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2
计算机网络习题2解析Word版

一、选择题1.有一条指令用十六进制表示为CD21,用二进制表示为BA) 1101110000100001 B) 110011010010000lC) 1100110100010010 D) 11011100000100102.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主要特点是 BI.保密性好 II.高带宽 III.低误码率Ⅳ.拓扑结构复杂A) I、II和IV B) I、II和IIIC) II和Ⅳ D) III和IV3.人们将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定义为网络的CA) 拓扑结构 B)开放系统互联模型C) 体系结构 D)协议集4.速率为l0Gbps的Ethernet发送l bit数据需要的时间是CA) l×10-6秒B) 1×10-9秒C) l×10-10秒D) 1×10-12秒5.关于WWW服务系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 WWW服务采用服务器/客户机工作模式B) Web页面采用HTTP书写而成C) 客户端应用程序通常称为浏览器D) 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URL维持6.分布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公里,可覆盖—个国家或一个洲的网络一般称为(B )。
A)局域网 B. 广域网C. 校园网 D.城域网7.分布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公里,可覆盖—个国家或一个洲的网络一般称为(B )。
A.局域网B. 广域网C. 校园网D.城域网8.关于应用软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A)Access是数据库软件B)PowerPoint是演示软件C)Outlook是浏览器软件D)Excel是电子表格软件9.以下哪个地址不是有效的IP地址DA)193.254.8.1 B)193.8.1.2 C)193.1.25.8 D)193.1.8.25710.__C__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设备,它是网络与网络连接的桥梁A)中继站 B)集线器 C)路由器 D)服务器1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A) 信道的带宽越宽,可以传输的数据传输率越高B) 信道的带宽越宽,可以传输的数据传输率越低C) 信道的带宽和数据传输率无关D) 信道的带宽和数据传输率在数值上相等解析: 信道的带宽越宽,可以传输的数据传输率越高。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2

第一章概述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
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4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课后作业2

计算机网络·第6-9章作业1. 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的A 报文交换技术B 分组交换技术C 信令交换技术D 电路交换技术参考答案:D2. HDLC是一种A 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控制协议B 面向比特的异步链路控制协议C 面向字符的同步链路控制协议D 面向比特的异步链路控制协议参考答案:A3. 使用HDLC时,位串011111110111110进行位填充后的位模式为A 011101110101110110B 0111101110111110C 0111111101111100D 01111101101111100参考答案:D4. 以下哪种广域网接入方式能够同时支持话音和数据传输?A ISDNB PSTNC X.25D Cable Modem参考答案:A5. 电话交换机是下列哪种类型技术的一个范例A 分组B 缓冲C 虚电路D 线路参考答案:D6. 网络互连的目的在于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互相通信,交换信息,那么用于网络之间互连的中继设备称( )。
A.放大器B.网桥C.网关D.网间连接器参考答案:D7. 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是( )。
A.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B.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C.网络节点在收到一个分组后,要确定向下一个节点的路径D.选择通信媒体参考答案:C8. 5. 已知Internet上某个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4.0,因而该B类子网最多可支持( )台主机。
A.509B.510C.511D.512参考答案:B9. 以下给出的地址中,属于子网192.168.15.19/28的主机地址是( )。
A.192.168.15.17B.192.168.15.14C.192.168.15.16D.192.168.15.31参考答案:A10. 对路由选择协议的一个要求是必须能够快速收敛,所谓“路由收敛”是指( )。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较适⽤于信息量⼤、长报⽂,经常使⽤的固定⽤户之间的通信。
(2)报⽂交换报⽂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率⾼,可以多个⽤户同时在⼀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
以报⽂为单位进⾏存储转发,⽹络传输时延⼤,且占⽤⼤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对实时性要求⾼的⽤户。
报⽂交换适⽤于传输的报⽂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络⽤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电报⽹。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率⾼,⽐报⽂交换的传输时延⼩,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的协议栈的概念;⼆者均采⽤层次结构,⽽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下⽽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表⽰层和会话层;⽽TCP/IP具体分五层:应⽤层、运输层、⽹络层、⽹络接⼝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间⽹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程序不算TCP/IP的⼀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层直接使⽤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减少了⼀些不必要的开销,提⾼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种标准的公⽤数据⽹。
TCP/IP ⼀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的互连问题,并将⽹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应用层
P116. 1
a 错误。HTTP的一对消息(request-response)只能获取一 个对象。因此,对于包含三个对象的页面,客户机将发 送三个request消息 b 正确。这两个Web页面在同一个Web服务器中(因为两 个对象的URL中主机部分相同,且在相同的虚拟目录下), 可以利用一个持续连接来获取这两个Web页面。 c 错误。一个HTTP消息(Message)可能需要通过多个 Segment进行传输,但一个Segment不会包含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HTTP请求消息。 d 错误。HTTP Response消息的头部行Data:指定Web服 务器创建该Response消息的时间。
b
第二章:应用层
P119. 19
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中共有N个Peer。 如果任意一对Peer间都存在一个TCP连接,则覆盖网络 2 中全部TCP连接的数量为 N ( N 1) / 2
C
N
覆盖网络的节点就是Peer,边就是TCP连接,因此,覆 盖网络中包含的节点数量为N,边数就是 N ( N 1) / 2 与每个TCP连接经过的路由器数量没有关系。
b 对象的最后修改时间为“ Sat,10 Dec 2005……”,这 可以从Last-Modified头部行获得。 c 从Content-Length头部行可知,对象(HTML文档)的长 度为3874字节。 d
从头部行Connection: keep-alive可知,服务器同意使用持续连 接。 该文档的前五个字节内容为:<!doc
第二章: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第2章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2-0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色是什么?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障蔽掉物理设施和传输媒体,通讯手段的不一样,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别,只考虑达成本层的协讲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递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次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当解决物理连结的成立、保持和开释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独一地表记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色:①因为在 OSI 以前,很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拟订出来了,并且在数据通讯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很多商品化的设施所采纳,加之,物理层协议波及的范围宽泛,所以致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拟订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立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征。
②因为物理连结的方式好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好多,所以,详细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差别?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试给出数据通讯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构成建立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施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往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经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递过来的信号,并将其变换为能够被目的设施办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施从接收器获取传递过来的信息。
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试解说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讯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讯,半双工通讯,全双工通讯,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样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讯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次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次范围内能够经过信道)。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网络》2 课后题

整理课件
计算机学院:王小茹
2-24 调制解调器的速率
• 一个使用DMT的ADSL系统将3/4可用数据信道分配了下 行链路。它在每个通道上都使用QAM-64调制。那么下 行链路的容量是多少?
• 解答如下:
✓ 总共有256个通道,除去6个用于POTS的通道,再除去用于控 制的2个信道,剩下248个用于数据。如果通道中3/4用于下行, 那么有186个用于下行。ADSL调制在4000波特上进行,因此使 用QAM-64(每波特6位),186个通道中的每一个都是24000bps, 因此下行带宽=4.464Mbps。
计算机学院:王小茹
2-28 速率换算
• 比较以下两种情况下一个无噪声4kHz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
1) 使用每次采样产生2bit的模拟信号编码; 2) 使用T1 PCM系统。
• 解题思路
✓ 在两种情况下,根据乃奎斯特定理,采用速率为每秒8000次; ✓ 每秒采样产生2bit的模拟信号情况下,每次采样发送2bit信息,则
• 解答思路:
✓ 四个坐标点,表示每个码元可携带2个bit,因此信息传输 速率=2倍的码元传输速率=1200×2=2400bps。
整理课件
计算机学院:王小茹
调制解调器的星座图
• 一个全双工QAM-64的调制解调器使用多少个频率?
• 解答如下:
✓ 两个。一个用于上行,一个用于下行。调制机制本身仅使 用振幅和相位,频率没有被调制。
A
S
B
整理课件
计算机学院:王小茹
附加题:理解线路传输 的时间安排和计算方法• 解题原理:• 源自t=0开始发送分组,然后依次计算。
整理课件
计算机学院:王小茹
• 作为单个分组发送 • 每条链路的发送延迟:10000/10Mbit/s=1000us, 总的时间=2*1000+2*20+35=2075u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
第二次作业
提交日期:9月23日;课堂提交
Problem 1A packet switch receives a packet and determines the outbound link to which the packet should be forwarded.When the packet arrives,one other packet is halfway done being transmitted on this outbound link and four other packets are waiting to be transmitted.Packets are transmitted in order of arrival.Suppose all packets are 1500bytes and the link rate is 2Mbps.What is the queueing delay for the packet?More generally,what is the queueing delay when all packets have length L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R ,x bits of the currently being transmitted packet have been transmitted,and n packets are already the queue?
Problem 2Skype offers a service that allows you to make a phone call from a PC to an ordinary phone.This means that the voice call must pass through both the Internet and through a telephone network.Discuss how this might be done.
Problem 3In a moder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including the Internet,the source host segments long,application-layer messages (for example,an image or a music file)into smaller packets and sends the packets into the network.The receiver then reassembles the packet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message.We refer to this process as message segmentation.Figure 1.27illustrates the end-to-end transport of a message with and without message segmentation.Consider a message that is 8·106bits long that is to be sent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in Figure 1.27.Suppose each link in the figure is 2Mbps.Ignore propagation,queuing,and processing delays.
D 6RXUFH 'HVWLQDWLRQ
3DFNHW VZLWFK 3DFNHW VZLWFK
0HVVDJH
E 6RXUFH 3DFNHW VZLWFK 3DFNHW VZLWFK 'HVWLQDWLRQ
1
2 (a)Consider sending the message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without message segmentation.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move the message from the source host to thefirst packet switch?
Keeping in mind that each switch uses store-and-forward packet switching,what is the total time to move the message from source host to destination host?
(b)Now suppose that the message is segmented into800packets,with each packet being10,000
bits long.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to move thefirst packet from source host to thefirst switch?
When thefirst packet is being sent from the thefirst switch to the second switch,the second packet is being sent from the source host to thefirst switch.At what time will the second packet be fully received at thefirst switch?
(c)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move thefile from source host to destination host when message
segmentation is used?Compare this result with your answer in part(a)and comment.
(d)In addition to reducing delay,what are reasons to use message segmentation?
(e)Discuss the drawbacks of message seg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