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溶液与胶体1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胶体溶液(2011.9)

第二章 胶体溶液(2011.9)

丁达尔现象(Tyndall)——一束波长大于溶胶分散相粒子 尺寸的入射光照射到溶胶系统,可发生散射现象
光源 透镜
溶胶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的产生与胶粒大小和入射光波长 有关。
产生原因: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 (400nm~700nm),当可见光照射在胶粒上 时产生的散射作用。
丁铎尔现象
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 一般来说,亲水性较强的乳化剂易形成O/W型乳状液
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易形成W/O型乳状液




O/W型乳状液
W/O型乳状液
乳化作用在医学上的意义
乳状液和乳化作用在医学上有重要的意 义。
油脂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依赖于 胆汁中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医药学中乳状 液称为乳剂。药用油类常需乳化后才能作为 内服药,如鱼肝油乳剂。此外,消毒和杀菌 用的药剂也常制成乳剂,如煤酚皂溶液。
++ +
++
+++
++ +
+
++

+++
电泳
(2)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限制胶粒不能移动, 而液体介质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在大一的化学学习中,溶液与胶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和胶体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溶液具有以下特点:1. 透明度:溶液通常呈透明状态,能够使光线通过。

2. 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3. 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等。

二、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水溶液:以水作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

例如,盐水和糖水都属于水溶液。

2. 非水溶液:以非水溶剂作为介质的溶液称为非水溶液。

例如,乙醇溶液和二氧化碳溶液都属于非水溶液。

3. 气溶液:气体在液体中的溶液称为气溶液。

例如,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就是气体在水中的溶液。

三、胶体的定义和特点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浊液之间的一种混合态物质。

在胶体中,溶质以极微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均匀分散状态。

胶体的特点包括:1.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能够长时间保持分散状态,不易发生沉淀。

2. 散射性:胶体溶液能够散射光线,呈现浑浊的外观。

3. 过滤性:胶体溶液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只能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分离。

四、胶体的分类根据溶剂与溶质的相态、形状和粒径大小等,胶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溶胶:溶剂为液体,溶质为固体的胶体称为溶胶。

例如,颜料溶液就是一种溶胶。

2. 凝胶:在溶胶基础上,加入适量的胶态剂后形成的胶体称为凝胶。

凝胶具有较高的黏稠度和凝固性质,可以保持形状。

3. 乳胶:溶剂为液体,溶质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称为乳胶。

例如,牛奶是由水、脂肪、蛋白质等组成的乳胶。

4. 气溶胶:溶剂为气体,溶质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称为气溶胶。

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第三十五页,共43页。
(3)由于 Fe(OH)3 胶体微粒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带正 电的 Fe(OH)3 胶体微粒向负极区靠近,导致负极区附近的 颜色逐渐变深。加入的 Na2SO4 溶液中的 SO24-带负电荷, 易中和 Fe(OH)3 胶体微粒表面的正电荷,而使 Fe(OH)3 胶体微粒发生聚沉。
第九页,共43页。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可动手操作)。
①科学探究:Fe(OH)3 胶体与 CuSO4 溶液性质的比 较。
分散系 用激光笔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CuSO4 溶液 Fe(OH)3 胶体
无光亮通路产生 有光亮通路产生
第十页,共43页。
②概念: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丁达 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例 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 液、胶体、溶液 C.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的 D.蔗糖溶于水得到胶体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 各种类型,例如根据分散质________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 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________ 之间的分散系叫作胶体,其中最稳定的分散系是 ________,可以用滤纸过滤的分散系是________。
第三十二页,共43页。
①将其装入 U 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通电一段时 间后发现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 Fe(OH)3 胶体微粒带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 Na2SO4 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讲义 【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讲义 【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其种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知道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

3.通过事实了解胶体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数轴法辨析三种分散系一、分散系微点拨:二、胶体的分离和提纯1.胶体与浊液分离:用过滤的方法,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通过滤纸。

2.胶体与溶液分离:用渗析的方法,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通过半透膜。

三、胶体的性质和应用3.聚沉⎩⎪⎨⎪⎧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条件⎩⎨⎧(1)加入酸、碱和盐等物质(2)加热(3)搅拌应用:豆腐的制作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Cl 溶液、水、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 )(2)FeCl 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电,通电时可以定向移动。

( ) (3)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 ) (4)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答案] (1)× (2)× (3)√ (4)×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 .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 .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 [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浊液>胶体>溶液。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A项属于胶体的聚沉;B项土壤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盐碱地中的电解质易使胶体聚沉;C项属于丁达尔效应;D项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

溶液与胶体

溶液与胶体

溶液与胶体考点1 溶液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剂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温度对Ca(OH)2等少数物质的溶液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相反。

[温馨提示](1)“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多选)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振荡一会,静置后,能够形成溶液的是()A.四氯化碳、水B.乙醇、水C.汽油、水D.乙酸乙酯、乙酸考点2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温度。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压强为1.01×105 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压强、温度。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2.推导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100%=溶解度S溶解度S +100 g ×100%[温馨提示](1)固体物质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

兰叶青 无机化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第2章 溶液和胶体

兰叶青 无机化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第2章 溶液和胶体

p
pA* xB
p* A
nB nA nB
pA*
nB nA
Δp =
p A*·xB
=
pA*
nB=
nA
= pA*
nB mA / M A
pA*·bB·MA = K·bB
第二节
第二章
据此,拉乌尔定律又可表述为:一定温度下,难挥发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成正比。
若组成溶液的两组分间不产生相互作用,即在任
wB
mB m
第二节
第二章
2、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
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或c(B)表示:
3、质量摩尔浓度
cB
nB V
1 kg 溶剂A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溶质 的质量摩尔浓度。溶b质B B的mnBA质量摩尔浓度用bB表示:
第二节
第二章
对于稀溶液,且要求不严格时,可用物质的量浓度近 似地代替质量摩尔浓度。
MB
Kb
mB mATb
MB
2.53
2.69 0.100 0.531
128
g·mol-1
第二节
第二章
3、凝固点下降
凝固点是指在一定的外压下,该物质的液相和固相 达到平衡共存时的温度。从蒸气压的角度而言,某物 质的凝固点就是固相蒸气压和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 度。
△T f = K f ·b(B)
剂低的常凝数Tf是,固溶单点液位,的为Tf凝为K·固溶kg点液·m下的o降l凝–1,值固它,点与T;f 溶K=f是剂Tf溶的- T剂性f 的质,T有凝f 关固为点,纯降溶与 溶质的性质无关。
【例2-5】 有一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每升含有蛋白 质5.18 g。已知在293.15 K时,溶液的渗透压为0.413 kPa。求算此蛋白质的摩尔质量。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本讲主要内容】胶体和溶液【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分散系中的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注意:△粒子——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也可以是离子、分子的集合体△分散剂——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分散系是混合物二、胶体1、胶体的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的分类3、胶体的重要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特征,这是由于胶体粒子的大小正好可以发生光的散射。

常用于胶体的鉴别,区分胶体和真溶液。

(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受分散剂分子撞击,形成不停的、无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独有的性质,并且需要在超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所以一般不用于胶体的鉴别。

(3)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某些离子而使其带有电荷引起的。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注意:“胶粒”带电荷,而“胶体”呈电中性。

4、胶体的制取(1)物理法:研磨如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如制蛋白胶体制NaCl(分散剂是酒精)胶体(2)水解法如制 F e(O H)3胶体(3)复分解法如制AgI胶体5、胶体的聚沉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同性相斥,胶体粒子之间不易聚集沉降。

加入某些物质,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发生沉降,这个过程叫聚沉。

(1)加入电解质溶液: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成大颗粒。

显然,胶粒带正电,所加电解质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越高,阴离子浓度越大,聚沉效果越明显;胶粒带负电,所加电解质中阳离子电荷愈高、离子浓度愈大,聚沉效果越明显。

第二章溶胶与胶体习题

第二章溶胶与胶体习题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一、填空题1、将过量的AgNO3溶液与NaBr溶液混合制成AgBr溶胶,此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

胶粒带电情况是,在电场中该胶粒移动的方向是。

等浓度的下列三种电解质水溶液:Na3PO4、MgSO4、AlCl3对此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2、200 g 水中溶解了40 g 难挥发非电解质(该物质摩尔质量为66.67g/mol), 该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为凝固点变化的计算公式为:,计算的结果是(已知水的K f= 1.86 K·kg·mol-1)。

3、15%NaCl M NaCl=58.44g·mol-1 M H2O=18.02g·mol-1)4、今有两种溶液:一为1.50g尿素溶于200g水中;另一为42.8g未知物溶于1000g(已知: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1)二、单选题()1、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AA、溶液的蒸气压下降B、溶液的沸点升高C、溶液的凝固点降低D、溶液具有渗透压()2、用下列电解质凝聚由FeCl3水解生成的Fe(OH)3溶胶,凝聚能力最强的是:DA、NaClB、MgSO4C、Al2(SO4)3D、K3[Fe(CN)6]()3、土壤胶粒带负电,对它凝结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BA、Na2SO4B、AlCl3C、MgSO4D、K3PO4()4、氢氧化铁胶粒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不能使该溶胶聚沉的方法是:B A、加K2SO4B、加带正电荷的溶胶C、加热D、加带负电荷的溶胶()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在温度相同时,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盐溶液和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相同B、两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相比,溶液蒸气压大者是因其分子量大的缘故C、冰点下降常数K f的数值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D、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有关,还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6、胶体溶液是动力学稳定体系,因为它有:DA、达尔效应B、电泳C、电渗D、布朗运动()7、决定溶胶胶粒带电的离子叫:CA、吸附层反离子B、扩散层反离子C、电位离子D、反离子()8、下列物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时,对负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A A、Al2(SO4)3B、Na3PO4C、CaCl2 D、NaCl()9、混合等体积0.0080mol·L-1KI溶液和0.001mol·L-1的AgNO3溶液制得一种AgI 溶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B) W % 1000
MB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10
本章目录
【例】:已知浓硫酸的密度ρ为1.84g/ml, 其质量分数为95.6%,一升浓硫酸中含有的 n(H2SO4)、n(1/2H2SO4)、c(H2SO4)、c(1/2 H2SO4)各为多少?
解: n(H2SO4) = 1.84×1000×0.956/98.08
xi
ni n
【例】:将10克NaOH溶于90克水中,求此溶液的物质 的量分数浓度。
解: n(NaOH) =10/40 = 0.25 (mol) n(H2O) = 90/18 = 5(mol) x (NaOH) = 0.25 /(0.25+5) = 0.048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12
本章目录
5、质量浓度 ρB = mB / V
6、质量摩尔浓度
定义:指1 kg 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为 质量摩尔浓度,符号b(B) ,单位为:mol/kg
bB = nB/mA= mB / (MB ·mA)
【例】:250克溶液中含有40克NaCl,计算此溶液的 质量摩尔浓度。
解: 水的质量=250-40 = 210(克)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14
本章目录
2.3 稀溶液的依数性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15
本章目录
溶液的性质 ①与溶质本性有关,如酸碱性、导电性、颜色等。 ②与溶质本性无关,只与溶质的数量有关。
依数性:只与溶质粒子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的性质称为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依数性只有在溶液的 浓度很稀时才有规律,而且溶液越稀,其依数性的规律 性越强。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18
本章目录
在纯溶剂中加入难挥发的物质以后, 达平衡时,p溶液总是小于同温度下的p纯溶 剂 ,即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19
本章目录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20
本章目录
△p=p纯-p液 蒸汽压下降的原因:
正常

纯溶剂 2020/5/28
Tb- Tb* = △Tb = Kb·b(B)
Kb 为沸点上升常数,与溶剂的本性有关,而与溶
质的本性无关。
Kb值可通过实验而测得,即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
度的稀溶液的△Tb值,然后以△Tb/b(B)为纵坐标,
b(B)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一条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
即为Kb 。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29
溶质 溶剂
上一页
下一页
7
本章目录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8
本章目录
2.2.3 溶液的浓度
1、质量分数 ωB = mB / m 2、体积分数 ψB = VB / V 3、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
1)物质的量是表示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数目的多少的物理 量。物系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12kgC-12的原子数目相等 (6.023×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L),则为1mol。
mA: kg
上一页
下一页
24
本章目录
令K蒸 =p* ·MA ,则 △p = K蒸 b(B) 是拉乌 尔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K蒸与溶剂、T有关 的常数
①同一温度,溶剂不同,其K蒸不同;
②同一溶剂,温度不同,其K蒸也不同
溶剂 温度/K p*/kpa Makg/mol K(kPa·kg/mol)
H2O 298 3.17
上一页
下一页
2
本章目录
基本概念 1.相——体系中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的均匀部分。以分子和离子状态分散
2.相的特点 (1)任何部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 (2)一个相并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如食盐溶液 (NaCl和H2O)。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3
本章目录
(3)单相体系 如饱和食盐水、糖水等。 特点 溶质与溶剂已成一体,组分间没有界面
上一页
下一页
30
本章目录
【例】:将12.0g尿素[CO(NH2)2]和34.2g蔗糖 (C12H22O11)分别溶于2000g水中,计算此两种溶液 的沸点(Kb=0.52K·kg·mol-1)
解:M尿素 = 60 g·mol-1 b(B) = [12.0/(60×2000)] ×1000 = 0.1mol·kg-1 △Tb尿 = 0.52 ×0.1 = 0.052 (K) Tb尿 = 373.15 + 0.052 ≈ 373.2 (K)
x 2020/5/28
A: 溶剂A的摩尔分数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上式可写成: p = p*xA

xA + xB = 1 ∴ xA = 1 – xB
p = p*- p*xB
nB 移项得:△p = p*-p = p* xB = p*———
nA + nB
所以,拉乌尔定律也可这样描述:难挥发非电解
质稀溶液的饱和蒸汽压降低值和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
0.018
0.057
H2O 293 2.33
0.018
0.042
C6H6 299
2020/5/28
13.3
0.078
上一页
1.04
下一页
25
本章目录
【例】 在25℃时,w=13%的某难挥发的非电解
质水溶液的蒸气压p=3.06kpa,已知同温度下水的
蒸气压p*= 3.17kpa ,计算溶质的摩尔质量。 解: K蒸 = 3.17×0.018 = 0.0571
★ 依数性存在加和性
【例】:若将12.0g尿素[CO(NH2)2]和34.2g蔗糖
(C12H22O11)都加于2000g水中,计算此溶液的沸点
(Kb=0.52K·kg·mol-1)
△Tb=0.52 × (0.1+0.05)=△Tb尿+△Tb蔗=0.078K 32
2020/5/28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31
本章目录
同理,蔗糖的M = 342 g·mol-1 b(蔗糖) = [34.2/(342×2000) ]×1000 = 0.05mol·kg-1
△Tb蔗 = 0.52 × 0.05 = 0.026(K) Tb蔗 = 373.15 + 0.026 ≈ 373.18 (K)
第二章 溶液和胶体
2.1 分散系
2.2 溶液的浓度 2.3 稀溶液的依数性
2.4 强电解质溶液
2.5 胶体溶液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1
章本总章目录
2.1 分散系
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所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如:溶液、悬 浊液、土壤溶液等
分散系是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的。
2020/5/28
nB = mB / MB ( mol)
2)基本单元:系统中组成物质的基本组分,可以是分子、
离子、电子等及其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O2、½H2SO4、
(H2+ ½O2)
9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3)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一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称为
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mol/L c(B) = nB/V
依数性是指: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溶液的沸点上升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溶液具有渗透压
粒子:溶液中实际存在的分子、离子等。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16
本章目录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2.3.1 蒸气压下降
蒸发
H2O(l)
H2O(g)
凝聚
气液两相平衡
初始: V蒸发 > V凝聚 平衡: V蒸发 = V凝聚
1-100 nm(溶胶、高分子溶液)
粗分散系
> 100 nm(悬浊液、乳状液)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6
本章目录
2.2 溶液的浓度
2.2.1 溶液:定义?
广义地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均匀混合而且 彼此呈现分子(或离子)状态分布者均称为溶液。
2.2.2 溶液的组成
溶 液
2020/5/28
气态溶液(空气) 液态溶液(生理盐水) 固态溶液 (合金)
b(NaCl) = [40/(58.5×210)] ×1000 = 3.26 mol/kg 13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例】:在100ml水中溶解17.1g蔗糖(C12H22O11), 溶液的密度为1.0638g/ml,求蔗糖的物质的量浓
度,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分数浓度。
解:(1)M蔗糖=342(g/mol)
沸点:溶液的蒸气压(p溶液)与外界大气压力 (p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溶液的沸点。 纯 水:p外 = 101.3kPa,t纯水 = 100℃.
实验证明:难挥发物质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
溶剂的沸点。
原因: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见下图
2020/5/28
上一页
下一页
27
本章目录
根本原因:蒸汽压下降
p溶液<p纯溶剂,
溶液 上一液<p纯剂 ,c液越大,p液越小。 p纯-p液的差 值也越大。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
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
该溶剂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p=p* xA= p* ——n—A nA + n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