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误差分析,成果总结)河海大学出品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报告

5、成果分析及小结
6、对本实验有什么建议或改进意见: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年月 日
1、实验目的
六、管道局部阻力实验报告
2、计算公式
4、实验数据及计算 (仪器编号:
)实验日期:
1) 有关常数:
大管直径 D= 小管直径 d=
cm;大管断面面积 A1= cm;小管断面面积 A2=
cm2; cm2;
2) 量测记录表格(注意指导和记录所示仪器与实际仪器的编号不同)
4、 用方格厘米纸或双对数纸绘制 lg h f ~ lg v 曲线,并计算层流及紊流时的
斜率 m 值。
5、成果分析研究及小结
6、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上,用你所学的其他知识谈谈你对仪器设备的改进建 议。
1、实验目的:
五、管道沿程阻力实验报告
2、计算公式:
3、实验数据及计算值:
1) 有关常数: ①管道直径 d=
cm; cm。
量水 量水 体积 时间
V
T
(cm3) s
10 3) 计算表格 ①文德里管
项目 公 测
式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压管高差 Δh=▽2-▽1
cm
实测流量
Q实
=
V T
cm3/s
理论流量 流量系数
K Q理 = K ∆h cm3/s
µ = Q实 Q理
5、绘制文德里管(Δh)与实测流量 Q实 的关系曲线(用方格纸,比例自选)
6、成果分析及小结
报告完成日期:
八、演示类实验 对演示类实验,要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写出你通过该实验演示 后的收获和体会。请在实验报告后附加纸张。 流线演示实验 相对平衡演示实验 粘性演示实验 水击演示实验 虹吸演示实验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全)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全)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一)伯诺里方程实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能量方程实验)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 可正可负。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P 恒为正,即J>0。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如图所示,测点5至测点7,管渐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 P >0。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 <0。

而据能量方程E 1=E 2+h w1-2,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 2恒小于E 1,(E-E )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 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上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 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 )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222gAQ E pZ H p -=+=γ,任一断面起始的总水头E 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 为定值时,Q 增大,g v 22就增大,则γpZ +必减小。

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 相应减小,故γpZ +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 )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g A Q g A Q A Q g v g v v p Z H P 2222222212222222122ζζγ+-=+-=⎪⎪⎭⎫ ⎝⎛+∆=∆ g A Q A A 212222122⎪⎪⎭⎫ ⎝⎛-+=ζ式中ζ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 增大,H ∆亦增大,()P P -线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3、 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测点高差0.7cm ,γpZ H P +=均为37.1cm (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各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水力学实验报告 (2)

水力学实验报告 (2)

水力学实验报告1. 引言水力学是研究水的运动规律以及与固体结构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水力学实验可以模拟和研究水的流动、水的压力分布、液体运动的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测,探究不同情况下水的流动规律以及压力分布的变化。

2.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 1. 熟悉水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流量的测量; 3. 了解压力分布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4. 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深入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

3.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装置有: - 水槽:用于存放实验用水,并进行流动观察。

- 流体泵:用于提供水的压力。

- 测压仪:用于测量水流中的压力变化。

- 流量计:用于测量水的流量。

- 流速仪:用于测量水的流速。

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1.将水槽放置在实验架上,并加入适量的水。

调整水位,使其能够正常进行实验。

2.将流体泵连接到水槽上,并接通电源。

3.设置流体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

4.将测压仪和流速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可以准确测量水流的压力和流速。

5.将流量计连接到水槽出口,确保准确测量流量。

6.检查所有仪器和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没有泄漏。

4.2 流量测量实验1.打开流体泵,使水开始流动。

2.使用流量计测量水的流量,记录结果。

4.3 压力分布测量实验1.将测压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例如在管道的水平段和弯头处。

2.打开流体泵,使水开始流动。

3.使用测压仪测量不同位置的压力,并记录结果。

4.分析压力的分布情况,探讨产生这种分布的原因。

5. 实验结果和讨论5.1 流量测量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水的流量为XXX立方米/秒。

5.2 压力分布测量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不同位置的压力数据,并通过绘制图表进行了分析。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压力分布在管道的不同位置是不均匀的。

在水平段,压力分布较为平稳;而在弯头处,压力明显增大。

这种压力分布的变化是由于水流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变化所致。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

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

于是有(h、d单位为mm)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

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

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序言水力学是一门研究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学科。

水力学实验是水利工程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主要是笔者在进行水力学实验并出具实验报告的实践过程,与读者分享一下实验过程的心路历程。

实验介绍此次实验是“小型水力模型试验台”的试验。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进水系统、调节系统、出水系统和测量系统。

整个实验过程需要作出流量测试、阻力特性测试和水力特性测试。

流量测试在进行流量测试之前,首先要开启离心泵。

如此才能将实验用的水泵到台面上。

如果水量不足,则需要向离心泵中注入水。

待水力模型试验台接通电源过后,调整水流流量、流速和水压。

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耐心调节,保证测试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阻力特性测试阻力特性测试是需要用到静水压力计的。

在测试中,静水压力计一定要正确地安装在不同位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开始的时候需要观察静水位的实际高度和基准面的高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需要调整。

测试时需要设置不同的流量,通过观察静水位的高度变化,即可得出对应的阻力特性特性数据。

水力特性测试在进行水力特性测试之前,需要准备好测量水压、温度和电流的相关设备。

为了保证测试数据可靠性,需要在控制器上对流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确定流量大小。

实验的水压力计需要被安装在水力模型试验台的上游和下游位置,以便对流动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为了保证水的稳定流动,设备需要进行调节处理。

实验开始后,可以通过直接读取或者计算等方法得到水的流速、流量和阻力数据信息。

根据得到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不同条件下的水力特性特征值。

实验结论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位置的水压和流量是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的。

在流量相同情况下,水压值随着离水的位置递减。

而水的流速和流量则与其位置是正比例关系,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水的流动状态是很复杂的,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

(完整版)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实验五雷诺实验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1.1)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河海 物理实验报告

河海 物理实验报告

河海物理实验报告河海物理实验报告引言:河海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水文、水利、水电等相关问题。

在河海工程的实践中,物理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次关于水流力学的实验,旨在深入探讨河海学科的重要性和实验在其中的作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水流在不同管道内的流动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流体力学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水流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今后的河海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器材和装置: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和装置包括:水泵、流量计、压力计、流速计、实验管道等。

其中,水泵用于提供实验所需的水流,流量计用于测量水流的流量,压力计用于测量水流的压力,流速计用于测量水流的流速。

实验管道则是水流通过的路径。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实验器材完好无损,检查实验管道是否畅通。

2. 实验前准备:将水泵与实验管道连接,打开水泵,调节水流量。

3. 测量流量:使用流量计测量水流的流量,并记录数据。

4. 测量压力:使用压力计测量水流的压力,并记录数据。

5. 测量流速:使用流速计测量水流的流速,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水流的流速、流量和压力等参数,并进行图表展示。

7.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流在管道内的流动特性,并与流体力学原理进行对比和验证。

8. 实验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水流的流速、流量和压力等参数。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流在管道内的流动速度随着管道直径的变化而变化,流量和压力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与流体力学原理中的伯努利定律和底阻力等概念相吻合。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流在管道内的流动特性受到管道直径、流速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的河海工程中,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水流的流动,提高水利效率。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分析解析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分析解析

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实验五雷诺实验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1.1)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2.当PB,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

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

于是有(h、d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

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

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

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

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因此,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6.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进入水箱。

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

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

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

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之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0时的水箱液面作为测7.该仪器在加气增压后,水箱液面将下降而测压管液面将升高H,实验时,若以P量基准,试分析加气增压后,实际压强(H+δ)与视在压强H的相对误差值。

本仪器测压管内径为0.8cm,箱体内径为20cm。

加压后,水箱液面比基准面下降了,而同时测压管1、2的液面各比基准面升高了H,由水量平衡原理有则本实验仪d=0.8cm, D=20cm,故H=0.0032于是相对误差有因而可略去不计。

其实,对单根测压管的容器若有D/d10或对两根测压管的容器D/d7时,便可使0.01。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个过断面。

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取a1=a2=…an=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及,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成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

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1-2, 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有如下二个变化:(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就增大,则必减小。

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

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

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7)处真空的形成:(1)减小流量,(2)增大喉管管径,(3)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

显然(1)、(2)、(3)都有利于阻止喉管真空的出现,尤其(3)更具有工程实用意义。

因为若管系落差不变,单单降低管线位置往往就可完全避免真空。

例如可在水箱出口接一下垂90弯管,后接水平段,将喉管的高程降至基准高程0—0,比位能降至零,比压能p/γ得以增大(Z),从而可能避免点7处的真空。

至于措施(4)其增压效果是有条件的,现分析如下:当作用水头增大h时,测点7断面上值可用能量方程求得。

取基准面及计算断面1、2、3,计算点选在管轴线上(以下水柱单位均为cm)。

于是由断面1、2的能量方程(取a2=a3=1)有(1)因h w1-2可表示成此处c1.2是管段1-2总水头损失系数,式中e、s分别为进口和渐缩局部损失系数。

又由连续性方程有故式(1)可变为(2)式中可由断面1、3能量方程求得,即(3)由此得(4)代入式( 2)有(Z2+P2/γ)随h递增还是递减,可由(Z2+P2/γ)加以判别。

因(5)若1-[(d3/d2)4+c1.2]/(1+c1.3)>0,则断面2上的(Z+p/γ) 随h同步递增。

反之,则递减。

文丘里实验为递减情况,可供空化管设计参考。

在实验报告解答中,d3/d2=1.37/1,Z1=50,Z3=-10,而当h=0时,实验的(Z2+P2/γ)=6,,将各值代入式(2)、(3),可得该管道阻力系数分别为c1.2=1.5,c1.3=5.37。

再将其代入式(5)得表明本实验管道喉管的测压管水头随水箱水位同步升高。

但因(Z2+P2/γ)接近于零,故水箱水位的升高对提高喉管的压强(减小负压)效果不显著。

变水头实验可证明该结论正确。

5.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测压管有1、6、8、12、14、16和18管,称总压管。

总压管液面的连续即为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其中包含点流速水头。

而实际测绘的总水头是以实测的值加断面平均流速水头v2/2g绘制的。

据经验资料,对于园管紊流,只有在离管壁约0.12d的位置,其点流速方能代表该断面的平均流速。

由于本实验毕托管的探头通常布设在管轴附近,其点流速水头大于断面平均流速水头,所以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比实际测绘的总水线偏高。

因此,本实验由1、6、8、12、14、16和18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仅供定性分析与讨论,只有按实验原理与方法测绘总水头线才更准确。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实验原理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为取脱离体,因滑动摩擦阻力水平分离,可忽略不计,故x方向的动量方程化为即式中:h c——作用在活塞形心处的水深;D——活塞的直径;Q——射流流量;V1x——射流的速度;β1——动量修正系数。

实验中,在平衡状态下,只要测得Q流量和活塞形心水深h c,由给定的管嘴直径d和活塞直径D,代入上式,便可验证动量方程,并率定射流的动量修正系数β1值。

其中,测压管的标尺零点已固定在活塞的园心处,因此液面标尺读数,即为作用在活塞园心处的水深。

实验分析与讨论1、实测β与公认值(β=1.02~1.05)符合与否?如不符合,试分析原因。

实测β=1.035与公认值符合良好。

(如不符合,其最大可能原因之一是翼轮不转所致。

为排除此故障,可用4B铅笔芯涂抹活塞及活塞套表面。

)2、带翼片的平板在射流作用下获得力矩,这对分析射流冲击无翼片的平板沿x方向的动量力有无影响?为什么?无影响。

因带翼片的平板垂直于x轴,作用在轴心上的力矩T,是由射流冲击平板是,沿yz平面通过翼片造成动量矩的差所致。

即式中Q——射流的流量;V yz1——入流速度在yz平面上的分速;V yz2——出流速度在yz平面上的分速;α1——入流速度与圆周切线方向的夹角,接近90°;α2——出流速度与圆周切线方向的夹角;r1,2——分别为内、外圆半径。

该式表明力矩T恒与x方向垂直,动量矩仅与yz平面上的流速分量有关。

也就是说平板上附加翼片后,尽管在射流作用下可获得力矩,但并不会产生x方向的附加力,也不会影响x方向的流速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