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a38097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8.png)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第2课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活动过程: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小结。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1.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
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
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3)观察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用工具时注意安全。同时,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对茎做重点观察、指导学生记录、指导学生找不同)
此时,老师走到各组中去,根据每组带来的植物种类、数量情况,老师可将自己带来的植物分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不同植物。
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
学生根据知识经验回答问题。
课下完成作业。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很好的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探究科学知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能够给植物制定较为科学准确的分类标准,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分析植物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各种科学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形成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本节还课注重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使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身边的科学,感受身边的科学,喜欢探究身边的科学。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采集、筛选、整理、重组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4、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现实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整个专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的精神。
①大树的图片,如柳树、松树、桃树、苹果树。
②部分大树主干的一段:石榴树、核桃树、香椿树、苹果树。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正布置成一个植物展览,并可以向全校展览。并思考观
众的意见。
资料存档
[活动目标]
1、 能将展览资料设计成一种便于其他同学查询的方式
保留起来。
2、 能为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办好植物博览会提出自己
的建议,表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
[活动过程]
1、 对收集到的资料(展品)加以区分,如实物类和文
字图片类,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
五、 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并用概念来区
分更多的植物。(图片提供)
第二课时
给植物分类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 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 重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与 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 动手实践等等,在探究学习过
3、 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 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 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1、 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 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
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 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
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 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
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带
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
四、 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要
求不宜太高。
将实物类的展品制作成标本。保存起来,供今后学习。
2、 文字图片类的资料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制作成资料卡
片保存,供下一届学生参考。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分辨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分辨出来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出外观测)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建议:(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无法爬大树和随意的栽种小草和树枝;(3)、深入细致的观测,及时的搞好记录。
3、观测4、整理汇报:(1)、“我”观测至的小草(2)、“我”观测至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是蟋蟀草一样具备比较结石、坚硬、积极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作草本植物;像是玉兰树那样具备比较密切、柔软、支持力比较弱的茎的植物,称作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引入:重新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可以从些方面去对它们展开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展开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第2课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使学生介绍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育学生独立自主自学的积极性。
使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交流。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茎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第2课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教案前石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第一课时比较小草和大树[活动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教学材料]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教学重难点]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
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
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
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
(图片提供)第二课时给植物分类[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4、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6、布置学生收集当地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植物博览会做准备。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5篇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5篇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更改。
2、设计试验,察看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更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乐意乐观探究。
教学重点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更改;2、设计试验,察看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更改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师生沟通。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认真察看冷水袋的更改。
2、依据看到的现象试验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劝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身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猜测。
)4、全班沟通。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身的猜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紧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终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更改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1、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更改。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更改。
3、分析整理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更改,我们察瞧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给冷水加热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猜测,并说出依据;2、能设计验证性的试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4、能依据试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1、认得导体和绝缘体;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