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管理

合集下载

怎样管理后备母猪

怎样管理后备母猪

怎样管理后备母猪
(1)适当运动:运动既可锻炼身体,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保证匀称结实的体型,防止过肥或肢蹄不良,又可增强体质和性活动的能力,防止发情失常和寡产。

因此,栏舍要设有运动场,让猪自由活动,冬春季节可进行驱赶运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运动一次,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2)及时淘汰;按照育种要求,应把不符合种用要求的初选后备猪及时予以淘汰作育肥用。

(3)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经常保持栏舍清洁卫生,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搞好各种预防免疫,并定期进行胃肠道和体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发现疾病,及时给予治疗,以确保后备母猪健康。

(4)掌握初配年龄:为了提高繁殖率,必须掌握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摸清每头母猪的发情规律,适时配种。

我国地方品种母猪一般在3月龄左右开始发情,培育品种和杂交品种性成熟较晚,4-5月龄发情。

过早配种不但产仔数少,而且影响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过晚配种又会增加育成期成本。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潢川豫鸣三分场贾其峰引种后备猪到场后,放到经严格消毒过的猪舍隔离观察90天以上,并按计划做好疫病免疫。

向供种场索取种猪系谱卡,并查对添写的项目是否完整及有误。

系谱卡一般包括:耳号、出生时间、初生重、同窝仔数头数、左右乳头数、断奶天数、断奶窝重、血统关系表、出场日期以及疫病免疫项目等。

在运猪过程中做好运猪车的消毒,夏天炎热季节的防暑降温和冬季严寒季节的保温工作。

一、隔离舍后备母猪的管理(一)进猪前:1、做好舍内舍外杂物杂草垃圾的清理工作。

2、做好空栏的彻底冲洗和消毒工作。

包括饮水系统、粪沟、工具、料车等。

3、做好圈舍和工具的检修工作。

4、空栏时间必须在7天以上,进猪前一天,空栏要进行消毒并准备好饲料及相关的必备工具等。

(二)进猪时:1、当猪车靠近大门和装猪台时,对猪车进行全面消毒。

2、放猪时的速度不要过快,做好一头不漏,彻底消毒后(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如优普诺、菌敌等),方可进入猪舍。

前3天必须保证每天2次舍内带猪消毒,以后根据情况每天1次或2次舍内带猪消毒。

(三)进猪后:1、按猪只大小、强弱做好分栏工作并预留空栏。

2、及时清扫猪粪到外圈角落处,做好吃、睡、拉三点定位工作。

做好猪群驯化工作。

以后的卫生以扫铲为主,每天2次清粪,保证圈舍干燥卫生。

3、做好猪群抗应激工作,在饮水中添加拜固舒等抗应激药物。

4、进猪当天不喂料,给予充足的饮水。

第2天分4-5次饲喂,饲喂量由少到多。

密切观察猪群采食,3-5天左右正常饲喂。

(四)饲养要点:1、饲喂注意事项:A.每天喂料分4-5次完成。

根据每栏猪只的头数、膘情投料,做到看猪食欲,料槽剩料的情况投料,避免过饱、过饥及饲料浪费等情况出现。

B.吃料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完成,吃不完的饲料及时清理并喂给吃完的猪群。

C.地面喂料时,保证地面干净,猪只能吃完,以不浪费为原则。

D.料中添加药物时,要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再装料车进行饲喂,保证每头猪都能均匀的吃到料和药物。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是生猪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母猪的生产能力和后代的品质,因此,合理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从猪舍、饲料、环境、疫病预防、配种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猪舍管理后备母猪的猪舍要求干燥、通风、保温,要选择光线充足、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饲养。

猪舍内的地面应该平整、干燥、不滑,墙面、窗户及门应该密封好,同时,放置一些消毒剂,保证猪舍的清洁,防止疾病传播。

二、饲料管理后备母猪饲养需要给予高质量的饲料,保证母猪正常发育和生产能力。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合理。

同时,应严格按照配方饲喂,保证每只猪摄入的饲料营养成分的平衡。

在选择饲料时,应该慎重选择,避免饲料质量差、病原微生物含量高的现象出现。

并且定期给后备母猪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其健康成长。

三、环境管理在饲养过程中,环境的干净和舒适度对于后备母猪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尽可能保持环境卫生和干净,不断强化清洁卫生工作。

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杀菌,定期更换饲喂设备和垫料等,既避免传染病横行,也能保证后备母猪的生活条件更加健康,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

四、疫病预防后备母猪疫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措施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幼猪后备母猪的免疫工作。

根据母猪个体特点,在它们出生后,应该立即进行消毒和疫苗注射,让后备母猪在体内产生免疫抗体,避免受到不同类型疾病的感染;二是做好研究科学的疫病预防计划。

五、配种后备母猪饲养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合理配种。

选择雌猪和种母猪时,要注意与猪存栏量和猪的品种匹配,以大大提高种猪后代的健康性和育种效率。

在配种中,应该选择适合后备母猪个体的雌猪,要注意和避免雌猪和种猪的近亲繁殖,产仔时保持猪的品种基本喜好特征和亲缘血统。

通过上述的管理办法,能够有效提高后备母猪的育种效率,保证后代的质量和数量,从而更好的为种猪种产业做出贡献。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饲养管理对于猪场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就是关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 合理的饲养环境后备母猪的饲养环境需要保持干燥、通风、宽敞。

猪舍内需要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整洁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播。

猪舍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到后备母猪的生长和生理需求,确保猪舍的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为后备母猪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2. 优质的饲料后备母猪的饲料需要营养均衡,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以满足后备母猪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料管理可以提高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降低饲料费用,提高生产效益。

3. 疾病预防和控制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中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定期给后备母猪进行疫苗接种,做好疫病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猪的疾病,避免猪的感染和传播,保障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产。

4. 生长监测和控制后备母猪的生长监测和控制是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要定期测量后备母猪的体重和体高,评估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措施,确保后备母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5. 饲养管理的细节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还需要注意饲养管理的一些细节。

要保证饮水量充足,水质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提供干净舒适的卧铺;定期进行猪的体温测量和观察,及时发现猪的生长和健康问题。

6. 合理的配种和选种后备母猪的配种和选种是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后备母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选择合适的公猪进行配种;定期进行后备母猪的繁殖检测,及时发现繁殖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后备母猪的繁殖效益。

7. 健康的经营管理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不仅仅是生长和繁殖的问题,还需要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要做好财务核算和成本控制,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要做好后备母猪的销售管理,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后备母猪的生长、繁殖和经济效益,做好猪舍环境、饲料、疾病防控、生长监测、配种选种、健康经营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后备母猪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保证后备母猪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力,需要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

下面介绍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建立科学的饲养制度1、严格控制饲料配制。

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饲料,合理的配合,稳定供应,并保证饲料的质量和的新鲜度。

2、合理的喂养时间和频率。

根据母猪的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饲喂时间表和喂养频率,确保母猪的健康和生产力。

3、控制饲喂量和喂养次数。

根据母猪的体重、毛发、环境温度、活动量和水分等因素,科学控制饲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

4、严格监督母猪的进食情况。

对母猪的进食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调整饲喂量和配方。

二、保持舒适的饲养环境1、注重通风换气。

保证猪舍的内部空气流通,及时清除猪舍内的污浊空气。

2、保持猪舍卫生。

定期清理猪舍的地面、墙壁和天花板等,并使猪舍保持清洁干燥。

3、保持适宜的温度。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猪舍内的温度,增强母猪的耐寒能力,以抵抗疾病。

三、定期的健康检查1、注重生理检查。

对母猪的身体做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传染病、胸膜积液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2、注重疫苗接种。

根据地区的病情,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母猪的传染病。

3、注重纠正行为习惯。

针对母猪闲散、卧床频繁等行为,及时引导纠正,保证生产力的充分发挥。

四、做好猪场环境的管理1、注重猪舍内外的清洁。

及时清理猪舍内外的积聚物和杂草,保持猪场的整洁,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2、注重猪粪沼液的清理。

定期清理猪粪沼液等有害物质,通过科学化处理,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总之,养殖场在管理后备母猪时,必须确保饲养过程在合理、科学、健康及环保多个方面得到综合考虑。

这样才能提高母猪的生产力,缩短繁殖周期,提供保障可靠的优质种猪资源。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方法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方法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方法后备母猪通俗的来讲就是选留后没有参加配种的母猪。

一般来说后备母猪基本上都是用于补充年龄较大、繁殖能里退化的被淘汰的母猪。

这样可以提高母猪群的整理素质,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那么在养殖的过程中,后备母猪要如何饲养呢?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1、分群饲养后补母猪百度文库在进行饲养的时候。

要按照它的大小、强弱来进行分群饲养。

一般来说是按照三到五头为一栏进行小群养殖,这样分群可以说是最分群方式。

当然如果养殖场地正在扩张,而后备母猪的数量较多的时候,百度文库也可以酌情的每栏多饲养几头,但最多是不要超过十头。

2、喂料后备母猪在喂料上和母猪的喂料或者是青年猪的喂料都是有区别的。

首先就是饲料百度文库要保证新鲜、没有变质,其次就是禁止使用铜、锌元素过高的饲料,这样会给母猪增肥,从而影响到后备母猪繁殖能力。

在饲养的时候,一般每天饲料量控制在五斤左右,并且不能一次性饲喂,需分几次喂完。

还有就是在养殖的时候,百度文库要保持猪圈中有充足的饮用水,同时还需要让后备母猪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可以增强它们的体质,从后降低难产率。

3、配种前催情配种前给后备母猪进行催情,这主要为了增加它的排卵量,从而提高受孕的几率,最终提高仔猪的产量。

催情最好是在配种前的十四天左右进行,主要是通过优饲催情的方式。

在之前饲养的量中,每天饲养六斤左右,让后备母猪自由采食。

等到配种之后,有要降低饲养量,尽可能控制在每天四斤左右。

这段时间的饲养是非常关键的,如果饲养量不合理的话会导致胚胎死亡。

为了确保仔猪生产的重量,那么在两一个月二十五天的时候,每天饲料量提升到七斤左右。

4、日常管理后备母猪的日常管理其实也比较简单,首先就是要保持养殖场内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其次就是不定期的进行消毒,同时养殖场内的温度控制在二十度左右,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还有就是合理的进行疫苗注射,这样可以达到母强子壮的效果。

5、注意事项在养殖后备母猪的时候百度文库需要注意的就是后备母猪的选留以及后备母猪的引进。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后备母猪是养殖场的重要资产,对于保证后续种猪的生产能力和繁殖效益起着关键的作用。

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以下是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要点。

1. 合理的饲养环境:后备母猪的舒适、安全和干净的环境是确保其健康和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

饲养场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污和消毒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后备母猪的舒适度。

2. 优质饲料:后备母猪的饲料应具备全面的营养成分和合理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

合理搭配精料、饲料添加剂,并适时进行饲料调整,以满足后备母猪的生产需要。

3. 合理的饲喂方法:后备母猪的饲喂方法应侧重于定时、定量和定点。

每日的饲喂次数应保持在3~4次,控制饲料的摄入量和摄入速度,以避免营养过剩和肥胖的问题。

4. 定期体检和防疫:定期对后备母猪进行体检,包括测量体重、测定体温、观察精神状态和肢体行动。

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防疫措施,如灭菌、疫苗接种等,以预防常见的疾病和病毒感染。

5. 合理的配种和妊娠管理:选择适宜的种猪与后备母猪进行配种,确保配种的质量和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益。

妊娠期间,保持后备母猪的良好状态,适当控制饲养和运动,促进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6. 合理的分娩和哺乳管理:给予合适的分娩环境和分娩时间,以减少难产和死胎的风险。

确保母猪及时哺乳,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和养育。

7. 补充适当的营养和饮水:后备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需要额外的能量和营养支持,合理添加补充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确保饮水的清洁、新鲜和充足,以满足后备母猪的日常需求。

8. 疾病监测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如疾病、受伤或其他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处理措施,以保证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涉及到环境、饲料、饲喂、防疫、配种、妊娠、分娩、哺乳、营养和疾病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合理进行管理,才能确保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后备母猪养殖技术之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养殖技术之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养殖技术之饲养管理后备母猪是指2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

此阶段饲养既要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又要保持适当膘情,过肥、过瘦都会导致发情期异常,受精率、繁殖力下降。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后备母猪是指2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

此阶段饲养既要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又要保持适当膘情,过肥、过瘦都会导致发情期异常,受精率、繁殖力下降。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分阶段饲养:⑴生长育肥前期的饲养管理(30-60kg):采用生长育肥期饲料,自由采食;⑴生长育肥后期的饲养管理(60-100kg):采用后备母猪专用饲料,自由采食,要求日龄达145-150天时,体重达95-100kg,背膘为12-14mm;⑴100kg至配种前的饲养管理:饲喂后备母猪料,根据膘情适当限止或增加饲喂量;⑴配种前10-14天:后备母猪达到初情并准备配种时,我们可以使用催情补饲的方法来增加卵巢的排卵数量,从而增加约1头窝仔数。

具体方法: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0-14天开始自由采食,增加采食量,增加窝仔数。

不过使用催情补饲在后备母猪配种当天开始必须立即把采食量降下来,在怀孕前期过量饲喂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减少窝仔数。

二、后备母猪的管理要点⑴大群饲养有利于早期发情,好不要单栏饲养。

⑴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尽早发情。

⑴体重达标后,每天用试情公猪查情1-2次。

⑴第1次发情就必须作好记载,便于确定是否配种。

⑴后备母猪好配3次。

(6)母猪产后掉膘显著,怀孕时复膘迅速,增重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母瘦仔壮。

在哺乳期间,食欲旺盛、消化吸收好的宜留种。

三、后备母猪饲养中的几个常见问题:目前农村养猪生产中,绝大多数猪农饲养的是外血品种和杂交品种,但是饲养方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做相应的调整,所以后备母猪生产性能不理想、淘汰率高的问题比较常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初配时间过长或不发情;2初胎产仔少,弱仔死胎多;3初胎母猪断奶后长期不发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后备种猪替代原则农场决定是否替换种猪或向种猪公司购买父母代由许多因素决定。

其中就有后备母猪同淘汰母猪的价格差异,现代的母猪体重可达320公斤,平均重也为200公斤,尽管其每公斤的单价比肉猪低,但一头淘汰母猪的价格也会相当高,然而,对购买父母代后备母猪的费用/利润的考虑就取决于超出淘汰猪价格后所额外支付的费用。

在许多国家,淘汰母猪的价格都按低于肉猪的价格计算,当育种公司所生产的后备母猪按双倍于肉猪的价格销售时,购买后备母猪所带来的利润就表明了这是一桩好买卖。

对100~500头母猪的小猪场来说,购买父母代母猪的其他好处也是明显的。

首先是方便,后备母猪可按所需要的数量和条件及时提供,大型猪场也常常将其猪群的一部分作为扩繁群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后备母猪。

对有些生产者来说,健康控制是另外的考虑,因此,他们自繁自养后备母猪,以便尽可能少的引入后备母猪。

所以,繁育后备母猪的决策取决于猪场的规模、管理经验和健康考虑,然而,所有的后备母猪都应是质量最好的产品。

选择种猪要以遗传品质和健康状况为基础。

购买时,来源应单一,只有在征求兽医意见后方可改变。

现代的父母代母猪应该是母系专门品系间的杂交并适合于特定的使用环境,父系公猪应该是父系专门品系间的杂交,以确保其后代的屠体适合于当地的肉猪市场。

品系间的杂交确保了母猪的最大生产力及其后代的快速生长。

进入这些专门品系后就只有通过从有声望的育种公司购买来获得后备种猪,同母猪的额外生产价值,以及所改良的育肥性能和屠体品质相比较,支付给育种公司的费用是很少的。

2.2 更新率猪场最佳的利润要通过保持生产母猪对猪场设施的满负荷运转来实现。

更新率=淘汰率+死亡率一般地,商品猪场的更新率为45%,然而,母猪的死亡率高或青年母猪的浪费会使更新率更高。

表2.1中的分析表明:淘汰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青年母猪的返情,另外,猪群中有高达30%的母猪在第二胎前就被淘汰。

当后备母猪占猪群20%时,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就是要安全地引进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性能理想并确保多数后备母猪达到高生产水平的3~5胎。

表2.1 按胎次来分析母猪的淘汰原因1-2 3-7 8-15 合计Pigtales USA95流产 3.9 3.7 1.1 2.8 5.5不发情 5.2 5.2 3.2 4.5 6.0返情32.8 24.8 7.6 20.1 14.5跛脚 6.8 8.9 4.6 7.0 15.4产仔数15.3 13.7 4.8 11.2 11.5哺乳能力 5.8 11.7 3.1 7.2 4.8健康状况 4.2 6.0 2.6 4.5 2.5年龄0 4.4 61.3 23.9 22.8其它的原因 7.8 12.7 6.1 9.5 12.0死亡18.2 8.9 5.6 9.4 4.9总百分率17.8 46.4 35.82.3 种猪引入在基础群中,有效合理地引入优秀的后备母猪是很关键的。

自从发现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后这点就变得更加重要。

在混群时采取正确的管理方式对种猪第一窝及终生生产性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混群的目标是:保护原猪群健康状况。

使引进猪适应新猪场的病原体。

制定引进计划以保持有效的群体规模和生产量。

2.3.1 隔离尽管在许多种猪场都做全面的健康预防,但还是不可能确保种猪没有疾病。

为此,在确定最合适的猪源后,引进母猪应该隔离在远离基础群至少两公里的单独的隔离舍内。

推荐隔离八个星期以便每天都可观察引进的母猪感染疾病的症状。

在此期间,还应观察原猪群的健康状况及传染病症状。

不幸的是,实际上很少有商品猪场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隔离设施,鉴于这种情况,新引进的猪应尽可能地远离基础猪群,远离其它猪舍并有独立空间。

2.3.2 适应尽管猪场几乎不可能通过对引进猪群的隔离来防止原有猪群感染新的疾病,但生产者可以对引进种猪实施适应性管理,以便防止新猪群发生临床疾病、老猪群爆发疾病。

适应的目的是控制接触感染的比例和数量。

适应管理应在隔离房进行,并在隔离两周后开始。

引进猪出现临床症状新引进的种猪在运输后至少隔离两周。

在此期间新进的猪有机会从运输和环境的双重应激中恢复并当接触有控制的病菌刺激时,建立起完全的免疫能力。

在第二周后就可以用粪便和垫料了,然而对发生过痢疾的猪群不适用。

不要用产房的碎屑,因为有传染钩端螺旋体的可能。

在第四周,开始选择原有种猪进行鼻对鼻接触,这种接触取决于猪场类型。

在全程饲养猪场,可选择淘汰母猪和商品猪来进行适应管理,理想的引进种猪和原有种猪的比例是3:1。

而育种场为5:1。

图2.1显示了引进猪群接触感染大量病原体后产生的临床症状。

这种现象的起因是: 时间不足,致使免疫系统没有产生足够高的抗体水平对机体提供保护。

一开始就接触大量的病原体---典型的是与几百头商品猪混养。

如果隔离适应设施不采用“全进全出”,前一批引进种猪所带的致病菌即可对刚引进的、正经受运输应激、免疫力低的种猪形成威胁,其潜伏的临床疾病常常容易在原猪群中爆发。

图2.1 不正确的程序:突然暴露于病原体图2.2为正常混群的程序,引进种猪同原有猪群健康状况相似时容易混群。

隔离控制接触病原体可以确保引进猪产生免疫力,按照这一程序方可确保原猪群和引进猪的健康。

图2.2正确程序:控制混群---增强免疫力病原 隔离突然遭遇大量病原 星期目前建议隔离适应期为60天。

不提倡连续循环使用隔离设施,在采用早期断奶的猪场,风险最小的隔离适应系统应该是在1栋隔离舍隔离适应一批猪,这对大型猪场来说是可行的,而小型猪场至少应以房间为基础实行全进全出。

2.3.2免疫 引进种猪的防疫程序应和现有的猪群一样。

所有PIC 的后备母猪都注射过猪丹毒疫苗。

另外,在安排混群计划时应采纳兽医的建议。

在隔离适应期,建议所有新猪应和老猪群采纳一致的免疫程序。

2.3.3 小后备母猪购进30—35公斤的小后备母猪的最大好处就是离配种的时间很长,隔离适应期可延长。

主动免疫可得到发展,而且生产者可控制生长速度和性成熟,同时可以分群管理。

增加不同批次的淘汰猪接触亚临床症状和免疫反应免疫力 隔离 粪便接触 有控制地与淘汰猪接触 星期 0 2 3 82.4 现代种母猪PIC经过几个世代的选育测试后,其母猪具有如下特征: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成年体重大脂肪沉积少,背膘薄、瘦肉率高母猪繁殖力提高、母猪年产断奶仔猪头数上升这些改良使种猪出现如下述变化:开始配种时,后备母猪背膘薄怀孕期胎儿更多产奶量增加母猪终生生长更快,屠宰价值更高为了使母猪一生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在制定后备母猪管理程序前就应考虑以上变化。

2.4.1 后备母猪的初配目标后备母猪常在以下情况时运输:100公斤体重160-170日龄背膘厚10-15毫米后备母猪的初配受以下因素影响:体重和体型初配日龄初情期体况(背膘厚)性成熟(发情次数)2.4.2 体重和体型研究表明将配种推迟至体重为130公斤时会提高第一窝产仔数。

同时也会增加以后各胎次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

2.4.3 初配年龄假如必要的适应已经完成,并且后备母猪的背膘厚和体重生长良好,初配日龄应为210-230天。

表2.2表明PIC康贝尔母猪在8个猪场的产仔性能与初配日龄的关系。

表2.2 初配日龄与产仔数的关系初配日龄(天)后备母猪数第一窝产活仔数1-3窝产活仔数低于200 93 10.6 11.2201-210 126 10.8 12.2221-230 152 10.7 11.1231以上93 11.1 11.7777 11.0 11.6 (Pigtales 1991)初配日龄和产仔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但有充分证据显示初配日龄为210-220天时最好。

2.4.4 初情期环境对初情有显著影响,所以初期期是可变的,而诱发初情是后备母猪管理的重要措施,使其在165日龄时可达初情。

2.4.5 背膘厚体况特别是背膘厚是显示初配时后备母猪发育情况的一个因素。

PIC建议应在背膘厚为18-22毫米时配种,而不能低于16毫米。

2.4.6 性成熟性成熟通常取决于后备母猪的发情次数,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是鉴别性成熟的关键。

PIC推荐在完成8周的适应期、发情3-4次后配种。

表2.3 总结了所推荐的后备母猪的初配目标最少目标隔离和适应期(星期) 6 8配种日龄(天数)200-210 210-230体重(公斤)120 135-145背膘厚(毫米)12 16-18发情次数1-2 3催情补饲天数日喂妊娠料310 14公斤2.5 后备母猪饲养计划严格的遗传选种使得后备母猪生长速度快、瘦肉含量高、背膘薄。

这些因素对母体生长发育、繁殖能力都有显著影响,同时使得母猪在整个繁殖过程中保持良好长势。

作为种猪需要营养来维持母体生长和胎儿发育,如果饲料采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母猪就会消耗体组织来满足需要,这就意味着会消耗瘦肉、脂肪和骨组织。

整个繁殖过程都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单独考虑其中的某一部分。

体况和饲料采食变化会对哺乳期产生显著影响。

同样的,初产母猪的饲养会对母猪的终生繁殖力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达到初配目标,后备母猪在100公斤运输时至少每天需要饲喂3公斤含13-13.5MJ DE/kg和0.55-0.65%赖氨酸的妊娠母猪料,使其在适应期的增重为5-6公斤/周,背膘会增加4mm。

PIC正在修订65公斤甚至更小的后备母猪的饲喂计划。

2.5.1 催情补饲在配种前14天增加能量摄入能增加排卵量,在发情周期的前7天减料至2.75公斤/天,配种前14天自由采食或增加至3.5—3.75公斤/天。

但注意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改变食欲和采食量。

2.5.2 妊娠饲养配种后,每天饲喂2.0-2.25公斤怀孕料即可满足母猪要求,但应按5分制体况评定的3分标准来调节饲喂量,在怀孕90天后将饲喂量增加至2.75公斤/天,以防止过早消耗代谢体储备。

2.6 圈舍猪群的周转计划包括淘汰更新,以便为适应生长及配种前期准备足够的圈舍,后备母猪饲喂在拥挤的圈舍就很难查情,到达时最少需1平方米,配种时需要1.4平方米,此外还需再有1平方米的运动、躺卧、粪便场地。

2.6.1 温度温度是环境气候的组成部分,对生产力有很大影响,温度需求取决于猪体重、采食量、猪群密度、地板类型和空气流速。

后备母猪饲喂在水泥地面时的最低临界温度是14摄氏度,最适温度为18摄氏度。

2.6.2 通风后备母猪在集约化条件下所需的通风为最低16立方米/小时,最高为100立方米/小时。

2.6.3 饲喂设备后备母猪经常群养,把饲料撒在地面上,以尽量减少打斗,而饲喂方式因猪舍类型而异,由于猪只个体差异,有的需要采用单独饲喂,以保持种用体况,具有隔栏的料槽使每头后备母猪能有0.4米的采食空间。

2.6.4 饮水器随时保证供应清洁新鲜的饮水,饮水器应定位于活动和排粪区域,以保证睡卧区域的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