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真题内容
福建厦门集美区双岭小学非在编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福建厦门集美区双岭小学非在编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2021年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碳市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A.环境改善B.气候改善C.碳中和D.碳汇【答案】:C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020年9月21日,联合国召开峰会,纪念联合国成立()A.70周年B.80周年C.65周年D.75周年【答案】:D3.2022年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A.1200公里B.2000公里C.1500公里D.1000公里【答案】:A4.2021年5月,上海市推出首本《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范例》,劳动教育进课堂有了具体的教学1/13内容和教学要求。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加强劳动教育的哲学依据是:A.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B.奋斗才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变为现实C.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D.劳动是推动和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答案】:A5.第二资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A.国际辛迪加;B.国际卡特尔;C.跨国公司;D.国际托拉斯【答案】:C6.“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B7.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答案】:C8.下列权利中属于法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3)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美”义相反的是: A. 漂亮 B. 难看 C. 晴朗 D. 冷酷答案:B. 难看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喜欢吃苹果。
” B. “我们去公园游玩,很开心。
” C. “你的书包在哪里?” D. “今天是我生日,好高兴!”答案:B. “我们去公园游玩,很开心。
”3.请在下列句子中标出主语和谓语:“小明爱看书。
”主语:小明谓语:爱看4.以下哪项不属于汉字的特点? A. 汉字是表意文字 B. 汉字是音节文字 C. 汉字是画形文字 D. 汉字有部首和笔画答案:B. 汉字是音节文字5.下列成语中,与“人山人海”意思最接近的是: A. 人山人海 B. 人满为患 C. 人来人往 D. 人声鼎沸答案:B. 人满为患二、填空题1.句子“荷叶上的雨滴像一颗颗钻石,晶莹剔透。
”中,动词是__像__,形容词是__晶莹剔透__。
2.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下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答案:纱窗动风,移影千里。
三、阅读理解题(文章来源:《百家姓》,作者:无名氏)《百家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著作,以讲述姓氏来表达人际关系、家族观念。
本书列举了300多个姓氏,其中有的姓氏非常稀少,而有的姓氏则非常常见。
姓氏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家族记忆。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姓氏是世代相承的,孩子的姓氏通常与父亲的姓氏相同。
根据以上文章,请回答以下问题:1.《百家姓》是一部什么样的文化著作?答案:《百家姓》是一部讲述姓氏的文化著作。
2.为什么姓氏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答案:姓氏是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家族记忆。
3.孩子的姓氏通常与谁的姓氏相同?答案:孩子的姓氏通常与父亲的姓氏相同。
四、问答题1.什么是修辞?答:修辞是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言语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一种表达方式。
2.请举例说明一个常见的修辞手法。
答:拟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给没有生命或无法拥有某种能力的事物赋予了生命和能力。
福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福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福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D、学生自觉锻炼2、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表明了人格的()。
A、稳定性B、复杂性C、综合性D、独特性3、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4、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
A、认定制B、审定制C、选定制D、国定制5、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A、160B、140C、150D、1306、发现的策略是指()的教学策略。
A、以学生为中心B、以教师为主导C、个别化D、交互式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B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C、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D、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8、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总的说,应该是()。
A、重点掌握直接经验B、重点掌握间接经验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重D、先掌握直接经验,后掌握间接经验9、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A、神学和哲学B、哲学和心理学C、哲学和伦理学D、伦理学和心理学10、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A、政治、经济、文化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C、社会、知识、儿童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11、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 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12、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的是()。
A、摘录B、画线C、小结D、群集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桑代克D、沃尔克14、“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5、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答案(精编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答案(精编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2.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简答题(10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参考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字词句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化底蕴)、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道德、思想品质、研究方法和研究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20分)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城墙高8—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教学目标]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二、1.课堂管理包括__课堂时间管理_、_营造和谐的课堂气象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三、2. 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四、3.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小学按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五、4.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六、二、简答题(10分)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参考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字词句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化底蕴)、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20分)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 多千米。
城墙高8—10 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教学目标]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厦门语文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
2. 针对以下课文《小石头》,请设计一节教学活动,并阐述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课文《小石头》简介:小石头是一块普通的小石头,但它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后,小石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我价值。
3.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 请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认识,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5. 针对以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案例: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6. 请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7. 针对以下教学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教学现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8. 请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9.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10. 请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解答指导1. 针对第一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阶段,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方面。
(2)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3)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针对第二题,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小石头的成长历程,体会小石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分析小石头的成长历程,体会小石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智慧。
(3)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讨论法、游戏法等。
小学语文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必竟、川流不息B. 穿流不息、再接再励C. 再接再厉、川流不息D. 再接再励、必竟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的诗句。
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白居易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今天晚上我有事情,不能去了。
B.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
C.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
D. 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4.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出自()。
A. 《论语》B. 《道德经》C. 《左传》D. 《尚书》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
A. 《将进酒》B. 《静夜思》C.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望岳》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穿流不息、再接再励B. 再接再厉、川流不息C. 川流不息、穿流不息D. 再接再励、必竟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指()。
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不努力就不会成功C. 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D.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孟浩然B. 王维C. 李白D. 杜甫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B. 我最喜欢的是打篮球。
C. 我们班的同学都去春游了,除了小红。
D.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10.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出自苏轼的()。
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赤壁赋》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的诗句,其中“天街”指的是_________。
1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的_________。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___。
2022年厦门市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2022年厦门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实物直观【答案】:D2.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B.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D.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答案】:A3.教师多上课、参加各种教学竞赛、老教师指导及同行听课等较适合培养青年教师的()。
A.科学研究能力B.指导学生能力C.社会服务能力D.课堂教学能力1/ 15【答案】:D4.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主体能动论D.教育主导论【答案】:A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A.爱好B.热爱C.忠诚D.兴趣【答案】:C6.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
A.家长的意见B.减少课堂混乱C.听课的效果D.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答案】:D7.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概括C.比较D.抽象【答案】:B2/ 158.某教师经过若干年的实践,感觉到自己完全能够站稳脚跟,便将关注的重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此时,该教师便进入到教师成长的()。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研究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答案】:B9.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答案】:A10.“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哪种课程定义的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真题内容
一、专业知识......5题关于课改的单项选择
一大简答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是由哪些环节组成?
二、学科知识
1.....古诗文默写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常识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在文学阅读当中,读者的阅读动机包括哪些?
3....古诗鉴赏《山路》王维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
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
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
“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
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
“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
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现象?诗中“无雨”和“湿入衣”矛盾吗?为什么?
4....文言文阅读 <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史:木诎①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②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
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③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释:①诎( qū):说话笨拙。
②已:通"以"。
③窋(kū):同"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治行,吾将入相趣:通"促",催促。
D.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务:追求。
C.从吏幸相国召案之案:考察。
D.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垂拱:垂衣拱手(治理天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