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粒度分类
岩石类型

沉积岩岩石类型1.洞穴角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 土褐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其中石灰岩角砾 90%±,粒度 8cm-4cm。
石灰岩角砾灰色呈次棱角状,溶蚀后呈次园状,磨圆分选性较差。
石英角砾含量10%±,粒度4-2mm,白色,分选磨圆较差,次棱角状。
胶结物: 含量40%。
由钙质、铁质、泥质和更细的碎屑物质所胶结。
成因:分选性差,磨圆差,搬运距离较短或未经搬运快速堆积而成。
2.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60% ±。
石英含量 90-95%,粒度 10-6mm ,无色,磨圆好,分选中等,圆状、次圆状,岩屑5% :粒度3-5mm,灰色,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含量40% ±。
Si质、 Fe质、 Ca质胶结。
成因: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棱角被磨蚀成圆状、次圆状,长期搬运沉积而成。
3.铁质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紫红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物质:含量70%。
石英含量100%,粒度8-6mm 。
石英砾石分选差,磨圆较好。
紫红色,被铁质氧化。
呈圆状、次圆状。
胶结物:含量30%,Si质、铁质胶结。
成因:砾岩碎屑搬运距离较近,碎屑物快速堆积,分选差,磨圆较好。
4.燧石质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
燧石含量80%,粒度10-14mm,圆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磨圆较好。
石英含量20%,粒度10-12mm。
次圆状。
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胶结物:含量30%,由硅质、铁质、胶结而成。
成因:分选较差,磨圆较好,搬运距离较远5.石英粗砂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或浅黄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以石英为主,含量85%±,粒度2-1mm。
石英圆状、次圆状,分选好。
其次长石含量10% ±,粒度1- 0.5mmm 。
长石有风化现象,分选磨圆较石英差一些。
碎屑岩粒级划分与粒度定名探讨

粉砂粒级范围内按 1φ间隔分级,砾石粒级、泥粒级不用
细分。若含有砾石的样品做粒度分析,还需将砾石粒
级按 1/4φ间隔分级。另外,特殊评价要求的粒度分析,
比级数关系排列的,相邻的两个粒级的粒径大小,系后
者为前者之半,即比值为 2。
粒级标准的分类界限是一个几何系列,可以用φ单
位进行表示写成 D=2-φ,式中 D 为用毫米表示的粒
径。φ是指数,任何 D 值均有一个φ值相当值,负号的选
择是为了工作的便利,因大多数样品的主要粒级均在
1mm 以下,在φ值前加一个负号,可将大多数粒级的φ
[1-8]
基础,
同时也是判断油气储层岩性的重要手段
。它的
出了十进制粒级标准,我国石油行业以前主要采用此
粒级范围十分广阔,
从纳米级、
微米级、
毫米级至米级连
方法。目前,我国石油行业主要采用乌登—温特沃斯
续分布,要用一个合适的分类加以标定和描述十分不
分类法,用φ值表示,此分类法历史悠久,得到国际上,
易,为此,建立一个通用的粒级划分和分类定名标准尤
进,转换为φ值分类标准。1947 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级 ,粒 级 界 限 为 1mm、0.5mm、0.35mm、0.25mm、
* 收稿日期:2019-05-24
修回日期:
2019-05-24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大专项
“松辽盆地北部石油精细勘探技术完善与规模增储”
(编号:
2016E-1201)
粒级划分
十进制粒级划分
我国石油行业在以前广泛采用十进制划分,其主
A.Udden)又认为粒度与碎屑沉积物的搬运营力、搬运
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沉积岩岩石颗粒粒级分级表(资料来源中国地大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命名的一般原则(资料来源GB/T 17412.2─1998)1、沉积岩岩石的命名原则按:附加修饰词+基本名称2、沉积岩岩石基本名称的规定岩石中内源矿物量或陆源碎屑物量大于50%或能反映岩石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者,为确定岩石基本名称的依据。
3、次要矿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次要矿物量小于5%,不参与命名。
当具特殊地质意义时,以微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b)次要矿物量为5%及小于25%时,以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c)次要矿物量为25%至50%时,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4、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一种结构存在,即以该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
b)两种结构同时存在,按次者在前主者在后的顺序排列作为附加修饰词。
c)三种结构同时存在,则不一一列出,而予以总称作为附加修饰词,如内碎屑、不等晶、不等粒等。
5、成岩后生变化产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25%至5%时,称弱××化或弱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b)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50%至25%时,称××化或脱××化作用附加修饰词c)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为90%至50%时,称强××化或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d)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大于90%时,称极强××化极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沉积岩基本描述命名的顺序:名称(颜色-粒度-岩性)描述顺序:结构—构造—成分及分布规律—胶结物与胶结程度(包括致密成果)—特殊物质及分布规律(炭屑、黄铁矿、化石、印痕、结核、包体等)—岩层中其他岩性的夹层或透镜体(重点描述厚度、接触关系)—宏观描述:韵律层理、递变层理(正、反粒序层理)、波状层理、爬升波状层理、逆行沙波状层理、层理不明显、均一状层理、渐变层理、过渡层理、互层状层理、纹层理、平行状层理、水平状层理、交错层理(即斜层理,包括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波状层理—与下层的接触关系(突变、渐变)—突变接触面形态(平直、水平或倾斜(倾角)、参差状、穿插、互层等)。
岩石分类标准

岩石分类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岩石分类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及其特征。
岩石分类体系岩石可根据其形成、组成和物理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岩石分类体系包括以下几种:1. 岩性分类:按照岩石的颗粒大小、岩石成因和岩石结构来进行分类。
岩性分类:按照岩石的颗粒大小、岩石成因和岩石结构来进行分类。
2. 矿物学分类:根据岩石中主要矿物的组成和结构来进行分类。
矿物学分类:根据岩石中主要矿物的组成和结构来进行分类。
3. 地球化学分类:根据岩石中不同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来进行分类。
地球化学分类:根据岩石中不同元素的含量和比例来进行分类。
4. 岩石学分类: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和岩石的起源进行分类。
岩石学分类: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和岩石的起源进行分类。
5. 工程分类:根据岩石的物理性质和适用性来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工程用途的需求。
工程分类:根据岩石的物理性质和适用性来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工程用途的需求。
岩性分类岩性分类是根据岩石的颗粒大小、岩石成因和岩石结构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岩性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和基性火成岩。
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和基性火成岩。
2. 沉积岩:由沉积物在地表和水体中沉积、堆积、压实形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由沉积物在地表和水体中沉积、堆积、压实形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3.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原始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上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如片岩、麻粒岩、云母片岩等。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原始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上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如片岩、麻粒岩、云母片岩等。
4. 母岩变质岩:由火成岩或沉积岩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变质岩,如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母岩变质岩:由火成岩或沉积岩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变质岩,如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矿物学分类矿物学分类是根据岩石中主要矿物的组成和结构来进行分类。
岩石粒度分类

一、沉积岩表1-1 沉积岩基本类型的划分表1-2 碎屑粒级划分表1-3 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表1-4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表1-5 层厚划分表1-6 互层、夹层、条带二、岩浆岩三、火山岩表 3-1 火山碎屑类型与粒级划分表 3-2 火山碎屑岩类岩石的分类1、火山碎屑岩是指含有大于75%火山碎屑的固结了的岩石。
没有固结的火山碎屑集合体,叫火山碎屑堆积物。
2、火山碎屑按粒级分为集块(岩块)、角砾、凝灰三级。
岩石命名均以全岩中相应粒级火山碎屑大于50%者作岩石基本名称。
例如火山碎屑岩中,集块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集块岩;角砾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火山角砾岩;凝灰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凝灰岩。
多粒级的火山碎屑岩,按少前多后的原则用复合术语来命名,例如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等。
3、当有两种火山碎屑组成时,应按少前多后的原则进行命名。
如玻屑晶屑凝灰岩。
晶屑岩屑凝灰岩等。
当玻屑、晶屑和岩屑三种火山碎屑含量相近且含量均大于20%时,称复屑凝灰岩。
4、命名时应尽量定出与熔岩相应的岩性,并用此岩性作基本名称的前缀。
例如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英安质火山弹集块岩,粗面质熔结凝灰岩等。
若火山碎屑物有两种以上岩性,数量都不少,可用术语“复成分”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复成分火山角砾岩、复成分岩屑凝灰岩等。
5、当异源碎屑较多而又需反映这一特点时,可用“异源”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异源火山角砾岩、异源岩屑凝灰岩等。
6、当火山碎屑主要由特定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火山弹、火山渣或浮岩组成时,可以火山弹、火山渣、浮岩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火山渣角砾岩、火山弹集块岩、浮岩角砾凝灰岩等。
7、当需反映特征的结构构造时,可将牲的结构构造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火山泥球凝灰岩、球泡熔结凝灰岩等。
8、如需反映特定的堆积条件,例如成层性,可在岩石基本名称之前加“层状”作前缀。
如层状玻屑凝灰岩、层状晶屑凝灰岩等。
9、如需反映产状时,也可在岩石基本名称之前加相应产状作前缀,如岩颈角砾岩、岩墙熔结凝灰岩等。
岩石粒度分类

岩石粒度分类
岩石粒度分类是根据岩石中颗粒粒度的大小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地质学领域的岩石研究。
根据国际标准,岩石粒度分类通
常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粉砂岩:粒径小于0.063毫米。
2. 砂岩:粒径在0.063毫米-2毫米之间。
3. 砾岩(包括砾石和卵石):粒径在2毫米-256毫米之间。
4. 枕状岩:粒径超过256毫米。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粒度分类,如粗砂岩、砂砾岩、细砾
岩等,它们都是基于以上粒度分类方法的衍生或细分。
对于不同的颗粒粒度,岩石的性质、形成过程和成因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岩石粒度分类对于理解岩石的性质和地质历史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有以下几类:
1、砾岩。
是粗碎屑含量大于30%的岩石。
绝大部分砾岩由粒度相差悬殊的岩屑组成,砾石或角砾大者可达1米以上,填隙物颗粒也相对比较粗。
具有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构造。
2、砂岩。
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
它是由粒度在2~0.1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在砂岩中,砂含量通常大于50%,其余是基质和胶结物。
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为各种岩屑以及云母、绿泥石等矿物碎屑。
3、粉砂岩。
黏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
其中,黏土矿物的含量通常大于50%,粒度在0.005~0.0039mm范围以下。
主要由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族、蒙脱石族、水云母族和绿泥石族矿物组成。
4、碳酸盐岩。
常见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和白云岩,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
碳酸盐中也有颗粒,陆源碎屑称为外颗粒;在沉积环境以内形成并具有碳酸盐成分的碎屑称为内碎屑。
5、碎屑岩。
碎屑岩也称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碎屑物质的含量占90%以上的岩石,火山碎屑物质主要有岩屑、晶屑和玻屑,因为火山碎屑没有经过长距离搬运,基本上是就地堆积,因此,颗粒分选和磨圆度都很差。
6、生物沉积岩。
是由生物体的堆积造成的,如花粉、孢子、贝壳、珊瑚等大量堆积,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一般认为,地球大气中的含碳量之所以相对其他行星如金星要低,就是因为被石灰岩等沉积岩固定。
形成石灰岩的碳和钙都能在生物系统中循环。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
沉积物是指被水流、风力或冰川等自然力量移动并沉积下来的各种颗粒物质。
这些物质根据它们的粒度和颗粒度分别被称为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
粒度
沉积物的粒度是指沉积物中粒子的大小。
根据国际标准,在沉积物中,粒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被称为岩石块;大于63微米但小于2毫米的颗粒被称为砾沙;大于2微米但小于63微米的颗粒称为粉砂;小于2微米的颗粒称为泥。
颗粒大小通常用粒径表示,也就是颗粒的直径。
为了更好地研究沉积物的特性,国际上设立了粒径分级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沉积物的粒径分为①极细沙(4~2微米)、②细沙(63~4微米)、③中沙(2毫米~63微米)和④粗沙(2~1毫米)。
分选
分选是指沉积物颗粒的分类过程,它是由沉积环境、流体运动和颗粒属性等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实现的。
分选过程中,颗粒的形状和密度、水的粘度和流速等因素都会对分选产生影响。
分选最终形成了不同的颗粒组成、大小和形态。
在经过分选后,沉积物中的颗粒组成被分类,大的颗粒被分选到底部,小的颗粒则被
分选到上层,形成了颗粒大小的分层。
这种分层不仅仅是沉积物中颗粒大小的分异,还包括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组成等方面的变化。
分选是沉积物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沉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都会有深刻影响。
因此,分选的研究对于沉积物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是沉积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了解大地演化、探究自然规律和环境演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沉积岩
表1-1 沉积岩基本类型的划分
表1-2 碎屑粒级划分
表1-3 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
表1-4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
表1-5 层厚划分
表1-6 互层、夹层、条带
二、岩浆岩
三、火山岩
表 3-1 火山碎屑类型与粒级划分
表 3-2 火山碎屑岩类岩石的分类
1、火山碎屑岩是指含有大于75%火山碎屑的固结了的岩石。
没有固结的火山碎屑集合体,叫火山碎屑堆积物。
2、火山碎屑按粒级分为集块(岩块)、角砾、凝灰三级。
岩石命名均以全岩中相应粒级火山碎屑大于50%者作岩石基本名称。
例如火山碎屑岩中,集块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集块岩;角砾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火山角砾岩;凝灰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凝灰岩。
多粒级的火山碎屑岩,按少前多后的原则用复合术语来命名,例如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等。
3、当有两种火山碎屑组成时,应按少前多后的原则进行命名。
如玻屑晶屑凝灰岩。
晶屑岩屑凝灰岩等。
当玻屑、晶屑和岩屑三种火山碎屑含量相近且含量均大于20%时,称复屑凝灰岩。
4、命名时应尽量定出与熔岩相应的岩性,并用此岩性作基本名称的前缀。
例如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英安质火山弹集块岩,粗面质熔结凝灰岩等。
若火山碎屑物有两种以上岩性,数量都不少,可用术语“复成分”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复成分火山角砾岩、复成分岩屑凝灰岩等。
5、当异源碎屑较多而又需反映这一特点时,可用“异源”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
异源火山角砾岩、异源岩屑凝灰岩等。
6、当火山碎屑主要由特定形态和部构造的火山弹、火山渣或浮岩组成时,可以火山弹、火山渣、浮岩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火山渣角砾岩、火山弹集块岩、浮岩角砾凝灰岩等。
7、当需反映特征的结构构造时,可将牲的结构构造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火山泥球凝灰岩、球泡熔结凝灰岩等。
8、如需反映特定的堆积条件,例如成层性,可在岩石基本名称之前加“层状”作前缀。
如层状玻屑凝灰岩、层状晶屑凝灰岩等。
9、如需反映产状时,也可在岩石基本名称之前加相应产状作前缀,如岩颈角砾岩、岩墙熔结凝灰岩等。
10、火山碎屑岩也可根据需要用其他合适的前缀加以修饰,例如空落凝灰岩、灰流凝灰岩、湖积凝灰岩、钙质沉凝灰岩、火山口集块岩等等。
也可用纯成因术语来代替,如底部涌流堆积岩,火山泥流凝灰岩等。
四、变质岩
表4-1 变晶结构按矿物粒度大小划分表
表4-2 矿物缩写代号
表4-3 碎裂岩类主要岩石类型
表4-4 糜棱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
1、碎裂岩
(1)压碎角砾岩的命名按:角砾(原岩)成分+压碎角砾岩基本名称。
例如:安山质压碎角砾岩。
(2)碎裂岩的命名,当原岩性质可以确定时,命名按:次生结构+原岩名称。
例如:碎裂花岗岩。
(3)当原岩性质不能确定时,命名按:主要矿物成分(或原岩成分)+碎裂岩基本名称。
例如:花岗质碎斑岩,长英质碎粒岩。
2、糜棱岩
(1)糜棱岩化岩石的命名:次生结构+原岩名称。
例如:糜棱岩化花岗岩。
(2)糜棱岩的命名:主要矿物或矿物组合(或原岩性质)+糜棱岩基本名称。
例如:花岗质初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
(3)千糜岩的命名:新生矿物或矿物组合+千糜岩。
例如:绢云千糜岩。
表4-4 角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
(1)云母角岩和长英角岩的命名按: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基本名称。
例如:红柱云母角岩,矽线长英角岩。
(2)钙硅角岩、基性角岩和镁质角岩的命名按: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主要矿物+角岩。
例如:石榴符山角岩,斜长透辉角岩,紫镁橄角岩。
表4-5 矽卡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
(1)矽卡岩类岩石的命名按:次要矿物+主要矿物+矽卡岩。
例如:透辉石榴矽卡岩,尖晶镁橄矽卡岩。
(2)矽卡岩经后期热液交代作用,原石榴石、透辉石等矿物,被透闪石、阳起石、帘石类、斧石、硅硼钙石、绿泥石、方解石以及某些金属矿物交代,形成复杂矽卡岩和含矿矽卡岩。
例如:绿帘石榴矽卡岩,磁铁透辉矽卡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