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发电厂电气部分》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必修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专业课。

系统地介绍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相应地介绍发电厂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本课程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电化教学、课程设计、实验及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树立工程观点,初步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在计算、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训练。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性能,能确定发电厂及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方案。

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了解直流回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二次回路的原理接线,会识读二次部分各种屏、柜的安装接线图。

2.对中小型发电厂及变电所的电器设备安装、检修、调试一般了解。

3.在课程知识目标培养的同时,着眼于电力安全意识的建立,敬业、爱岗、求新务实、刻苦钻研等职业素质和养成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知识模块(一)绪论教学重点: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组成,发电厂、变电所、用户分类;电能质量主要衡量指标及其允许变化范围;电气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含义;电气一次设备图形文字符号;我国电网额定电压等级种类,发电机、变压器、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

教学难点:发电机、变压器、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

教学要求:掌握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并了解电力发展前沿。

知识模块(二)短路电流计算教学重点:短路的种类、主要原因及危害,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线路的电抗标么值计算,等值电路图的拟制和化简,无限大电源系统内三相短路与发电机供电电路内三相短路的各自特点及区别,次暂态短路电流''I、稳态短路电流 I、冲击短路电流im i的含义,个别法查运算曲线计算多电源系统内三相短路电流各时刻的值。

教学难点:额定标么值与基准标么值间的换算,等值电路图的化简技巧,电网平均电压引入原因。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装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了解电力系统的高压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能够解释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电路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规检查和简单故障排除。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安全地完成模拟操作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气绘图软件,绘制基本的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操作电气设备时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3.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技术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应为具备一定物理基础知识和电工基础的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应结合实际案例,以实物和模型展示电气设备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包括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2. 发电机与变压器:讲解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类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主要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机与变压器3. 配电装置与保护:介绍配电装置的组成、类型及功能;电力系统保护的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配电装置与保护4. 高压电气设备:阐述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高压电气设备5. 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讲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方法以及故障处理。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1、使学生了解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类型、结构和运行方式。

2、掌握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基本形式和特点。

3、熟悉厂用电系统的接线、负荷计算和运行方式。

4、掌握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方法。

5、了解配电装置的类型、结构和布置方式。

6、掌握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了解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系统。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2、熟悉电气主接线、厂用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等方面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和方案比较。

2、能够进行厂用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

3、能够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校验。

4、能够分析和解决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发电厂的类型和运行方式。

3、变电站的类型和作用。

(二)电气主接线1、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

2、主接线的基本形式,包括有汇流母线和无汇流母线的接线形式,如单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一台半断路器接线等。

3、主接线的方案比较和经济计算。

(三)厂用电系统1、厂用电的负荷分类和计算方法。

2、厂用电接线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形式。

3、厂用变压器和电动机的选择。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章节一:电气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2. 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3. 了解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电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2. 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3.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和示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 通过实物演示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元件的作用;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电力基本概念和单位、电压、电流、电阻的相互关系的掌握情况;2. 通过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

章节二:发电厂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火力发电厂和水电厂的基本原理;2. 掌握火力发电厂和水电厂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3. 了解发电厂的运行过程和电力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1. 火力发电厂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作用;2. 水电厂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设备(水轮机、发电机)的作用;3. 发电厂的运行过程和电力系统的组成。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和示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力发电厂和水电厂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设备的作用;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火力发电厂和水电厂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2. 通过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发电厂的运行过程和电力系统的组成的理解程度。

章节三:发电厂的主要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火力发电厂和水电厂的主要设备;2. 掌握锅炉、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3. 了解发电厂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教学内容:1. 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2. 水电厂的主要设备(水轮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3. 发电厂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厂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装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了解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类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掌握电厂电气主接线及辅助接线的基本原理,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电气接线图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厂电气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学生通过实验和操作练习,掌握基本的电气设备检查、维护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电气接线图进行简单电气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电气设备的兴趣,增强对电力行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力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厂电气设备概述:介绍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装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性能,对应教材第一章。

2. 电厂电气主接线及辅助接线:讲解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理、接线方式及辅助接线的配置,对应教材第二章。

3. 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分析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特性、维护方法及安全管理措施,对应教材第三章。

4. 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处理:探讨电气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

5. 电气设备操作与检查:教授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五章。

6. 电气接线图分析与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设计简单电气接线图的能力,对应教材第六章。

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理解其工作流程。

2. 使学生了解电厂电气设备的主要参数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厂电气设备,进行简单的操作和维护。

2. 提高学生分析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原因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厂电气设备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电力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学基础,对电厂电气设备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厂电气设备基本原理:讲解电厂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主要设备。

2. 电厂电气设备结构:介绍电厂电气设备的主要结构组成,使学生了解各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电厂电气设备参数:阐述电厂电气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如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短路电流等,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4. 安全操作规程与维护:详细讲解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5. 故障分析与处理:分析电厂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原因,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故障排查及处理。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厂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包括设备启动、停止、切换等操作,以及简单故障排除。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电厂电气设备基本原理及结构介绍。

2. 第2周:电厂电气设备主要参数学习。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指导教师院(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二、设计任务根据所提供的某火力发电厂原始资料(详见附1),完成以下设计任务:1. 对原始资料的分析2. 主接线方案的拟定(至少两个方案)3. 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4. 所选方案的经济比较5. 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三、设计计划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第1天:查阅相关材料,熟悉设计任务第2 ~ 3天:分析原始资料,拟定主接线方案第4天:选择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对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第5 ~ 6天:绘制主接线方案图,整理设计说明书第7天:答辩四、设计要求1. 按照设计计划按时完成2. 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模板及格式要求详见附2和附3)一份、主接线方案图(A3)一张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时间:摘要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

在发电厂中,一次接线和二次接线都是其电气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电厂一次接线,即发电厂电气主接线。

其代表了发电厂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电力生产运行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同时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关系。

本设计是对配有2 ⨯ 50MW供热式机组, 2 ⨯ 600MW凝汽式机组的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包括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主接线方案的拟定、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方案的经济比较、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目录1 前言 (5)2 原始资料分析 (6)2.1 工程情况 (6)2.2 电力系统情况 (6)3 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8)3.1 10.5kV电压级 (8)3.2 220kV电压级 (8)3.3 500kV电压级 (8)4 变压器的选择 (10)4.1 主变压器 (10)4.2 联络变压器 (10)5 方案的经济比较 (12)5.1 一次投资计算 (12)5.2 年运行费计算 (12)5.3 年费用计算 (12)6 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13)7 结论 (14)8 参考文献 (15)1 前言电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案章节一:电力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力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3. 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电力系统的分类。

3. 电力系统的组成: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力用户等。

4. 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单相交流、三相交流、直流输电等。

5. 电力系统的特点:高压、大电流、远距离传输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力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和运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章节二:发电厂电气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的电气设备组成。

2. 掌握各类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 了解电气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等。

2. 核电站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等。

3. 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电磁感应、绝缘、断路等。

4. 电气设备的分类: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等。

5. 电气设备的特点:高压、高温、大电流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的电气设备组成。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章节三:电力系统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力系统保护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电力系统保护的分类和原理。

3. 了解常见保护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保护的定义和作用:防止电力系统故障和事故扩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2. 电力系统保护的分类:继电保护、差动保护、接地保护等。

3. 保护原理:电气量保护、非电气量保护、综合保护等。

4. 常见保护装置:断路器、继电器、保护继电器等。

5. 保护装置的配置和整定:根据电力系统的要求进行保护装置的选择和参数设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力系统保护的定义、分类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保护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案
注:表中()选项请打“∨”
一、讲授题目:绪论
二、教学目的:
作为平台课程,涉及的专业学生不同,应在课程的开始全面介绍电力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让同学门对专业课程有个初步了解,以便选修相关课程。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我国电力工业及发展历史和方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引起同学们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简况。

2)电力工业发展前景。

3)能源和电能。

4)发电厂的类型。

5)变电所的类型。

6)发电厂的电气设备。

四、教学手段:
本章的内容比较多,单纯地靠板书无法给同学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应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入大量的图片来讲解。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六、实验:无
七、习题:习题集1-3、1-4、2-1、2-2、2-3
一、讲授题目: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导体发热和电动力的危害,掌握提高导体长期载流量的措施,短时发热的特点,短时发热导体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导体电动力的方法,为电气设备的选择提供基础。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导体载流量和运行温度计算方法。

2)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方法。

3)载流导体短路时电动力计算方法。

难点:
1)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导体出现最高温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手段:
本章的公式比较多,推导过程复杂,但结论都比较简单,在充分理解推导过程含义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六、实验:无
七、习题:习题集3-1~3-12
3
一、讲授题目电气主接线
二、教学目的
了解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各类电气主接线的形式及特点,了解发电厂和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掌握限制短路电流的意义及方法,了解各类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2.各类电气主接线的形式及特点;
3.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难点:
a)带旁路母线电气主接线的倒闸操作;
b)一台半断路器主接线的特点分析;
c)分裂电抗器限制短路电流的原理分析。

四、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时辅以多媒体教学和相关录像放映,并结合后续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类电气主接线的形式及特点。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六、实验(无)
七、习题习题集4-2、4-3、4-4、4-9、4-10。

一、讲授题目:厂用电
二、教学目的:
了解厂用电接线的特点,掌握电动机自启动的校验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厂用电及其厂用负荷分类。

2)厂用电源引接及厂用电接线形式。

3)厂用电动机自启动校验。

难点:
1)厂用电动机的自启动校验。

四、教学手段:
以板书为主,介绍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接线时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六、实验:无
七、习题:习题集5-1、5-2、5-3、5-5、5-6、5-7、5-9、5-10
5
一、讲授题目: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
二、教学目的:
掌握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原理;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原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原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原理;互感器在主接线中配置原则;电器选择的一般条件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原理
2)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原理
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原理
4)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原理
难点:
1)高压断路器灭弧以及切断短路电流的分析;
2)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原理。

四、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六、实验:无
七、习题:习题集6-2、6-3、6-5、6-10、6-12
一、讲授题目:配电装置
二、教学目的:
了解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掌握最小安全净距的概念,了解配电装置的类型及应用,了解配电装置的设计原则及步骤。

掌握屋内配电装置的类型及布置原则,掌握屋外配电装置的分类及特点,掌握成套配电装置的类型及特点。

掌握配电装置配置图、断面图和平面图的概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配电装置最小安全净距的概念;
2)屋内配电装置的类型及布置原则;
3)屋外配电装置的类型及特点;
4)成套配电装置的类型及特点。

难点:
配电装置配置图、断面图和平面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六、实验:无
七、习题:习题集7-1、7-2、7-3、7-5、7-6、7-7
7
一、讲授题目: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的控制方式、二次回路接线图的概念、断路器的控制与信号分析方法、中央信号的原理与分析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二次回路接线图的概念;
2)断路器的控制与信号分析方法;
3)中央信号的原理与分析方法;
难点:
1)断路器的控制与信号;
2)中央信号。

四、教学手段: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六、实验:无
七、习题:习题集8-1、8-2、8-3、8-4、8-5、8-6、8-7、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