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
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 临内忧(揭竿斩木)外 患(瓜分豆剖)
第六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95年春
人物 内容
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轰动京沪、拉开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 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
活动呢?
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
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 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巩固训练
戊戌变法—导学训练完成课堂在线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课后作业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法律制度是治安天 下的武器,变通是 天下不变的道理
问题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 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
响?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
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百日维新奠定基础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 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 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人教部编版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共23张PPT)

康有为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 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 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 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 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 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 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 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 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 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 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 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 良派的宣传家。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 政变,囚光绪于瀛台,下令逮捕 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 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
维新”
中 南 海 瀛 台
戊戌六君子
康 广 仁
杨 深 秀
林 旭
杨 锐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 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 所以不昌者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 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 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 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 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 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 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 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 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 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梁启超
严复还在国闻报上介绍了《天演论》。他特别强调 “物竞天择”“ 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严复认为, 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转强,这样才符合进化 的规律,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过渡: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共32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521.8.2505:45:1805:45:18August 25,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上午5时45分18秒05:45:1821.8.25
变 法
维新派主要活动
类别
名称
报刊 学会
《时务报》《国闻报》 强学会
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著作 《天 演 论》
严 复
(1854——1921)
中国西学第一人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
他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留学 英国,学习海军。《马关条约》签订后, 严复大受刺激,决心通过翻译著述,用 言论来警醒世人。他用几个月时间,译 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 他在许多文章中都反复宣传“物竞天择” 的观点。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 自然淘汰。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 变法,令人耳目一新。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505:45:1805:4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5:45:1805:45:1805:4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作用:
推 动了维新 运动的发 展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5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戊戌变法_PPT课件

戊戌变法_PPT课件
1、导致“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B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
2、戊戌变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B )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B.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到启蒙作用 C.培养了近代第一批外交、军事人才 D.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B )
A.强学会的建立
B.公车上书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保国会的建立
4、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只有103天,你认为导致它失败的
客观原因是( A )
A.改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B.袁世凯的告密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光绪帝被囚禁
谢谢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破 坏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 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 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封建官僚制度,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 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 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爱国、抗争精神。
课后巩固练习
杨深秀
康广仁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 2.没有发动群众,光绪无实权。 3.封建派(顽固派)的破坏。
有实权; 符合历史潮流;
改革需要哪些条件?
注意发动群众;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高潮
百日维新
发展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势 力
发生
结局
阻 挠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背景
1、政治基础: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 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第6课 戊戌变法(共27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共27张PPT)

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新政之初,慈禧虽然没有表示异 议,但却提出三条“上谕”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 的准备。
百日维新
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 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 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 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 件。 材料二: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 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 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 必当全变”
局限性:可以看得出过去他们主张的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在法令中没有,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百日维新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 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 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 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 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 恨。”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百日维新
背 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 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 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 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 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 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 (1871—1908)政”。
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 的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袁世凯
结果
谭劝袁说:“1、包围颐和园。2、杀死荣禄,而他自 己(谭)负责派刺客去干掉那个”老朽“(慈禧皇太 后),袁世凯巧妙回避任何承诺,告诫谭行动不要过 于仓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 国 闻 报》
《 直 报》
创办报刊
《 湘 学 报》
《 知 新 报》
二、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时间:1898年(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 “戊戌变法”)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缚之……”
严复主持的
——梁启超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有哪些? •它们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是强学会等学会,《时务报》和
《国闻报》。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主要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哪些治人上 裁有撤利于冗刷官新冗吏员治,,允使官许民官参民与上政书权言的积事极。性提高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评价戊戌变法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败因探究: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4、变法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
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18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18张PPT)
论战主题: 要不要变法
论战双方:
荣 禄等。代表顽固派 康有为等。代表维新派
结论(作用):通过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了更为 广泛的传播,为戊戌变法的进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 氛围。
论战性质: 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第二幕:大展宏图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经济方面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文化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军事方面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第三幕:曲散人终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1、"有心杀贼"中的贼 指的是谁?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 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2、为什么“无力回 天”?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
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第一幕:精心准备
4、公车上书:
①直接原因:《_马___关__条__约__》___的__签__订 ②时间:_1__8_9_5_年____
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影响:
5、康有为、梁启超在__北___京__创办_《___万__国__公__报___》__(后改 名__《__中__外__纪___闻__》_),介绍西学,宣传变法。
客观上: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过于强大 失败
原因
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
主观上: ②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③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教 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狱中题壁
3、”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表刀向天笑,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去留肝胆两昆仑。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7张PPT)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7张PPT)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 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 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 道具体的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 因有哪些?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维新派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 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了封建官僚,有利 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 义发展
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
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
思想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 军队等。
增强国防力量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 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 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 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 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 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 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 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 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 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二、发展:
1、组织学会(以“强学会” 为代表) 2、创办报刊: 1)上海的《时务报》
代表: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2)天津的《国闻报》
①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②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③代表:严复《天演论》
百日维新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 背 景 上书光绪帝,痛陈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单位: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
教学目标:
1、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理解公车上书的意义 2、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影响。 3、戊戌变法103天就失败了,原因是什么? ——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 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想一想: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的加深;清朝 统治出现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马关条约》的 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 民族面临着怎样 的严重危机?
动手做一做:
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 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 件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1895年 1898年6月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材料二:光绪皇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 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癸和四个 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打击的王照, 以示激励。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不 得摘抄原文)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 报刊、学堂
戊戌变法
一、 维 新 派 的 维 新 活 动
公车上书
创《万国公报》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倡导变法
组织强学会 三次上书 光 绪 帝 光绪帝接见 康 有 为
光绪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变法开始
5、在“百日维新”中被捕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6、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阅读下来材料:
材料一:光绪皇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 提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 起草变法的诏书。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第 7课
维新变法运动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 应举人要求拒签《马 关条约》?为什么人们 在拒签条约时又请求 变法?
(2)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 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的一系列法令 分类
政治上 经济上


改革政府结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囚禁光绪帝 思想和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 杀害六君子
文化上 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是失败
变法的结果: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2、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保国会的成立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万木草堂的成立 D 时务学堂的成立
3、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 创办《万国公报》
4、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袁世凯的出卖 B 光绪帝没有实权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慈 禧 太 后
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了光绪帝 杀害了六君子
光绪帝----戊戌变法的皇帝
戊戌政变

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杨 锐
林 旭
刘光第
杨深秀
谭嗣同
死 得 其 所 , 快 哉 快 哉 !
有 心 杀 贼 , 无 力 回 天 ,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资料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 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戊戌变法的失败
顽固派的阴谋破坏
原因:变法触犯他们利益
表现: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的激烈反对。免翁、用荣
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 派的阻挠。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 杨深秀、康广仁。 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 其余全部被废除。
维新派 创办的 《万国 公报》 报馆遗 址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
旁白: 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 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 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稣等五位大臣. 荣: (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 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 ﹙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租宗之法为什麽不能变?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 才能富强. 李: (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康: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有没有,是最近跟洋人 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翁: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 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 失败原因: 弱,缺乏斗争的勇气,脱离人民群
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 良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 历史意义: 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 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1892年,朝鲜内乱,入朝 平乱,办事机敏、干练, 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 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 督练“新式陆军”,仿造 欧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 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 北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 参与镇压维新派。1911年 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窃 取中华民国总统一职。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 建立中华帝国。1916年死 于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