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记录

合集下载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一)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一)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一)关键词】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据文献报道,胆囊及胆总管内均有结石者占11.0%(不含肝内胆管结石),且胆总管内结石多为继发者〔1〕。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常规放置T管,但T管应用相关的并发症高达15.3%〔2〕。

并且带管时间较长,患者住院时间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0例胆囊结石伴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4~69岁。

术前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其中伴胆总管扩张者14例(胆总管内径>8mm),胆总管内单发结石16例,2~3枚结石4例。

结石最大径1.2cm。

术前伴轻度黄疸者8例。

全部病例术前无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病史。

1.2手术方法剖腹后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首先钳夹并切断胆囊动脉,断端结扎。

然后游离胆囊管,使其长度足够手术操作时,于胆囊管近胆囊颈部切开其前壁(不切开胆总管),用弯血管钳及胆道探子扩张胆囊管(不包括胆囊管内径过细或已闭塞者)。

用外径5mm的纤维胆道镜(OLYMPUSP—20)经胆囊管伸入至胆总管内观察,并用网篮套取结石;待取净胆总管内结石后,用手在胆总管外辅助使胆道镜前端弯曲部伸入肝总管内探查,以排除术中小结石上漂至肝总管内。

拔除胆道镜后,于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作者曾施行12例胆管造影,结果均阴性),以进一步确诊已取净结石,并明确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

2结果本组全部痊愈出院。

开腹手术者平均住院8~12d;术后无并发症。

16例随访6~8个月,无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

手术记录: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

手术记录: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

手术记录: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52岁,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

胆道造影及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

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胆肠吻合术。

首先,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然后,对胆总管进行整形,将胆肠进行吻合。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手术经过:
在全身麻醉下,患者腹部作切口,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

在取石过程中,发现结石较大,且数量较多,取出困难。

为避免损伤胆管壁,医生采用碎石器械将大块结石破碎成小块,逐一取出。

然后对胆总管进行整形,使胆肠吻合更加容易。

最后将胆肠进行吻合,缝合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一般情况较好,次日可以恢复肠道蠕动和进食;
2.在医师的指导下早期活动和预防性的抗感染;
3.在1~3周后需要循序渐进的运动,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术后1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肝功、血常规、腹部B超等检查;
5.术后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
6.如果有黄疸、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72岁,平均45.9岁;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7例,均无肝内胆管结石;病史3月~2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热、右上腹反复发作性疼痛。

经B超、CT或ERCP造影检查提示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在1.2~2.0 cm,平均1.55 cm。

2 手术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建立CO2气腹,仰卧头高脚低位,腹部4个穿孔的位置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相同。

切除胆囊,在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的胆总管下方,用细长穿刺针穿刺胆总管抽吸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胆总管壁缝一牵引线,助手用钳提起牵引线,用腹腔镜专用胆总管切开刀切开胆总管前壁,以剪刀扩大切口至1.0~1.5 cm,首先钳取胆总管切口附近结石,取出后,再以WOLF 纤维胆道镜,经剑突下锥孔进镜观察胆总管近、远端管腔,以专用取石网篮取结石,如遇较大结石,可撤出胆道镜,插入Fogarty气囊导管,气囊充气后向外拉取结石。

取净结石后经胆道镜冲洗孔冲洗胆总管,同时用胆道镜仔细全面检查胆总管及可视范围内肝总管和左右肝管,其中7例患者胆总管炎症反应轻,可明确看到乳头部开口正常、通畅,选择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间断缝合4~5针,在镜下打结,3例因胆总管炎性反应较重,乳头部水肿,胆汁流出欠通畅,将修剪好的T型管置入胆总管内,间断缝合2~3针,在镜下打结,向T型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观察无漏液后,10例病人均于温氏孔处置胶管引流。

分别于术后3~6天拔管出院。

3 讨论腹腔镜外科成为了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症,有10%~15%的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合并胆管结石,其中,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约占7.3%。

以往由于受腹腔镜手术技巧限制,对于术前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者,多数会选择开腹胆管探查;对于LC术中发现的合并胆总管结石,常需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该法安全可靠,但失去了微创外科的优点。

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记录

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姓名:*** ***姓名***,性别男,年龄65岁,病室[病室],床号[床号]。

手术日期: [手术时间] 至 [手术时间]术前诊断:1.术中诊断: 1.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手术指导者:[手术指导者]手术者:[手术者] 助手:[助手]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麻醉者:[麻醉者]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侧肋缘下斜切口,长约15cm,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保护切口,断扎肝圆韧带,探查见:肝、胃、小肠未见占位,肝脏质地、色泽正常,胆囊13X5 X4cm大小,内触及1枚小结石,胆囊水肿,胆囊三角处炎性粘连。

1.胆囊切除:于近肝缘切开胆囊浆肌层,将胆囊自胆囊床完整分离,胆囊床与肝脏间多发交通血管,分别离断、缝扎,至胆囊三角,分离出胆囊动脉、胆囊管,予切断、结扎,胆囊管近端缝合加强,胆囊移去留病理。

2.胆总管切开:探查胆总管明显增粗,直径达2.0cm,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于胆总管前壁作二牵引线,针穿抽出胆汁证实后切开胆总管长约1.5cm,见壁厚约2mm,远端取出质硬结石1枚,直径0.7cm,黑色质硬,考虑为胆囊内结石挤压入胆总管,胆道取石钳探查左右肝内胆管未取出结石,胆总管取出多发黄色泥沙样结石及粘稠黄白色脓样胆汁,应用8#尿管冲洗胆总管下段。

3.26号T型管置入胆总管内,4-0可吸收线连续缝闭胆总管切口,注射生理盐水检查无漏出。

于Winslow孔处置一引流管(体内长约15cm),右上腹另戳口引出固定,T型管于切口上方另戳口引出固定(体内长约13cm)。

4.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胆囊床置止血纱布及生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不多,术后至外ICU,清醒后回病房,抗感染、止血、补液等处理。

手术记录姓名:*** ***术者签名:[术者签名]记录者:[记录者]日期:[日期]。

胆总管手术记录

胆总管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男年龄:76岁病区:外科病区
手术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术前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3.肝囊肿
术中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3.肠粘连4.肝硬化5.肝囊肿
手术名称:肠粘连松解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
手术者:助手:手术护士:
手术经过:
切除取出,丝线做牵引,
色结石大小1x0.8cm大小。

向上、下分别探查胆总管,注入水后观察开闭蠕动良好,未见明显狭窄及肿瘤压迫。

16号尿管插入胆总管及左右肝管,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未见结石冲出。

16#导尿管顺利通过乳头进入十二指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未见残留结石冲出。

探查左右肝管及胆总管下段通畅,置22#“T"管,T管放置妥当后,对T管两侧的胆总管壁以3-0可吸收线缝合胆总管壁全层。

胆管缝合后,反复以20ML生理盐水经T管注入胆管内,无水漏出。

络合碘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及吸净,无菌纱布擦干。

于文氏孔放置
已引流管经右侧腹部戳一孔引出接无菌引流袋并固定。

T管经右侧腹部另戳一孔引出接无菌袋并固定。

确认无出血,清点纱布及器械无误后,依次缝合切口。

无菌纱布包扎,标本送病人家属过目后送病检,术毕。

手术过程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未输血。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清醒。

拔管后护送病人回病房。

医师签名:。

一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例讨论

一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例讨论

黄疸:如果胆道被结石完全阻塞,则既有 可能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如果治疗不 及时,将会导致患者在短期内死亡。由于 胆汁不能流入肠道,从而会在梗阻1~2 日后出现黄疸、尿色变黄、便色发白。这 种梗阻性黄疸如长期未愈,会带来慢性胆 汁淤积性肝硬变,最终还会出现门静脉高 压症。许多肝外胆管结石病人的绞痛和黄 疸常在发作一周左右缓解,这是因为结石 阻塞胆管后胆管扩张,使嵌塞的结石能够 有所松动,或是排入肠道。但是如果不能 彻底解决患者产生结石的内在原因,如胆 道感染、胆道狭窄、胆道畸形等等,在不 久上述症状仍复发。
❖ 初步诊断:1、结石性胆囊炎;2、胆总管结石
❖ 诊 忌疗 ,计 择划 期手: 1术、。暂予抗炎、补液等处理;2、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
二、解 剖
❖ 胆部位胆和6由肌纵巴0囊连于囊肝粘层行管m分胆肝床。膜较等和l(1为囊右。胆、薄。神2×底管叶其囊肌,外经5,。下中表层肌膜等cm体胆面有面和纤较,),,囊胆时覆外维厚外胆颈囊含以膜排,膜(g囊a,窝有腹三列为表ll内三内小膜层不疏面bla压部,血。组甚松大d可。借管胆成规结部de达底结和囊。则缔覆r)0部缔小容粘,组以呈.3壁组胆积膜有织浆梨92薄织管为有环,膜状k易 附,发 行含。4,P0a穿于连达、血1— 。2孔肝通的斜管胆×5。,胆皱行、囊c颈称囊襞、淋m壁。 ❖ 底肋:软超骨出尖肝)下或缘与,腹在直锁肌骨外中缘线相与交肋处弓。相交处(第9 ❖ 颈左Ha:下rt位弯m于曲an胆,n囊囊续体管胆。与囊体管之。间如较颈细的的前部壁分膨,大常,以称直为角向
❖ 10、从小到大依次递胆道探条探查胆总管,如有结石递取石钳,刮匙 取出结石,放入小杯内,递12F普通尿管、50ml注射器 抽吸盐水,反 复冲洗检查。
❖ 11、递长镊夹T管,植入胆总管,5*14圆针、1号线间断全层缝合,递 注射器抽吸盐水注入T管检查,是否通畅及漏水。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36例报告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36例报告
【】 巴 明 臣 , 静 熙 , 2 毛 陈训 如 , .急 性 胆 囊 炎 腹腔 镜 胆囊 切 除 术 方 等 法 l 中华 肝 胆 外 科 杂 志 , 0 0 6 5 :8 — 8 . " 2 0 , ( ) 3 8 3 9
【】 岑 刚 , 3 黄克 俭 , 俊 ,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治 疗 胆 囊 颈 部 结 石 曹 等 Ⅲ .中 国I 医 学 ,0 9 l ( )3 3 34 临床 2 0 ,6 3 :8— 8 . f1 韩 朝 阳 , 红 军 , 4 王 马驰 聘 , . 作 困 难 的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6 等 操 8 例 报 告 『1 腔 镜 外 科杂 志 ,0 16 2)7 — O J .腹 2 0 ,( :9 8 . [] R s l J Wa h S , Mai S e 1 i ut  ̄u e 5 us l C, e l L s te A , t .Bl d c t a e i f s i
脐 部戳孑 扩 大至 2 3 C I , L ~ 1 后 再取 出胆囊 较安全 。对 T
[] S a yh A, D nsJ 6 hmi e ai ,Waad ,e 1 1 -era a s yn W ta.A 4 ya nl i ys
o aaoepe c o cs eo y o vro — hn a d h ?J. t p rso i hl yt tm cnes n w e n w y [1 l e e i
C l 角存 在不 同程 度 的炎症水 肿 . ao t 手术 分离 时 易
出血 . 胆囊 破 裂 、 开窗 减 压均 可导 致 胆液 污染 腹 腔 , 并 且 术 后 创 面 渗 血 、 渗 液 较 多 , 因 此 L 术 后 C
Wis w孔 附近 放置 引流 管有 如 下优 点 :① 减 少腹 nl o 腔积 液 、 余 脓肿 的几 率 , 残 以免感 染 ; 术后 能 及 时 ② 发现有无 胆瘘 、 出血 等并发症 的发 生及其 严重 程度 , 并 作 出相 应 的处 理 。 以放置腹 腔引 流管是必 要 的 , 所 特 别是粘 连重 、 分离 面大 、 破胆囊 或胆囊 大部 切 除 分

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记录

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记录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手 术 记 录姓名:杨秀萍 住院号数:706776- 1 -日 期:2009年7月31日1pm---3:30pm 术前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管炎3.胆囊结石4.原发性高血压 术后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管炎3.胆囊结石4.原发性高血压 手术名称: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 手术人员:主 刀:吴晓健 二助手:黄鹏 洗手护士:钟彬一助手:吴松 三助手:李玉玲 麻 醉 师:刘新伟麻醉方式:全麻麻醉效果:好 更改麻醉情况:无手术记录: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侧肋缘下切口,长约10cm ,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

术中探查见胃、小肠无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无结节,胆囊充血水肿较明显,约9X5X4cm 大小,胆囊壁稍厚,约0.4cm 。

胆囊内可扪及结石1枚约1.0cm 。

胆总管扩张约1.8cm ,内可扪1.5cm 大小结石1枚,未见其他病灶。

拟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 距离肝0.5cm 处切开胆囊浆膜层,钝性剥离胆囊至颈部,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清楚后,分别予结扎切断,逆行切除胆囊。

分离暴露胆总管及肝总管, 5号空针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于胆总管前壁做二牵引线,切开胆总管约2cm ,内有大量墨绿色胆汁涌出,吸尽,运用取石钳和取石勺于胆总管下段取出1.5cm 大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左右肝管也取出泥沙样结石。

6号尿管插入胆总管和左右肝管,生理盐水冲洗残余泥沙样结石,后在运用胆纤镜胆道顺利通过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内,镜证实胆总管下端和左右肝管通畅未见残余结石。

置22#“T ”管,缝合胆总管切口,试水证实胆总管缝合良好,无漏水,胆总管下端通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2009年7月31日1pm---3:30pm
术前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管炎3.胆囊结石4.原发性高血压
术后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管炎3.胆囊结石4.原发性高血压
手术名称: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手术人员:主刀:吴晓健二助手:黄鹏洗手护士:钟彬
一助手:吴松三助手:李玉玲麻醉师:刘新伟
麻醉方式:全麻
麻醉效果:好更改麻醉情况:无
手术记录:
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侧肋缘下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

术中探查见胃、小肠无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无结节,胆囊充血水肿较明显,约9X5X4cm大小,胆囊壁稍厚,约0.4cm。

胆囊内可扪及结石1枚约1.0cm。

胆总管扩张约1.8cm,内可扪1.5cm大小结石1枚,未见其他病灶。

拟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距离肝0.5cm处切开胆囊浆膜层,钝性剥离胆囊至颈部,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清楚后,分别予结扎切断,逆行切除胆囊。

分离暴露胆总管及肝总管, 5号空针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于胆总管前壁做二牵引线,切开胆总管约2cm,内有大量墨绿色胆汁涌出,吸尽,运用取石钳和取石勺于胆总管下段取出1.5cm大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左右肝管也取出泥沙样结石。

6号尿管插入胆总管和左右肝管,生理盐水冲洗残余泥沙样结石,后在运用胆纤镜胆道顺利通过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内,镜证实胆总管下端和左右肝管通畅未见残余结石。

置22#“T”管,缝合胆总管切口,试水证实胆总管缝合良好,无漏水,胆总管下端通畅。

冲洗胆囊床、胆囊三角,检查术区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汁渗出,置腹腔引流管一根于温氏孔,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

手术过程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术后病人回ICU,术后胆囊送病检,结石交患者家属保管,予以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医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