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六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和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农村信用社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资产规模由2.2万亿元增长到8.6万亿元;存款由2万亿元增加到6.9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贷款由1.4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列全国第二位;不良贷款率由四级分类的37%下降到五级分类的10.8%;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由8%提高到57.2%。尽管如此,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业务品种、服务功能等方面与商业银行还有较大差距,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十分脆弱。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者,我认为目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和操作路径,越来越偏离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际,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绩显著,但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银监部门主导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失偏颇。一是职能错位。监管部门既监管行业风险,又指导农村金融服务;既履行监管职责,又承担行业管理职能。这种监管者与行业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导致在角色定位上出现了偏差。二是研究不到位。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缺少深入的研究,对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在改革方向、模式等方面省政府、省联社没有发言权。三是指导不到位。虽然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但仍用“一把尺子”往下量。宏观要求多,可操作性办法少,不能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改革的方向不清、目标不明。对各省提出的想法,多是说“不行”,但不说“怎么能行”。四是监管不到位。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对策、及时处理,往往是“一人有病,大家吃药”。

(二)省级政府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2003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文件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并由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负完全责任”。无论是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还是从调动省及各级政府积极性的角度,都应由省级政府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与路径,并通过资金注入、资产置换、人员调整等方法和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包袱、加强管理,领导农村信用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在改革过程中,省政府不能主导改革,提出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是由“当事人”而是由“第三者”来决定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多数地方政府成了改革的“旁观者”,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政策要求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错位。一是省联社职能不清、改革方向不明,人心浮动。由于多数县联社还没有发展成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才由基层出资成立省联社,并赋予省联社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但在省联社的管理下,农村信用社取得巨大成就之时,又说省联社管多了,干涉了基层的人员任用,干预了基层的业务经营,侵犯了县联社的法人地位。现在要求省联社转变职能,履行“指导员、服务员、监督员”职责。但多数县联社目前仍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依然较弱,离开省联社强有力的管理,改革成果很可能“付之东流”。在相互矛盾的职能定位中履职,省联社处于“左右都不是”的尴尬境地,省联社的职能定位多变、改革方向模糊、员工人心思走。二是改革要求难落实。改革政策多变、与基层现实有距离,落实困难。要求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不断增加投资股的比例,但“有历年亏损挂账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均不得分配股金红利”的规定无法保持股金稳定。

要求提高服务功能,但在产品市场准入、企业存款开户、机构设置等方面要求苛刻。要求地方政府化解农村信用社包袱,但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则无能为力。三是自主经营难。监管部门始终强调保证县联社的法人主体地位,但在接收包袱沉重的城市信用社、服务网点设置、贷款投向等方面都没有自主权。

(四)历史包袱化解不彻底。国家通过专项票据的方式解决了信用社2002年末报表中体现的资不抵债额的50%,大量的隐性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化解。接收了包袱沉重的城市信用社,加重了农信社的负担。虽然经过六年的发展,仍有大量的历史包袱需要化解。

(五)法律政策缺失。虽然党的十七大提出,法律同等保护包括私有财产在内的一切合法财产。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不能与国有银行的资产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在刑罚种类、量刑尺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诸如高级管理人员不作为、乱作为造成重大的资产损失不能构成渎职,工作人员截留存款、回收贷款不入账不能构成贪污等等。一些故意损害农村信用社利益的不法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农村信用社在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

二、校正思想认识,理清改革思路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走过了六年的历程,但主导改革的思想认识需要重新审视,以便使农村信用社改革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是中国不缺大银行。我个人认为,就全国而言,中国不缺为工商企业服务的大银行,但却没有为农村服务的“大银行”。全国3467个县市联社,平均存款规模仅为20.1亿元,除了发达地区的县域外,大多数县联社的规模都在10亿元左右。银行管理有句话叫做“大而不倒”。且不说多大规模的银行为大,但10个亿左右的银行显然过小。以稳定县域为理由,阻止其做大做强,人为降低其抵御风险能力,如果发生大的风险,就会遭受市场退出的厄运。同时,这些小银行在高管人员交流、员工执业技能提升、金融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国不缺大银行”这种认识的误区,会给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二是法人层级越高,偏离“三农”的步伐越快。农村信用社是否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根本原因不在于何种产权模式、不在于层级高低,而是取决于市场优势和政策导向,取决于有没有其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环境,取决于农村市场资金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有收益。实际上,法人层级越高,越讲政治,越能处理好企业效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越能保证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方向。同时,“三农”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信用社靠“三农”生存,靠“三农”发展是基本的现实。就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而言,放弃自身优势“弃乡进城”,与业务品种齐全、从业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博弈,无疑是选择“自杀”。

三是把农村信用社稳定在县域,就能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工、农、中、建、邮等大型商业银行都在县域设立了分支机构,但他们大都没有开展支农业务或业务量很小,这是资金的安全性、资本的逐利性的必然结果。同样,用行政手段将农村信用社稳定在农村,也很难确保支农效果。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最终还要靠市场来解决。如果农村金融市场中风险分担补偿体系健全,税收政策优惠,解决了农村金融“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如果农村市场“有利可图”,不但农村信用社不会离开农村,其他

金融机构还会进入农村。因此,构建广覆盖、多领域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不应在农村信用社是否能稳定在县域上做文章,而应在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担保体系、风险补偿机制上用力气。

四是完成县联社的股份制改造,就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股份制是企业改制的方向,但股份制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从理论上讲,股份制改造解决了出资人到位、明晰产权、完善治理结构等问题,但理论和现实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国情决定,大多股份制公司都不可能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结构履行职责,多数处于沟通、妥协、谦让状态。以解除员工劳动合同为例,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员工会按照《劳动法》规定,拿到补偿后走人,但在国有企业要么实行“内退”,虽然不为企业创造效益,但仍需支付劳动报酬,要么在法定补偿之外给予额外的补偿,如通行的“买断工龄”。从股东层面看,大多股东入股只是为获得红利,对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管理漠不关心。目前所有员工都是信用社的股东,但绝大多数员工对违规违纪行为漠然视之,极少有员工为维护企业和自身的利益理直气壮地进行抵制或向上级报告。同时,管理层的思想素质、管理能力,员工的道德操守、法律意识等都不会因为股份制改造的完成而随之彻底改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行了几十年,没有哪个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会制衡”,不仅中国没有,国外也不多。过分强调县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离开了上级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县联社改革能否走回头路,是最让人担忧的一个问题。

三、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实事求是,一省一策,科学确定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把农村信用社推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由于全国省份较多,东西南北中都各有特点,就是在一个省份各地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建议:由省政府主导,从本省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从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出发,本着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有利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原则,科学确定适合本省农村发展的改革模式。或者采取“三堂会审”的方式,由国务院、央行、银监会、省政府、当地银监局、人民银行、省联社等组成的联席会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深化改革的路径和目标方向。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

二是继续给予农村信用社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虽然没有国家投入,但多年来一直承担着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为“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城市信用社改制中接收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和素质低下人员,为国家分忧解难。农村信用社存款第四、贷款第二、存贷比例最高的现实,说明在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对社会的贡献率最大,国家有责任、有义务对农村信用社给予政策扶持。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现存的损失类贷款和历年亏损挂账进行二次剥离、一次性予以核销,使农村信用社尽快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是加速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软环境建设。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巨大,但各家商业银行都远离农村市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农村金融需求额度小、成本高、风险大。建立多领域、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是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软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本的安全性和逐利性。因此建议,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加快农村保险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的农村保险市场,实现农业生产保险全覆盖。加快农村担保体系建设,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互助性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

的担保体系。加快评估、登记、流转等要素市场建设,将林权、宅基地、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有效资产都列入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受益主体和其他社会资金为辅的风险基金。对农业贷款实行减免营业税、所得税以及贴补息政策,使农业贷款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和培育企业和农民养成良好的信用意识,加大力度打击逃废债行为,有效清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形成政府主导、司法支持、企业农民讲信用、银行业敢支持的良性互动局面。

{信用管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信用管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作者陈洪根 学籍批次200303 学习中心杭州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会计学(Ⅱ) 指导教师崔凤鸣 论文成绩

中文摘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促进运营效益的不断提高,才能于竞争中占据主动。但当前农信社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当地党政部门的干预较多、内部管理体制不畅,以及金融市场缺乏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于壹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机制的失灵。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推进财务管理创新、确立财务管理于运营中的导向地位,且从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财务指标、努力降低财务成本着手来解决这壹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

目录 壹、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于的主要问题 (1) (壹)财务管理体制松散,使得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1) (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使得财务管理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1) (三)非生息资产占比连年攀升,使得财务管理受到壹定程度抑制 (1) (四)筹资成本不断上升,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2) (五)财务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科学,使得财务管理凸现负面效应 (2) 二、导致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3) (壹)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提升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能力 (3) (二)确立以利润为中心,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3) (三)努力降低财务成本 (4) (四)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财务指标 (4) (五)确立财务管理于运营活动中的导向地位 (4)

农村信用社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信用社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成长为资产、负债及其职工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的合作金融组织。合易咨询自2008年初开始关注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对其目前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SWOT分析 截至2007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在原有基础上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7家,农村合作银行113家,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联社1818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由改革前的35527家降至8348家,股金余额2224亿元,比1996年末增加2018亿元。2008年起,新一轮的省级联社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和上市深化改革工作正在进行。 (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优势(strength) 1、客户资源优势 农村信用社长期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与农村客户的感情联系非常密切,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95%的农户贷款来源于农村信用社(来自: :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批高端客户群体,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成为农村信用社天然的优质客户。丰富近乎垄断的农村客户资源是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的支柱优势。 2、机构网点资源优势 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辐射城乡,经过50多年的发展,村村有机构,乡乡成网络,像深入农村肌体的毛细血管,真正做到了贴近农村、深入农村、服务

农村,具有天然的信息对称和同步优势,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望尘莫及的。 3、品牌资源优势 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在广大农民心中形成良好形象和市场信誉,形成了很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是“国营”体制,在广大农村客户心中,农村信用社的信用就是国家信用,这进一步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品牌效应。 4、市场资源优势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名副其实的主力军,据资料表明,其农业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占农村贷款户数的95%。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占有绝对多数的市场份额,并且与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劣势(weakness) 1、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发展 目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比较薄弱,即使已完成商业化改革,其法人治理大多仍存在股东会对经营管理层的委任权缺位、董事会和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求缺位、信用社经营业绩与经管层的收入及升迁等关联缺位、对经管层的监督评价缺位等现象,并导致经营权凌驾于所有权之上,代理和被代理角色扭曲,股东权利虚化,经管层的经营权异化为经营特权,对管理层经管能力、绩效缺乏客观评价,农村信用社业绩好坏责任不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流于空谈。 2、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 受到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制约,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制度不够完善。农村信用社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六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和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农村信用社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资产规模由2.2万亿元增长到8.6万亿元;存款由2万亿元增加到6.9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贷款由1.4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列全国第二位;不良贷款率由四级分类的37%下降到五级分类的10.8%;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由8%提高到57.2%。尽管如此,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业务品种、服务功能等方面与商业银行还有较大差距,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十分脆弱。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者,我认为目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和操作路径,越来越偏离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际,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绩显著,但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银监部门主导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失偏颇。一是职能错位。监管部门既监管行业风险,又指导农村金融服务;既履行监管职责,又承担行业管理职能。这种监管者与行业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导致在角色定位上出现了偏差。二是研究不到位。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缺少深入的研究,对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在改革方向、模式等方面省政府、省联社没有发言权。三是指导不到位。虽然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但仍用“一把尺子”往下量。宏观要求多,可操作性办法少,不能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改革的方向不清、目标不明。对各省提出的想法,多是说“不行”,但不说“怎么能行”。四是监管不到位。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对策、及时处理,往往是“一人有病,大家吃药”。 (二)省级政府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2003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文件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并由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负完全责任”。无论是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还是从调动省及各级政府积极性的角度,都应由省级政府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与路径,并通过资金注入、资产置换、人员调整等方法和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包袱、加强管理,领导农村信用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在改革过程中,省政府不能主导改革,提出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是由“当事人”而是由“第三者”来决定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多数地方政府成了改革的“旁观者”,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政策要求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错位。一是省联社职能不清、改革方向不明,人心浮动。由于多数县联社还没有发展成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才由基层出资成立省联社,并赋予省联社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但在省联社的管理下,农村信用社取得巨大成就之时,又说省联社管多了,干涉了基层的人员任用,干预了基层的业务经营,侵犯了县联社的法人地位。现在要求省联社转变职能,履行“指导员、服务员、监督员”职责。但多数县联社目前仍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依然较弱,离开省联社强有力的管理,改革成果很可能“付之东流”。在相互矛盾的职能定位中履职,省联社处于“左右都不是”的尴尬境地,省联社的职能定位多变、改革方向模糊、员工人心思走。二是改革要求难落实。改革政策多变、与基层现实有距离,落实困难。要求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不断增加投资股的比例,但“有历年亏损挂账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均不得分配股金红利”的规定无法保持股金稳定。

农村信用社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农村信用社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联社以改革统揽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打基础、练内功、强管理、提素质、树形象,努力构建合规化、程序化发展长效机制”的思路,一手抓深化改革,一手抓业务经营,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团结奋进,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并紧扣增效、发展的主旋律,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实”字,关键一个“干”字,各项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储蓄存款大幅度上升,不良资产下降,经营效益明显改观。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 1、资产及其构成。各项资产余额**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其中:存放央行**万元,占资产总额的**%,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存放同业及联行**万元,占资产总额的**%,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拆放同业**万元,占资产总额的**%,同比增加**万元, 增幅为**%;各项贷款**万元,占资产总额的**%,同比增加**万元, 增幅为**%;长期投资**万元,占资产总额的**%,同比减少**万元,减幅为**%;其他非生息资产**万元,占资产总额的**%,同比增加**万元, 增幅为**%。 2、负债及其构成。各项负债余额为**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其中:同业及联行存放款项**万元,占负债总额的**%,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同业拆入**万元,占负债总额的**%,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各项存款余额为**万元,占负债总额

的**%;其他非生息负债余额为**万元,占负债总额的**%,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 3、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为**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其中: 股金**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历年亏损达**万元,同比减少**万元,减幅为**%本年盈余**万元。 4、财务收支及增减变化情况:各项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各项支出**万元,较去年增加**万元;其中营业费用支出**万元,较去年增加**万元。全县盈亏相抵盈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盈**万元,增长了**%。 二、,财务执行情况分析 1、资产规模增大,各项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年末全县资产总额为**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元,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 (1)贷款及其利息收入。12月底各项贷款余额为**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利息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同比增加**万元,收息率为**%。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按照中央的精神,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的投入力度,在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情况下,并利用**万元支农再贷款,及时解决农民春耕生产急需的资金,为今年收入增加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对市场前景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保证支农资金的前提下,严格审查给予支持,为今年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运用法律手段,依法清收不良贷款。对于一些有钱不还的“钉子”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doc 9)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作者陈洪根 学籍批次 200303 学习中心 XX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会计学(Ⅱ) 指导教师 X凤鸣 论文成绩

中文摘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但当前农信社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当地党政部门的干预较多、内部管理体制不畅,以及金融市场缺乏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机制的失灵。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推进财务管理创新、确立财务管理在经营中的导向地位,并从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财务指标、努力降低财务成本着手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

目录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财务管理体制松散,使得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1) (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使得财务管理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1) (三)非生息资产占比连年攀升,使得财务管理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1) (四)筹资成本不断上升,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2) (五)财务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科学,使得财务管理凸现负面效应 (2) 二、导致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3) (一)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提升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能力 (3) (二)确立以利润为中心,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3) (三)努力降低财务成本 (4) (四)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财务指标 (4) (五)确立财务管理在经营活动中的导向地位 (4)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将其渗透到业务经营的各个层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促进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以期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但当前农信社财务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机制的失灵。本文试通过对这些难点的剖析,来探索加强农信社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转换,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都会最终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低下的信贷资产质量之间的矛盾;追求存款增量与不断上升的筹资成本之间的矛盾;追求良好的资产质量账面指标与实际不断下降资产质量之间的矛盾等。具体如下:㈠财务管理体制松散,使得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在财务管理体制上,现代商业银行要求总行对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一方面,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业务上对总行的财务主管负责,贯彻总分行的有关财务政策,并负有对上级随时报告所在机构的重大财务行为和重大经营决策的职责;另一方面,财务主管应负责所从业机构的内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协助机构负责人的经营管理工作,参加所在机构的重大经营决策。原则上,财务主管的任免、工作调动、薪金调整应由上级机构决定,其从业机构负责人只参与考评。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实质上推行的仍是传统的财务主管对从业机构负责人负责的做法,这种体制造成的后果是联社财务主管对联社主任(或分管主任)负责,基层信用社财务主管对信用社主任负责,从而形成了一种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这不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㈡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使得财务管理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信贷业务为目前农信社的主营业务,资产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农信社经营效益的优与劣。由于众多的历史原因,农信社的资产不能按效益原则合理地配置,形成资产质量差的状况。而新增贷款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选择优良客户,造成了不良贷款不断增多,应收末收利息大大增加。同时,目前农信社会计制度执行权责发生制,信贷质量分析时常用的是期限分类法,按这种信贷分类方法,明知企业濒临倒闭或已破产关闭,但由于贷款期限未到或未办妥相应法律手续,仍计提了应收利息,而这部分己列入的利息虽未收进但还要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了当前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并且部分机构或网点由于对国家财政部最新下发的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办法理解的偏差或思想认识上未引起足够重视,对符合冲减条件的应收未收利息未作及时冲减,形成大量表内虚增应收利息,不仅虚增了当前的利息收入和利润总额,并且还必须对虚增部分的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年末尚须对该部分名义形成的利润进行分配,增加了财务的不合理负担。以上所有弱化了农信社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经营原则,这显然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尚有很大差距。 ㈢非生息资产占比连年攀升,使得财务管理作用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农村信用社的非生息资产是指其在经营过程中不直接带来利息收入的占用性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现金、递延无形资产、各种应收暂付款项以及不能给农信社带来利息收入的呆滞、呆账贷款等等。近年来,农信社的非生息资产占用逐年增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入过大与“两呆”贷款压控乏力,使得财务管理

农信社改革发展方向

农信社改革发展方向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业整体中的薄弱环节,表现为大而不强,而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则是薄弱环节中的最脆弱点,其潜在着很大的支付风险和信贷资产风险。因此如何针对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现状,谋求出路和发展,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地区金融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根据一年来工作的实践和了解,试图就大通信用社当前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困难及解决办法作粗浅的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作用。 问题: 一、基础薄弱,经济活动单一,目前据我所知,大通县农民收入主要靠小麦,油菜,且一年只有一次收割 二、基础设施落后,结算渠道单一,汇路不畅通。 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办公条件简陋,营业场所狭窄,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手段单一,仅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电子化建设滞后,金融创新困难重重,而且结算渠道单一,异地结算仅靠农信银汇款方式进行,其他方式的汇路不畅通,在途资金时间长、环节多、速度慢、资金运转效率低,造成农村资金倒流进城。低成本存款流失以及客户存款搬家现象。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处于劣势,市场占有率低。 二、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基础知识不够,队伍不够稳定。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人员大多数来自当地,而且 大部分是照顾性质吸收的,世袭现象严重,家属子女偏多,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差,内部管理淡薄。同时,由于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差,职工待遇较低原因,导致队伍不够稳定。 发展: (一)正视问题,牢固树立防范和化解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意识。 (二)减员增效,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用工制度的改革步伐。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量小,成本费用率高,经营效益低,严重制约着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求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和自身经营状况,客观确定业务经营与发展所需员工数量,对员工进行全面考试、考核,通过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改善员工队伍结构,减员增效。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岗位职务聘任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的关键一步。 (三)优化网点结构,激活经营活力。要从过去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转变为按中心乡镇和经济流向,将邻近的业务规模小、效益差的信用社,以撤并降格等方式,进行优化重组,彻底改变目前“一镇一社”和“一社多点”的格局。对偏僻、业务量小的网点撤并后形成的服务空白,可根据实际,以流动信用社形式定时、定点服务,以方便农户,取信于民。实践证明,对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兼并经营有利于增强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减少管理环节,避免行政干预,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存在问题。 (四)狠抓清贷,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清收贷款本息,盘活资金存量,不仅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减少亏损,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而且是农村信用社恢复元气,转人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清贷工作。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如实地向当地政府汇报经营情况和间题,取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

基层农信社财务管理工作思考与建议

基层农信社财务管理工作思考与建议 基层农信社财务管理工作思考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思考与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现正处在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新的管理理念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推动了农村信用在新时期的体制改革,但还存在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财务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务管理改革创新意识差。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现代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从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看,在财务管理的创新上尚有较大差距:一是缺乏创新理念,管理方法、模式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财务行为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各个环节的制约机制不够完善;三是没有建立起一支与现代金融企业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财务指标数据失真、信息扭曲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以财务决策为中心的现代财务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财务管理仍然属于以计划为中心的传统管理。目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主要围绕存贷款、财务收支、利润三个方面的计划展开,侧重于事后核算,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很少涉及。数量指标分析运用相对较少,主要是针对省联社、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 二是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人员多陷于日常事务的操作和管理,大都缺乏有效的、高层次的专业培训,缺乏相对独立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管理手段、方法落后,习惯按部就班,机械操作,不善于对现有的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农村信用社各个时期的财务制度,都有内在的连续性,要正确理解认识财务制度的要求,就需不断的学习和再认识。同时要依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把握财务制度的运用;坚持财务制度的运用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的发展原则。在坚持财务制度严肃的同时,切忌死搬硬套,事物是在发展的,矛盾是在不断的解决中又不断的产生的,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领会各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要求,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技能才能充分提高。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一)强化约束,完善监督,实行管理制度化。财务制度是财务活动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信用社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准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石。综合业务系统投产上线以来,为加强管理,规避风险,联社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业务经营管理重点,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制度落实,规范业务操作,提高全员素质,要求全体临柜人员做到人人熟练操作、个个持证上岗,把管理触角延伸到业务经营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强内部管理的重点,在于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所以必须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强化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规范的经营管理理念,针对业务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管理方向,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综合业务系统上线运行后的业务经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 (二)建章立制,规范业务操作,规避风险。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做到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并重。任何一个综合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健运行,都要以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的业务流程为基础,要以规范业务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为核心,建章立制,狠抓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落实和规范加大对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检查、监督、处罚力度,从而达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纠,规范业务操作行为,规避由此带来的业务风险。同时要健全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会计记账、账务处理和经营成果要完全独立,遵循规范化、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和安全谨慎原则,建立并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授权分责制度,按照业务工作程序和授权,健全、完善各种审批手续,同时,

浅析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

浅析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 发表时间:2011-12-07T14:18:14.74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杨文领[导读] 加强对市场营销部的科学管理,强化客户经理的综合考核 杨文领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河北承德 067300)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市场营销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市场营销的相关问题却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的科学发展。可见,为了广大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金融市场激烈的剧烈震荡,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有效的营销管理机制,是农村信用社求得生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首先,正视现实,勇于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其一,管理者与员工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不明确,不深刻,不科学。其实,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经营哲学,是市场经济运营过程中金融企业必须正视而且不得不使用的一种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的经营理念。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把营销简单看作一般商品的推销,把营销看作仅仅是营销企业的事,似乎与我们的企业毫无关系,更不用说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共同谋划与科学运用了;甚至有人依然把市场营销片面地理解为广告宣传与产品促销,因而拒绝积极的主动的市场营销策略与不懈的执行,他们营销意识淡薄,坐等客户上门求祈,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以致于大量资本呆滞,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更谈不上积极支持“三农”了。 其二,对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认识不足,因而对市场定位不准确。农村信用社属于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户、农村,而不是像其他商业银行那样瞄准大的企业。事实上,也正是这种错误的定位导致我们自身的优势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发挥。 其三,我们的营销队伍素质偏低,能力亟待提升。就目前情况看,我们大部分营销队伍素质较低,导致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开展渠道单一、效益不佳。比如说开展中间业务,由于信贷员一方面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能力较差,中间业务的开展只停留在收取手续费等简单工作层面,而,对于结算、理财、金融咨询、投资服务等一些专业性强、知识含量高的业务不能努力拓展,因而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遇。与此相反,相当一部分营销员只重视单品种营销,而忽视整体联动组合营销。甚至一些农村信用社狭隘地认为只有上门拉存款才是市场营销,却忽视了在产品设计时要考虑组合营销的需要并通过金融产品的组合营销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四,对市场营销的管理还处于低层次的、被动性的、粗放型的状态。由于缺乏对市场营销环境的系统分析,因而在制订相应的营销战略和开拓市场的策略时,工作开展得很被动,其效益一直不佳。客户经理制流于形式,导致客户经理不能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企业自然效益不佳。 那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目标到底是什么呢?多年的实践证明,全方位拓展业务,实现盈利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就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努力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努力增加并积极扩大服务范围,尽可能地开发客户类型,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而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 一、积极转变经营观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农村信用社必须树立现代银行营销观念,对金融市场尤其是农村的金融市场有充分的把握,时时处处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现代经营理念。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和运用市场营销观念,要使“以八亿农民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灵活应对金融市场的复杂多变的动荡局势,以保持自身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努力完善营销组织。我们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营销组织结构。这样的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向目标市场的客户传输产品信息,使客户了解、喜好和使用我们的产品,同时还要全面收集和反馈客户对信用社产品的意见,不断改进金融产品和完善金融服务。 三、大力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从发展战略高度看,农村信用社要实施市场营销策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熟、公关能力强的市场营销队伍。比如通过大量引进人才策略、科学的培训策略、自我成长策略等积极培养营销队伍,并使之不断优化最终形成可以支持长久发展的战略举措。 四、加强对市场营销部的科学管理,强化客户经理的综合考核。目前,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提高市场营销层次,完善联动营销体系。如果处于市场前沿的市场营销部不能及时向管理者反馈当地同业产品发展动向和客户需求变化趋势,管理层就很难推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因此,营销部的业绩不能只看拉回了多少存款或发放多少贷款,更要看重的是营销部手中掌握了多少可再生性资源,而且这些资源能够轻易地被激活、被利用。因此,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应侧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要不断摸索并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以促进客户经理营销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研究开发,不断提高竞争实力。在此方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部门是排头兵,理应多研究信用社现有的金融产品,在合法合规、讲求效益的基础上引导网点用活用好现有的金融产品,积极发展个人业务,大力推广诸如个人通知存款、教育储蓄、零存整取等业务,丰富信用社存款业务品种,以此提高信用社市场竞争实力。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

论文纲要一、内容提要1提出中心论题2关键词。二、正文一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现状二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突出问题1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2网络资源不足科技支撑力量薄弱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体制落后4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三农村信用社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1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2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开拓中间业务3重构农村信用社监管体系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4加强农村信用社的职工队伍建设5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6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实现市场定位的良好氛围。四结语三、参考文献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内容提要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显绩与潜绩之间的关系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明确支农方向提高认识转换观念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突出支农重点把握支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与自身经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问题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当前农村信用社正经历着极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这是一段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及政策进行重新思考和选择的历史进程。市场化原则和股份制方向的确立成为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农村信用社摆脱历史包袱泥潭迈向快速发展轨

道的转折点。一、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现状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进一步确立了农村信用社定位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新的改革方向并把信用社的管理交给省政府负责通过省级联社对信用社实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截至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达到10.6万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1.7倍其中贷款余额5.7万亿元是“十一五”初期3.0倍实收资本达3461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0.9倍。2004年实现统算盈利后连续7年利润保持大幅增长与2003年改革前相比资产负债和存贷款规模均增加了5倍以上。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进入了长足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然而在农村信用社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体制内外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提高竞争力和快速发展的瓶颈。二、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突出问题1、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

农村信用社财务工作计划(标准版)

农村信用社财务工作计划(标 准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农村信用社财务工作计划(标准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XX年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各项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统一法人的进程和专项票据的兑付。根据联社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县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在上年度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信用社以后发展形势,XX年信用社财务工作计划思路是“以深化农信社改革为中心;以提高全辖经济效益为目标。紧紧围绕统一法人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强化财务管理,狠抓制度落实,防范各种操作风险,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继续开展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操作风险。 在去年会计工作计划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操作风险。具体从8个方面抓起:会计基本规定;会计核算质量;会计报表质量;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浅析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浅析 文章分析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强化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信用社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强化信用社财务管理监督;加强信用社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标签: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分析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是对农村信用社信用活动中各项资金和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计划、调节和控制的总称。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信用社已逐步改造成为了以县级法人为主体,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地方性金融企业,开始独立面对市场。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农村信用社要真正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转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财务管理。如何科学地使用财务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金融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尽管我国农村信用社在财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信用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探讨财务管理策略,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国家在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仍不是很完善。目前的法律依据主要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各级农村信用联社大都依据这两个法规制定各自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导致各自管理制度不统一,存在一定的漏洞。此外,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足,也严重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借鉴国外信用社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应提高我国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法律化程度,促进信用社财务管理规范化、统一化、合法化。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是其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2、信用社财务管理人才选拔和任用缺乏系统性 首先,信用社财务管理人才选拔和任用缺乏相应的标准,使得信用社对于财务管理人才运用缺乏战略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导致一些低素质、低水平以及低能力的人员进入到信用社财务管理队伍当中。其次,用人机制不完善,使得人才只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甚至出现任人唯亲、唯资历等现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了信用社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所以,信用社财务管理人才选拔和任用缺乏系统性,是信用社财务管理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信用社市场营销策略

信用社市场营销策略 【编者按】面对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学以其全面性、系统性、操作性、包容性,使众多的企业和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农村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金融实体,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和策略,强力推行客户经理制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主体的面目出现,加强金融新产品的营销,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一、新颖独特的“产品”策略。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产品”是货币信用资金和服务,在制定产品策略时,必须以新颖独特来吸引客户,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就目前来说,农村信用社要在巩固老阵地,办好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开办多种金融服务项目,以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如农村信用社可开办独生子女教育储蓄存款、婚嫁、养老储蓄存款等,另外,根据客户的心理及需要,可开办礼仪存款、协定存款、观光旅游储蓄存款、节假日存款等多种存款形式。在贷款业务方面,除办好传统的支农贷款外,可适当开办中长期农业开发性贷款,继续搞好信用村镇的建设,并向更高层次推进,保持有效而稳定的资金运用基础。另外,可大量开办票据贴现贷款、购房建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及与存款相对的多种贷款形式等。在制定产品策略时,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又要分析同业竞争的情况,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塑造出自己独特的市场形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吸引更多的顾客,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二、灵活多样的“价格”策略。金融产品的价格集中反映在利率和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上,由于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项目少,所谓价格策略,主要是在不违背利率政策的前提下,运用好浮动利率政策,开办不同利率档次的各种业务。信用社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也应多样化,可按成本、市场利率、期限、种类、信用等级、盈利能力、对信用社贡献等作为制定价格的依据,信用社的“产品”订价,既要考虑成本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市场变化、法规限制、风险程度、资金流向等问题。 三、合理有效的分销策略。农村信用社分销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加快网点布局与结构的调整,扩大和完善网点功能,着手进行特色化经营网点的建设工作,积极发展有营销功能的综合性网点,集中专业化营销人员,提高服务功能与效益,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流动。其次,在服务差异选择上,要在支农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服务对象。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必然的选择,要选择支持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生产、加工、服务等行业,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择,如在资金运用上,把重点放在扶优壮强上;在目标追求上,把重点放在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经营上,让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益。 四、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促销策略是实现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的有效保证。要加大营销力度,主动向客

2021年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07-22 摘要:电子银行是金融机构通过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或网络等媒介,觉得顾客提供自助式、开放式服务为目一种金融服务。各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迅速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产生了很大冲击,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银行发展概述基本上,分析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呈现状和发展方略,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核心词: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普遍应用,互联网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需求,电子银行逐渐兴起并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金融自助服务方式变化了老式银行运营模式,在当代化城乡中受到顾客欢迎并已经在金融业务中占据了了比较重要地位,但是对于对某些网络普及不普遍,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农村金融机构却导致了某些冲击。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农村金融中心,在电子银行日益普遍今天依然面临许多“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电子银行发展“瓶颈”,并依照其发呈现状提出自己某些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电子银行发展概述 电子银行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电子银行发展是银行金融业务改革催化剂,在一定限度上决定了银行发展前景。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欧国家一方面浮现了电话银行,到80年代中后期电话银行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大背景下,国际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网站,也就演变成了日后网上银行。国内银行业电子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在1996年一方面

开创国内网上银行先河,标志着国内网上银行发展开始。而后随着网路和科学技术普及各大银行纷纷效仿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网上银行,而后形成了如今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自助银行客户端或终端等为主较为全面电子银行业务体系。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起步较晚,且客户以公司为主,电子银行运用率较低,加之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特殊性及对电子银行安全性考虑,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呈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发展已初具规模,客户群已基本稳定,但是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由于客户群体特殊性、电子银行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业务水平等因素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缓慢。 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目金融机构,其客户群体重要为对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不熟悉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因自身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于这些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接受能力有限,导致了大某些客户在电子银行系统较为健全状况下依然只能选取老式金融服务柜台办理业务,在一方面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客户对便捷电子银行“望而却步”。众所周知,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电子银行服务由于系统故障、黑客袭击、电子病毒、数字证书等存在诸多不拟定因素,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存在某些隐患,保守客户依然会放弃使用电子银行而倾向于老式银行柜台服务。再者,客户从众心理也对电子银行使用产生一定影响。 再次,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业务水平有限,在操作时也许导致业务损失及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职工由于某些人员技术业务水平较低或不纯熟,很也许在电子银行操作过程中浮现某些业务错误,也许会导致某些泄露客户资料及密码等事件,给某些不法分子盗取客户资料

2021农村信用社财务人员年度工作计划(最新版)

2021农村信用社财务人员年度工作计划(最新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982

2021农村信用社财务人员年度工作计划 (最新版) XX年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各项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统一法人的进程和专项票据的兑付。根据联社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县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在上年度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信用社以后发展形势,XX年信用社财务工作计划思路是“以深化农信社改革为中心;以提高全辖经济效益为目标。紧紧围绕统一法人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强化财务管理,狠抓制度落实,防范各种操作风险,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继续开展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操作风险。 在去年会计工作计划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会计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操作风险。具体从8个方面抓起:会计基本规定; 会计核算质量;会计报表质量;计算机

管理;联行结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信用社网点管理及其它;会计经营管理。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历年来有所欠缺,每年的会计凭证虽然都归了档,但未按档案管理办法归类整理,需要进一步规范。 二、继续抓好增收、节支,进一步提升增盈创利水平。 紧紧抓住增收、节支两个环节,外抓收入,内抓管理,力争全年实现在足额提取应付利息,提高拨备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利润xxx 万元,确保社社盈余和专项票据兑付全县信用社资产利润率逐年上升的目标。针对目标,制定出台《xx县农村信用社XX年增盈创利实施方案》,围绕增收、节支两个环节进行了安排。外抓信贷质量管理,积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应收尽收。内抓财务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特别要加强营业费用的管理,在确保个人费用的前提下,压缩公费用,确保专项票据兑付全县信用社资产费用率逐年下降目标。具体抓好五项操作: 1、财务开支操作:对营业费用实行费用额和费用率控制,严格实行了“以收定支、先提后支、多收多支、少收少支、以率定额,超支自负”的费用计提开支原则,将费用控制在核定比例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