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肠炎治疗需要慎选药物

合集下载

怎样治疗鱼肠炎--治疗鱼肠炎 怎么用药

怎样治疗鱼肠炎--治疗鱼肠炎 怎么用药

怎样治疗鱼肠炎-治疗鱼肠炎怎么用药治疗鱼肠炎怎么用药防治方法:投喂干净饲料,多餐少量,保持水质干净,及时吸取过剩残饵,增加增氧量,停食1-2天。

选用浓度为3%-5%的硫酸镁溶液,浸洗病鱼20-30分钟。

或选用0.1克呋喃唑酮与面粉混合,搓成米粒状颗粒投喂。

或者加喂痢特灵。

或者,在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一30分钟,每天1次。

平时预防,还可用土霉素0.25克;或四环素0.25克;或氟哌酸0.1克等抗菌素药物,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放2粒(即0.25×2,或0.1×2)。

浸浴2—3天后换水。

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池(缸),药量按每50千克水放0.1克,来作为平时预防,收较显著。

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人工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用漂1MG/KG全池遍洒。

每公顷水深1M,用生石灰225~375KG全池遍洒。

每10KG鱼用磺胺脒1G,做成药饵投喂。

每10KG鱼用大蒜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每10KG鱼用干地锦草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请问,鱼肠炎怎么解决症状:鱼尾部拖着长长的黄色或透明的粪便就可能是得了肠炎了……解决方法:第一,痢特灵,也就是呋喃唑酮,对肠炎有奇效……黄粉,也就是呋喃西林,对肠炎有特效!还有肠炎灵都可以!至于大蒜我不敢妄下定论,因为鄙人最讨厌大蒜,所以没用过,但是大蒜确实可以杀菌,它含有大蒜素,但效果估计没有痢特灵和黄粉来的有效……但是用大蒜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因为算不上真正的药物,对鱼和鱼缸生态冲击来的小……我有瓶大鱼牌的植物杀菌水,里面就是有大蒜和蜂蜜的味道…第二种可能性:鱼可能是腹水病(急性肠胃病)初期腹部肿胀,有红肿现象。

末期时由于腹部积水,压及鱼鳔,而使龙鱼失去平衡,头部朝下。

目前此病症治愈机会极低,但可尝试以口服四环素抗生素或浸泡,并换水,衡定温度在28℃。

治疗鱼类肠炎病要慎选药物- -

治疗鱼类肠炎病要慎选药物-          -

治疗鱼类肠炎病要慎选药物摘要:鱼类肠炎病是导致水产养殖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鱼药市场上,用于防治肠炎病的药物种类很多,在禁止使用呋喃类、磺胺类中某些药物之后,许多厂家转向生产一些以磺胺类、喹诺酮类、土霉素类等抗生素为原料的药物,大量、长期地使用这些药物,极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导鱼类肠炎病是导致水产养殖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鱼药市场上,用于防治肠炎病的药物种类很多,在禁止使用呋喃类、磺胺类中某些药物之后,许多厂家转向生产一些以磺胺类、喹诺酮类、土霉素类等抗生素为原料的药物,大量、长期地使用这些药物,极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导致局部地区鱼类肠炎病频频暴发,出现用药量加大和久治不愈等现象。

药量加大及药残也造成水产动物潜在性地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在肠炎疾病防治中正确地选择药物无论对疾病防治还是从消费者健康上考虑都是非常重要的。

引起鱼类肠炎病的病原菌为肠型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细胞菌。

从全国部分地区收集的这些菌株进行某些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抗生素类药敏试验,均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耐药性,有些药物最小抑菌浓度高于原先浓度的100倍以上。

通过对生产养殖户问卷调查,对反映比较理想的产品进行耐药菌株药敏试验发现,“肠炎停”对造成肠炎的两种耐药菌株均特别敏感,其最小抑菌浓度均小于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磺胺类等药物。

“肠炎停”中主要成分为乙酰甲喹,说明乙酰甲喹目前在水产动物肠炎疾病病原上,至少还没有耐药性。

通过进一步实验和治疗效果观察,表明乙酰甲喹在治疗鱼类肠炎病有其独特之处:一是由于药物使用还不普遍,在全国范围内至少还没有产生耐药性;二是药物对肠炎病原菌高度敏感,易杀灭之;三是该药物极易被肠道吸收,短时间内在肠壁组织形成高浓度,抑制了细菌代谢、繁殖,并且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对引起鱼体其他疾病的病原菌也具有杀灭作用,在防治肠炎病的同时,对出血病、烂鳃病等也起到了防治效果;四是该药物在鱼体内代谢快,消除速度快于磺胺类、喹诺酮类等,作为鱼药使用,药残危害可降低到最低程度。

常见鱼类肠道疾病如何防治

常见鱼类肠道疾病如何防治

常见鱼类肠道疾病如何防治一、病毒类肠道疾病肠炎病。

危害对象:草鱼、青鱼。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严重时鳍调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发炎,呈红色或紫红色。

防治方法:①鱼种放养前,用10ppm漂白粉浸浴。

②流行季节每隔半月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一次,或投喂磺胺互药饵。

③大蒜治疗。

大蒜按每250千克鱼种投为250克的用量,拌入饵料,连为3天-6天。

二、寄生性肠道疾病1.球虫病。

病原体:艾美虫。

危害对象:青鱼。

症状:鳃部呈苍白色,肠管内壁形成许多灰白色“肿瘤”,病灶周围组织溃烂,产生白色脓汁。

防治方法:①永生石灰彻底清塘。

②投喂碘液药饵。

每250千克青鱼用4%的碘液30毫升,连用4天。

③投喂硫磺粉药饵。

每250千克青鱼用药50克。

2.粘孢子虫病。

病原体:粘孢子虫。

危害对象:鲤鱼、鲫鱼。

症状:在肠粘膜上形成白点状胞囊。

Ⅱ龄以上的鲤鱼、鲫鱼,还可穿过肠壁,在肠外壁出现大量胞囊。

防治方法:①将病鱼及时捞出,病鱼死后要深埋。

②严格清塘,渔具、投饵用具要经常消毒。

③鱼种放养前,用500ppm高锰酸钾液或500ppm石灰氮浊液浸洗30分钟。

3.侧殖吸虫病病原体:日本侧殖吸虫。

危害对象:青鱼、鲤鱼、鲫鱼。

症状:病鱼身体发黑,游动迟缓,成群飘浮在下风水面。

鱼苗或夏花鱼种在发病3天-5天后,可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杀灭螺虫师。

②育苗和夏花鱼种不要使用往年饲养成鱼的鱼吃。

4.头槽绦虫病病原体:九江头槽绦虫。

危害对象:草鱼、青鱼、鲢鱼等当年鱼重。

症状:病鱼日渐消瘦,不摄食,口常张开,前肠后部转弯处,有许多细面条状的白色虫体,可造成鱼种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②死鱼远离池塘掩埋。

③投喂敌百虫药饵。

将90%的敌百虫晶体50克与面粉500克混合,连喂3天-6天。

喂药前要先停食1天。

④投喂南瓜子药饵。

用南瓜子250克研成粉末,然后与500克面粉、500克米糠拌匀,连续投为3天。

5.舌状绦虫病病原体:舌状绦虫。

鱼类肠胃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鱼类肠胃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鱼类肠胃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在养殖鱼类中,肠胃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养殖户带来了困扰。

为了保障养殖鱼类的健康成长,预防和治疗肠胃疾病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鱼类肠胃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鱼类健康。

一、鱼类肠胃疾病的预防1. 聚焦饲料质量:质量优良的饲料是预防肠胃疾病的基础。

饲料中不应含有过多的悬浮颗粒物、杂质和细菌。

此外,饲料中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需要适量补充,以提供养分和增强免疫力。

2. 细心观察鱼类行为:养殖户应定期观察鱼类的行为,注意是否出现异常。

例如,食欲减退、游动迟缓、排泄异常等。

只有及时发现这些异常行为,才能采取措施预防肠胃疾病的发生。

3. 保持水质清洁:水质是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肠胃功能。

养殖户应经常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溶解氧、氨氮等,并及时清理鱼缸或养殖池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4. 合理饲养密度:过高的饲养密度容易导致肠胃疾病的发生。

适当控制饲养密度可以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提升鱼类健康水平。

5. 饲养环境调控:合理的饲养环境对于预防鱼类肠胃疾病至关重要。

光照、温度、水流等环境因素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鱼类肠胃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当鱼类出现肠胃疾病时,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兽药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养殖鱼类的品种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以免出现药物滥用或残留问题。

2. 改善饲料配方:针对不同的肠胃疾病,养殖户可以调整饲料配方,增加适合鱼类健康的成分。

例如,添加益生菌、优化营养成分、减少不良成分等。

3. 水质调节:当肠胃疾病与水质问题相关时,养殖户需要及时调节水质参数,如调节温度、增加溶解氧、处理污水等,以改善鱼类肠胃疾病。

4. 疫苗接种: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肠胃疾病,养殖户可以考虑鱼类疫苗接种。

疫苗能够增强养殖鱼类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风险。

5. 定期饲养管理:定期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鱼类肠胃疾病至关重要。

锦鲤肠炎的治疗方法

锦鲤肠炎的治疗方法

锦鲤肠炎的治疗方法锦鲤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疾病,由水生动物中的锦鲤携带的细菌引起。

虽然锦鲤肠炎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在治疗方面仍需要注意。

以下是关于锦鲤肠炎的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

1. 水质调节:首先,对于患有锦鲤肠炎的鱼缸,应该立即调整水质。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恢复健康的环境: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提高水温,通常将水温提高到28-30摄氏度,可抑制细菌生长;增加氧气供应,通过加装气泵或水中喷泉等方式增加氧气含量。

2. 药物治疗:当发现锦鲤肠炎症状时,及早进行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氯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常是通过饵料或水中添加的方式给予鱼类。

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该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遵循兽医师的建议。

- 消炎药治疗:锦鲤肠炎引起的炎症可以通过使用消炎药物来减轻。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斯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用于减轻鱼体的炎症反应。

- 免疫增强剂:在治疗锦鲤肠炎时,有时还会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帮助其抵抗病菌。

一些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β-葡聚糖等。

使用免疫增强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免引起过度免疫反应。

3. 饲养环境改善:为了有效治疗和预防锦鲤肠炎,还需要注意改善鱼的饲养环境。

以下是一些建议:- 维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定期清理底部的残渣和污物;安装合适的过滤器;避免过度喂食,以减少鱼体消化不良和排泄物产生。

- 加强饲料管理:为鱼提供高质量和易消化的饲料,以帮助其恢复健康。

饲料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鱼的免疫力。

- 避免过度捕捞:锦鲤肠炎通常是由于过度捕捞和过度密度引起的。

因此,应适当控制鱼缸中的鱼的数量,以避免过度拥挤。

总结起来,锦鲤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水质调节、药物治疗和饲养环境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同时加强鱼的免疫力以提高其抵抗病菌的能力。

鱼病防治选用药物要注意这四个问题

鱼病防治选用药物要注意这四个问题

鱼病防治选用药物要注意这四个问题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苗种和亲鱼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鱼药选择的正确与否也是越来越重要,下面我们谈谈鱼病防治选用药物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鱼病防治选用药物要注意有效性
为使病鱼尽快好转和恢复健康,减少生产上和经济上的损失,在用药时应选择疗效最好的药物,
例如对鱼的细菌性皮肤病,用抗菌素、磺胺类药、含氯消毒剂等都有疗效,但应首选含氯消毒剂(如灭菌王、消毒灵等),因为这些药杀菌快、效果好。

如果是细菌性肠炎,则应选择喹诺酮类药、磺胺脒,制成药物饵料进行投喂,也可据病情在投喂药饵时选择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泼酒。

如果同时防治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可内服“克瘟灵”及一些中草
药制剂。

但是有些疾病可少用药或不用药,如鱼缺氧浮头、营养缺乏症和一些环境应激病等。

二、鱼病防治选用药物要注意安全性
鱼药的安全性应着重注意三点:
因药物而致的对水产动物本身的毒性损害。

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尤其是那些能在水生动物体内引起“富集作用”的药物,如含汞的消毒剂和杀虫剂,含丙体六六六的杀虫剂(林丹)坚决不用。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药物,在鱼类等水产动物被食用前应有一个停药期,并要尽量控制使用药物,特别是对确认有致癌作用的药物,如孔雀石绿等,应坚决禁止使用。

三、鱼病防治选用药物要注意方便性
由于给鱼用药极不方便,可根据养殖品种以及水域情况,确定到底是使用泼酒法、涂抹法、口服法、注射法,还是浸泡法给药,应选择疗效好、安全、使用方便的鱼药。

四、鱼病防治选用药物要注意廉价性
选用鱼药时,应多作比较,尽量选用成本低的鱼药,许多鱼药,其有效成分大同小异,或者药效相当,但相互间价格相差很远,对此,要注意选用药物。

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日本鳗鲡肠炎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冬春、春夏交替季节,特别是夏秋季节,气候突变,早晚温差大,部分地区暴风雨频繁,而该季节又是日本鳗鲡生长高峰期,摄食量大,代谢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也易于恶化,因而容易暴发肠炎病。

同时,饲料品质不佳、投喂过量或频繁用药也是导致发生肠炎病的重要因素。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一、细菌性肠炎1、外观症状:发病后食欲明显下降,严重时绝食。

病鳗活力较差,部分鳗离群独游,池水面可见粪便漂浮。

鳗鱼腹部略肿,肛门突出发红,肛门有黄色脓汁样物流出,气味恶臭。

2、预防方法:⑴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防止投喂过期变质及质量较差的饲料。

⑵控制投饵料,特别在季节变化、水温不稳时,宁少勿多。

⑶注意饲料卫生,红虫消毒彻底,不投活力差的红虫,拌料水要消毒干净,饲料工具消毒和投料台消毒清洗。

⑷投喂保护肠功能的添加剂:如胃乐舒、鳗鱼营养抗病素、大豆卵磷脂、益生素、保卫素、维生素c酯、酵母等,同时经常性添加绿色防病药物如大蒜素,黄连素、百毒宁等。

3、治疗方法: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发现可用黄连素1-1.5克/公斤料+保卫素3克/公斤料,或者速诺3克+百毒宁3克/公斤料,连续使用3-5天,同时改投花粉、营养抗病素、酵母等。

病情严重时,选用有效抗菌素,如康特灵0.5克/公斤料或者安普乐3克/公斤料,添加大蒜素0.1-0.5克/公斤料和肠道保卫素,连续使用5天,改用益生素和肝乐舒等。

二、药害引发结肠炎1、外观症状:病鳗摄食量下降,摄食时间长,消化不良,饲料效率低下,生长缓慢。

养殖观察时,经常在池水面或池底,排污箱周围发现许多黑色或白色外包粘膜粪便。

粪便较正常的硬且短,经常发现后期粪便中有透明胶状体。

添加鱼油或饱食后浮粪增多。

2、预防方法:①主要是合理用药,禁止饲料厂家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黄霉素等,选用中草药预防疾病。

在饲料中添加护肠护肝药物如三黄粉、百毒宁、鳗鱼营养抗病素、肝乐舒、保卫素、大豆卵磷脂等。

水产养殖禁用十种药

水产养殖禁用十种药

水产养殖禁用十种药一、氯霉素:该药对人类的毒性较大,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过敏反应,引起再生性障碍贫血(包括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此外该药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抑制抗体的形成。

目前该药已被较多国家禁用。

二、呋喃唑酮:呋喃唑酮的残留物,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等残疾。

目前已被欧盟等国家明令禁用。

三、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和吡啶基醋酸汞:汞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极易产生聚集性中毒,出现肾损害。

目前国外已有多个国家在水产养殖上禁用这类药物。

四、锥虫砷胺:由于砷有剧毒,其制剂不仅可在生物体内形成聚集,而且还可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毒性,目前在国外已被禁用。

五、五氯酚钠:它易溶于水,经日光照射易分解。

它可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毒性极大。

该药对人类也有一定的毒性,对人的皮肤、鼻、眼等黏膜刺激性强,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

六、孔雀石绿:孔雀石绿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它可溶解很多的锌,引起水生动物急性锌中毒。

更为严重的是,孔雀石绿是一种致癌、致畸药物,可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七、杀虫脒和双甲脒:农业部、卫生部在发布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中,把杀虫脒列为高毒药物,并在1989年已明确宣布杀虫脒为淘汰药物;双甲脒不仅毒性高,其中间代谢产物对人体还具有致癌作用。

该类药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体造成潜在的致癌危险。

该类药物在国外也已被明令禁用。

八、林丹、毒杀芬:二者均为有机氯杀虫剂。

其最大的特点是自然降解慢,残留期长,具有生物聚集作用,有致癌性,对人体功能性器官有损害等。

该类药物在国外也已被禁用。

九、已烯雌酚:属于激素类药物。

在水产动物体内的代谢较慢,极小的残留即可对人类造成危害。

十、甲基睾丸酮:对妇女可能会引起类似早孕的反应及乳房胀、不规则出血等;大剂量应用影响肝脏功能;孕妇有女胎男性化和畸胎发生,容易引起新生儿溶血及黄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肠炎治疗需要慎选药物
金鱼(详情介绍)
鱼类肠炎病是导致水产养殖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

药量加大及药残也造成水产动物潜在性地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在肠炎疾病防治中正确地选择药物无论对疾病防治还是从消费者健康上考虑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鱼药市场上,用于防治肠炎病的药物种类很多,在禁止使用呋喃类、磺胺类中某些药物之后,许多厂家转向生产一些以磺胺类、喹诺酮类、土霉素类等抗生素为原料的药物,大量、长期地使用这些药物,极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导致局部地区鱼类肠炎病频频暴发,出现用药量加大和久治不愈等现象。

引起鱼类肠炎病的病原菌为肠型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细胞菌。

从全国部分地区收集的这些菌株进行某些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抗生素类药敏试验,均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耐药性,有些药物最小抑菌浓度高于原先浓度的100倍以上。

通过对生产养殖户问卷调查,对反映比较理想的产品进行耐药菌株药敏试验发现,“肠炎停”对造成肠炎的两种耐药菌株均特别敏感,其最小抑菌浓度均小于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磺胺类等药物。

“肠炎停”中主要成分为乙酰甲喹,说明乙酰甲喹目前在水产动物肠炎疾病病原上,至少还没有耐药性。

通过进一步实验和治疗效果观察,表明乙酰甲喹在治疗鱼类肠炎病有其独特之处:
一是由于药物使用还不普遍,在全国范围内至少还没有产生耐药性;
二是药物对肠炎病原菌高度敏感,易杀灭之;
三是该药物极易被肠道吸收,短时间内在肠壁组织形成高浓度,抑制了细菌代谢、繁殖,并且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对引起鱼体其他疾病的病原菌也具有杀灭作用,在防治肠炎病的同时,对出血病、烂鳃病等也起到了防治效果;
四是该药物在鱼体内代谢快,消除速度快于磺胺类、喹诺酮类等,作为鱼药使用,药残危害可降低到最低程度。

总之,正确选择药物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对抓住时机,尽快扼制疾病蔓延,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