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笔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下第一课知识点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人类居住的星球,它是一颗不太规则的球体。
虽然我们
通常说地球是一个球体,但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
半径大约是6,378千米,南北极半径大约是6,357千米,因此从赤
道到南北极的距离不同,这影响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是由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
地球每天绕着自己的轴
心旋转一周,这个过程被称为自转。
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向外凸出,赤道处最凸出,所以赤道是地球最宽的地方。
相比之下,地
球的极地区域没有受到同样的向外凸出的力量,所以南北极的半
径比赤道的小。
地球的万有引力和地球的自身重力也在地球的形状上起了作用。
地球的自身重力在所有方向上都是相等的,所以地球总是会保持
一个球形外观。
相反,万有引力并没有相等的作用。
因此,地球
的形状变得更加精细。
地球的形状不仅影响了我们看待这个星球的方式,还影响了我们对其他天体的观察。
加拿大的著名地貌,如洛克群岛和寇克尼湖,就是这种地球形状所带来的结果。
结语
因为地球的形状,我们能够理解地球上的地貌、气候和其他自然现象。
在这门学科中,学生们将了解地球的多个方面,包括地球形状的发现和理解。
这项研究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笔记(超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一、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同时跨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东经26°—西经169°)。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带(北纬81°—南纬11°)。
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二亚洲面积—世界最大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巧学妙记:亚洲:东西长、纬度广、世界最大洲;围三洋、连两洲、两洲隔海望。
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地理分区:1、习惯上分为六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2、各地区和国家如下: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菲律宾。
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也门、阿曼、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西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
亚洲之最: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首都北京第二大国家:印度首都新德里第三大国家: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四、亚洲地形地势(一)、总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起伏大,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1课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1课重点知识点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学科,是一门集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学科。
作为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地理知识来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和文化,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
下面是七年级下册地理第1课的重点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
地球是一个球体,有着明显的南北半球和赤道,这些特征决定了地球在不同地域变化的现象。
二、地球的运动:
1.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这一现象形成了昼夜交替的规律。
2.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个周期需要365天,这一现象对四季交替和气温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三、地球的地理环境:
地球由陆地和水域组成,陆地上的支脉干流构成了河流,水域则有湖泊、海洋等。
四、地球的气候环境:
地球的气候环境与地球表面的河流、湖泊和海洋等都有关系,气候的变化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温带、极地和热带气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三种主要类型。
五、地球上的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产生着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并学会保护自然环境。
在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需要我们掌握相关知识。
六、地球的自然灾害:
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了地震、海啸、风暴、火山喷发等,这些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生活和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综上所述,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探究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地球和地球仪笔记20条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地球和地球仪笔记20条1. 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许多生物生存的地方。
2.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3.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钟4秒,这一运动造成了自然现象的发生,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4.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一运动形成了季节的更替。
5.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造成了地球季节的交替。
6.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比例为3:7。
7. 大洋和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气象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8. 地球的大气层对生物和自然现象有着重要的保护和调节作用。
9. 地球的地壳表面有大约70%的水面,这些水资源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都至关重要。
10. 地球由岩石和矿物质构成,这些岩石和矿物质的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1.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飓风等都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2. 地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13. 地球的经纬度系统和时区设定对地球上的活动和交流都有着重要影响。
14. 地球上的各大洲和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和地缘政治对全球格局和平衡都至关重要。
15. 地球上的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6.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分配不均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都构成了重大挑战。
17. 地球上的科学技术和创新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8. 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平衡与发展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和挑战。
19. 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20. 对地球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其自转、公转、季节的更替、大气层的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方面都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人教版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人教版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
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人教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人教版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世界第一大洲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二、地形和河流1、亚洲地形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3、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4、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人们过聚居生活5、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
6、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7、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初一地理全册重点笔记人教版

初一地理全册重点笔记人教版
以下是一些初一地理全册的重点笔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
3. 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的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东西各分180度;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南北各分90度。
二、方向和地图阅读
1. 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 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三、亚洲的地理特征
1. 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 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面积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 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以上是初一地理全册的一些重点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下地理第一章笔记

七下地理第一章笔记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
公转以及地球的地理坐标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这一章节的详细笔记: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三维球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
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稍微胀大,而在两极处稍微扁平。
因此地球
的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稍微扁扁的椭球体。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约
为24小时,这也是我们日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
阳运动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这也是我们年份的计算
基准。
地球的地理坐标:
地球的地理坐标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经度和纬度。
经度
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以东经和西经来表示;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赤道的夹角,以北纬和南纬来表示。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帮助我们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具体位置。
总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椭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
的两个基本运动方式,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帮助我们准确定位地球
上的任意一点。
这些知识都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地球的运
行规律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笔记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笔记一、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1. 半球位置。
-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海陆位置。
-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 亚洲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 经纬度位置。
- 纬度范围大致是10°S - 80°N之间,跨寒、温、热三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 经度范围大致是25°E - 170°W之间,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4. 范围。
-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 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 地形特点。
-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亚洲的高原和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
-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海拔 - 415米)都在亚洲。
-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河流特点。
- 受地势影响,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黄河、长江、湄公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
三、亚洲的气候。
1. 气候特点。
- 复杂多样。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较少。
- 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气候。
- 形成原因:亚洲背靠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 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