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和农时、农事

合集下载

自然的节奏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

自然的节奏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

自然的节奏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自然的节奏: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中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农耕文化,在千百年来的农耕生产中,人们总结出了二十四个重要的节气,用以指导农事活动。

这些节气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代表着中国农民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事活动,以展示自然与农耕的紧密联系。

1. 立春:这是春天的开始,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开春准备工作,如检修农具、犁地、施肥等。

立春也是时候开始播种早春作物的季节,比如甘蓝、芹菜和豆类等。

2. 雨水:随着气温的回升,降雨量也逐渐增加。

农民们会利用这个时期进行农田灌溉、水田田面积的调整以及播种江河湖泊周边的农作物,如水稻。

3. 惊蛰:这一时期是虫类开始活动的季节,农民要加强对农作物的防虫工作。

同时,这也是春耕季节的重要节点,农民们会加快犁地、施肥等工作的进度。

4. 春分:春分之后昼夜均匀分配,气温逐渐升高。

农民们开始大面积的春耕工作,包括耕地、翻土等。

5. 清明:这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好时机。

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春季农田管理,如喷洒除草剂、修剪果树等。

6. 谷雨:这个时期正是农作物出苗的重要时期,农民们会进行及时的灌溉工作,确保幼苗的生长。

此外,谷雨也是农民们收复耕地的关键时期。

7. 立夏:夏天的开始,农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开始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同时也是大面积的夏季作物播种的时节。

8. 小满:这个节气代表着麦类的成熟,农民们会相应地展开麦类的收获工作。

同时也要做好夏季作物的管理工作,如修剪杂草和适时的浇水。

9. 芒种:这是麦类收割的季节,也是夏季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

农民们会开始施肥、用除草剂除草、喷洒农药等。

10. 夏至:夏至代表着阳光最长,气温最高的时刻。

农民们会开始收割夏季作物,如稻米和玉米,并进行田间管理的工作。

11. 小暑:气温逐渐增高,农民们需要加强对农作物的防病虫害工作,以及及时的浇水、追肥等措施。

12. 大暑:夏季的最炎热时期,农民们会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农田管理工作,避免中午高温时段的作业。

农家小顾问--二十四节气话农事

农家小顾问--二十四节气话农事
气为依据安排耕 、 收。后世各 代也都 以二 十 四节气决 定 种、 农 时的依据。我们借鉴 前入 的经验 , 凭借 科学 的态度 , 农 应
山芋追肥 , 中耕除草 , 土补苗 ; 培 扦插夏 山芋 。施好 薄荷 刹车
肥。
六是播种 豇豆 、 苋菜 、 白菜等蔬菜 ; 小 加强茄瓜 豆类 蔬菜
产 丰收颗 粒归仓。
二是上 、 中旬重施玉米摆 果肥 , 做好 壅根 防倒 和防治 玉
米螟工作 。
三是 中稻秧 田喷施起身 药 , 下旬移 栽 ; 中、 直播稻和抛秧
稻防治稻象 甲, 早栽大 田防治二化螟 、 叶瘟 等病虫 害。
秋处露秋寒霜 降, 雪 雪冬小 大寒 ” 冬 来描 绘 中 国的立春 、 雨 水 、 蛰、 惊 春分 、 明、 雨、 夏 、 清 谷 立 小满 、 种、 芒 夏至、 小暑 、 大 暑、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露、 降、 冬、 寒 霜 立 小雪、 雪、 大 冬
小 暑前后 , 除东北与西北地 区收割冬 、 春小麦等作物 外 ,
农业生 产上主要是忙着 田间管理 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 , 早 熟 品种大暑前就要成 熟收获 , 要保持 田间干干湿湿 。中稻已 拔节 , 进入孕穗期 , 应根据 长势追施 穗肥 , 促穗大粒 多。单 季
的田间管理 , 防治病虫 , 收上市 和留种工作。 采 七是加强禽畜 夏季 防疫 , 成鱼 饲养 管理 , 田夏伐施 夏 桑
肥, 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 , 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
夏至 ( 6月 2 1日J
民朋友 的要求今年 特别 开辟《 十 四节气 话农 事》 二 专题 , 对
收, 在这些地 区 , 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 要措施 。华南西部 6 月下旬 出现大范 围洪 涝 的次 数虽不 多 , 程度却 比较 严重 。 但

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
防寒保暖
继续做好设施农业的保温工作,同时也要注意露地作物的防寒保暖 措施。
病虫害防治
继续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止病虫害在冬季繁殖扩散。
冬至:冬季休闲与农业技术学习
冬季休闲
冬至时节,农民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休息、调整身心状 态。
农业技术学习
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学习农业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农 业生产技能。
防治病虫害
白露时节是病虫害的高发期, 要加强防治工作,采取农业防 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
合的方法。
施肥
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追施 速效肥,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 的需求。
中耕除草
加强中耕除草,减少杂草与作 物争水争肥,保持土壤疏松。
灌溉排水
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合理安 排灌溉和排水,确保作物正常
生长。
立冬:冬季田间管理与防寒保暖
田间管理
做好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松土、培土等工作,确保作 物安全越冬。
防寒保暖
对于设施农业,要加强温室的保温措施,如加厚草帘、增加保温被 等,防止作物受冻。
病虫害防治
冬季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减 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小雪:积肥造肥与土壤改良
夏至:防暑降温与灌溉
防暑降温
01
采取遮阳、通风、喷雾等措施,降低田间温度,防止作物高温
热害。
灌溉
02
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保
证作物正常生长。
田间管理
03
继续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作物的除草、松土、培土等工作。同
时,注意防范暴风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对作物的影响。
03
CATALOGUE
积肥造肥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农事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农事

24节气和农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2.4)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

麦田清沟沥水防渍。

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

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

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

惊蛰:(3.5)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

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

油菜施苔肥。

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春分:(3.20/3.21)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

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

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4.5)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

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

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

二十四节气古代农民的耕作指南

二十四节气古代农民的耕作指南

二十四节气古代农民的耕作指南在古代,农民们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养护和收获。

这些节气包括春雨、惊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和雨水。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农事活动,下面将为您介绍古代农民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耕作指南。

春雨春雨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农民在此时进行春耕准备工作,如翻耕土地,修整水渠等。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的气温开始回暖,农民开始播种早春作物,如小麦、油菜等。

清明清明节气正值农作物的生长期,这时农民会进行打草、锄地等农事活动,同时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谷雨谷雨节气已经进入了春季的尾声,农民要保护已经种下的作物,并进行浇水等养护工作。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但气温还不算过热,这时农民继续对庄稼进行耕耘、松土等操作,并要进行灌溉工作。

小满小满节气意味着田野里的作物开始结实,农民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作物受旱。

芒种芒种是农民开始收获杂粮的时期,同时也是草木长势最旺盛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庄稼的管理和防治害虫。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昼夜最长的日子,农民此时需要进行冬季作物的整修和管理,并肥料进行追施。

小暑小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农民需要进行及时灌溉和草药的采集,以及对树木的养护等工作。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而且气温最高,此时农民进行各类农事活动需要注意防暑防晒,如修整田埂,晾晒作物等。

立秋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农民在此时需及时开展秋收备耕的工作,如收割庄稼,进行田间整理等。

处暑处暑节气,气温开始转凉,农民继续进行秋季的收获工作,如割禾晒谷等。

白露白露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的气温较低,农民进行秋收工作时需要注意防露。

秋分秋分是秋季的中期,天空湿度较大,农民要及时除草、松土,并进行果树的疏果工作。

寒露寒露节气已经进入深秋,此时的气温逐渐下降,农民开始进行冬季作物的播种工作,如小麦、大麦等。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二十四节气与农时农事

二十四节气与农时农事

24节气与农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2、4)在气候学中,春季就是指连续5天得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得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

麦田清沟沥水防渍。

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与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

但就是初春得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

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瞧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得田间管理。

惊蛰:(3、5)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

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瞧墒(土壤有效水含量得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与干土)、瞧苗、瞧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

油菜施苔肥。

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春分:(3、20/3、21)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

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

继续管好小麦、油菜与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4、5)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

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就是这个节气得主要特征。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

二十四节气和农时、农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2.4)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

麦田清沟沥水防渍。

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

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

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

惊蛰:(3.5)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

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

油菜施苔肥。

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春分:(3.20/3.21)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

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

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4.5)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

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转换,日照渐短,强度变弱,冷空气开始向南活动,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 气爽,连我国西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C以下,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 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 间管理。
春分:
()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 均气温8~12C,降水量40~60毫米。长江两岸白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 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 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
(4.5)
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白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从 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 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C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 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气温可达12~15C。大江南北都 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 松。玉米花生播种。
麦田清沟沥水防渍。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
(2.19)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 确也名符其实。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 日平均气温5~7C,降水量30~40毫米。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 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
春雨惊春清爸天,
xxxx霜降,冬雪xx小大寒
xx:
(2.4)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C~22C为春天,根 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 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 地入春最早。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C,降雨量20~30毫米国。
芒种:
(6.5)
芒是谷实尖端的细毛;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紧张的夏收开始 了,同时又是夏种比较繁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民间还流传着 春争
日,夏争时”,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此时长江 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3~25C,节气降雨量为50~90毫米。要抓紧早稻培育管 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播种晚稻。
惊蛰:
(3.5)
天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惊
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C,降水 量30~40毫米。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墙(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 俗称田间验墙,将土壤墙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墙、黄墙、潮干土和干 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 林。
xx:
(4.20)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长,但是,有的年份此时滴水不下,甚 至从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现春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越冬作 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播种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证出苗率高。一般 本节气降雨量为70~80毫米,日平均气温14~18C。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 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
xx:
(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但根据气象学划分,候温(5
日为一候)高于22C时为夏季的标准对照。此时,只有以南真正进入夏季。有 的地区四季不明显,如黑龙江省的爱肆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根本没有夏 季。立夏节气所反映的夏季开始主要是指黄河以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 区日平均气温19~22C,节气降雨量为90~110毫米。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 要及时抢晴收割。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准 备。
处暑:
(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热不减,故有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 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27C;冷暖空气又开始在长江中下游 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
xx:
(9.7)
全国各地气温下降加快,天气转凉爽,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随着
夏至:
(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北京白天有18小时。往后,白 天开始慢慢变短。
但此时不是最热的时间,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过10C。多数年份降 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28C。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 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小暑(7.7)
刀、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副热带高压 笼罩江南,正常的情况是高温少雨为主要特色。日平均气温28~3TC,降雨量减
xx:
(5.20)
刀、满”是指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所以称小满。但是 浙江此时春花作物籽粒已饱满成熟,农村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此时,长江中下 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23C,节气降雨量为50~70毫米,与前后节气相比降雨 稍偏少。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 割。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 要。
xx:
(8.7)
黄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个半月左右,长江流域要推迟一个半月 到两个月。江南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能散尽, 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现。日平均气温29~27C,开始呈
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 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
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 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
大暑:
(7.22)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暑,这个节气对全国都适用。从降雨量来看, 北方雨季已经到来,降雨量增多。长江流域梅雨结束,伏旱抬头,晴热少雨。 在华南此时东南季风带来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较多,本节气浙北降雨 量20~50毫米。日平均气温27~3TC,是全年最高的时段。喜温作物,行长速度 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