 指 导 和术 后 指 导 . 2部 分 。 ( )术 前指 导 : 1 主要是 讲解 如 何恢 复 肌 肉
[ 稿 日期 ] 0 2— 3— 5 收 2 1 0 0
此 往往 心情 急躁 , 发脾 气 … 。 爱 1 2忧 虑 心理 患 者懂得 病 情 复杂 , 程 长 , 虑 因 . 病 忧 病 肢体 功能 障碍 、 动 能力 下 降 , 响工 作 和生 活 劳 影 能力 ; 忧虑 长期 治疗 给 子 女 、 庭造 成 经 济 负担 过 家 重 ; 虑 出院后 无人 照顾 , 忧 日常生 活得 不到 照顾 ; 1 3悲 观 心 理 中 风 患 者 经 几 疗 程 治 疗 后 , 情 虽 . 病 然 稳 定但遗 留下偏瘫 , 效 提 高不 明 显 , 疗 由于 病 人 肢体 偏瘫 、 言 不 利 、 便 失 禁 , 语 二 日常 生 活 自理 能 力和 工作 能力 丧失 , 者 感 到变 成 废 人 , 生 活 丧 患 对 失信 心 , 产生 悲 观 失 望 心 理 , 至 有 轻 生 的想 法 , 甚 拒绝 治疗 与护 理 ; 1 4猜 疑心 理 这 种 病 由 于须 长 期 治疗 和 护 理 , . 患 者没 有 长期 与 疾 病 作 斗 争 的 心 理 准 备 , 医 生 和 对 护 士常 常提 出较 高 要 求 , 医生 和 护 理 的 医 疗 及 对 护 理技 术容 易发 生各 种 猜 疑 , 欢 到 处求 医 问药 , 喜 对 某些 结果 会产 生 多种 疑 问 , 进而 引起 烦恼 ; 1 5孤 独心 理 由 于 本病 易 复 发 , 人 常 会 反 复 住 . 病 院 , 女和 亲人 因工 作 等原 因常 不 在 身边 , 间 日 子 时 久 , 易产 生孤 独沉 闷 , 容 甚至 绝望 心理 。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王合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6期作者单位:130200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对于偏瘫患者,以前在护理上只注意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多翻身,防褥疮。
近年来,通过对脑血管疾病所引起偏瘫的患者观察,觉得这些患者度过昏迷阶段清醒之后,心理状态都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不良的心里反应。
不良的心里状态时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
所以护士除给予治疗几多方面的基础护理之外,还必须做好心理护理-分析产生不良心理变化的因素,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改变他的不良心理状态。
使他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增加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产生了对患侧肢体功能锻炼的毅力,取得提早康复出院的效果。
1 不良心理状态的分析1.1 共性的不良心理状态脑血管意外患者都是从一个运动自如的状态突然致病,如在工作岗位上突然变成偏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此时都可出现一个共性的心里状态:沉闷不语,烦躁多虑,痛苦失望,伤心流泪,悲观厌世。
1.2 差异性的不良心理状态由于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不良心理反应,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2.1 较有知识或修养的患者思想上出现的最大痛苦时病瘫在床,单位内的一切工作及存在的问题无法安排解决,今后不能再回到岗位上,感到要与同事们分手而伤心。
这些较有修养的患者,虽然不善于外漏,但是内心确实相当的苦闷。
对干部和教师而言,探望者较多,还可以从探望者中带来精神上及情绪上的波动。
患者还希望医护人员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讲解。
1.2.2 农村老年患者性格固执,适应力差,反应迟钝,思想上单纯考虑一个问题:半身瘫活着还是死去好,因为瘫在床上只能给小辈带来累赘。
由于经济状况可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担心子女要付上一笔较贵的医药费,为此但有焦虑。
今后不能再参加劳动,连自己都不能养活而感到绝望,拒绝治疗及绝食,甚至产生轻生恶念。
1.2.3 退休工人对突然发病不能正确对待,忍受不了这一打击和偏瘫带来的痛苦,产生紧张、沉闷、消极、多思,感到对子女没尽到责任,埋怨命运为什么对自己如此残酷。
中风后康复中的心理支持与护理

中风后康复中的心理支持与护理中风,这个突如其来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也在心理上投下了沉重的阴影。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康复之路漫长而艰辛,而心理支持与护理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风后的心理变化是复杂多样的。
患者在面对身体功能的突然丧失,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往往会产生震惊、否认、愤怒、抑郁、焦虑等一系列情绪反应。
一开始,他们可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拒绝相信自己生病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意识到身体的变化不可逆转时,愤怒和沮丧的情绪可能会涌上心头。
这种情绪的波动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康复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在中风后的康复中,提供心理支持是帮助患者重建信心和积极面对生活的关键。
首先,家人和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耐心。
倾听他们的倾诉,让他们能够宣泄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成为患者心灵的慰藉。
要让患者知道,他们不是独自在战斗,身边有许多人愿意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同时,为患者设定合理的康复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过高会让患者感到挫败,目标过低则无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康复目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制定和调整。
每当患者取得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增强他们继续康复的动力。
护理人员还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学会接受自己的病情。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走向康复的必经之路。
可以通过分享一些成功康复的案例,让患者看到希望,相信自己也能够逐渐恢复。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减少孤独感和无助感。
除了心理支持,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保持房间的整洁、安静,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干扰。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合理安排他们的起居,确保他们能够方便地进行各项活动。
饮食方面,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中风后遗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吉 林医学2 1年3 00 月第3 卷第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期
中风后遗 症病 人 的心理分析及 护理
蒋发琼 ( 贵州省遵义医院中医科,贵州 遵义 5 3 0 ) 60 2
【 关键词】 I } 风;后遗症:心理分析;护理
【风 是 老年 人 的常 见病 、多 发病 ,其 发病 较 迅速 ,病 情 危 f I 重 ,死亡 牢较 高,在 临床. ,存 活者 多数 会留 后遗症 ,其恢 复 L 期较长 。这类 患者和其 他 患者棚 比较 ,存在 着特殊 的心 理状态 ,
心理 护理 是 中风后边 症恢 复期护理 的基础 。
开 展小 风康复 训练 I风康 复训练 现阶段 已被 尉内外所认 可 , f J
但操 作前 中后 却而 临着重 火 的危险 如操作前 护理 人 员一定婴 进行
血压 的监 测 ,问一下 有无 鼻 周围痒及 视力模 糊或 有灰尘 感 ,防范 训练过 程 中 H现 突发 复发 事件 。训练 中婴把 握安仝 素 ,不 可 以 { 造成损 伤 。训练 后 的作业 要 因人而 , 不 可过 劳及超 量 。 { _ 仃 上 述措 施 的合理应 用 ,才 能使 忠者最 大限度 恢复肢 体功 能、减 少 致残 率 ,防止 病情 加熏 ,有效缩 短康 复期 。
肝气 上冲 进而 会导 致血 压的升 高 ,极易 引发再 次・k, 身体 的 lz ,t ,对 恢复 很不利 ;生活 起居 的动作 婴缓慢 ,最 初行走 时 配 有安 全的 辅助 器具 ,,要 - 人员陪 同 ;防止J 暴力 强行牵拉 甚 做剧 烈运 f 仃 : f J 动 ,以避 免引起 关 节 以及肌 肉的{ 伤,进而 导致 疼j 出现 ;如 柴 f . { 阿 出现 了疼痛 ,这 时应 该适 当地 控制运 动的量 以及运 动 的范 围;指 导忠者 做一 些能 够耐 受 的锻 炼 ,比如散 步 、慢 跑 、练气 功、打 太 极 拳等 。这 些活 动都 可 以调和 气血 ,使脾 胃的功 能恢复 ,关: 运 1 动 灵活 自如 ,使 阴 阳趋于平 衡 ,以利 于疾病 的早 日康复 。引 导忠
患上中风偏瘫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患上中风偏瘫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大部分患上中风偏瘫的患者会出现心理障碍的问题,认为自己这是得了不治之症,活着只能给家人带来无穷尽的麻烦,还不如死了得好。
同时部分患者因为自己之前是自由之身,现在只能躺在床榻上,哪里也去不了,什么也干不了。
这时导致患者并不能正确接受自己状态。
长此以往,患者会出现抑郁心理,进而出现偏激行为,更是不愿意配合治疗与护理等方面工作的进行,最终影响自身的治疗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
但是大部分的中风偏瘫患者的家属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所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患上中风偏瘫患者有哪些心理护理措施吧。
在研究中风偏瘫患者如何进行心理护理之前,要为国民简单介绍一下中风偏瘫是什么?心理健康是什么?1、中风偏瘫是什么?心理健康是什么?1.1 中风偏瘫中风是一种致残老年人与危及老年人生命安全的病症,拥有发病急和进展快以及高致残与致死率、病情重等特点,会导致患病人员出现语言障碍和躯体运动感觉障碍的问题。
该疾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压迫与梗塞血管与神经,促使局部缺氧和缺血的出现,致使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变为不可逆的病理状态。
因为该疾病的存在也会促使语言障碍和肢体瘫痪以及口角歪斜等身体功能的变化,造成患者出现心理障碍问题,进而造成患者身体的调节功能减弱、抵抗能力下降。
研究发现,在100个人大约就一个患者。
而且患上中风偏瘫的患者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甚至还会四成的患者出现重度残疾。
此外,调查发现,有25%-33%的患者会在第一次发病之后的3-5年之中复发,带给患者本身和其家庭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压力,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并且在国民中风之后,主要表现为偏身麻木、意识丧失、半身不遂、突发性的口舌歪斜等为主要的临床现象,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1.2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个体既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与接受,还可以和他人和谐相处;不但可以应对自身所处的变化环境,还可以完善与维持自身的人格特征。
中风患者康复期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中风患者康复期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脑中风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和心理角色转换的适应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
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失眠、自尊的改变、愤怒、挫折感等[1]。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了解患者的人格特点,并加以分析,给予有效的个性化护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降低致残率,重返社会。
方法:探讨中风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根据187例医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
观察并归纳他们的心理变化特点,给予积极应对。
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均可对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中风;心理;护理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
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且发病年龄由老年逐渐向中青年发展,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从而导致抑郁等精神并发症。
这与疾病所致的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也于脑部病变后所致的性格、情志、行为改变有一定关系。
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中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十分重要。
1、研究对象:中风患者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患者。
2、心理特点2.1 震惊、恐惧、孤独表现为患者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视和接受疾病的打击,盼望有亲人看望自己。
表现为沉默、无感觉、无反应、害怕、暗自流泪、不安全等。
2.2 否认、自我保护:表现为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在心理上处于应激状态,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的曲解,总幻想自己有患病,躲避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
2.3 抑郁、焦虑:着是大多数中风患者在患病后必经的心理阶段,随着对病情的深入了解,否认期突然消失,一旦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终生残疾,就表现出内心的压抑、失眠、孤独、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可出现幻觉、妄想、自杀等精神症状。
2.4 依赖、反对独立:表现为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凡是都要依赖家属,必须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去做一些事,抵制康复训练或提出一些过高、不能实现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中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方法:通过三个不同疾病发展阶段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阐述。
结果: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很好接受治疗,并进行康复锻炼,尽快的投入到生活和社会当中。
结论:中风患者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表现,不同的心理障碍、不同的心理要求、患病期间心理护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帮助。
标签:中风后遗症;偏瘫;心理护理
中风,又名脑溢血,是由脑部血液循环发生急性障碍所导致的脑部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
此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和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发生很多心理变化,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变化是,恐惧、害怕自己死去,担心自己变为废人,拖累家人、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为今后的工作,家庭等问题而烦躁不安。
家属常表现为紧张,焦虑,伤心难过。
我院内科护理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同阶段发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同时对家属进行安慰,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护理,受益匪浅,得到患者及家庭的好评。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近两年多的时间共收治患者5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42~60岁,死亡5例,均为男性。
据调查,多数患者有高体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4高症状,吸烟,酗酒不良嗜好。
爱吃肥肉,饮食结构不合理,劳累生活无规律等。
身体严重透支,一旦发病,若抢救不及时,会失去生命。
幸存者50%都留有后遗症,出现典型的三偏综合症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生活不能自理。
2.方法
2.1发病初期:由健康人突然变成半身不遂,日常生活由家人照顾,是意想不到的打击,患者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出现自悲情绪,心理失衡。
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病房设施及病友等,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焦虑,身心放松。
因早期病情发展变化快,故严格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因长期卧床,身体不能动,大小便失禁、护士应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每2~3h翻身一次,按摩皮肤受压部位,勤换洗预防痔疮。
2.2病情相对稳定期
鉴于病情好转不明显,患者极度烦躁,紧张,失眠,不善言语。
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并告诉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恢复的过程,
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按时服药,测血压,静脉输液等治疗。
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理疗,按摩,自己主动活动肢体,若不能完成的动作,由家属配合完成。
不要泄气,要坚强,有顽强的毅力,一定会重新站起来。
对于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减少探视和谈话,降低脑耗氧量。
家属与患者交谈时,说话小心,不说伤感情和自尊的话,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不要在病人面前流泪,强忍悲痛,强装笑脸。
耐心给患者洗脸,喂饭,处理大小便。
给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减轻紧张情绪。
2.3恢复期
由于身体的不适,家庭压力,社会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患者自卑,绝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性格和行为发生改变,医务人员对此不能忽视,耐心讲解,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要对该病有过高过快的要求,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鼓励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
耐心解释患者疑虑,细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解除患者的不良心态,调整心理平衡,要积极向上,乐观,正确面对。
肌力的康复训练很重要,鼓励患者康复的每一点进步,帮助患者重新安排学习,生活,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文娱活动,如棋、牌、书法、绘画等。
增加对生活的乐趣,重新面对生活,融入社会,从而促进康复,解决心理障碍。
2.4家庭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家属交谈,讲解疾病过程,病程漫长,可能终身残疾,终身需要人陪伴和护理,耗钱财、耗时间、耗人力、耗体力、做好思想准备,持之以恒,要有足够的耐心。
患者要戒酒烟,终身服用降压药,经常监测血压,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用棉签将瘫痪侧前庭沟的食物残渣清除。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血压增高,诱发再出血。
饮食应以降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素和维生素为宜。
勤洗、勤换,预防痔疮。
帮患者按摩肢体,主动锻炼能激活脑细胞的恢复,效果很好,此种疾病没有特效药,康复锻炼及家属的陪伴,不离不弃,关爱最重要。
3.结果
通过对偏瘫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增强了患者和家属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正确认识疾病,正确面对生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4.讨论
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程进度迅速,严重时在几分钟内死亡,多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大小便失禁,经抢救及时,患者幸存,但有严重的后遗症,护理难度大,除基础护理外,心理护理更重要,及时向患者及技术进行康复中的知识宣教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陳长青主编脑血管病自我防治金盾出版社
[2]中国保健与营养
[3]护士执业教育杂志
[4]张鸣和、柴锡庆主编内科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