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干姜肉桂
中药学温里药

1、附子、肉桂、干姜性味均辛热,能温中散 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 等。
2、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 而止呕;
附子、肉桂性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 冷痛甚者;又能治寒湿痹痛。
3、附子、肉桂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 脾胃阳虚证。
4、肉桂能引火归元、温经通脉,用治虚阳 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
使用注意:不宜与郁金同用
谢谢
温里药
定义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 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功效
味辛、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 而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还能助阳、回 阳,用治里寒证。
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本经》 所谓“疗寒以热药” 之意。
归经不同功效不同:
(1)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治脾
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蒸笼 中九蒸九晒后去皮开片,出产的白附片晶 莹剔透,用手掰断后,断面如玻璃断面一 般。用口尝之,有淡淡麻味而无咸、苦、 涩味。
三、 黄附片
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并同甘 草、栀子、红花、姜黄、牙皂等煮透心后, 去皮开片并点上四点红印而成,出产的黄 附片黄澄透亮。
注意点
温里药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凡实 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子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
子根的加工品。
一、炮附片(炮天雄)
传统工艺:将附子或附片在特制的烤炉里 用热土煨烤而成。
二、 白附片
2、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如吴茱萸汤、 左金丸(黄连+吴茱萸)。
3、五更泄泻。如四神丸(补骨脂、肉豆 蔻、五味子)。
浅谈姜、桂、附的临床应用

1 对三 药 治 疗不 同病位 的 里寒 证 的理解 .
1 1治 疗 里寒 证 胃腹冷 痛及冷 泻
干 姜 、 子 、 桂 的 比 例 应 为 3 2 1 方 中 应 附 暖 胃 、 中 止泻 之 意 。 辅 用 肉 取 温
李 某 , ,4岁 , 女 3 医生 。 因工 作 忙 碌 , 进 食 油 常
腻 , 凉饮 , 觉 脘腹 不适 、 喜 渐 隐痛 , 食 减少 , 饮 口淡 无 味, 喜热 饮 . 大便 溏 泻 . 日二 至 三 次 , 已半 年 。 每 时 吃 生 菜或 粗粮 , 便次 数 增 加 6 大 ~7次 , 杂 未 消化 加 水谷。 服 西 药 抗 菌 素 多 种 , 药 如 参 苓 白 术 散 数 中 剂 , 效不 显 。诊 见病 人面 色胱 白 , 神 不振 , 淡 疗 精 舌 白, 薄白, 沉细 弱, 末发凉。证属脾 肾阳虚, 苔 脉 四 法 当 温 补 脾 肾 。 方 药 : 子 1 g 肉 桂 5 、 姜 附 0、 g 干 1g 白 术 3 g 淫 羊 藿 1 g 车 前 子 1 g 补 骨 脂 5、 0、 0、 0、
干 姜 、 桂 、 子是 中 药温 里药 中的三 员猛 将 。 肉 附
三药 配伍 , 须 为 用 . 阳散 寒 , 阳救 逆 , 补 脾 相 温 回 温 肾之效 强 劲 。此 三 药 同 为治疗 里寒 证 的要 药 , 因 但
其功 效 、 归经 的 不 同 , 对 不 同 病 位 的里 寒 证 辨 证 在 施 治 时 , 药 又 各有 偏 重 。 临 床 应 用 时 , 以病 位 三 应
变 化无 关 。伴 头 昏、 花 、 慌 、 眼 心 汗多 , 月经 量 多 . 色 淡 , 带 量 多 , 清 稀 。 寒 腰 冷 , 腹 发 凉 , 热 白 质 畏 小 喜
附子配伍41药对详解

附子配伍41药对详解附子配伍41药对详解附子味辛、甘,大热。
主入心、肾、脾经。
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
善治阴盛阳衰,大汗亡阳,吐利厥逆,虚寒泻痢,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附子气味俱厚,走而不守,“火性迅速,无处不到”(《本草经读》),能上助心阳通脉,中温脾阳健运,下补肾阳益火,挽救散失之元阳,最善温肾气、补元阳、救厥逆、祛寒湿、除痼冷,为温里回阳,救逆固脱之要药。
虞摶谓:“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祛除在表之风寒;引温里药达下焦,以除在里之冷湿。
”《伤寒蕴要》谓:“附子,乃阴证要药。
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建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本草正义》曰:附子“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重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真有寒,无可不治。
”附子是中医临床的一味要药、峻药和猛药,因其能起沉疴、拯垂危而受到古今众多名医的推崇。
如明代名医张景岳把附子列为“药中四维”之一。
他说:“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
”清代名医陆懋修称:“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
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
”现代名医吴佩衡则把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列为中药十大主帅,指出“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已故名医何绍奇谓“附子一物,可上可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用之得当,疗效卓著,在群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说它是‘百药之长’,是并不过分的。
四逆汤

发热不退——阴盛格阳证 病人是个老干部,发烧40多天不退,请过很权威的西 医会诊,用过各类抗生素,但是体温始终不降,也服 过不少中药,病情仍不见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 把我们学院属下的名老中医都请去大会诊,林老也是 被请的其中一位。名老荟萃,当然要各显身手,各抒 己见。正当大家在聚精会神辨证分析的时候,林老被 病人的一个特殊举动提醒了。当时正是大热天,喝些 水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病人从开水瓶把水倒入杯后, 片刻未停就喝下去了,难道开水瓶装的是温水吗?林 老悄悄地触摸一下刚喝过水的杯子,杯子还烫手。大 热天喝这样烫的水,如果不是体内大寒这绝不可能。 仅此一点,一切都清楚了。于是林老力排众议,以少 阴病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论治,处大剂四逆汤加味,药 用大辛大热的附子、干姜、肉桂,服汤1剂,体温大降, 几剂药后体温复常。(《思考中医》)
喉痹(慢性咽炎) 李某某,男,36岁。1971年5月,咽部有异物感,吞 咽不利,并伴有项强,胸满,肩酸,背痛等症。某某 医院诊为“慢性咽炎”,服用炎得平、六神丸、四环 素类,并外用冰硼散治疗,病势不减。后续服清咽利 膈、泄热解毒中药约半年,咽喉病患益重,并出现恶 寒身痛,胸憋气短,胃腹胀痛,完谷不化等症。自疑 “癌”变,思想包袱沉重。于1972年2月22日来蓉求 治。现咽痛,吞咽如有阻塞,胸满,纳呆,便溏,头 痛,咳痰,四肢清冷,舌质偏淡苔微黄滑,脉弱无力。 此病乃过服凉药,以致阳气虚微,因肾阳虚衰,阴气 上腾,痰湿上干清道,日久凝聚较深,致喉痹难愈。 以大剂四逆汤,壮阳驱阴,加上肉桂温营血,助气化, 益火消阴,散寒止痛。处方:制附片120(久煎),干 姜60,炙甘草30,上肉桂12(冲服)。3剂,咽痛痹 阻之症基本消失,精神大振。久病气血皆亏,应培补 脾肾,以理中丸加阴阳平补之品为丸,嘱其缓服。月 余后其友来告,患者已病愈上班。1979年8月3日追访, 至今良好。(《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导读:生活小常识肉桂的功效与作用肉桂的功效1、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气逆;2、温中祛寒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常与干姜、附子同用;3、温经止痛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痛经、肢体疼痛。
本品辛甘大热,纯阳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故为脾肾阳虚、寒凝诸痛、气血虚寒等症之要药。
肉桂的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桂皮醛以250-500mg/kg灌胃,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对抗苯丙胺产生的过度活动;桂皮醛还可对抗阿朴吗啡及去氧麻黄碱的运动兴奋,使体温下降,但对抗利血平引起的体温下降;用小鼠压尾法或腹腔注射醋酸扭体法表明桂皮醛有镇痛作用;认为桂皮醛的中枢作用与中枢单胺能神经原的活动有关。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肉桂水提物及挥发油对大鼠在冰水应激状态下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及心肌损伤有一定对抗及保护作用;肉桂煎剂可使麻醉犬冠脉、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肉桂煎剂、桂皮醛及香豆素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3、抗溃疡作用肉桂水提物腹腔注射,可防止大鼠应激性溃疡,灌胃或腹腔注射也可抑制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胃溃疡,抗溃疡作用不仅由於抑制胃液分泌,而且促进胃粘膜的血流量。
4、抗变态反应肉桂水提物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对补体依赖性的反应如Ⅱ型的反向皮肤过敏反应、福斯曼皮肤血管炎及Ⅲ型的Arthus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他,肉桂的乙醚及乙醇浸出液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有抑菌作用。
肉桂的药理作用1、镇静作用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
应用小鼠压尾刺激或腹腔注射醋酸观察扭体运动的方法证明它有镇痛作用。
2、降温作用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
阳虚便秘验案

一人大便干燥,二三年,每日晨起口水必有血,大便不规律,如羊屎状,脸上长有痤疮。
舌淡苔薄,小便略频,脚容易凉。
前医有以阴虚治,有以燥热治,皆不效;后来找到笔者,处以:附子15克,肉苁蓉15克,当归15克,大黄8克,干姜15克,肉桂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
服药5剂诸症显减,嘱其以附子理中丸善后。
便秘者,虽有燥象,亦应从病根入手。
此患者乃是肾阳不足,逼阳上越,故晨起口水带血,长痤疮;下焦阳气不足、气化不利,故大便不通、小便频、脚凉。
故以温阳潜阳,加以通法为辅,5剂即收全功。
临床阳虚型便秘的情况不少,特点主要是以舌淡、脉沉、肢冷、怕冷为主,若见有热象、燥象相伴不必迟疑,阳气得复、阴火自消,其中以舌象来辨寒热最为关键,苔腻者去当归加化湿行气药。
此方屡用屡效,其中附子和肉桂是治阳虚型便秘的关键药,肉桂温阳化气,附子温中有通,相须为用,共奏其功。
临床有用济川煎不效者,乃是肉苁蓉效缓,需大量应用才行,用量应该在30~60克左右才行;另外阳虚严重者,恐肉苁蓉药力不足,需换成干姜、附子之辈,才可见效。
更有医者见便秘不分寒热而出麻仁丸者,治标不治根,又可能反伤阳气,应该慎重。
生白术胜大黄!治疗脾虚型便秘第一强!前言:白术用量大可以通便,但到底大到什么用量才有效?如何配伍使用呢?往后读,您就会得到一个满意答案。
生白术,硬币大一块泡水喝,治疗脾虚型便秘,两天以上不大便,但大便不干燥,舌苔淡薄,即属脾虚症状。
大黄通便能力虽立竿见影,但其靠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不治根本。
除非憋得难受,可先用大黄解燃眉。
白术通便秘便秘者,非如常人之每日应时而下也。
此症3~5日,6~7日难得一便,大便干结坚如羊屎者,窘困肛门,支挣不下,甚则非假手导之不能出;亦有便不干结,间有状如笔管之细者,虽有便意,然临厕便不出。
便秘一症,医书所载,治方不少。
然有效亦有不效者,轻则有效,重则无效;暂用有效,久则失效。
孟浪者,但求一时之快,猛剂以攻之,以致洞泄不止,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

〖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桂附理中抗寒凉,脾肾阳虚此药强。
四肢寒冷阳气弱,补肾温中正气杨。
脾胃虚寒吐与泻,日久必有惊风忙。
寒积便秘与胸痹,咳唾涎沫肺也凉。
便血崩漏脾失统,多病一证此药降。
?大家好!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李可老中医是百年来难得的中医奇才,是中国中医界的国宝。
他胆识超群,把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大家,中医扶阳界一面旗帜。
?很多骨病患者的体质都偏虚寒,还有很多患者特别是疼痛患者长期吃药造成脾胃虚弱,四肢不温,桂附理中丸就是解决这些症状最好的药。
它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桂附理中丸比附子理中丸多了一味肉桂,温补的效果更好。
是扶阳派大师李可老医生推崇的一个经典方。
此药治疗椎间盘突出效果比较理想,从中药药性来说这个药品就是一个改善微循环,提升脾肾阳气的。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用药原则也是这样的,单方用效果就很好了,疼得厉害可配合一个非甾体消炎镇痛类药品就行。
?以上是名医治病的经验:我们怎么来理解呢?我认为第一这个人是脾肾阳虚型的病人;第二桂附理中丸来做为一个治本的药来用;第三桂附理中丸对这类人群也可以做为一个保健防病的药来用。
如果脾肾阳虚的人一天吃一丸桂附理中丸,脾肾阳虚重的一天可以吃二丸,坚持三个月,肯定相应的肾阳虚病,脾胃虚寒病,腰痛病等全会有很大改善的。
这样用药成本非常低,估计一个月有一百块钱够了,特别适合基础药房和诊所。
保健一定是辨证论保,这样才有意义。
下面我们开始解读桂附理中丸的说明书:桂附理中丸,为补益剂,补益剂是治虚病的药,中医的治则讲:虚则补之。
桂附理中丸是补脾肾阳虚的药品。
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之功效。
主治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我们看一下桂附理中丸的处方改进过程:由四君子汤(扶养元气四君子,参苓术草早生姜)减去了茯苓加上了干姜,形成了理中丸(理中减苓加干姜)。
祖传秘方治半身不遂奇人医案,高手在民间治偏瘫

祖传秘方治半身不遂奇人医案,高手在民间治偏瘫治骨以来 2021-12-31 06:50半身不遂医案:患者某,男,63岁,山西省大宁县甘棠村人。
2006年9月15日前来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早晨突然右半身不能自主运动,肢体强痉,屈伸困难,畏寒怕凉,还没有入冬穿一身棉衣,兼有语言不利,口眼歪斜,便溏,下肢肿胀。
来就诊前曾用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丹红注射液治疗两个月,不见好转。
来院就诊时,舌质暗淡和瘀斑,脉虚沉迟细涩,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沉迟主痛冷,细脉细直而软,如丝线应指,细为血少气衰,涩脉与滑脉相反,来往艰难涩滞,有如轻刀刮竹的脉象,主气滞。
证属:阴盛阳衰,气血不足,血瘀经络。
治则:温热除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方药:真武汤加减(附子150g,干姜30g,肉桂30g,黄芪60g,当归20g,赤芍30g,川芎30g,桂枝15g,丹皮15g,木通3g,通草3g,香附15g,甘草80g)。
服法:1日1剂,1剂煎2次分服,早晚温服。
屈伸困难加穿山甲20g;语言不利加蒲黄20g,远志15g;口眼歪斜加白附子10g,白芍15g;肢体麻木者加威灵仙15g,伸筋草15g;便秘者加芦荟10g,番泻叶6g,火麻仁30g,郁李仁15g;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60g,乌药30g;上肢瘫痪者加桂枝15g,桑枝15g;下肢瘫痪软而无力加怀牛膝15g,川续断30g。
在服中药期间配合服瘫痪康复丹可取得满意效果。
半身不遂是脑出血、脑梗塞后遗留下来的一个重要症状,以一侧肢体运动失灵为重要表现。
笔者经过长期的科学的观察到,脑出血、脑梗塞之前的表现为阴虚姿态,而脑出血、脑梗塞之后为阳虚姿态,如肢体屈伸痉挛,手足不温,半侧身凉,小便泻,舌苔,脉迟、虚、滑、涩都是阳虚的表现。
所以对半身不遂的治疗按“水无热不沸,冰无热不化,气无热不行,瘀无热不散”的新理论,根据对半身不遂的病人观察,一半阴一半阳采取平衡阴阳,调控阴阳,使阳虚的一半恢复正常,从而达到五行的相生相克保持动态平衡,使人体元气平和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干姜肉桂:
共性:三药性味均未辛热。
均能温中散寒止痛:用于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症。
个性:
附子:回阳救逆,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于亡阳证。
助阳补火,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散寒止痛力强,尤善于治寒痹痛剧者。
干姜: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脾胃虚寒症常用。
回阳通脉药力较附子弱,与附子相须为用,用于亡阳证。
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嗽,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肉桂:补火助阳,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官冷,虚喘心悸等,并能引火归原。
温通经脉,用于寒湿腰痛,胸痹,阴疽以及痛经,闭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