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社交礼仪差异
对比美、德、英、巴、印等国家的商务交往习惯和禁忌

美国首先列出国际贸易中美国商人的特点,然后详细点评。
1.自信心强,自我感觉良好2.讲究实际,注重利益3.热情坦率,性格外向4.重合同,法律观念强5.注重时间效率美国商务礼仪和习俗禁忌:美国人不像英国人那样总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讲究穿戴。
他们穿衣以宽大舒适为原则,自己爱穿什么就穿什么。
别人是不会议论或讥笑的。
在美国,12岁以上的男子有享有;先生;的称号,但多数美国人不爱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之类的称呼,认为太郑重其事。
他们喜欢别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并视为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
公私单位访问前,必须先订约会,最好好在即将抵达时,先通个电话告知。
美国人热情好客,哪怕仅仅相识一分钟,你就有可能被邀请去看戏、吃饭或出外旅游。
但一星期之后,这位朋友很可能把你忘得一干二净。
到美国人家去登门拜访,冒然登门是失礼的,必须事先做好约定。
应邀去美国人家中作客或参加宴会,最好给主人带上一些小礼品,如化妆品、儿童玩具、本国特产或烟酒之类。
对家中的摆设,主人喜欢听赞赏的语言,而不愿听到询问价格的话。
准时守信相当重要。
美国商人喜欢表现自己的"不正式、随和、与幽默感。
能在经常说几句笑话的人,往往易为对方接受。
美国商界流行早餐与午餐约会谈判。
当你答应参加对方举办的宴会时,一定要准时赴宴,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准时赴约,一定要打电话通知主人,并说明理由,或者告诉主人什么时间可以去。
赴宴时,当女士步入客厅时,男士应该站起来,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你才可坐下。
近年来,美国人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变化,这同各国消费者饮酒习惯的变化是一致的。
即从嗜好烈性深色酒转向非烈性浅色酒。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饮用啤酒、葡萄酒和果酒。
在一些地方,人们喜欢饮淡茶,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人们喜欢喝浓茶。
不管是茶叶或咖啡,必须与当地的水十分调和。
另外,发红的奶油或干酪,比普通的奶油和干酪受人欢迎。
又如红色的大马哈鱼在有些地方畅销,而在另外一些地方由于习俗的关系,白色的大马哈鱼畅销。
英美文化及其风俗习惯

英美文化及其风俗习惯1.关于个人隐私:英美人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别人干预,当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How much do you make? (你赚多少钱?)/Are you married? (你结婚了吗?)等涉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问题时,都被认为有失礼貌。
因此,在与英美人交往时,应避免问及有关隐私的问题。
2.被邀做客带什么?在英美等国家,如果被邀请去别人家里做客,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节日或婚礼、生日等特殊的场合,通常只需带上一点小礼物或一束鲜花即可。
如果是好朋友相邀,则送不送礼物都可以,如果一定要送点什么,也不需要买过于贵重的东西,礼物可以是一瓶酒,一块巧克力,一张有纪念意义的明信片等。
在接过礼物后,接受礼物的人则会马上打开礼物,并说一些赞赏的话,而赠送礼物的人衷心地说一声“Thank you very much.”也是必不可少的。
3.在欧美国家,当你乘坐出租车或在饭店、旅店消费,进行理发或美容时,除车费、饭钱、住宿费等应付的账单外,常常还需支付一定的小费。
小费的比例一般为账单的10%-15%。
人们通常给出租车司机、理发师、美容师、旅馆行李员小费。
但在饮食店和旅馆,如果小费已经算在账单里了,通常就不必再给小费了。
给小费是尊重对方劳动的礼貌行为。
4.当你接到美国人请你到家做客的邀请时,你或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在美国人家里怎么做。
其实很简单,大部分美国人都希望你在做客时表现得自然,你没必要过于拘谨。
一般来说,美国人对于朋友的到访都带有随意的态度。
他们希望你能感到轻松、舒适,就像你在自己家里一样。
当然,在别人家里有些事你是不能做的,比如说,不经允许就开冰箱拿可乐喝或乱翻动桌子上的资料等是不礼貌的。
英美国家,介绍互不相识的双方认识有习惯的顺序:先把家人介绍给主人,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把位卑者介绍给位尊者。
英美礼仪

• 英语国家就显得完全
不同:在通常情况下, 他们对于送给自己的 礼品会毫不客气地收 下,且要当着送礼人 的面当即打开,同时 一方面感谢对方所送 的礼物,另一方面又 说他是如何如何地喜 欢这件礼物,或说这 件礼物是如何的美观 实用等。
习俗禁忌
美国: 国花:玫瑰 国树:山楂 国鸟:白头雕 国石:蓝宝石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讨厌的数字:13和3 忌讳:白色百合花不可作为礼物送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第五、在美国,一位女士要是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或者撩动自己裙的 • 下摆,往往会令人产生成心引诱对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失礼。
第七、美国人认为,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当众化妆补妆,不 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社交礼仪
在社交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英国服饰礼仪
• 在英国参加正式的
宴会时要注意这样 四个要求: • 1、忌打带条纹式 的领带; • 2、不系长衬衫袖 口的口子; • 3、正式场合穿凉 鞋; • 4、浅色皮鞋配深 色西服。
•
• 英国的国花是玫瑰花,百合花和菊花是死亡的象
征,所以英国人很忌讳;国鸟是知更鸟,孔雀和 猫头鹰在英国的名声不佳;平时十分宠爱的动物, 对猫和狗都非常喜欢,黑色的猫是十分厌恶的, 也不是很喜欢大象;国石是钻石;在色彩方面, 英国人偏爱蓝色、红色与白色。它们是英国国旗 的主要色彩。英国人所反感的色彩是墨绿色;英 国在图案方面禁忌甚多,人像与及大象、孔雀、 猫头鹰等图案,都会令他们大为反感。在握手, 干杯或摆放餐具时,无意之中出现类似十字架的 图案,认为这是十分晦气的;英国所忌讳的数字 是"13"和"星期五"尤其是两者恰巧碰在一起时, 都会产生大难临头之感;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1. 语言差异英国和美国的英语有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拼写和词汇上。
比如,美国人通常会用“center”来表示“中心”,而英国人则会用“centre”。
此外,美国人口音通常更加平原,而英国人的口音则带有更多的浓郁地方特色。
2. 民俗活动差异英国和美国的民俗活动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国人喜欢举行独立日游行、庆祝美国独立日等活动,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参加热气球节、感恩节、万圣节等传统庆典。
3. 政治体制差异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制。
这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在治理方式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例如,英国的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总统则是由普选产生。
4. 饮食习惯差异英美两国的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英国人普遍喜欢喝茶,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喝咖啡。
此外,在食物口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英国人喜欢吃薯条和炸鱼,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吃汉堡和炸鸡。
5. 社交礼仪差异英美两国的社交礼仪也有一些差异。
比如,在用餐时,英国人通常会使用刀和叉来进食,而美国人则更喜欢使用刀叉和勺子来进食。
此外,英国人比较保守,对于性话题的谈论比较忌讳,而美国人则比较开放,性话题在社交中更容易被提及。
6. 宗教信仰差异英国和美国的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虽然基督教是主流信仰,但也有穆斯林、犹太教徒、印度教徒等。
相比之下,美国则更多是基督教徒,而且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
7. 教育制度差异英美两国的教育制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学生上学的年龄比美国有些早,通常从4岁就开始上学了,而在美国,则是6岁。
此外,在大学教育方面,美国的大学一般在校园内提供宿舍,而英国的大学生通常需要自己租房居住。
8. 体育文化差异英国和美国的体育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而在美国,橄榄球、篮球、棒球等运动更受欢迎。
9. 性别平等观念差异英美两国的性别平等观念也有不同。
英国的性别平等观念相对较早形成,女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相对较高。
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

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一、招呼语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存有两类:第一,谈论天气。
例如英国人见面说道:“今天天气极好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到的潮温气流使天气无常,就没了天气预报也说不定,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
第二,谈论近况。
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牵涉隐私,可以说道:“最近不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重新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二、称谓的差异在汉语里,通常只有彼此熟识亲密无间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必须甚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称呼上似乎“不拘礼节”,惯于对等式的称谓。
例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后“上下长幼尊卑”,通常可以干爹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轻易叫做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表示“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表示“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就是没用的,必须必须分确切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可以指出你稀奇古怪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
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李老师”、“陈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
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黄局长”“王经理”等。
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习用的称呼。
英美文化差异的解析和理解

英美文化差异的解析和理解英国和美国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文化体系,尽管它们使用相同的语言,但是在各种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英美文化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文化。
一、交往和社交在英美文化中,交流和社交的方式非常不同。
在英国,人们更加注重礼貌和传统的社交习惯,通常会使用更正式的语言和礼仪进行交流。
例如,英国人习惯使用谈话来交流,这类似于见面时打招呼和探讨各种话题,而美国人更喜欢更直接、更开放的交流方式。
此外,英国人喜欢使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美国人更直接地表达想法。
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英国社会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传统的等级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必须熟悉正确的礼节和规矩,以获得社交的成功。
而美国社会则更注重独立和自由,因此发展出了更加个性化和直接的文化。
二、饮食饮食是反映文化的一部分。
在英美文化中,饮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喜欢喝茶、啤酒、红酒和威士忌,而美国人则喜欢饮用咖啡、可乐、啤酒和葡萄酒。
在食品方面,英国人喜欢烤羊肉、炖牛肉、鱼和薯条等传统菜肴,而美国人则更加偏爱汉堡包、烤肉、墨西哥风味和亚洲风味的菜肴。
这种差异的原因也与历史和文化有关。
在英国,社会中类似于乡村生活的传统非常强烈,这与英国农业历史有关。
英国人的饮食和文化更加传统和富有历史感。
而美国是一个大型移民国家,这导致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因此其饮食和文化也更加多样化。
三、教育教育也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国教育系统中,学生通常会接受更传统和理论化的教育,教师对知识的纯粹性和理论性更加看重。
而在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技能。
美国的课程安排通常更加灵活,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
两个国家教育差异的原因与其文化和历史有关。
在英国,传统的上流社会通常会强调传统的教育方法,而美国则更注重个体自由和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才华。
因此,这两种教育体系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差异。
英美礼仪

英美习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
由于受地域和历史的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
俗话说“入乡随俗”(Do as Romans do.),无论是英语学习者还是从事英语工作的人,都必须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习俗和日常用语。
相反,只是死记硬背某些表达形式、硬抠语法规则或望文生意,那只会弄巧成拙。
为了帮助中学英语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SEFC新教材,掌握英语的实质和精髓,下面将与新教材有关的英美习俗和日常用语作简要归纳。
第一节:见面与告别英美人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三种形式:握手、拥抱和亲吻。
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后,朋友间久别重逢或远出家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
英美男子握手应有力,英文叫firm hand shake。
男女之间的握手一般是女方先主动伸出手来,男子轻握一下即可,女方若不伸手,可点头致意。
拥抱比握手在感情上更进一层,通常是亲属之间和朋友之间的见面礼,异性之间除关系密切,一般不拥抱。
亲吻的方式通常因人而异:辈分高的人吻辈分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后者的下颌;同辈的朋友或兄弟姐妹之间只是脸颊相贴,只有夫妻、情人之间才是嘴对嘴亲。
(一)问候:当相互熟悉的人见面之后,总免不了相互问候。
中国人最常用的客套语是“吃过饭了吗?”这样说的意图只是打招呼,至于“吃饭与否”并不重要。
但如果你对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吃饭,或觉得你太关心“吃饭”。
西方人见面只说:“hello,hi”或“good morning”等即可。
如果想多说几句,可谈天气、交通情况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英美人很尊重别人的隐私,尤其对年轻女士,所以现在出现了Ms(女士,不论婚否)。
如果一见面就问“年龄多大”,“结婚与否”,“工资多少”是很不礼貌的。
日常用语:1.Glad to meet you.2.Haven't seen you for some time?3.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4.How are you? Very well,thank you.5.How do you do?初次和英美人接触,最好的话题莫过于谈天气。
英美文化差异中的习俗与礼仪

英美文化差异中的习俗与礼仪在全球化的今天,英美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英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饮食、音乐等方面,还表现在习俗与礼仪上。
本文将从饮食习俗、社交礼仪和节日庆典等方面,探讨英美文化差异中的习俗与礼仪。
一、饮食习俗在英美两国,饮食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
英国人以茶为饮食文化的核心,下午茶是英国人的传统习俗之一。
英国人喜欢在下午3点左右享用一杯香浓的红茶,搭配各式点心,如小蛋糕、三明治等。
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咖啡,咖啡馆在美国非常普遍,人们常常在咖啡馆里聚会、工作或休闲。
此外,英美两国在用餐礼仪上也有一些差异。
在英国,用餐时要注意使用刀、叉、勺等餐具,吃菜时要用刀叉一起使用,而不是只用叉子。
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使用刀叉和手一起用餐,尤其是在吃披萨、汉堡等快餐食品时,使用手是被接受的。
二、社交礼仪在社交方面,英美两国的礼仪也存在差异。
在英国,人们讲究礼貌和谦逊。
当你在英国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要过于亲密。
英国人喜欢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以示尊重。
而在美国,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空间,交谈时可以站得更近一些,但也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
此外,英美两国在问候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人们通常使用握手作为问候的方式,但不会过于热情。
而在美国,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拥抱和亲吻来问候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三、节日庆典英美两国的节日庆典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与礼仪。
在英国,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英国人喜欢在圣诞节期间互赠礼物,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并且会有特别的圣诞布丁和圣诞蛋糕。
而在美国,感恩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感恩节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共进丰盛的晚餐,主菜通常是火鸡。
此外,英美两国的婚礼习俗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新娘会穿着华丽的白色婚纱,新郎会穿着正式的西装。
而在美国,婚礼可以在教堂、花园、海滩等地举行,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婚礼的形式和场地。
总结英美文化差异中的习俗与礼仪体现了两国人民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社交礼仪差异
中西文化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因此在不同国家的社交礼仪方面也有诸多差异。
英美国家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交礼仪也与我们中国的传统礼仪有着区别。
首先,英美国家注重个人隐私,不会随便询问别人的私人生活。
在聚会时,他们会尊
重别人的私人空间,不会凑到别人的面前或热情地握手。
相反,在中国,人们追求亲密关系,习惯于向陌生人询问私人生活和家庭背景。
其次,英美国家的社交礼仪注重时间观念和效率。
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因此在商务或
社交场合,他们通常都非常准时,延误时间是不被允许的。
在会议上,他们会保持高度的
效率,不会浪费时间。
而在中国,刚开始时可能会花很长时间相互了解,交换礼物等,因
此时间可能会拖延。
第三,在英美国家,人们注重礼仪和规矩,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人们必须遵循一系列
的礼仪和惯例。
例如,在用餐时,人们不会大声说话或者哄闹,尽量保持温和和礼貌。
而
在中国,因为重视娱乐和社交,很多人在用餐时都会大声喧哗、开怀大笑。
最后,在英美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形式化和规范的礼仪。
例如,在重要场合,人们必
须穿着得体,不然就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在美国,人们比较注重简约、岁月沉淀的感觉,大多数人会穿着简洁的西装裤、无纹无靠的西装。
在英国,人们更加注重绅士风度,
通常会穿着卡其裤、校服和手套。
而在中国,礼仪方面比较灵活,人们可以穿着正式服装
或者是一些传统衣物。
总而言之,英美国家的社交礼仪和中国传统礼仪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不仅来自
于不同文化的传承,而且还反应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们为全
球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增加了不少难度。
身为机器人的我,将一直努力掌握不同的社交礼
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