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平衡分析使用方法
损益平衡分析与财务管理决策

损益平衡分析与财务管理决策在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企业来说,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经营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则是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而损益平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更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损益平衡分析是什么?损益平衡分析是一种应用会计学的方法,用以研究企业的成本、利润、价值和风险等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俗点说,就是通过对企业的成本和收益等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收益点,从而实现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其次,损益平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损益平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谓的“收支平衡点”,可以让企业避免亏损和提高利润。
此外,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某些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前景。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成本和费用结构,更好地进行资本预算和风险管理,从而对企业生产和运作过程进行优化。
再次,财务管理决策的关键是什么?损益平衡分析虽然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但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一系列诸如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因素。
而财务管理决策的关键是基于可靠的财务数据,进行准确的经营分析和可行性评估,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实用的数据支持。
只有从整体上审视企业的财务状况,从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作出更加准确、科学的经营决策。
最后,如何运用损益平衡分析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应用损益平衡分析进行财务管理决策,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1.正确收集并处理企业的财务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个过程要求高度的专业能力和耐心。
2.选择合适的损益平衡分析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边际收益(即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之间的比较)和贡献分析(即建立一种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实际销售价格的模型,以计算出达到收支平衡需要的最低销售量)。
3.考虑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和市场变化趋势,并运用损益平衡分析方法来处理这些变化。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一、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根据成本费用与产量(或工程量)的关系可以将技术方案总成本费用分解为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
(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技术方案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品产量影响的成本,即不随产品产量的增减发生变化的各项成本费用,如工资及福利费(计件工资除外)、折旧费、修理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其他费用等。
(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随技术方案产品产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各项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包装费和计件工资等。
(三)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随技术方案产量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与生产批量有关的某些消耗性材料费用、工模具费及运输费等,这部分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一般是呈阶梯形曲线。
由于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通常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分析中,为便于计算和分析,可以根据行业特点情况将产品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进一步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长期借款利息应视为固定成本;流动资金借款和短期借款利息可能部分与产品产量相关,其利息可视为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为简化计算,一般也将其作为固定成本。
综上所述,技术方案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它与产品产量的关系也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线性关系,即:C=C r+C u Q<121QL03M)式申C—本卩G—园定虜本*G——单位严品变力城本匸式中C_总成本;CF――固定成本;Cu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Q —产量(或工程量)。
二、销售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一)销售收人技术方案的销售收入与产品销量的关系有两种情况:(1)该技术方案的生产销售活动不会明显地影响市场供求状况,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产品价格不会随该技术方案的销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看做一个常数,销售收入与销量呈线性关系。
(2)该技术方案的生产销售活动将明显地影响市场供求状况,随着该技术方案产品销量的增加,产品价格有所下降,这时销售收入与销量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也称量·本·利分析,是分析收入总额恰巧等于总成本时的业务量,这时的业务量也称保本业务量(产量、销量)。
以此方法分析量·本·利关系和盈利能力。
⑴混合费用分析由于通信企业不同于工业、商业,通信成本具有半变动性质的混合费用,因此在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混合费用按一定方法计算出固定费用(与业务量变动不敏感部分)和变动费用(与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部分,而在单位产品成本中它是相对不变的费用),并建立成本模型。
分析混合费用中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有多种方法,这里仅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例如,某分公司某年度的移动业务量、混合费用资料如下:2、表中总成本取自每季度期间发生的主营业务通信成本与期间费用之和。
①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最高业务量时的混合费用与最低业务量时的混合费用之差除以最低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之差,进而推算混合费用中的固定费用部分和变动费用部分的方法。
以举例数据进行高低点法的应用分析:设y为混合费用,a为固定费用,b为单位变动费用,x为业务量,则y=a+bx其中:b=(高点费用-低点费用)/(高点业务量-低点业务量)a=高点的混合费用总额-b×高点的业务量从表中举例数据可以看出:最高点业务量为250万户,混合费用12475万元;最低点业务量为120万户,混合费用8160万元。
代入公式得:b=(12475-8160)/(250-120)=33.19(元)a=12475-33.19×250=4177.5(万元)所以,应用高低点法建立的成本模型为y=4177.5+33.19x②直线回归法直线回归法也叫最小二乘法。
它是应用最小二乘法,对一系列历史数据进行运算处理,计算出一元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的未知数a和b,以确定混合费用中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方法。
以上面举例为例,设y为混合费用,a为固定费用,b为单位变动费用,x为业务量,则y=a+bx经计算处理的数据如下:已知,y=a+bx n=4其中:b=(n∑xy-∑x∑y)/[n∑x2-(∑x)2]a=(∑y-b∑x)/n将表中数据代入公式得:b=(4×7604750-720×40595)/(4×138600-7202)=33.07(元)a=(40595-33.07×720)/4=4196.15(万元)由此建立该项业务的成本模型为: y=4196.15(万元)+33.07x⑵保本业务量分析保本业务量是指当收入总额恰巧等于总成本,即利润等于零时的业务量。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本-量-利”分析,即指成本、业务量

医院效益那点儿事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本-量-利”分析,即指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医院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技术,即在医院服务过程中,对医疗成本、医疗业务量和收益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寻求医院某项或全部医疗服务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规划目标收益,进行医疗服务分析,降低医院大额投资决策风险。
1、盈亏平衡分析中的成本习性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习性。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其特点是: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其特点是:总额不变,单位成本随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
可用公式表示为:C=F+vQ,其中:C—总成本,F—固定成本,v—单位变动成本,Q—业务量。
2、盈亏平衡分析中的本-量-利数学理论模型利润 =业务收入-总成本=业务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当利润等于 0 时的业务量为保本服务量,即盈亏平衡点,保本服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可用公式表示为:EBIT=S- C=S-V-F= pQ-vQ-F=(p-v)Q-F保本服务量Q =F/(p-v)其中: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价一般来说医院单位贡献毛益率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较之单位贡献毛益率较低的医疗服务项目,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保本,是指医院或科室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相等、损益平衡、不盈不亏、结余为零。
当医院或科室处于这种特殊情况时,将达到保本状态。
即在该服务量水平上,医院或科室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则刚好与固定成本持平,稍微增加一点服务量,就有收益;反之,稍微减少一点服务量就会导致亏损发生。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例1:某产品有两种生产方案,方案A初始投资为70万元,预 期年净收益15万元;方案B初始投资170万元,预期年收益35 万元。该项目产品的市场寿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给 定基准折现率为 15% ,不考虑期末资产残值,试就项目寿命 期分析两方案的临界点。 例2:某产品有两种生产方案,方案A初始投资为100万元,预 期年利润40万元;方案B初始投资200万元,预期利润60万元。 (1)该项目产品的市场寿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给定 基准折现率为 10% ,不考虑期末资产残值,试就项目寿命期 分析两方案取舍的临界点。 (2)如果市场寿命期为10年,而基准折现率波动较大,试就 项目折现率分析两个方案取舍的临界点。
(三)图形:基本的量本利图
销售收入 金额 利 润
盈利区
盈亏平衡 点
总成本
可变成本
亏损区
固定成本
产量 盈亏平衡产量
(四)公式 B—利润; P—单位产品售价; Q—产销量; t—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Cv—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CF—总固定成本。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税金 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售价×销量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产量 + 固定成本
三、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图:非线性盈亏平衡图
最后出现的盈亏平衡点称为盈利限制点。
产量处于 Ql≤Q≤Q2时,项目处在盈利区域,因此Ql和Q2 也是项目的两个盈亏平衡点。 假设产品的产量等于其销售量,均为Q,则产品的销售收 益和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TR(Q) = a1Q2 + b1Q + c1 TC(Q) = a2Q2 + b2Q + c2
例 2 :某建设项目需要安装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现在有三种 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从国外引进全套生产线,年固定成本为1350万元,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1800元。 B方案:仅从国外引进主机,国内组装生产线,年固定成 本为95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2000。 C 方案:采用国内生产线,年固定成本为 680 万元,单位 产品可变成本为2300元。 假设各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相同的,试分析各种方案 适用的生产规模。
盈亏平衡点分析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_管理经济学----企业经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_[共2页]
![盈亏平衡点分析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_管理经济学----企业经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3711acbfad6195f302ba65a.png)
174 管理经济学︱︱企业经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一、盈亏平衡点分析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盈亏平衡点又被称为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用以表示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
以盈亏平衡点为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
盈亏平衡点分析方法是一种在企业里得到广泛应用的决策分析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如下。
(1)研究产量变化、成本变化和利润变化之间的关系。
这是盈亏平衡点分析法最基本的功能,其他的功能基本从这里衍生。
由于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有可能引起产量(销售量)、成本、价格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利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方法这一工具,就可以方便地分析各种要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2)确定盈亏平衡点的产量。
盈亏平衡点产量是指企业不盈不亏时的产量,也就是保本的产量,是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的产量。
这个盈亏平衡点就是保本点,又称“损益平衡点”或“盈亏临界点”。
研究不盈不亏产量的意义在于,这是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所需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是投资或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
我们做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影响利润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销售量。
所以,一般来说,管理者总是先抛开销售量因素,先找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多少,然后再看某个方案带来的销售量是多少。
如果一个方案的销售量大于盈亏平衡点产量,就说明这种方案是有利可图的,是可取的,否则就会亏本,就不可取。
所以,盈亏平衡点产量也是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3)确定企业的安全边际。
在确定了盈亏分界点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确定企业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的预期销售量(或者实际销售量)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这个安全边际可以警示企业管理人员销售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
如果两者之间这个差额比较大,说明企业能经得起市场需求的波动,因此企业的经营比较安全,风险较小。
工程经济学2015——盈亏平衡分析

(二)图解法 把盈亏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直角坐标图来反映的方法叫盈亏图解法,简称图解法。这种坐标图称为盈亏平衡图 盈亏图由纵坐标、横坐标和几条直线或曲线组成。纵坐标代表销售收入或生产成本,横坐标代表产销量。直线或曲线代表生产 成本、销售收入等。 设:S为销售收入 C为生产总成本
上式的实际经济意义 计算结果表示项目不发生亏损(或获得盈利)所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的生产能力。BEPR 较小就意味着该项目可以经受较大的风 险;BEPR大,则说明实际生产能力距设计生产能力十分接近才能保本,它不允许生产能力有些微的下降,说明项目经受风险 的能力较弱。 3.以年销售收入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上式的实际经济意义 计算结果表示项目不发生亏损(或获得盈利)所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的销售收入。BEPS 值愈小,愈能经受较大的风险;反 之,BEPS值愈大,说明拟建项目抗风险能力越低 4.以销售单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因为:P×Q=V×Q+F 所以:P=V+F÷Q 则以销售单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公式为
它表明项目参数达到这一点时,可使项目不盈利也不亏损,恰好处于收支平衡状态,因而也叫盈亏保本点。不同参数表示的盈 亏平衡点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盈亏平衡点越低,企业经营越安全,经受不确定性因素恶劣冲击的能力越强。 盈亏平衡分析可根据变量间的关系分为线性与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二、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若项目的总销售收入和总成本均是产量的线性函数,那么所进行的平衡点分析称为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为了进行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必须进行如下假设。 生产成本与生产量或销售量成线性关系 生产量等于销售量 固定成本总是保持不变 变动成本与产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关系 在项目计算期内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都保持不变 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量或销售单价成线性关系 各种数据取正常生产年份的数据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分为数学求解法和图解法两种 (一)数学求解法 数学求解法是将盈亏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然后据此模型确定盈亏平衡点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数学求解法分析中假设 S为年销售收入 c为年总成本 p为产品单价 F为年总固定成本 Q为年产量 v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T为单位产品销售税金 R为生产能力利用率 BEP表示盈亏平衡点 1.以实际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因:S=P×Q
盈亏平衡分析

浅谈盈亏平衡分析沈阳小密蜂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孟照国盈亏平衡点模型是一个叙述销售收入、成本、产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数学模型。
它作为一个反映和分析变量间的变化对利润水平影响程度的模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应用时,由于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往往漏掉了税金、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而出现较大的偏差。
本文拟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根据通用的定义:所谓平衡点是指收入与总成本相等时的经营水平,用公式表示为: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当销售利润为零时,销售收入=总成本。
此式表明,某产品销量处于一种即不盈利又不亏损的平衡状态,即平衡点。
显然,当销售收入大于总成本总额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亏损。
应当指出的是这个平衡点定义是在成本计算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总成本而下的定义,显然,总成本的内容是包括期间费用在内的记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支出。
在本模型中,总成本被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指标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如保险费,房屋租金,固定资产折旧费,取暖费,管理人员工资、开发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职工培训费等等。
变动成本是指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范围内,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
如,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材料,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包装材料,按工作量(小时)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等等。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设:x代表每期的产量或销售量p代表单位产品销售价格s代表同期产品销售收入,则s = px;a代表产品的固定成本;b代表产品的变动成本;b r代表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则有b = b r xy代表总成本,则有:y=a+b=a+b r x由上述定义,当盈亏平衡时应有:s = y∴px = a+b r x------------------------------------------------------------------- ---------------(a)此式中的x,仅仅是表示在盈亏平衡状态下的产量水平,即平衡点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量圖
畫圖步驟 : 1. 橫座標為主,先畫出一條 以 0 為起點以目前銷貨為 終點之基本線(銷售線)。 2. 找出產出水準為 0 的固定 成本,此即為在此產出水 準時的營業損失點。 3.找出損益兩平點。 4.連接2與3兩點此線即為利 量線。 5. 超過損益兩平點時,每單 位增加一單位邊際貢獻的 營業利益。
損益平衡分析使用方法
一、方程式法 (equation method)
銷貨=變動成本及費用+固定成本及費用+利潤 銷貨(TR)=單位售價(UR)× 銷量(Q) 總成本(TC)=單位變動成本(UVC)× 銷量(Q) +固定成本及費用(TFC) 損益兩平時TR=TC 即UR‧Q=UVC‧Q+TFC
二、圖解法
三.邊際貢獻法 (contribution margin method)
各工作站間以非連續、固定的速度,按照一定 的順序完成產品的生產方式
/watch?v=Ja9cPX6UU3E
裝配線
對同性質的物料,進行加工處理
連續流程
流程選擇
產品流程矩陣
產品結構
流程結構
流程生命週期 階段
產品生命週期
少量.低標準化 常僅有一種 多種產品 少量 一些主要產品 多量 多量.高標準化 日常用品ຫໍສະໝຸດ A356D
成本極小化 利潤最大化原則
100 50 0 250 500
B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數量
邊際貢獻法下損益平衡點之計算︰ 1.外購:0÷ (300-200)=0 2.半自動化車床:80,000 ÷ (300-75)≒356 3.機器中心: 200,000 ÷ (300-15)≒702
畫圖步驟: (1) 標 示 出 座 標 圖 , 橫 座 標表示銷售單位,縱座 標表示金額。 (2)畫出總成本線。 (3)畫出總收入線。 (4) 總 成 本 線 與 總 收 入 線 交會點即為損益兩平點。
利量圖(PV graph)的功用
透過利量圖可以顯示出產出水準改變 時,對營業利益的影響。(表達售價 或變動成本改變,對利潤與損益兩平 點所造成之影響) 邊際貢獻率=(單位邊際貢獻/ 單位銷貨收入) =利量率
彈性(高) 單位成本(高)
I 零工
II 批次 III 組裝線 IV 連續流程
印刷廠 法式餐廳
重機械 咖啡 汽車組裝 漢堡 沒有 (不可行)
沒有 (不可行)
效能指標
製糖 煉油廠
彈性(低) 單位成本(低)
損益平衡分析
特定流程設備的選擇
鑽孔機
一般用途
轉印機
特殊用途
損益平衡分析
設備選擇的主要決策變數
決策變數 初期投資 考慮因素 •價格 •製造商 •適用現行的模式 •空間需求 •供應和支援設備 的需求 實際與估計產能比 決策變數 彈性 考慮因素 一般與特殊目的 設備的比例
金額
300 250
Sales=300xQ
C
收益 外購
TC = 200xQ
半自動化車床
TC=80,000+75xQ
機器中心
702
200 150
TC=200,000+15xQ
損益平衡點 A 之計算︰ 80,000+75xQ=200,000+ 15xQ Q = 2,000 損益平衡點 B 之計算︰ 200xQ=80,000+75xQ Q = 640
時的分析工具,且透過損益平衡圖我們可以清楚
的了解到,產品在不同銷售量或產量下的利潤或
損失。
損益平衡圖
損益平衡分析
範例6.1
有一家製造商有下列幾種方案取得生產所需的 機械零件
1. 向外購買零件,成本為200美元/單位
總成本=$200 X需求量
2. 使用半自動車床之成本:固定成本為80000美元,變動成 本為75美元/單位。
結果依需求生產量來選取方案(成本極小化) 0 ~ 640 單位時,選方案一,外購 640 ~ 2000 單位時,選方案二,半自動化車床 2000單位 以上時,選方案三、機器中心
損益平衡分析的延申
損益平衡分析使用方法
一、方程式法 二、圖解法 三、邊際貢獻法
損益平衡分析的假設
總成本區分為不隨產出水準變動之固定成本及 會隨產出水準變動之變動成本兩部分。 在攸關範圍內,總收入及總成本與產出單位之 關係呈線性。 只產銷單一產品,如有多種產品時,其產銷售 組合比例維持不變。
流程結構
Hayes與Wheelwright定義四種主要的流程結構
小量生產多樣的產品,且大部分產品的製造步 驟並不相同
零工式流程
批次流程
標準化的零工式流程,應用於產品線相當穩定 的企業,不論是依據顧客訂單生產或是計劃生 產,每樣產品是以週期批次的方式生產
流程選擇
流程結構
Hayes與Wheelwright定義四種主要的流程結構
總成本=$80000$75 X需求量
3. 使用加工中心之成本:固定成本為200000美元,變動成 本為15美元/單位。
總成本=$200000$15 X需求量
損益平衡分析
金額
300 250
範例6.1
TC = 200xQ
外購 半自動化車床
Sales=300xQ
C
收益
TC=80,000+75xQ
加工中心
TC=200,000+15xQ
損益平衡點 A 之計算︰ 80,000+75xQ=200,000+ 15xQ Q = 2,000 損益平衡點 B 之計算︰ 200xQ=80,000+75xQ Q = 640
200
150 100 50
A B
D
成本極小化 利潤最大化原則
0
數量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產品設計與製程選擇 - 製造業
指導教授 : 盧淵源 教授
組員︰ M994012032 M994012024 M994012019 M994012014 M994012038 鍾睿瀚 陳霈瑀 林俊賢 林士超 李峻瑋
流程選擇
流程類型(依據流程的作業內容來分類)
轉換流程
加工流程
組裝流程
測試流程
流程選擇
產出率
整備需求
•複雜性 •換線的速度
產品品質
•規格的一致性 •不良率
•易用程度 •安全性 •人體工學的影響 •直接與間接人員 的比例 •技能與訓練
維護
•複雜性 •頻率 •零件的供應力
•市場現況 •修改為其他用途 緩衝庫存的時間 與需求
作業需求
過時
人員的需求
在製品
損益平衡分析
適用的情況
Break-even analysis是選擇流程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