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

合集下载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春节风俗习惯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针对这一礼仪,有一些地方称之为“拜家堂”,因为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神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正月初一:拜年贺岁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

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是成双成对的。

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迟起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爷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陈竞表示,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正月初五:迎财神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穷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

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习俗礼仪。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地缘环境、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现在的春节习俗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春节初一十五禁忌,希望大家希望!春节初一十五禁忌初一:红包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黄历初一:宜祭祀、祈福、求嗣;忌嫁娶、迁移、动土、求医今天吉事:去庙宇祈福今天忌事:很忌讳动刀杀生,也不能扫地及用刀剪利器。

初二:回娘家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

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

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

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话。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初二黄历初二: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吉事: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今天忌事: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忌事:作为雇员今天忌吃鸡,否则有流年想申请被炒之嫌初三:不出门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

春节的风俗介绍

春节的风俗介绍

春节的风俗介绍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多数中国人紧张而激动的等待着它的到来,因而也有“过大年”的说法。

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它包含一系列经过上千年演化变形后的传统习俗。

这一系列习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算起,一直延伸至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有过年、除夕、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压岁、吃饺子、玩火放枪、挂年画、红包、祭祀祖先、踩高跷,及喝醋等。

1、过年过年,古称迎春,是最为重要的春节习俗。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便开始准备收心洗尘,直至正月初一朝拜天地神明,全家出游、欢庆新春。

2、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中国人用流传千古的春联,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将准备好的春联贴在门上,既显示出迎接新年的热情,也表示了过去一年的收获,希望未来新的一年也可以富貴吉祥。

3、除夕除夕,或称“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家家户户欢庆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睡不安稳,办完最后的准备斋戒的事,一家四口在床头放一炉香,传统行习就是父母和子女一起禁食,家家户户都要把祭祀祖先的具体事宜完成。

4、放鞭炮放鞭炮也是各种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环,大年初一清晨,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如齐鸣惊起人们元气满满的新一年,也是向压迫苦难的罪恶势力发出的反抗信号。

几年过去,鞭炮声就已令大多数放鞭炮的家庭遵守着一定的礼仪,从而节约着气象。

5、拜年压岁拜年压岁,是拜访亲戚朋友的一个仪式。

新春到来,这天有人到他人家里拜访,以表达节日的问候、友善,互相交换祝福,祝福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学习、多发发财,而压岁钱是要给青少年压岁讨个好运,让孩子们在一年中平安健康长大。

6、吃饺子吃饺子,是一种比较古老而又重要的,也是子女向父母表示孝顺与敬意的风俗,有些地方,要求子女要自己动手做饺子给父母,以表示爱护父母。

春节饺子,象征家庭团圆美满,在饺子上刻上“团圆”字样,象征家人团圆幸福。

7、喝醋春节时,家家户户过年必用的“酒品”是喝醋,寓意“醋溜溜”,不仅表示丰收,还表示福气源源多来。

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除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1、年夜饭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

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

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2、不汲水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祭祖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违禁词已过滤纸钱。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压岁钱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

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

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

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

5、踩岁活动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

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7、开灯睡觉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

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春节的走亲访友

春节的走亲访友

春节的走亲访友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每年农历正月,人们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传统的走亲访友活动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春节走亲访友的习俗和意义。

一、春节走亲访友的习俗1. 亲戚团聚:春节期间,人们经常利用假期走亲访友,特别是拜访远方的亲戚。

这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也是对亲情的珍视与尊重的表达。

2. 红包交换:在走亲访友过程中,长辈通常会给晚辈压岁钱,以示祝福与关爱。

这种传统习俗象征着长辈们的祝福与期望,也让晚辈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与关怀。

3. 传统活动:走亲访友时,人们还会一起做一些传统的活动,如贴春联、燃放鞭炮、拜年等。

这些习俗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吉祥与热闹。

二、春节走亲访友的意义1. 传承家族情谊:春节走亲访友是家庭成员之间传承家族情谊的重要方式。

通过互相走动,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家族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2. 增进友谊:除了家族内部,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也促进了友谊的发展。

人们可以邀请好友互相拜访,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喜悦,进一步增进情感联系。

3. 探访尊长:通过走亲访友,人们有机会探望长辈,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关怀。

这对于年长的亲人来说,是个温情的时刻,也是晚辈表达孝心的机会。

4. 社会交流: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增加了与社会的交流机会。

通过走亲访友,人们可以结识新的朋友,扩展社交圈子,加深相互的了解。

5. 祝福与吉祥:走亲访友不仅仅是见面问候,更是对对方的祝福和祝愿。

通过亲自前往、互赠礼物,人们亲身体验到了团圆和欢乐,带来了吉祥与快乐。

三、走亲访友的注意事项1. 提前联系:走亲访友前应提前与对方联系,确保对方方便接待。

合理安排行程,以免给对方带来不便。

2. 注意礼仪:在亲戚或朋友家中,要注意礼貌和谦逊,遵循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如不要吵闹、不要随便触碰对方的贵重物品等。

3. 尊重习俗: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习俗,走亲访友时应尊重当地的风俗,避免冒犯他人。

亲戚拜访春节期间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

亲戚拜访春节期间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

亲戚拜访春节期间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亲戚们互相拜访,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成为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

以下是春节期间拜访亲戚时应注意的传统礼仪习俗。

一、提前致电预约在拜访亲戚之前,应提前致电预约确保亲戚是否方便接纳。

这一点体现了对亲戚家庭日常生活的尊重,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在致电预约时,要热情友好地与对方交流,询问是否需要添置礼品或其他所需物品,体现关怀与细心。

二、携带礼品在中国文化中,拜访亲戚必须携带礼品,以表达对亲戚的敬意。

传统的春节礼品包括水果、糖果、茶叶、酒品等。

此外,红包也是拜访长辈时常见的礼品形式。

在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对方的喜好和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给予不适当或不合适的礼品。

三、恭敬问候拜访亲戚时,要以恭敬的态度向长辈问候。

在进入亲戚家时,应先行敲门并且等待开门,然后礼貌地送上问候。

在问候时,要用温和的语气表达新春的美好祝福,并且尊称对方的称谓。

太阳慈祥洒满人间,愿长辈的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四、陪伴长辈拜访亲戚时,要尊重长辈的意愿,主动陪伴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和家族的传统故事。

这不仅可以增进亲戚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年长的家人感受到温暖。

此外,要主动帮助长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如帮助倒茶、整理房间等。

五、尊重家居习俗在亲戚家中,要尊重家居习俗。

例如,不在床上坐卧,避免碰触或乱动亲戚家中的物品。

要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产生噪音。

如果亲戚有自己特定的用餐规则或习惯,要遵守并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六、告别时恭送在结束拜访时,要恭敬地向长辈告别。

如果长辈给予了红包,要谢过长辈,并且不打开红包,保持其完整。

告别时,要表达对长辈的感谢与敬意,并且表达下次再来拜访的愿望。

总言之,拜访亲戚是春节期间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之一。

在拜访时,要尊重亲戚家中的规矩和习俗,以礼待人,恭敬有礼。

通过传统的家庭礼仪习俗,我们不仅可以拉近亲情的距离,增强彼此间的感情,还能够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中国春节习俗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趣闻灶糖2腊月二十四扫尘史料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4腊月二十六5腊月二十七6腊月二十八7腊月二十九祭祖小除夕8腊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过年走亲戚的习俗是什么_春节

过年走亲戚的习俗是什么_春节

过年走亲戚的习俗是什么过年走亲戚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的一种纽带,走亲戚、回娘家,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过年走亲戚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过年走亲戚的习俗的介绍:1)春节走亲戚的顺序走亲戚的大体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

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

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大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

大年初二,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

大年初三开始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

2)春节走亲戚的时间过年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

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胶东人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从这种演变上看,生活节奏在加快、妇女地位在提高。

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3)春节走亲戚的礼物走亲戚有时候会送一点点心,然后自己在加个礼物盒子,除了农村上岁数的人还沿用老辈子那种细篾笸箩外,中青年人都时兴携带一种提篮子,上档次的有的用一种木质点心盒子。

现如今,人们走亲戚干脆不用携带这些自家的工具了,到超市选购好礼物以后,服务员用塑料袋就把礼物给包装好了。

4)春节走亲戚时应该注意哪些礼节1. 登门拜年时间别太早,礼尚往来已经不是越早越好,保证别人的休息,找好适当拜访时间非常重要。

2. 家里拜年时,忌说不吉利的话,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过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离婚啊、谁谁有病了等等。

3. 最好穿新衣,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

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

4. 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

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然盛行。

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

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氛的习俗了。

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具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等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相互道贺祝福,祭祖等活动。

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