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教案修订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技巧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教案修订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仔细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态度、思维能力。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按照这四个方面来具体化。
二、教师合理分配时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时间分配。
对于每个知识点,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
同时,对于某些比较难的知识或技能,需要适当安排一些额外的时间。
此外,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分配授课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
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修订版中提供了一些创新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游戏式学习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这些创新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合理安排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课堂布置和交互反馈。
要保证学生的座位分布合理,便于交流合作。
要注意课堂布置,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与此同时,要适当安排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和合作,增强互动性。
五、鼓励开展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地区或学校的安排下,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安排课后辅导,对学生进行巩固和加强助学,实现个性化辅导。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教案修订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技巧的一些讲解。
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积极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数学学习环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简短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意图(八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简短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意图(八篇)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简短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把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根底上进展的,学好这节课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外表积计算的根底。
很明显,这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编写的特征:教材在编写时留意培育学生实际操作力量。
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供应感性材料。
再是通过割补试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学问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
(3)教材编写的内涵:教材编写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变换思想,进一步地“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力量”。
同时较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等手段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三)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力量目标、情感目标)1、学问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把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力量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看,比拟和动手操作,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公平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将课本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被乘数、乘数、积) 还可以叫什么?(因数)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反过来比较:第3栏与第4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2、1栏与第4栏比较呢?说明: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
)6.5×5表示什么意思?(5个6.5。
)用加法算是:6.5+6.5+6.5+6.5+6.5 还表示什么?(求6.5的5倍是多少。
)讲解: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以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
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师板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人教版)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教案 修订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案内容: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案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重点: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难点: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案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案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案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案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案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案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 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15×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小数乘以整数。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教案目标:1.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第九册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教学时间:本教案为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小学数学第九册的所有章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分数的认识与比较2. 分数的加减法3. 分数的乘法4. 分数的除法5. 小数的认识与比较6. 小数的加减法7. 小数的乘法8. 小数的除法9. 平均数的认识与计算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提问、展示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对每个章节的核心概念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3. 示例演练:通过示范和解题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巩固: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6. 提高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挑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验或考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练习册:小学数学第九册的教科书和练习册。
2. 多媒体工具: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物和图片:用于引入新知识和示范演示的实物和图片。
4. 练习题和作业:提供一系列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1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认识负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小数,小数的加减法,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小数的乘法、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统计,整理和复习,共11个单元。
在数与代数领域,本册教材教学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数范围的扩展,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整数及其计算以后,及时安排负数、小数等内容,有利于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对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系统地学习分数知识做好准备。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探小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上,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通过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图形特征的认识。
以前教学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
为此,本册教材书安排了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的统计表和单式的条形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图、表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
教学复式统计图表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些对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在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安排了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三个数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更加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和应用,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小学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详解

小学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详解数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并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其中数学学习9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好的数学教学需要有一个详细严谨的教学计划,也就是教案。
本篇文将详细讲解小学数学学习9的组成教案,以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学教育。
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学习9的内容主要包括十以内除法及其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了解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小学数学学习9的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十以内的除法口诀和计算方法。
2.掌握利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才能。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好的教育保证。
以下是小学数学学习9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师应采用学生中心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教师应当设置小组合作学习项目,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和互联互通。
3.教师应应用适当的教学工具,如演示文稿、白板、计算器和电脑软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具体流程1.教师应当在每节课之前准备好教材,教师手册和教具等教具材料,以确保教学流程的顺畅和有效性。
2.教师在开始授课时,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内容,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预备功课。
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
4.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基础数学概念,例如,除法口诀,十以内的算术等。
5.利用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贯彻这些基础概念。
例如,解决一些简单的购物和分配问题。
6.在学习完每个课程单元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小学数学学习9的教学评估方法:1.通过课堂互动和教学表演,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学校:南充市南部县大桥小学教师:勾余波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P.l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因数15150150015000因数5555积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15×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小数乘以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以整数)二、尝试: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⑴出示例1: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⑵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列式计算?(让学生讨论,只列算式不计算,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用加法计算:6.5+6.5+6.5+6.5+6.5用乘法计算:6.5×5⑶ 6.5×5表示什么?(5个6.5或6.5的5倍是多少)⑷小数乘以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⑸练习:P.4页1、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0.9×4 63×6 8.4×15P.4 页2、列出乘法算式。
⑴5个2.05是多少?⑵ 4.95的7倍是多少?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⑴小数乘法可以怎么算?(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板书:6.5× 5⑵生试算,指名板演。
⑶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⑷示范:6.5 扩大10倍 6 5× 5 × 53 2. 5 3 2 5缩小10倍⑸回顾对于6.5×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6.5扩大10倍变成65,被乘数6.5扩大了1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25再缩小10倍。
⑹做一做:14个9.76是多少?⑺通过例1和“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被乘数是一位小数,积是一位小数:被乘数是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
如果被乘数是三位小数呢?(积的小数位数和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⑻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1、填空。
4.5 ( ) 0 .7 4 ( )× 3 × 3 × 2 × 2( ) 1 3 5 ( ) 1 4 82、判断下面各式中的积是几位小数。
3.45×844.6×25 0.41×56 1.085×305 0.0076×24 2.3×53、P.4页4四、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五、作业P.4页3、4题。
六、板书:七、课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个数乘以小数。
(P.2~3页的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第5—9题。
)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0.3×6 0.8×4 7.2×0 4.2×80.25×4 3.6×3 4.3×5 0.6×92、说出下列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0.7 0.39 0.8243、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4、引新:对于3.84×0.04这样的小数乘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它表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数乘以小数。
(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小数)二、尝试1、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⑴出示例2:花布每米6.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⑵引导学生分析:①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谁能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说一说?②它与例1有什么不同?能用加法算吗?③怎样列式?(板书:6.5×0.5 6.5×0.82)⑶画图分析:1米6.5元0.5米?元①看图说一说0.5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6.5×0.5就是求什么?(6.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②6.5×0.4就是求什么?6.5×0.7呢?6.5×0.82呢?⑷让学生得出:一个数乘以一位小数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一个数乘以两位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⑸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板书: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2、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1) 让学生分组讨论:上节课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时,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6.5×0.5和6.5×0.82 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6. 5 扩大10倍6 5× 0. 5 扩大10倍× 53.2 5 缩小100倍3 2 56. 5 扩大( )倍6 5×0. 8 2 扩大( )倍× 8 21 3 0 1 3 05 2 0 5 2 05. 3 3 0 缩小( )倍5 3 3 0生在书上填空。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它们有什么联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按整数法则进行计算,再点小数点。
)③通过学习例l和例2,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3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
(勾画做记号)3、示范后练习: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三、应用1、P.4页5题。
第(1)题:先让学生说:“十分之三、一半各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第(2)题:学生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2、P.4页6题。
按题中的要求让学生口答,并讲明理由。
3、P.5页8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在书上后集体订正。
4、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4. 2 × 0 . 1 8 × 2 81 1 6 5 0 0 0 1 6 3 22 3 2 6 2 5 4 0 82 43 6 1 1 2 5 0 5 7 1 2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五、作业P.5页7、9题。
六、板书七、课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0.12×6 1.6×5 4×0.25 60×0.5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3 4.87×2.3 5.062×0.37 0.58×0.96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前两节课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示范:1.教学例3、0.056×0.15(1)猜:这道题的积里有几位小数?(2)引导学生写竖式。
①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该怎样写?试着写一写,指名板演。
②集体订正,师示范:0. 0 5 6× 0. 1 5(3)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①生独立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指名板演。
②分组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位数不够时怎么办?③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④让学生点出积的小数点,并指名板演。
⑤生独立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检验上面的计算结果。
⑥师巡视,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