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北京高考(生物)清晰版

2016年高考卷生物试题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1 / 5图1 图2〔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 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图3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ⅰ、ⅱ、ⅲ、ⅳ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两种思路:.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2 / 5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结合后,酶T的活性,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 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31.〔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3 / 5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其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1.D2.D3.A4.B5.C29.〔16分〕〔1〕抗原特异〔2〕甲〔3〕Ⅲ和Ⅴ〔4〕①方案一:ⅰ B,ⅱ A,ⅲ无关抗体,ⅳ A方案二:ⅰ A,ⅱ B,ⅲ无关抗体,ⅳ B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30.〔18分〕〔1〕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2〕R蛋白被抑制〔3〕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4〕2#与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推迟4 / 531.〔16分〕〔1〕愈伤细胞分化〔2〕重复mRNA 核糖体〔3〕①反转录②c〔4〕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5 / 5。
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生物

2016年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1 2 3 4 5选项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参考答案】D考点:组成细胞的分子、物质跨膜、细胞分裂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参考答案】D【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由此推知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
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
ADP+Pi+能量A TP;C错误,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A TP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
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
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错误。
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错误。
考点:生物多样性、种群特征、群落、生物进化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高考理综生物(北京卷)试卷解析

2016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答案与解析1.D【解析】D选项,细胞分裂间期发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不会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D错误,为本题答案。
2.D【解析】A选项,无氧条件酵母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故该选项错误;B选项,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且可以产生ATP,故该选项错误;C选项,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故该选项错误;D选项,ADP合成ATP的过程中,需要ADP、Pi、能量以及相关酶的催化,故该选项为正确答案。
3.A【解析】A选项,由题干可知,F区豹易得病,说明其与T区豹的基因库组成会有不同,所以T 区豹与F区豹交配时,会增加F区豹的基因多样性;B选项,豹的性别由X、Y性染色体决定,后代性别比例理论值应是1:1,所以性别比例不会有较大改变,此选项错误;C选项由题干可知,增加豹的数量,并没有增加物种种类,所以F区的物种丰富度不变,此选项错误;D选项,由题干可知,豹的数量有增加,说明致病基因频率下降,此选项错误。
4.B【解析】A选项,运动需要能量,长时间运动需要动用糖原,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供能,此选项正确;B选项,失水过多,为了体内水平衡,抗利尿激素应该分泌增加,所以此选项错误;C选项,踢球活动的完成,需要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此选项正确;D选项,踢球是复杂的躯体运动,躯体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此选项正确。
5.C【解析】A选项,14CO2在被叶肉细胞吸收后,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光合作用暗反应中被固定、还原,转化成有机物,故该选项正确;B选项,由图可知,发育早期营养器官14C所占比例远高于生殖器官,而14C来源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说明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故该选项正确;C选项,由图可知,发育早期营养器官14C所占比例远高于生殖器官,到了中后期才逐渐接近,故该选项错误,为本题答案;D选项,本实验确实研究了正常光照和遮光70%这两种不同的光强下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类器官中的分布,故该选项正确。
2016高考生物-北京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北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答案】D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答案】B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2016北京高考生物真题(无水印)

201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单选: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1 2 3 4 5框号选项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考试及答案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考试及答案作者: 日期:2016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框号选项、\12345 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 r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D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 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 .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的选项是5. 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 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 .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4: Mfr—1-1.E240宅弟再TT牛烈再科CTE.果靠、种SU时植樣0处曲境肖时期②若A 、B 与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 1、2分别比较,实验组29. ( 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 )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试卷及答案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试卷及答案2016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 )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 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 表面的糖蛋白(EV -GP )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 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 -GP 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 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汇总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 选项12 3 4 5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 染色体 Y 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D【名师点睛】首选明确识记知识点,并把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无机盐水无机化合物核酸蛋白质脂质糖类有机物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染色体染色体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Y X⎩⎨⎧离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减数分裂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 转化为A TP 的过程 A .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 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名师点睛】需要明确的知识点:①酵母菌细胞内ATP 形成的部位: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②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有ATP 形成;④ADP 转化为ATP 的条件:需要能量以及酶的催化等。
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 区和T 区。
20世纪90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 区的A .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A【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 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
..的选项是
1 2 3 4 5
框号
选项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
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
C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
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
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第II卷
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
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
组别
实验组i________ ii________
对照组1 iii________ iv________
对照组2 同ii 同ii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____。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
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______________。
30(18分)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学.科网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
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____。
31.(16分)
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
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 L基因(P L)。
以P-L为模
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
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①检测P 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的片段。
②检测P 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学.科网(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
片段扩增。
a. Ⅰ~Ⅱ
b. Ⅱ~Ⅲ
c. Ⅱ~Ⅳ
d. 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 L基因的mRNA。
2016年高考试题答案(正式版版)—北京卷理综生物部分
1. D
2. D
3. A
4.B
5.C
29.【答案】
(1)抗原特异
(2)甲
(3)Ⅲ和V
(4)①方案一:i.B ii.A iii.无关抗体 iv.A
方案二:i.A ii.B iii.无关抗体 iv.B
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
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
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30.【答案】
(1)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
(2)R蛋白被抑制
(3)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4)2#与野生型杂交,
F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
1
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5)推迟
31.【答案】
(1)愈伤细胞分化
(2)重复mRNA 核糖体
(3)①逆转录②C
(4)从砧木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