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筹到计算器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从算筹到计算
器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初步了解算筹、算盘的计数与计算方法,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

3.通过计算工具的发展演变,感受科技进步的力量。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知道算筹、算盘表示数的方法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探究精神和和创造欲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从算筹到计算器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大家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了。

那么,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计数的吗?今天,就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远古,共同感受计数的发展历程。

2【讲授】计数工具的发展
1、扳手指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最早是靠扳手指来计数的,手指是人类先天的技术工具。

想想最多数到几?(生:10)如果不够呢?
生:手指反来反去数。

师:要是数1000,10000呢?手要不停翻来翻去,自己都犯晕了,怎么办?
2、划痕、结绳计数
师:在发现自身条件不足时,古人就想到了借助工具,于是利用石子在树枝等地方划痕,一条划痕表示1,或者拿一根绳子打一个结表示1,有多少就打几个结。

你觉得这些计数方法怎么样?
生:比扳手指方便点。

比较麻烦,结打得多了到最后数不清楚,而且打结很浪费时间。

师:看来,这些方法都很繁琐,人类的计数工具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从算筹到计算器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从算筹到计算器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从算筹到计算器▏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从古老的算筹到现代的计算器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工具的发展历程,并学习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1. 算筹的起源与使用方法2. 算盘的发明与使用方法3. 计算器的发明与发展4.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工具的演变。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3.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难点1. 算筹和算盘的使用方法。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具学具准备1. 算筹、算盘和计算器模型或实物。

2. 投影仪、PPT课件。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算筹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算筹的起源与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算筹的计算原理。

3. 引入算盘,讲解算盘的发明与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算盘的计算原理。

4. 讲解计算器的发明与发展,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演变过程。

5. 讲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

6. 练习: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1. 从算筹到计算器2. 目录:- 算筹的起源与使用方法- 算盘的发明与使用方法- 计算器的发明与发展-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3. 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的知识点。

2. 计算题:使用计算器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

3. 问答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工具的演变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古代人的计数和运算方法

古代人的计数和运算方法

古代⼈的计数和运算⽅法5⽉16⽇下午我听了汇师⼩学张圆⽼师的⼀节数学课《从算筹到计算器》(沪教版),本教学内容属于数学史知识,在⼈教版数学教材⾥不是教学任务,只出现在“你知道吗?”等阅读环节供学⽣有⼤致的了解。

⼤概因为授课教师从教时间短(才⼯作两年)⼜承担着区级研究课的压⼒(此次是磨课),所以课上得有点散。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记录如下:⽤计数器、⼩棒数数(引⼊)→⼿指计数→⽯⼦计数→结绳计数→算筹计数(展开)→筹算(简单加法)→算盘计数→珠算→计算器计算→总结我是第⼀次听这样的数学课,相对于教学⽅法⽽⾔我对本课的知识内容更感兴趣。

听完课的最⼤感受是:数学是中华古学的⼀⽀,与今天我们称⽽赞之的唐诗宋词、儒道法禅、书画琴棋、兵法武术等⼀样博⼤精深!认识到这⼀点后随之⽽来的是我⽆可躲闪的羞愧:对于如此丰厚的祖宗遗产我究竟了解多少?更不论继承和弘扬了!我们总习惯于被告知西⽅数学的发达,我们总习惯于欧⽒⼏何、⾮欧⼏何、代数、微积分的伟⼤——当然它们的确了不起;但我们在努⼒学习这些的同时,要不要也努⼒温习⼀下我们⾃⼰的数学遗产?那么就让我从本节课中的“算筹”起开始⼀番“亡⽺补牢”的学习和思考吧!第⼀、什么是算筹?⽹上有这样的描述:算筹是中国古代⽤来记数、列式和进⾏各种数与式演算的⼀种⼯具。

⼜称为筹、策、算⼦等。

它最初是⼩⽵棍⼀类的⾃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具,质地与制作也愈加精致。

算筹在中国的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就有“善数者不⽤筹策”的记述。

中国古代的算筹不仅是正、负整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开⽅的运算的⼯具,⽽且还包含着各种特定的演算。

算筹是在珠算发明以前中国独创并且是最有效的计算⼯具。

中国古代数学的早期发达与持续发展是受惠于算筹的。

算筹的计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纵⼗横,百⽴千僵,千⼗相望,万百相当(《孙⼦算经》);满六以上,五在上⽅.六不积算,五不单张(《夏阳侯算经》),如下图所⽰:可以看出这是⼀种⼗进制计数法,采⽤纵横交错的摆法区分不同数位上的数字,遇零则空位。

从算筹到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

2(认识算筹、算盘。

3(了解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简单介绍古今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二、认识算筹:1. 认识算筹:师:在我们中国用来帮助计算的工具,从古至今有很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去看一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小棒帮助计算了。

他们用小棒表示数字。

我们来看。

媒体演示:介绍用小棒表示数字的方法——横式和纵式。

2. 认识用算筹表示的数。

师:古代用小棒帮助计算,我们把小棒这个工具就作——算筹。

表示一个多位数用竖式和横式交替表示。

如452就可以这样表示。

452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横式和竖式交替使用吗,那752可以怎样表示,1845又可以怎样表示呢,3. 认识用算筹计算的过程。

师:那我们怎样利用算筹计算呢,我们来看一看。

452,752=媒体演示:二. 介绍算盘:1. 认识算盘的组成部分1) 师:到了大约一千四百年前,我国由算筹发明了算盘,算盘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计算。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算盘。

出示:算盘师:这就是古代人民的一个伟大的发明——算盘。

你看到的算盘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你知道它的名称可以说出来,说不出名称的可以指出来。

在同学的汇报中介绍:筐、梁、档、上珠(顶珠)、下珠(底珠)、定位点各部分的名称。

2. 在算盘怎样表示数1) 师:用算盘记数时,拨珠都要往梁上靠,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确定某一档为个位后,从它向左各档依次表示十位、百位、千位……2) 练习(49页的练习)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全班一起讨论一个,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3) 探究8、80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体会它的重要性。

理解定位点与算珠共同确定算盘上的数。

从算筹到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 从1971年到现在,被称之为“大规模集成 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 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 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 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 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5年,美国1BM 公司推出了个人计算机.从此,人们对计算 机不再陌生,计算机开始深入到人类生活 的各个方面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 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 来,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 算机时代”。集成电路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 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 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 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 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 发的IBM 360系列。 •
从算筹到计算器

三年级第二学期
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 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 长为13--14cm,径粗0.2~0.3cm, 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 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 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 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 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 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 它们的发明,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 过程。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 从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计算机 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 所以我们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 计算机时代”。晶体管比电子管小 得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 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 代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 展到汇编语言。这时,开始使用磁 盘和磁带作为辅助存储器。第二代 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使 用的人也多起来了,计算机工业迅 速发展。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 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

从古至今的计算工具

从古至今的计算工具

从古至今的计算工具1.绳子:结绳计数。

2.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

而它们的发明,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3.算盘: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

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4.计算器:计算器是现代人发明的可以进行数字运算的电子机器。

现代的电子计算器能进行数学运算的手持电子机器,拥有集成电路芯片,但结构比电脑简单得多,可以说是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电脑),且功能也较弱,但较为方便与廉价,可广泛运用于商业交易中,是必备的办公用品之一。

除显示计算结果外,还常有溢出指示、错误指示等。

计算器电源采用交流转换器或电池,电池可用交流转换器或太阳能转换器再充电。

为节省电能,计算器都采用CMOS工艺制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5.电子计算机: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从算筹到计算器▏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从算筹到计算器▏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从算筹到计算器▏沪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从算筹到计算器▏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第一节"从算筹到计算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算筹的起源、发展以及计算器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到算筹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计算工具,而计算器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算筹的起源和发展,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算筹的起源和发展,计算器的工作原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算筹的使用方法,计算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算筹,计算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算筹和计算器,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算筹是什么吗?计算器又是怎么工作的呢?2. 新课导入:介绍算筹的起源和发展,解释计算器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使用算筹和计算器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使用算筹和计算器的练习题。

5. 板书设计:板书上要清晰地写出算筹的形状和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器的工作原理。

6. 作业设计:答案:(1)算筹:23 + 17 = 40,56 ÷ 7 = 8,81 × 9 = 729。

(2)计算器:23 + 17 = 40,56 ÷ 7 = 8,81 × 9 = 729。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算筹和计算器,你还能想到其他的计算工具吗?你能发明一种新的计算工具吗?六、板书设计算筹:形状、使用方法计算器:工作原理七、作业设计答案:1. 算筹:23 + 17 = 40,56 ÷ 7 = 8,81 × 9 = 729。

2. 计算器:23 + 17 = 40,56 ÷ 7 = 8,81 × 9 = 729。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算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算盘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1 大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认识算盘
情境导入
大数的认识
小朋友,你使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呢?
我用过计算器。 我用过手机上的计算器。
情境导入
大数的认识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 工具。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探究新知
1.算筹:
二千多年前,中国 人用算筹计算。
你能用算盘表示下面各数吗
大数的认识
687324008
8000500001
课堂小结
大数的认识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算筹
算盘
计算尺
机械计算器
现代计算机
计算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认识算盘



大数的认识
上珠 下珠
1颗上珠表示1个五,1颗下珠表示1个一。
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 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 方式操作运算。他称"这种算 术机器所进行的工作,比动物 的行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 这一思想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探究新知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大数的认识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 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和艾克特。 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 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 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 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 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 次运算。
探究新知
6.电子计算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