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玫瑰与教育的读书心得6篇

玫瑰与教育的读书心得6篇玫瑰与教育的读书心得篇1玫瑰与教育》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是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深深记得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
”看后我才倏然发现,忙碌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
可我似乎忘记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蛮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
而我的心灵已经忘记了她当初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初衷。
只记得每天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算不完的伙食费,永远收不齐的作业本……我不记得读书了,不记得修缮我的灵魂。
我的着眼点不是他们的心灵,我的工作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而真真正正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勤杂工。
更多的时候,不是学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处理问题。
我太高了,可他们还那么小。
他们踮起脚尖够着我,我却还嫌弃他们。
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时候我总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
这种共鸣,应该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
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内心有而表达不出的。
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统称。
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小红花”。
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会骤然提升。
作为老师当然也会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督促孩子的好办法。
尤其对低年级而言,效果更是尤为显着,是像法宝一样的存在。
可那奖励的背后是利是弊?奖励的原则又是什么呢?得到小红花同学的得意洋洋,拿着小红花爱不释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这节课的终点,而接下来的学习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而更大的隐患是,得到小红花的总是那几个同学,更多的小透明可能从没得到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第1篇:《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在教育的路上,“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让一路充满花香,让一路充满爱。
这是我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后最直接的感受。
窦老师的文字平易、近人,好似一位友人在聊天,在看似不经意间,我们却能收获很多本书分为四部分,读者可从她的“成长”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与忧患”,并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真的让人心潮澎湃。
当我读了《小红花的背后》我的心为之一颤,我们的课堂也曾出现此类现象,课堂上部分孩子失望、期盼的眼神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40分钟的课堂,教师的提问,同学们高高举起小手,有的甚至用口帮忙:“老师,我”老师或许叫起前排的,或许叫到成绩差的,或许叫到好的,总会有部分学生没有机会。
有些个成绩中等,又默默无闻者,大概一学期都得不到几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吧,可往往他们却是最需要鼓励的。
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抚慰。
那些表现不积极的更应得到鼓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他们。
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娇纵一部分学生,同时会伤害一些无辜的学生。
我们要时刻铭记: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
让爱的阳光滋润每一朵小花!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
她说“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
”确实,面对每日繁杂的事务,面对孩子不经意间制造的麻烦,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不满现象,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从中过滤出一些快乐的因子,让阳光洒到疲惫不堪的心灵边角。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二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本学期一直坚持阅读跟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关的理论书籍,当我第一次看到《玫瑰与教育》的时候,仅仅是书名都令我觉得眼前一亮,再看作者窦桂梅,更加确认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窦老师的多节语文课,非常喜欢她的课,她的课堂激情涌动,活力四射,全情投入。
读完此书,使我又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窦老师。
不仅充满激情,更对教育教学有着独特的理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她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执着追求。
在书中,窦老师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怎样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人,怎样做一个爱读书的人等等。
这些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书中,窦老师毫无保留地向读者道出了蕴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1、改变态度。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我们也知道大多数事情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事情,但是可以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的确,在大千世界的茫茫人海里有形形色色的人,教师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分子,但是,就是这一分子,肩上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他(她)可能关系着几百甚至几千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但是,有的教师很喜欢忽视自己,看低自己,他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和别人攀比上,工资、名誉、地位……结果弄得身心疲惫。
还有的教师,他们十分地珍爱自己的工作,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在教学中遇到事情冷静、及时地处理,妥善地解决各种问题,并且常常地反思总结,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他们的面前,出现的将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
2、享受过程。
窦老师说得多贴切:“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
”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与众不同的,有一帆风顺,如行云流水般的;有崎岖不平,有风有浪的。
不同的人生造就不同的人,相同的是,我们的人生都只是一个短短的过程。
仔细地想一下,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走的路是五彩缤纷的,我们培育的祖国的花朵,与花朵相伴的日子,能不美吗?3、活在当下。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很少静下心来去读一些书籍,就是读了也是匆匆的,也更少看完后去理性思考一些问题,但拿到《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感觉就是不一样,有一种莫名的想研读的冲动,也有一种好书不厌百回看的感觉。
名师窦桂梅的成长历程与教学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一、教育随笔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
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都要靠不断地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语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窦桂梅老师说:“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
我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的我的审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
从《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中,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也让我感受很深,她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实践,边阅读,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的思考、大胆的实践和既广泛又有针对性的阅读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表现了一个不断进取,乐于追寻的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撰写教育随笔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感及时回顾与反思,从而产生出更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然后在通过实践,再进行反思、总结,形成一个螺旋式的不断上升的行动教学策略,自身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随笔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激情燃烧展现文化魅力今年语文年会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从她的课上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富有激情。
窦老师也曾经说过:“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一口枯井,没有激情的女教师就像没有光泽的旧瓷器。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6篇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篇1《玫瑰与教育》的作者是窦桂梅老师,一位全国语文特级教师。
窦桂梅原是吉林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后调到清华附小任教,现为清华附小副校长、小语界的特级教师。
玫瑰是她的网名,《玫瑰与教育》是她取名“玫瑰”之后有关她和教育之间的故事,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当然,此书又不仅限于谈教育,还谈友情、谈人生、谈读书,可谓一本杂书。
对于我,一名美术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经常在不经意间被窦桂梅老师的文字所吸引,被窦桂梅老师的勤奋与才情所感动,被窦桂梅老师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是她书中的原话。
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隐隐地在痛。
确实,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有疏忽的时候。
对待一些我们眼中认为的"学困生"时,我没有耐心像对待好孩子一样和他们交谈,没有注意到这些孩子的心同样也是透明而脆弱的。
我不应该嘲笑他们,应该更加细心的呵护他们。
在以后的工作中,这句话我将时时谨记!不要忽视或刺伤了每个孩子,因为“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对她印象深刻就是从她的演讲开始,一位充满着豪迈,大方,爽朗,热情北方女子。
我平时也非常乐意和这样的朋友结交,因为我欣赏这样性格的女子。
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
”“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
”读到这样的文字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的写作时间很少,时常给自己找理由:我不是语文老师,是美术老师,不需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夫,只要自己的绘画专业好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要用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衡量自己的时候还差很远,要随时记录教学和生活的点滴及反思,也明白了写作的重要性。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读玫瑰与教育有感读玫瑰与教育有感1假日,独坐窗前,聆听院外枝头鸟儿的鸣奏,手捧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我慢慢走近名师,了解名师,感受名师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育艺术。
《玫瑰与教育》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与忧患”,并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真的让人心潮澎湃。
书中的四辑分别是: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
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书中,有许多地方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观念。
窦老师没有因为自己在教育行业已赫赫有名而固步自封,依然在教学的同时撰写教学记录不停地地反思,借鉴日本的教育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养成了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正如她所言“有梦总是好的。
”应试教育的中国,在新课改努力下,虽然取得成就,可还是有“应试”,但我们有梦才有奋斗的激情。
为了心目中的“教育梦”,我们得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名师身上,总有一种热爱学习的激情,这种品质让我佩服,她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坚持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勤奋学习。
没有谁是随随便便的成功,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心中应该有追求,有梦想,饱读诗书,勤于笔耕,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真正从内修炼,打造有底气、接地气的优秀教师.其次,倡导有温度的语文课堂,这部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在窦老师谈到“小红花的背后”,我是深有体会。
一堂课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给优胜者星星、红花等等奖品。
2021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800字范文五篇

2021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800字范文五篇《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下面是有关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玫瑰与教育》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是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深深记得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
”看后我才倏然发现,忙碌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
可我似乎忘记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蛮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
而我的心灵已经忘记了她当初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初衷。
只记得每天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算不完的伙食费,永远收不齐的作业本……我不记得读书了,不记得修缮我的灵魂。
我的着眼点不是他们的心灵,我的工作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而真真正正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勤杂工。
更多的时候,不是学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处理问题。
我太高了,可他们还那么小。
他们踮起脚尖够着我,我却还嫌弃他们。
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时候我总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
这种共鸣,应该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
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内心有而表达不出的。
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统称。
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小红花”。
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会骤然提升。
作为老师当然也会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督促孩子的好办法。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000字四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000字四篇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000字四篇1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厉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厉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奇怪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玫瑰与教育》其实是窦桂梅教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
该书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写的是一些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的是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窥”介绍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学校的见闻;“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选登了窦教师写的一些读书笔记。
与其他书籍相比,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而是娓娓道来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亮而脆弱的,‘当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教师的底线,更应是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
在我们的工作中,由于种种情形,种种缘由,是不是也曾无意中损害过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教师甚至考虑到了“不行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低,都应得到敬重、得到暖和的照射”。
的确,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展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的损害了其他临时落后或者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
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爱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念,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安康活泼的长大。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洁的事做好就不简洁了。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
在窦教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一般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抱负执著追求的坚决信念;看到了一个一般的从教者的不一般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工作之后,每天被繁忙的工作包围着,说实话,已经有好久没有去完整的读过一本书了。
初读这本书时,我是被书名吸引的。
《玫瑰与教育》,玫瑰?是指花吗?读来才发现,原来玫瑰是窦桂梅老师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
这本书记录的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
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
”所以,她也用玫瑰喻自己。
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她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用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
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是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深深记得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
”
看后我才倏然发现,忙碌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
可我似乎忘记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蛮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
而我的心灵已经忘记了她当初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初衷。
只记得每天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算不完的伙食费,永远收不齐的作业本……我不记得读书了,不记得修缮我的灵魂。
我的着眼点不是他们的心灵,我的工作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而真真正正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勤杂工。
更多的时候,不是学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处理问题。
我太高了,可他们还那么小。
他们踮起脚尖够着我,我却还嫌弃他们。
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时候我总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
这种共鸣,应该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
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内心有而表达不出的。
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统称。
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小红花”。
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会骤然提升。
作为老师当然也会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督促孩子的好办法。
尤其对低年级而言,效果更是尤为显着,是像法宝一样的存在。
可那奖励的背后是利是弊?奖励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得到小红花同学的得意洋洋,拿着小红花爱不释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这节课的终点,而接下来的学习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而更大的隐患是,得到小红花的总是那几个同学,更多的小透明可能从没得到过。
他们的心里又会怎样想呢。
孩子们毕竟不是成年人,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
成人世界里的法则在孩子这是不能套用的。
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有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有想到一次不公平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
读着这些文字,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心头感觉沉甸甸的,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它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有多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很多想来有效的法子,在实际运用中却又很多意想不到的纰漏。
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动脑想出的办法不用心去检验是不行的。
教育,是门走心的活。
曾看到人说“教育是门艺术,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一个幼小的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
”
读后,思后,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